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鍛壓機械設備的故障原因及補救措施

鍛壓機械設備的故障原因及補救措施

2024-07-24 閱讀 8170

摘要:對彩色顯像管玻殼生產設備錐壓機液壓轉臂開裂等故障進行分析。認為高速、重負荷液壓系統開機前排氣及液壓油油質控制甚為重要。

錐壓機是彩色顯像管玻殼生產的核心設備,由美國LYNCH公司制造,其液壓系統由PABCOFLUIDPOWER公司設計制造,主要元件采用VICKERS公司產品。該壓機大盤直徑3.8m(150英寸),有11個工位,重約8t,由一對柱塞式油缸通過轉位銷帶動大盤旋轉,每次轉兩個工位。錐壓機主油路采用插裝閥,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先導油路,先導油路控制插裝閥的開閉。轉位銷油缸由一個電磁換向閥控制(下圖)。在轉動起始位置,首先定位銷下降,轉位銷上升,9HB得電,壓力油通過插裝閥2到達驅動油缸,推動大盤前進,前進到位信號接通后,轉位銷下降,定位銷上升,大盤定位,在三工位對玻璃料滴壓制成型。同時,9HA得電,壓力油通過插裝閥4到達后退油缸,推動轉位銷后退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個節拍,如此反復。驅動油缸行程1.27m(50英寸)、缸徑152.4mm(6英寸),平均速度約1.2m/s。轉位銷油缸安裝在圍繞大盤中心立柱轉動的轉臂上。

1.故障現象

該壓機有一次停機換型后開機時,在大盤前進過程中發生劇烈振動,檢查發現轉臂開裂,轉位銷孔有裂紋,定位銷及其他部位未見異常。

2.原因分析

因定位銷部位未見損傷,排除了定位銷誤動作的可能,只能是驅動油缸運動過程中突然停止所致,其原因有:油缸內緩沖減速的節流孔堵塞;控制部分的電磁閥或插裝閥誤動作;柱塞與油缸內壁咬合卡死。

卸開油缸端蓋檢查內腔,油液潔凈、節流孔無堵塞,柱塞與油缸內壁無咬合痕跡。對驅動電磁閥動作的條件進行仔細確認,前進過程中出現任何情況(如前進到位、接近開關提前接通等),程序都不會使電磁閥失電。檢查連接電纜、插頭、輸出模塊均未發現異常,故障的原因最終鎖定在插裝閥誤動作上。

3.插裝閥誤動作原因

插裝閥常見的故障是閥芯卡死、造成執行元件不動作,尚未見插裝閥動作后突然關閉的報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油液中混入空氣引起。依次打開控制集成塊上的插裝閥蓋,當打開控制油缸回油的兩個插裝閥蓋時,都有大量的氣液混合物噴出,呈絮狀,幾分鐘后氣體析出,成為澄清的液壓油。檢查結果證實了上述的判斷。

油缸的尾部端蓋上各有一個排氣閥,按操作規程要求開機前要手動排氣3個循環。而在日常的排氣時并未見氣體排出,導致有關人員放松了對排氣的要求。但排氣又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手動排氣過程中,氣體盡管不能從排氣口排出,卻可以通過油路的循環而排出。如果一定時間的停機后不進行手動排氣,析出的氣體又與液壓油混合,在高壓、高流速的管路中,氣液混合物就可能振動、撞擊閥芯,使之誤動作而切斷油路,此時若大盤正在以一定的速度轉動,巨大的慣性將轉位銷部位損壞。

4.防范措施:

(1)無論液壓系統在排氣過程中有無氣體排出,該過程都必不可少。

(2)對于重負荷液壓系統,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降低執行部件的運動速度,以免意外發生時,機械的驅動部位造成嚴重損害。

(3)液壓系的控制程序,應做到在意外發生時(如停電、各類開關誤接通等),保證設備能正常停止動作。

(4)要重視液壓油油質的控制,如油中的水分、豁度指標等。嚴格控制可能使氣體進入油中的因素,如液壓站油位、蓄能器氮氣壓力變化、油路密封性等。

篇2:機械鍛壓機操作規程

適用機型:K862,K866C,LKM4000

一、認真執行《鍛壓設備通用操作規定》有關規定。

二、認真執行下述有關補充規定:

(一)工作前認真作到:

