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煤礦測壓操作安全技術規程

煤礦測壓操作安全技術規程

2024-07-24 閱讀 9881

(一)測壓前的準備工作:

l、按測定要求準備測壓儀表、工具、材料等。

2、入井前應檢查測壓儀表,空盒氣壓應經過標定,外殼玻璃應無破損。刻度及溫度校正表應齊全,量程合乎要求,壓差計或補償微壓計應不漏氣、并裝有酒精,精密氣壓計應充足電、且其數字顯示要穩定,皮托管不堵塞,膠皮管氣密應良好。

3、選擇測壓儀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測量絕對壓力時用空盒氣壓計、精密氣壓計。

(2)測量相對壓力或壓差時用“u”形水柱計、單管傾斜氣壓補償微壓計。

(3)測量靜壓差時,也可用精密氣壓計。

(4)用精密氣壓計測定時,要同時測定測點的標高和空氣密度。

(二)測壓操作及注意事項

l、用空盒氣壓計測壓時,應將儀器盒面平行于風流方向放置,等待10一20min,一面注意指針位置,一面用于輕擊氣壓計的玻璃,巨指針穩定后,直接讀出測點的大氣壓力。

2、“u”型壓差計或“u”型傾斜壓差計在測壓前應注入蒸餾水或酒精,“u”型管兩側的液面應處于同一水平。

3、操作單管傾斜壓差計時,應遵守以下原則:

(1)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測壓時,應配備皮托管和膠皮管,皮托管的管嘴要正對風流方向。

(2)測定時,先將儀器調平,把三通旋鈕轉到測壓位置,用短膠管排除積存于儀器中的氣泡,把儀器的液面調到零位,確定儀器的校正系數x值,然后把上風側測點皮托管一端連到測壓儀的“十”端,把下風側測點皮托管的一端連到測壓儀的“一”端,穩定后,讀出刻度數。

(3)將測得的讀數記入記錄本,同時,記下測定時儀器的校正系數K值,讀數乘以K值即為兩測點間的壓差。

4、使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時的注意事項是:

(1)測定時,應防止水、雜物堵塞膠皮管,防止車輛、設行人擠壓壞膠皮管。

(2)儀器和膠皮管的所有接點要嚴密,防止漏氣影響精度。

(3)攜帶壓差計行走時要小心,防止損壞和溢出酒精。

四、其他參數的測定

(一)空氣相對濕度可用手搖濕度計或風扇濕度計測定:

濕度測定儀的兩支溫度計應完好,盒中鑰匙、紗布、滴水管對相對濕度的牌板應齊全。

(二)操作濕度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人員不能對著儀器呼吸;

2、必須在溫度計的數值變化穩定后再讀數;

3、旋轉風崩濕度計的發條時,不要過緊、過猛,以防止上斷發條。

篇2:電泵井測壓安全技術措施

壓力資料對分析和掌握油田地下情況及電泵井的生產動態十分重要,必須取全取準這些資料才能保證電泵井的高效運轉。目前,電泵井的測壓方法有以下三種:

(1)電機尾部監測裝置(即PHD、PSI)測壓;

(2)Ⅲ型測壓閥測壓卜

(3)動液面折算壓力法測壓。

PHD或PSI測壓法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由于其使用壽命較短,所以在生產中用得較少。動液面折算法由于受套管環行空間泡沫段的影響,折算出的壓力值誤差較大,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Ⅲ型測壓閥測壓是當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測壓方法,它與機械壓力計配套使用,可以測得潛油電泵井的靜壓和流壓資料,而且檢泵作業時還可以將堵塞器撈出后代替泄油閥使用。

1.Ⅲ型測壓閥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Ⅲ型測壓閥由工作筒、堵塞器、連接器和打撈器組成。堵塞器裝在工作筒內下到井下,依靠內外盤根的密封作用使測壓閥處于關閉狀態,必要時可以用打撈器將其從工作筒內撈出。測壓時,連接器在壓力計的下端與堵塞器的測試桿對接,靠儀器自身重量壓縮彈簧,并靠連接器內部觸頭和彈簧作用使測試桿定位。測試桿上端的φ6mm橫孔與連接器對接體側面的橫孔相連,此時油管與套管連通,壓力沿工作筒的φ6mm孔、堵塞器主體上的φ4mm孔、測試桿下端的φ6mm橫向通孔,進入測試桿的中心孔道,并經測試桿上端φ6mm橫向通孔,傳遞到連接器對接體與外配合部分的環行空間,通過上接頭進入壓力計測壓。壓力測完后重力消失,測試桿在彈簧作用下自動復位,使測壓閥關閉。

2.測壓前的安全檢查與準備

檢查防噴管、扒桿、繃繩的牢固與可靠性,滑輪的靈敏性;檢查轉數表的準確性,絞車與鋼絲的完好性。檢查井口設備無滲漏,閘門開關要靈活。了解并掌握被測電泵井的管柱結構,測壓閥型號及準確深度和油井的地面流程。

