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平面軸承使用和安裝過程考慮的問題
大家最好別在自己的車輛中使用磨損或損壞的INA軸承,因為這可能在行駛過程中會給您帶來不安全因素,嚴重的話會造成生命安全傷害。所以在使用平面軸承的使用和安裝過程中必須注意事項:
1.如何限定軸的位置,包括徑向和軸向位置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一般的軸多采用雙支承結構,軸的徑向位置由兩個支承共同限定,每個支承處應有起徑向定位作用的平面軸承。軸向位置可由兩個支承各限制一個方向的軸向位移也可由一個支承限制兩個方向的軸向位移,在一般情況下,不同的軸向定位方式可得到不同的運轉精度。因此,設計支承結構時應根據INA軸的運轉的精度和工作條件,選擇軸向定位的具體方案。
2.在同時承受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的情況下,支承常采用軸承成對安裝。
平面軸承成對安裝有三種排列方式。兩個軸承外圈寬端面相對安裝稱背對背安裝方式。兩支承力作用點落在支承跨距之外。這種排列方式因支承跨距大,軸懸臂時鋼性好,軸受熱伸長時內、外圈呈脫開趨勢,因而軸不會卡死,故使用比較廣泛。但如若采用預緊安裝,則在軸受熱時預緊量將會減少。兩個軸承外圈窄端面相對安裝稱面對面安裝方式。兩個支承的力作用點落在支承跨距之內。這種排列方式結構簡單、裝拆、調試均較方便故使用也較廣泛,主要用于短軸和溫升不高的場合,但要注意一定要留有備用游隙。軸向游隙也不宜過大,過大會降低軸的運轉精度。當軸向載荷較大,需多個INA軸承同時承受時,常采用軸承外圈寬、窄面相對安裝的串聯方式。各軸承力作用點均落在軸承的同一側故稱同向排列又稱串聯。采用此種排列方式時要注意結構上和制造上保證每個進口軸承都能盡量均勻承受載荷。
3.機器在運轉中,一般主軸或傳動軸的溫度高于相鄰零件的溫度,因而軸將熱漲伸長。
為了保持軸的轉動靈活,在支承結構設計中,在滿足軸向定位精度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軸受熱自由伸縮的要求。軸向定位和軸向伸縮的方式是相對應的。
4.調整軸承游隙是為了控制軸的運轉精度。
軸的軸向位置調整是為了滿足某些嚙合傳動的特殊要求。例如:在蝸桿傳動中,蝸桿軸線必須落在蝸輪的中間平面內以保證其正確嚙合,因而要求蝸輪軸能在軸向調整其位置。在錐齒輪傳動中,兩個錐齒輪的節圓錐錐頂點必須重合,因而要求兩個錐齒輪軸都能軸向調整。
篇2:軸承溝道磨床工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空轉試車,砂輪運轉速度應符合規定的線速度。
2.工作前或更換砂輪后,須先將砂輪頭開進去。調整好自動進刀的距離,再退出磨削位置,然后進行工作。
3.裝卸工件時,砂輪必須退到最后位置,以防磨手。
4.換工件時,必須停止機頭擺動。
5。第一次進給時,用—只手準備按退出按鈕。砂輪接近工作物約30毫米時,檢查有無危險,并往復兩次,察看機床各部情況。
6.自動吃刀不準用手搖,退刀時注意退刀手把。
7.胎具與工件桿,要有一定長度,不允許松動,以免工件崩出。頂尖與頂尖孔要相符。
8.產品不能擺放過高,防止傾倒。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篇3:軸承內徑磨床工安全操作規程
1.往復變向油閥要靈敏,安裝位置要適當,防止砂輪與工件、卡具碰撞。
2.檢查砂輪、工件時,不能靠近金剛石。安裝金剛石的螺釘要擰緊。
3.調整行程擋鐵,使磨削中的砂輪,從孔口退出量等于砂輪寬度的1/3至1/2。修整砂輪時,金剛石要緩慢進行并通過砂輪全部表面。換向不準時,要移動擋鐵。
4.用塞規或儀表測量工件時,必須在卡頭停止和砂輪退出后,才能進行測量。如塞規因太緊拿不下來時,應立即停車。
5.裝卸工件時防止砂輪磨手或砂輪失靈現象。
6.修整、更換砂輪應遵守磨工一般安全規程。
7.第一次進刀要用手搖,以免撞擊。工作中如發生砂輪破碎,應先停車。
8.產品不準擺放過高,以防傾倒。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