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地址勘探崗位職責

地址勘探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8427

開發報建經理(長沙)湖北中梁地產有限公司湖北中梁地產有限公司,中梁1)負責辦理開發項目有關前期手續具體落實工作(如:拆遷、立項、規劃審批、地址勘探、三通一平及臨水臨電等);

2)按要求報送開發資料給發改、人防、消防、規劃、施工、房產、環保、交通、園林、氣象、市政及通信等與項目涉及到的各部門審核;

3)辦理項目開發所需證照;

4)辦理開發項目施工階段有關批件,申辦開發項目所需水、電、氣、通信、道路等開通、安裝手續;

5)負責與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相關單位聯系,向政府職能部門遞交審批報表、開發項目有關證照、工程報件工程竣工后的相關手續資料,并完成備案;

6)保持、維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關系。

任職資格:

1)建筑學或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5年及以上知名房地產企業相關工作經驗,報批報建經驗豐富;

3)熟悉房地產開發與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相關法律,法令及法規;

4)有良好的溝通、協調合作團隊的能力,責任心強。

篇2: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安全操作規程

一、發電機應有有效的漏電保護電路。儀器外殼、面板旋鈕、插孔等的絕緣電阻,應大于100MΩ/500V。工作電流、電壓不得超過儀器額定值,進行電壓換檔時應關閉高壓。

二、電路與設備外殼間絕緣電阻,應大于5MΩ/500V。電路配有可調平衡負載,嚴禁空載和超載運行電路。

三、線絕緣電阻每公里應大于2MΩ/500V。

四、電法勘探、磁法勘探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安全用電和觸電急救知識。

五、供電電極附近應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

六、觀測前,操作員和電機員應檢查儀器和通訊工具工作性能,測量供電回路電阻,在確認人員離開供電電極后,方可進行試電。

七、導線鋪設,應避開高壓輸電線路;必須經過高壓輸電線路時,應有隔離防護措施。

八、雷電天氣,禁止進行野外勘探作業。

篇3:地質勘探安全操作規程

一、基本要求1、地質勘探單位應建立地質勘探工作區安全檔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傷害源,流行傳染病種、疫情傳染源,自然環境、人文地理、交通狀況。地質勘探工作區安全檔案信息和預防措施應及時向野外作業從業人員交底。2、地質勘探單位,應為野外地質勘探作業從業人員配備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為艱險地區野外地質勘探項目組配備有效的無線電通訊設備。3、禁止單人進行野外地質勘探作業,禁止采、食不識別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質勘探作業人員應按約定時間和路線返回約定的營地。

4、地質勘探單位應定期為野外地質勘探從業人員進行體檢。野外地質勘探從業人員體質應適應野外工作要求。

5、在疫源地區從事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的從業人員,應接種疫苗;在傳染病流行區從事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的從業人員,應注射預防針劑。

6、野外地質勘探施工,應收集歷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7、在懸崖、陡坡進行地質勘探作業,應清除上部浮石。進行兩層或多層地質勘探作業,上下層間應有安全防護設施。2m及以上高處作業,應系安全帶。

8、地質勘探設備、材料、工具、儀表和安全設施、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應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

9、野外地質勘探電力線路應采用電纜。電纜應架空架設,電纜經過通道、設備處應增加防護套。野外地質勘探電器設備及其啟動開關應安裝在干燥、清潔、通風良好處。電器設備熔斷絲規格應與設備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鐵、鋁等其它金屬絲代替熔斷絲。

10、野外電、氣焊作業,電、氣焊工作點與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

11、野外地質勘探高架設備應設置避雷裝置。雷雨天氣,禁止在樹木下、山頂避雨。

12、可能危及作業人員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質勘探作業,應設置安全標志。

13、地質勘探爆破作業,應遵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

14、地質勘探野外工作車輛,應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業出隊前進行車輛性能檢測。野外工作車輛駕駛員,應具有10萬公里以上安全行車經歷。

15、野外營地選擇應遵守下列規定:

a借住民房應進行消毒處理,并檢查房屋周邊環境、基礎和結構。

b野外營地應選擇地面干燥、地勢平坦、水源無污染背風場地。

c挖掘鍋灶或者設立廚房,應在營地下風側,并距營地大于5m。

d營地,應設排水溝,懸掛明顯標志。

e在林區、草原建造營地,應開辟防火道。

16、山區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a每日出發前,應了解氣候、行進路線、路況、作業區地形地貌、地表覆蓋等情況。

b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懸崖峭壁上作業,應使用保險繩、安全帶。

c山區作業,兩人間距離應不超出視線。

d雪地作業,作業人員應成對聯結,彼此間距應不小于15m。

17、沙漠、荒漠地區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a作業人員應合理飲水。禁止未經檢驗飲用新發現水源水和未經消毒處理水。

