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橋架安裝相關技術要求
在測量跨度(這時的跨度指剛性腿支承面中心到撓性腿支承面中心之間的距離)、橋架對角線偏差、主梁的水平旁彎、小車軌距偏差、同一截面內兩根小車軌道的高低差、小車軌道接頭處的高低差和側向錯位等各項指標都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之后,再將接頭處的所有螺栓擰緊。鉸制孔螺栓連接部分,應按圖樣規定的公差鉸孔后,再用鉸制孔用螺栓連接,不能隨意更改。
當各項指標均符合技術要求而只有小車軌道接頭處的高低差超標時,可將高出的軌道接頭制成斜面。
箱形結構的主梁,內腔無法涂漆防銹蝕,為了防止水汽侵入腐蝕主梁內腔,必須保證主梁內腔的密封性。因此,箱形結構的接頭,除用螺栓連接好外,還須按圖紙規定在接頭處兩邊的大筋板上補焊一塊方板,方板四周要焊滿,不得透氣。主梁兩端的圈孔,最后也用同樣的方法焊好。
門式起重機與橋式起重機的結構基本相同,結構不同之處就是有支腿和懸臂,所以安全技術要求也有很多相同之處。
篇2:橋架型起重機特殊規定
1.開車前應將所有控制手柄扳至零位,關好門窗,鳴鈴示警后方可動車。
2.起重機起動要平穩,不得高檔起動。操縱控制器時,必須按檔次進行。吊鉤轉動時不允許起升,防止鋼絲繩跳槽。
3.起重機或小車運行至接近終點時,應降低速度,嚴禁用終點開關作停車手段使用,也不允許用打反車達到制動目的。
4.司機在作業中應按規定對下列各項作業鳴鈴報警:
①起升、降落重物,開動大、小車運行時;
②起重機通過或行駛在視線不清處時;
③起重機運行到接近同跨軌道上的另一臺起重機時;
④吊運重物接近人員時。
5.對雙吊鉤(主、副鉤)起重機,不準同時用兩個吊鉤分別吊兩個物件,不工作的吊鉤應開到接近上極限高度位置,并且不準帶掛吊索。
6.有主副吊鉤的起重機,在主、副吊鉤換用或兩鉤高度接近時,應一個一個單獨工作,以免兩鉤相碰。
7.同一跨度內有多臺起重機工作時,兩臺起重機應保持1.5m以上的距離。因工作必須接近時,應經鄰機同意,但最小距離應在0.3m以上。不允許利用一臺起重機去推動另一臺起重機進行工作。
8.在正常工作中改變運行方向時,應將控制手柄扳至“零位”,當機構完全停止轉動后再換向開動。
9.對于地面操縱的起重機,應做到:
①操作人員應面對起升吊鉤進行操作,不允許操縱電纜與起升鋼絲繩交叉操作;
②操作人員走動路線應與起重機行駛路線保持一致,不得倒退行走操縱起重機;
③不準同時開動三套機構;
④不得操縱運行速度超過45m/min的起重機;
⑤不允許同時操縱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機。
10.如果為抓斗或電磁盤式起重機,還應遵守以下規定:
①抓斗或電磁盤工作時,應保證吊具隨行電纜與起升鋼絲強運動速度一致,不得使抓斗、電磁盤轉動,以免電纜與鋼絲繩相互纏繞發生事故;
②不準用電磁盤吊運溫度在2000C以上的工件;
③不允許用抓斗抓取整塊物件,避免吊運過程中的物件滑脫;
④當發現電磁盤有殘磁時(切斷電源后有部分重物不能掉離電磁盤),應停機進行檢修。
11.嚴格按起重機使用說明書所規定的工作條件內使用起重機,吊運熔化金屬、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應符合相關要求。
12.吊動作業完成后,將起重機開到指定地點,小車開到司機室一端(無司機室的為非滑線側),吊鉤升至接近上極限位置(抓斗、電磁盤等吊具放到地面),控制器全部扳到“零位”,切斷電源,并清掃擦拭,保持清潔。對露天工作的起重機,不工作時應開到停車位置,并可靠錨固。
篇3:橋架類型起重機安全檢驗
第一單元技術鑒定對起重機這類特種設備實施有效的安全監察,對其性能進行試驗鑒定,是保證起重設備安全狀態的重要環節。安全技術檢驗適用于橋架類型起重機的產品制造、安裝和使用等名環節,包括技術鑒定和負荷試驗。其目的是綜合檢驗起重設備的運轉質量,及時發現和消因該設備由于設計、制造、裝配和安裝等原因造成的缺陷,保證達到設計的技術性能和安全要求。
為了防止機械設備的隱蔽缺陷在檢驗中造成重大事故,必須遵守先單機后聯機、先空載后負載、先低速后高速、運行時間先短時后長時的原則。強化維護檢查的安全措施,并建立必要的記錄。檢查結果應存檔。
技術鑒定是負荷試驗前的技術檢驗,目的在于檢查起重設備的基本狀況是否正常,揭露和消除設備存在的某些隱蔽缺陷,保證后續檢查工作的安全。技術鑒定合格后,方能進行負荷試驗。
1.工作機構部分
