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齒輪刨床操作規(guī)程及保養(yǎng)
操作規(guī)程
1.操作人員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方準進行操作,操作者應熟悉本機的性能、結構等,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工作前先檢查設備的機電傳動系統(tǒng)和各操作手柄是否正常,并按傘齒輪的圖紙要求準確計算各掛輪架的掛輪齒數,正確無誤的選配好,做到嚙合間隙適當。
3.刀具、工件必須安裝牢固。
4.在切削過程中刀具未退離工件時,不準停車。
5.工作調整中,滑枕每次移動后,必須將緊固螺釘緊固。
6.當停機時間長或修理電機后第一次停車時,必須將速度掛輪,進給掛輪取下,觀察電機運轉方向是否正常,在運轉方向確定后才能使用設備。
7.進給鼓輪及搖臺在調整時,應使兩處標線對零件。
8.刀具安裝后,在開車前應檢查刀具安裝角度,避免兩刀具相碰。
9.不需滾切運動時,應使刀架搖臺停于中間位置(零位),把固定連桿裝在基鍵軸上代替取下的搖臺擺動交換齒輪,同時應將進給鼓輪放在祖切箱內。
10.調整進給深度時,所需的行程距離應等于省高加上必須間隙(0.8-1.5mm)。
11.切削速度(刻刀往復行程數)和進給速度的選擇,必須根據工作模數小或材質強度小和刀具耐用度高的情況來選用大的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
12.工作后必須檢查、清掃設備,做好日常保養(yǎng)工作將各操作手柄置于空檔(零位)切斷電源達到整齊、清潔、潤滑、安全。
13.認真填寫有關記錄。
日常保養(yǎng)
1.班前保養(yǎng):
(1)按照點檢標準要求,認真進行點檢。
(2)擦凈外幫導軌面,并潤滑導軌。
(3)按潤滑圖表規(guī)定,檢查、潤滑各部位。
(4)空運轉3~5min,檢查各部動作、音響及潤滑情況。
(5)填寫點檢卡。
2.班中保養(yǎng):
(1)注意運轉中有無異常現象。
(2)檢查各儀表顯示是否正常。
(3)檢查潤滑是否正常。
3.班后保養(yǎng):
(1)將鐵屑清掃干凈,擦凈設備外表及導軌,并潤滑導軌。
(2)擦拭各部件并必要潤滑后歸位。
(3)擦拭本班使用的附件,并必要潤滑后按定置管理要求擺放整齊。
(4)將本班使用的工、夾、全具擦拭后放回原位。
定期保養(yǎng)(設備運轉500h進行一次)
1.床身及外表:
(1)清洗機床表面及各死角,清除油污,做到漆見本色,鐵見光。
(2)清除導軌面的毛刺。
(3)拆洗防護罩、護權,做到內外清潔。
2.主傳動箱及分齒輪
(1)檢查、調整、清洗箱體及各零件。
(2)視其情況更換或添加潤滑油,做到油質良好,油量到位。
3.刻刀架部分
調整夾條與導軌面間隙為0.03~0.04mm.
4.交換齒輪架:
(1)拆洗交換齒輪架,并清除毛刺。
(2)修復或更換磨損件。
(3)調整掛輪箱交換齒輪的間隙,要求裝配位置正確,嚙合間隙適中。
5.潤滑、冷卻:
(1)清洗、檢查各油管、油孔、油線、油氈、調整緊固油管,做到油管排列整齊,油路暢通無滲漏。
(2)清洗檢查冷卻泵、過濾網、冷卻槽更換或添加冷卻液。
6.電氣:
(1)清掃擦拭電動機、電器箱。
(2)清掃整理電氣線路,做到安全可靠,電線蛇皮管外無油污塵屑。
7.隨機附件:
擦洗、整理并必要潤滑后,按定置管理要求擺放整齊.
8.將保養(yǎng)中解決與否的主要問題填寫記錄,作為下次保養(yǎng)或安排檢修的依據。
篇2:傘齒輪刨床安全操作規(guī)程
1.操作人員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方準進行操作,操作者應熟悉本機的性能、結構等,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工作前先檢查設備的機電傳動系統(tǒng)和各操作手柄是否正常,并按傘齒輪的圖紙要求準確計算各掛輪架的掛輪齒數,正確無誤的選配好,做到嚙合間隙適當。
3.刀具、工件必須安裝牢固。
4.在切削過程中刀具未退離工件時,不準停車。
5.工作調整中,滑枕每次移動后,必須將緊固螺釘緊固。
6.當停機時間長或修理電機后第一次停車時,必須將速度掛輪,進給掛輪取下,觀察電機運轉方向是否正常,在運轉方向確定后才能使用設備。
7.進給鼓輪及搖臺在調整時,應使兩處標線對零件。
8.刀具安裝后,在開車前應檢查刀具安裝角度,避免兩刀具相碰。
9.不需滾切運動時,應使刀架搖臺停于中間位置(零位),把固定連桿裝在基鍵軸上代替取下的搖臺擺動交換齒輪,同時應將進給鼓輪放在祖切箱內。
10.調整進給深度時,所需的行程距離應等于省高加上必須間隙(0.8-1.5mm)。
11.切削速度(刻刀往復行程數)和進給速度的選擇,必須根據工作模數小或材質強度小和刀具耐用度高的情況來選用大的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
12.工作后必須檢查、清掃設備,做好日常保養(yǎng)工作將各操作手柄置于空檔(零位)切斷電源達到整齊、清潔、潤滑、安全。
13.認真填寫有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