首頁 > 制度大全 > 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應成企業的自覺行為

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應成企業的自覺行為

2024-07-25 閱讀 6868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應成企業的自覺行為進入今年2月份以來,部分行業領域和地區重大事故連續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最近,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下發的《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通報了11起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指出了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嚴重、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安全專項整治不深入、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等5大問題。其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排到了第一位。這充分說明企業主體責任的缺失是安

全生產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遏制重大事故發生的關鍵,是把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變成企業的一種自覺行為。

安全生產管理宏觀上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是企業自管,二是政府監管,也就是說,一個是內部的,一個是外部的,兩者不可或缺。但是,就一個企業而言,顯然內部的安全生產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企業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對安全生產負有主體責任。也是安全生產的最大受益者,理應自覺落實好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這是天經地義的。那么,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內涵是什么?國務院《關于堅

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中作了明確的表述,“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與技術標準,依法依規

加強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加強班組安全建設,保持安全設備設施完好有效。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要切實承擔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帶頭執行現場帶班制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為此,嚴格落實企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業主體責任,必須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基層一線,落實到作業現場,落實到生產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所有這些,企業都做到了嗎?

也許有人會說,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該做的都做了,可事故還是發生了。這是為什么?企業主體責任缺失在那里呢?筆者認為,隨著安全發展上升為戰略層面,各級政府和企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安全生產管理機制體制越來越完善,不乏理論理念,不乏規章制度,不乏法律法規,缺失的就是落實,就是自覺的實際行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永無止境,但落實的確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沒有恒心,沒有信心,沒有執著的精神、沒有認真的科學態度,是根本落不實的。何況落實還有“真落實”和“假落實”兩種,為了應付檢查,規章制度掛在墻上,為了降低成本,安全投入敷衍了事,為了騙取人心,領導帶班走走過場……這些“假落實”在一些企業中屢見不鮮,事故能不發生嗎?

著力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安全責任、安全投入、安全防范、安全規章等一系列體系。企業主體責任總的原則是不僅要負責,而且更要做得實。責任也是一種行為。我省提出,要不斷增強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自覺性,各生產經營單位要以承諾制建設為重點,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進一步強化崗位、職工的安全責任,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把安全措施分解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員工,切實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廊坊市把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到一種管理行為來抓,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管理為突破口,大力實施了“五個一”活動,即以“一張危害因素辨識明細表、一幅危險源部位分布圖、一套安全管理制度、一份安全生產管理檔案、一個企業安全生產動態數據庫”為主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要內容,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行為,使其具有切實可行的操作性,促進了企業扎實有效地把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著力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動態過程。責任不能只定格在書面上、會議上、口頭上,要用實際行動自覺付諸實施。實踐證明,企業的安全管理不是簡單的基礎管理和一般的靜態管理,而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管理。現場動態安全管理有利于消除事故隱患,有利于責任約束,有利于全員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要摒棄傳統的靜態管理模式,自覺深入到安全生產的一線去,到車間去,到班組去,到工人的崗位上去,實施面對面的現場安全管理,使企業主體責任通過現場動態管理與基礎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無缺陷管理,把責任風險化為最小,甚至為零,才能真正把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篇2:特種設備使用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細則

類別項目特種設備安全具體工作要求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和人員情況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和節能全面負責。履行安全承諾,定期召開特種設備工作會議并作出記錄。分管負責人熟悉特種設備法律法規和相關安全知識,掌握設備安全狀況,及時督促檢查特種設備使用情況,并作出記錄,發現隱患及時督促整改落實。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管理人員配備電梯、大型游樂設施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運營使用單位,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其他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根據情況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機構發揮作用,管理人員取得資質。人員配備根據特種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按要求配備管理、作業人員,且證件在有效期內。管理制度建立包括崗位職責、管理制度、責任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技術檔案管理、使用管理記錄、隱患排查治理等制度并抓好落實。并抓好落實。作業人員教育培訓情況加強作業人員安全、節能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知識和技能;開展全員特種設備安全、節能教育和培訓,作好相關工作記錄。設備使用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管理(按臺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包括:《特種設備登記卡》;《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制造文件和資料;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安裝監檢證書;定期檢驗報告;定期自查記錄;日常使用記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溫調控裝置及有關儀器儀表日常維護保養記錄;安全閥、壓力表、水位計校驗、修理和更換記錄及相應檢定證書;修理情況記錄;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其它如停用、延期檢驗申報批準等資料)。設備臺帳建立特種設備臺帳,清晰記錄名稱、型號、注冊編號、檢驗時間、報告編號、下次檢驗時間。使用登記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內辦理使用登記,并將使用登記標志放于設備顯著位置。報停變更特種設備狀況發生變化(停用、移裝、轉讓等)要辦理相關手續(報停、變更)。設備報廢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及時予以報廢,辦理注銷手續。設備檢驗設備報檢使用單位按照有關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申請。設備檢驗不使用超期未檢和經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設備停用應當向質監部門提交停用申請,重新啟用應當申請檢驗,并且檢驗合格后使用。安全附件定期校驗、檢修,確保靈敏可靠。設備安裝改造維修核實資質對從事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等施工單位及其作業人員是否取得國家有關法定的資格核查,并選擇具備資質的施工單位。監督管理對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等活動實施有效管理。對在本單位場所內開展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和檢查,包括其人員和作業活動。維護保養隱患排查維護保養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定期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隱患臺賬開展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建立隱患整改臺賬。隱患管理發現隱患的,使用單位應確定部門和人員負責治理工作。制度落實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實。應急救援應急預案應急演練根據企業設備種類及設備情況編制切合實際的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特種設備應急救援演練。事故報告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按規定向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事故處理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要按照政府的事故批復意見,落實整改和相應處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