(1)檢查各零部件和裝置是否齊備、完好、磨損程度,是否需要報廢。重點零部件如制動器、吊鉤、鋼絲繩、滑輪和卷筒、減速器、車輪等的磨損程度。
(2)檢查各部分的安裝、連接、配合和固定是否可靠。
(3)檢查各機構的運轉是否正常、平穩,裝置的動作是否靈敏,有無異響和潤滑情況。
2.金屬結構部分
(1)檢查主要受力構件的變形或失穩情況,結構主梁的剛度變形(下撓度和水平旁彎)、主梁腹板的穩定性(局部翹曲或塌陷)、橋架對角線超差變形等。
(2)檢查各結構的高強度螺栓的連接、焊縫是否開裂,主要受力構件斷面腐蝕情況,必要時,對主梁焊縫進行無損探傷。
(3)檢查軌道的平直度、平行度、接頭的高度差,與軌道基礎的連接,軌道自身的磨損和缺陷。
3.電氣部分
檢查電氣元件、電氣保護裝置的性能和可靠性,接地和接地電阻,絕緣和絕緣電阻,電氣照明和信號燈等。
4.安全防護裝置和措施
(1)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裝置的動作是否靈敏、可靠。
(2)檢查安全標記是否清晰,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第二單元負荷試驗1.空載試驗
空載試驗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試驗工作機構的狀態和運轉的可靠性,各連接部分的工作性能。空載試運轉期間,還應檢查潤滑和發熱情況,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常的噪音和振動,各連接部分密封性能或緊固性等。若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車檢查并加以排除。檢查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包括:
(1)對各運行機構先用手轉動無卡塞現象,再通電從慢速到額定速度運行,應無沖擊、無振動地平穩運行。
(2)大車和小車沿全行程往返三次,檢查其運行機構情況。不得有卡軌現象,主動輪應在軌道全長上接觸。
(3)試驗各種安全開關,包括上升、下降、運行機構的權限開關,各機構的聯鎖開關及緊急開關等。
2.靜載試驗
靜載試驗的目的是檢驗起重機金屬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工作性能指標,檢查變形情況。檢查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包括:
(1)超載試驗測量主梁永久變形。在跨中起升1.25倍的額定載荷,離地面100~200mm,停懸10min后卸載,如此重復三次,主梁不應產生永久變形。各部分不得有裂紋和連接松動等缺陷。
(2)空載測量主梁實際上拱值。經超載試驗無永久變形后,將空載小車開至跨端,檢查實際上拱值。
(3)測量主梁靜剛度(跨中下撓度)。小車在跨中負荷額定載荷,檢查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對于一般橋架類型起重機,當小車處于跨中起升額定載荷,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值在水平線下達到跨度的1/700時,如不能修復,則應報廢。
門式起重機需要接與橋式起重機同樣方法步驟,分別對主梁和懸臂端的下撓度進行檢驗。在檢驗時,將其小車分別停在門架跨中和有效懸臂處,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值不超過跨度的1/700,懸臂端的下撓度值不超過有效懸臂長度的1/350。
3.動載試驗
動載試驗的目的是檢查起重機機構的負載運行特性、金屬結構的動態剛度,以及在機構運行狀態下安全裝置動作的可靠和靈敏性。
試驗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為起吊110%的額定載荷,同時開動兩個機構,循環做重復地啟動、正向運動、停車、反向運轉等動作,累計時間不應少于lh。各機構動作應靈敏工作平穩可靠,各項性能參數應達到要求。各限位開關及安全保護聯鎖裝置的動作應準確可靠,各零部件應無裂紋等損壞現象,各連接處不得松動,各電動機、接觸器等電氣設備應無過熱現象。
在用起重機可只進行額定載荷的動載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