掌握電泵井測壓前的生產動態、產液量、油壓、套壓、含水及憋壓情況。如果被測電泵井的結蠟嚴重,則應提前與采油隊取得聯系做到先清蠟、后測壓,保證壓力計起下順利。對電泵井測壓前錄取的各項參數做好記錄,以備與測壓完后錄取的資料進行比較。

3.現場測壓的安全技術

(1)準備好經過校驗的機械壓力計和測壓時鐘各一支,0.5m長的加重桿、繩帽各一只,及測試用工具。

(2)用φ18mm捅桿檢查連接器盤根的過盈量,用調整螺母使過盈量達到要求。

(3)從繩帽依次連接加重桿、壓力計(不帶防震器)、連接器。

(4)打開防噴管堵頭,放人裝好的測壓儀器,打開清蠟閘門,校對轉數表,用絞車將壓力計送入井下,注意下放速度不得過快,以0.8m/s為宜,避免鋼絲打扭。

(5)當壓力計下到測壓閥工作筒以上5~10m處時,先停5min測油管的流壓,接著繼續下放(速度保持平穩,不要過快,以0.5m/s為宜)。坐人工作筒之后停5~10min,此時測得的壓力為套管流壓。為了保證測試的成功率,一般要求重復測試3次以上。最后上提100m停5min,測出油管流壓梯度。

(6)測量結果以后將測壓儀器提到井口,關閉蠟閘門并放空,取出儀器并檢查測壓卡片。

4.安全注意事項

(1)用CY—613壓力計配套測壓時,可以不用防震器,因為連接器內已有緩沖彈簧起防震作用。另外取消防震器后,彈簧的反作用力減小,能夠保證測試成功率。

(2)下井儀器起下速度要適當掌握,當儀器坐人和上提時要特別注意,速度不宜過快,因為下人速度過快或猛蹲,不僅會損壞壓力計,而且還會造成測壓卡片的劇烈抖動,引起曲線圖形失真和不清晰,導致錯誤判斷。起壓力計時,如果速度過快會造成撞擊防噴管,拔斷鋼絲的事故,出現井下落物,嚴重時還會對井口操作手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要求測試儀器上提距井口30m時,應該用手搖絞車取出儀器,確保測試儀器和人身的安全。

(3)再次下井前都應按規程要求對連接器的盤根進行詳細檢查,對損壞和不合乎要求的一定要換,確保盤根的密封性能。

(4)每次測壓結束之后都應進行憋泵和量油,檢驗泵效和排量是否正常。

篇3:煤礦測壓操作安全技術規程

(一)測壓前的準備工作:

l、按測定要求準備測壓儀表、工具、材料等。

2、入井前應檢查測壓儀表,空盒氣壓應經過標定,外殼玻璃應無破損。刻度及溫度校正表應齊全,量程合乎要求,壓差計或補償微壓計應不漏氣、并裝有酒精,精密氣壓計應充足電、且其數字顯示要穩定,皮托管不堵塞,膠皮管氣密應良好。

3、選擇測壓儀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測量絕對壓力時用空盒氣壓計、精密氣壓計。

(2)測量相對壓力或壓差時用“u”形水柱計、單管傾斜氣壓補償微壓計。

(3)測量靜壓差時,也可用精密氣壓計。

(4)用精密氣壓計測定時,要同時測定測點的標高和空氣密度。

(二)測壓操作及注意事項

l、用空盒氣壓計測壓時,應將儀器盒面平行于風流方向放置,等待10一20min,一面注意指針位置,一面用于輕擊氣壓計的玻璃,巨指針穩定后,直接讀出測點的大氣壓力。

2、“u”型壓差計或“u”型傾斜壓差計在測壓前應注入蒸餾水或酒精,“u”型管兩側的液面應處于同一水平。

3、操作單管傾斜壓差計時,應遵守以下原則:

(1)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測壓時,應配備皮托管和膠皮管,皮托管的管嘴要正對風流方向。

(2)測定時,先將儀器調平,把三通旋鈕轉到測壓位置,用短膠管排除積存于儀器中的氣泡,把儀器的液面調到零位,確定儀器的校正系數x值,然后把上風側測點皮托管一端連到測壓儀的“十”端,把下風側測點皮托管的一端連到測壓儀的“一”端,穩定后,讀出刻度數。

(3)將測得的讀數記入記錄本,同時,記下測定時儀器的校正系數K值,讀數乘以K值即為兩測點間的壓差。

4、使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時的注意事項是:

(1)測定時,應防止水、雜物堵塞膠皮管,防止車輛、設行人擠壓壞膠皮管。

(2)儀器和膠皮管的所有接點要嚴密,防止漏氣影響精度。

(3)攜帶壓差計行走時要小心,防止損壞和溢出酒精。

四、其他參數的測定

(一)空氣相對濕度可用手搖濕度計或風扇濕度計測定:

濕度測定儀的兩支溫度計應完好,盒中鑰匙、紗布、滴水管對相對濕度的牌板應齊全。

(二)操作濕度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人員不能對著儀器呼吸;

2、必須在溫度計的數值變化穩定后再讀數;

3、旋轉風崩濕度計的發條時,不要過緊、過猛,以防止上斷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