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最新企業準入評估管理辦法精品

最新企業準入評估管理辦法精品

2024-07-25 閱讀 2499

企業準入評估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進多媒體產業園特色工業設計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建設,促進工業設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產業集聚、布局集中、彰顯特色”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通過加強對企業(項目)的準入和退出管理,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產業規模,成為全市引領、全省一流、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基地,有力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的推動作用。

第三條成立多媒體產業園特色工業設計示范基地企業(項目)準入評估和績效評價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價委員會),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區發改委、多媒體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區發改、科技、財政、商務、地稅、多媒體產業園分管領導為成員。

第四條評價委員會對新引進的企業(項目)組織準入評估,每年進行績效評價,實施企業(項目)退出機制。

第二章準入評估

第五條基本條件

(一)原則上以市“3+3”和區“2+2+N”產業體系為主體,工業設計成果具備商品化、產業化的條件。

(二)屬于視覺設計、界面設計、結構設計等工業設計領域,主營業務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等的企業(項目),符合國家、省、市工業設計產業政策。

(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無知識產權權屬糾紛。未能提供自有知識產權相關證明的,須承諾入駐基地后1年內取得相關專利或軟件著作權證明。

(四)發展潛力大,預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五)為工業設計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技術支撐的公共服務平臺。

(六)為工業設計企業提供技術成果轉化、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

(七)工商和稅務注冊地在區。

第六條優先條件

結合基地實際情況,優先引進以下企業(項目)和平臺:

篇2:Z學校后勤飲食經營準入制度

學校后勤飲食經營準入制度

根據省教育廳、衛生廳召開的高校負責人電話會議精神,及冀教明電[2004]31號“緊急通知”精神,為確保學生食堂飲食衛生與安全,對飲食經營實行準入制度。

一、進入我院經營餐廳的承包單位,要有本行業的經營資質,并在其它院校經營餐飲業。凡符合條件的經營單位,我中心將逐一進行考察其經營管理技術、信譽及從業人員素質,綜合考慮,集體確定。

二、學生餐飲業搞的好的院校餐飲中心,也可參與我院餐廳的經營。

三、引進的餐點負責人要有在學校餐飲工作經歷,所經營的品種有特色,深受學生的歡迎。

四、所有炊管人員在上崗前,必須向飲食中心提交有效的健康證,身份證復印件及當地證明本人無法*、無刑事案件的證明。

五、準入經營者,要遵紀守法,遵守學院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管理,有整體大局意識。

六、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嚴格執行衛生“五?四”制,搞好飲食衛生與安全工作。

七、準入經營者,所用炊事設施要達到標準,機械操作人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隨時檢驗水、電、氣等設施,發現隱患,及時報告,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自行處理;愛護公物,不得隨意移動、損壞公物。

八、所有炊管人員要持證上崗、愛崗敬業,做到衣帽整潔、舉止文明、服務態度和藹。

九、學生食堂是一項公益福利性事業,經營人員時刻牢記以學生利益為最高利益,要保持飯菜價格穩定,不能隨市場物價波動而隨意調整價格。經營人員要努力降低成本,讓學生得到實惠,實現雙贏。

十、準入經營者,要認真履行協議,保證至少經營一年(清退的除外),中途不得轉讓、轉租,或挪為它用。

十一、對符合以上十條的經營單位或個人,經批準后,簽定協議,由各餐廳(點)負責人在提交炊事人員有效證件時,換取準入經營證。

十二、對已在我院承包經營的單位或個人,要按照上述要求進行整改,對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應解除協議并予以清退。

十三、在經營過程中,對不遵守上述規定,違法經營,衛生安全不達標的準入單位或個人,要堅決予以清退。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3: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一、指導思想:以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市場準入為根本,以全面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從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對進入縣內市場的農產品,實行“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測,基本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無公害,確保全縣人民吃上放心農產品。

二、實施原則: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不斷完善的原則,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入手,先易后難、先常規后特殊、先大家后個別、先示范后推廣,從蔬菜類、畜產品類開始,從批發市場、超市開始,逐步向全市農產品市場的農產品延伸。

三、工作目標:通過實施無公害農產品市場準入,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三項制度”,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控制措施,推行農產品生產、銷售記錄和標識管理制度,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推行先進的管理手段、引導規范經營;強化執法監督、建立農產品信用監督約束機制等主要內容,逐步實現我縣農產品市場檢測人員、速測儀器、檢測場所、檢測結果記錄公示、檢測結果網絡化管理的具體到位,營造廣大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自覺關心支持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良好氛圍,最終實現農產品市場銷售的無公害化,并進一步向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發展。

(一)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三項制度”

免檢制度。對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食用農產品,并與基地種植相符的實行入市免檢制度,憑認證證書和專用標志直接進入市場銷售。

索證抽檢制度。對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品實行索證抽檢制度。

現場檢測制度。對來源于非認證基地的農產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認證的產品,實行現場檢測制度。

(二)加強農產品質量控制,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1、實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身份編碼識別管理制度。按照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性編碼規則》要求,制定完善本轄區農產品產地編碼規則,隨時補充完善編碼,提高編碼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加快編碼的普及應用,逐步實現生產者在每批上市農產品上應標明產地編碼,以便追查農產品產地來源和生產者,并將產地編碼作為農產品追溯的重要依據,更好地為我市農產品順利進入各地市場服務。

2、推行標識管理。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點,逐步推行產品分級包裝上市和產地標識制度。對進行市場準入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率先實行農產品標識掛牌銷售。標識牌要注明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產品質量等內容(標識牌的制作、發放由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安排)。

3、實行農產品生產、銷售記錄制度。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生產基地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保鮮)到市場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記錄;經初級加工、有包裝的農產品,生產(加工)者應當在產品包裝物上標注其產品的加工單位和原生產基地;生產者在生產中要嚴格農業投入品合理使用規定,記載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防疫、檢疫情況;逐步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通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時有效的追溯發生問題的環節和責任。

(三)建立農產品信用監督約束機制

以執法部門監督為主,行業自我監督為輔,結合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形成全方位的監督網絡。通過消費者評選、同行業評比、監督部門評定等綜合評價的辦法,在全社會大力開展創建信用市場、信用企業、信用品牌活動,以充分發揮在農產品安全體系引導市場的功能與作用,逐步使農產品生產基地、經營企業自覺提高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積級推行“誠信、安全、健康消費”在重點市場、超市設立農產品安全誠信公示欄,定期向消費者提供農產品安全信息,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