1、檢查模具應完好無裂紋,安裝正確,緊固牢靠。

2、清理滑塊行程空間和模具空間的雜物。

3、應將模具預熱到150°С~200°С左右,并注意工作前將預熱件取出。

4、啟動主電動機前,應先試驗離合器的電磁氣閥,確認氣閥動作和離合器、制動器動作準確、靈敏、可靠后才能啟動主電動機。主電動機轉向必須與規定方向相符。

5、閉合高度的調正,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調正程序和方法進行。調正下頂料裝置時,不準接通主電動機。

6、作空運轉試車或更換模具或調速閉合高度后,滑塊的第一步行程只準用"寸動"。其程序是:啟動主電動機片刻,關閉主電動機利用飛輪慣性,"寸動"滑塊行程。檢查模具閉合高度和同心度是否適當,確認無誤后,再依次用"寸動"、"一次行程"、"連續行程"各工作規范操作。

(二)工作中認真作到:

1、不準鍛造溫度低于900°С的鍛件。

2、滑塊運行時,不準頭、手伸入模具封閉空間,不準用鉗子伸入模具內矯正或取、放鍛件。

3、經常注意模具工作情況,如發現有松動現象就立即緊固。

4、將鍛坯放入模子及從模子取出鍛件時,嚴禁把腳放在電源踏板上。

5、應經常清理模具上的氧化皮。

(三)工作后。應將滑塊停在上死點上。

篇3:鍛壓設備通用操作規程

一、操作者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并持有本設備的《設備操作證》方可操作本設備。

二、工作前認真做到:

1、仔細閱讀交班記錄,了解上一班工作情況。

2、檢查設備及工作場地是否清掃、擦試干凈;設備床身、工作臺面、導軌以及其它主要滑動面上不得有障礙物、雜質和新的拉、研、碰傷。如有上述情況必須清除,并擦試干凈設備;出現新的拉、研、碰傷應請設備員或班組長一起查看,并作好記錄。

3、檢查各操作機構的手柄、閥、桿、以及各主要零、部件(滑塊、錘頭、刀架等)應放在說明書規定的非工作位置上。

1、檢查各安全防護裝置(防護罩、限位開關、限位檔鐵、電氣接地、保險裝置等)應齊全完好、安裝正確可靠;配電箱(盒)、油箱(池)、變速箱的門蓋應關閉。

2、檢查潤滑部位(油池、油箱、油杯導軌以及其他滑動面)油量應充足,并按潤滑批示圖表加油。

3、檢查各主要零、部件以及緊固件有無異常松動現象。

4、打開氣(汽)路閥門,檢查管道閥門及其它裝置應完好無泄漏,氣(汽)、壓應符合規定,并放掉管中的積水。

5、進行空運轉試車,起動要寸動,檢查各操作裝置、安全保險裝置(制動、換向、聯鎖、限位、保險等)各指示裝置(指示儀表、指示燈等)工作應靈敏、準確可靠;各部位動作應協調;供油應正常,潤滑應良好;機床運轉無異常聲音、振動、溫升、氣味、煙霧等現象。確認一切正常,方可開始工作。凡連班工作的設備,交班人員根據上述(8條)規定共同檢查進行交接班;凡隔班接班的設備,發現上一班有嚴重違犯操作規程現象,應請設備員或班組長一直查看,并記錄在案,否則發生設備問題以本班違犯操作規程論。設備經過調整或檢修后,操作者也必須按照上述(8條)要求和步驟對設備進行檢查,確認一切無誤,方可開始工作。

三、工作中認真做到:

1、堅守工作崗位,精心操作設備,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因事離開設備時要停機,并關閉電、氣(汽)源。

2、按說明書規定的技術規范使用設備,不得超規范、超負荷使用設備。

3、密切注意設備各部位潤滑情況,按潤滑指示圖表規定進行班中加油,保證設備各部位潤滑良好。

4、密切注意設備各部位工作情況,如有不正常聲音、振動、溫升、異味、煙霧、動作不協調,失靈等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后再繼續工作。

5、調速、更換模具、刀具或擦試,檢修設備時,要事先停機,關閉電、氣(汽)源。

6、在工作時,不得擅自拆卸安全防護裝置和打開配電箱(盒)、油池(箱)、變速箱的門蓋進行工作。

7、設備發生事故必須立即停機,保護好現場,報告有關部門分析處理,做到三不放過后,方可使用設備。

四、工作后認真做到:

1、各操作裝置以及滑塊、錘頭、刀架等應按說明書規定放在非工作位置上;關閉電、氣(汽)源。

2、整理工具、零件和工作場地。

3、清掃工作場地和設備上的料頭、料邊、氧化皮、雜物等;擦試干凈設備各部位,各滑動面加油保護。

4、填寫交接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