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礦井維修鉗工電工技術操作規程

礦井維修鉗工電工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3954

礦井維修鉗工技術操作規程

(礦、人車修理工)

1、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

2、必須熟悉礦(人)車的性能、構造原理、量具及施工設備的正確使用。

3、檢修時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和機械有關作業規程。

4、檢修礦車、人車應在專用場地或車間內進行,如需現場作業時,應做好防撞車措施。

5、要將檢修用的材料、工具準備齊全,確保安全、可靠。維修質量應符合《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的有關規定。

6、現場檢查人車時,要與機車司機及司旗聯系好,同意后方可作業。

7、裝卸車輪要用專用機具和工具,裝卸時禁止敲打。裝卸大件時要放穩擺正防止脫落傷人。

8、人工裝卸軸承時,要用軟金屬或墊有木片。人工對車輛整型時,手錘前方禁止站人,嚴防飛錘或掉渣飛濺傷人。

9、起吊作業時,應按照《起重工操作規程〉執行。

10、檢修作業結束后。要按完好標準檢查驗收,試車時,要在安全地段進行。并做好記錄。

11、施工結束后,清理施工現場,達到標準。

本工種存在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

1、本工種存在危險因素是檢修中重物下落、傾倒、工具操作不當等傷人。

2、起吊作業時,應按照起重工操作規程做好檢查和安全防范工作。

3、試車時,要與機車司機說明檢修情況,并在安全地段進行。

4、人工對車輛整型時,手錘前方禁止站人,嚴防飛錘或掉渣飛濺傷人。

5、支車作業時,必須平穩可靠,以防滑落或偏倒傷人。

礦井維修電工技術操作規程

(窄軌電機車修理工)

1、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

2、電機車修理工必須熟悉電機車、架線牽引網絡的性能、構造原理及施工設備的正確使用。

3、施工時必須嚴格執行《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和電氣有關作業規程。

4、作業前對所用工具、儀表檢查、試驗。確保準確、安全、可靠。

5、檢修機車一般在機車庫內進行檢修。臨時小故障可在運行線路上進行,但要在施工地點兩端40米外設好警戒,車輛通過時嚴禁作業。

6、檢修前,必須將機車可靠的閘住,并要檢查檢修地點的瓦斯和氫氣的濃度,超限嚴禁作業。

7、檢修前,必須先切斷電機車電源,并要進行驗電,確認無電后方可進行作業。

8、檢修架線牽引網絡設備時必須停電、驗電,做好短路接地,確認無電后掛好停電牌方可進行。

9、高空作業時,必須佩戴安全帽和保險帶,保險帶應扣鎖在牢靠的位置上。大風大雨天,禁止高空作業。

10、拆裝重大部件時,設專人指揮,起吊過程中嚴禁人員在起重物下行走或作業。

11、檢修完畢后要進行試運轉,試車時要在安全地段進行。

12、清理施工現場,達到標準。

本工種存在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

1、本工種存在危險因素是檢修中重物下落、傾倒、觸電、試車操作不當等傷人。

2、起吊作業時,應按照起重工操作規程做好檢查和安全防范工作。

3、修理架線時,必須停電、驗電,做好短路接地,并對電源及現場設好監護人。

4、試車時,要與機車司機說明檢修情況,并在安全地段進行。

篇2:某礦井大型設備維修電鉗工崗位職責

1、電鉗工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合格,持證上崗。工作前對所使用的工具準備齊全,起吊設備逐臺試驗。

2、大型設備下井前,要先熟悉設備結構、性能、技術特征、原理,對大型設備不能整體下井,要分開拆運,局部整體集中,妥善保管各種零部件。

3、下井裝車時,要放置捆綁牢固,不能超寬、超高、超重,運輸途中要有專人管理,運到位置時,要妥善保管和擺放。

4、大型設備安裝時,要先準備起重工具,打好地基做好準備工作后要逐臺逐件按照結構要求進行組裝,保證安裝質量。

5、大型設備電鉗工安裝電器保護要逐臺、逐件,并認真進行校驗。

6、每天要對設備安裝要有計劃、有記錄,結束工作要有驗收工作匯報,清理剩余物資,打掃設備衛生,保持設備硐室清潔。

篇3:礦井維修電鉗工崗位職責

1、維修電鉗工必須經行業主管部門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2、上班前戴好各種工具和便攜儀等,熟悉井下工作范圍內供電系統及設備布置情況。每周對管轄范圍內固定敷設電纜的絕緣和外部以及懸掛情況進行檢查一遍,每天對使用中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外部進行檢查,每月一次全面檢查防爆性能,負荷調整時配電系統繼電保護裝置及時整定。

3、班中檢修電器設備時,首先測試周圍瓦斯濃度,嚴禁超過1%。超過1%嚴禁進行作業,對停電后設備維修要用完好驗電筆進行驗電、放電、打接地線方可進行維修,并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牌。維修結束后要清點工具、配件等,并按防爆要求使設備達到標準化。

4、對新安裝設備,要定期對接線工藝、保護調整、防爆接合面、衛生、接地線、設備標志牌、完好牌全面細致檢查和保養。

5、維修設備要一絲不茍,查清問題,處理故障要認真細致,能小修的不進行大修,搞好修舊利廢工作。

6、認真學習新技術、新設備的原理和結構,提高業務技能,更好地服務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