b發生沙塵暴時,作業人員應聚集在背風處坐下,蒙頭,戴護目鏡或者把頭低到膝部。

二、地質測繪

1、高標觀測儀器應架設平穩,各類拉繩及附屬安全設施應拴結到位,操作員應站于安全、可靠處作業。2、地下管線測量,應了解管線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管井下測量,應設專人指揮。3、公路沿線測量,應設立明顯標志,派專人指揮。4、鐵路沿線測量,應與鐵道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設立了望哨崗。5、登高觀測作業,應檢查攀登工具、安全帶和觀測工具,并保持完好。6、建筑物測量,應了解建筑物結構堅固程度及周圍情況,盡量避免在建筑物頂邊緣作業。7、露天礦區、坑道、高山陡坡和險峻地區測量作業,司尺人員應先勘明安全情況,后進行測量作業。8、電網密集地區測量作業,應避開變壓器、高壓輸電線等危險區,并禁止使用金屬標尺。9、雷雨臨近或五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測量作業。三、水文地質1、水點調查應遵守下列規定:a對水井進行調查,應觀察井壁穩固情況。b對鉆孔水點進行調查,應熟悉區域地貌、鉆孔布置和鉆孔深度、結構、形狀及口徑。2、泉水調查應遵守下列規定:a山泉水源調查,在遇到風暴、懸崖、峭壁、峽谷、雷雨等情況時,應采取防護措施。b露天泉水源調查,調查人員應確認周圍是否是沼澤地或泥濘地。3、礦坑水點調查應遵守下列規定:a下井調查前,應了解礦山井巷涌水量、含水層特點及其變化情況和地下水進入坑道的狀態、坑道充水水源、井巷涌水點分布、礦井排水系統等。b老礦區、廢棄坑道地區調查,應觀察坑道口灌水、草遮蓋情況。下坑觀測前,應通風并進行坑內有毒有害水體、氣體檢測。C陡峭險峻河岸、容易發生地滑、山崩和塌方的傾斜河岸觀測,應采取防護措施。4、動態觀測應遵守下列規定:a觀測員應掌握安全信號含義和發出方法。b夜間動態觀測,觀測員應佩戴個人照明器具。c禁止觀測員在草叢、灌木中或其它不易被人發現地方休息。5、觀測井(孔、泉)布設與安裝應遵守下列規定:a觀測孔臺應高出地面0.5m。b選用飲水井或淺井作動態觀測點,井口應安裝防護井欄。C選用露天泉井水作觀測點,泉井、引水渠、測流池、測流堰等應設置防護欄柵。6、抽水試驗應遵守下列規定:a靠近試驗點的渠段及井口周圍應設置防護欄柵。b壓風機抽水試驗,高壓風管、水管接頭應嚴密、牢固。c潛水泵抽水試驗,潛水泵供電應使用漏電保護器。四、環境地質1、雨季時,江河流域野外環境地質調查,應制定防洪、防澇措施;高原、山區應防泥石流。2、在山地崩塌和滑坡區野外環境地質調查,應避開雨水多發季節。3、在高原凍土區,野外環境地質調查,應避開冬季。4、在平原沙漠區,野外環境地質調查,應避開風沙季節。五、工程地質1、在工業及民用設施區工程地質施工,對工業及民用建筑物應有監測措施,同時應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網設施的埋設情況。2、工程地質野外測試,應遵守儀器、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六、地質實驗測試1、基本安全要求1.1實驗室位置選擇,應符合城市規劃和環保等要求。1.2實驗室建筑材料和室內采光,應符合消防和職業健康設計標準。

1.3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應有通風、降毒處理等措施。1.4廢水、廢氣、廢渣排放,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1.5禁止實驗室操作間內進食、吸煙、加工和存放食物。1.6金屬器皿不得直接在電爐上加熱。1.7精密儀器操作人員,應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2、粉塵作業2.1碎樣、選礦、縮分、切磨片,應在通風柜(罩)內或有通風、防塵措施下進行。作業場所粉塵濃度,應每季檢測一次。2.2廢棄礦樣,應集中處理。3、危險化學品管理、儲存和使用3.1危險化學品倉庫,應符合防火、防潮、防盜要求。3.2危險化學品入庫前,應檢查登記;發放時,應按最小使用量發放;庫存,應定期檢查。3.3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應分庫存放。3.4劇毒物品應使用保險柜儲存,實行“雙人雙鎖”、審批使用管理制度。3.5高劑量放射性藥品、標準源,應在鉛室中存放。3.6取用或吸取酸、堿、有毒、放射性溶劑及有機溶劑時,應使用專用工具、器械。3.7使用高氯酸、過氧化物等強氧化劑時,禁止和有機溶劑接觸。3.8有機溶液實驗操作,應通風條件下進行。3.9有毒試劑、揮發性試劑實驗測試,應戴口罩、橡皮手套,防止濺灑沾污。3.10汞測試實驗室,應設置局部排風罩,排風罩應安裝在接近地面處。汞測試實驗臺,應有捕收廢汞設施。3.11稀釋放出大量熱能的酸、堿操作,應邊攪拌,邊將酸(堿)倒入耐熱器皿中。3.12搬運大瓶酸、堿等腐蝕性液體時,應檢查容器是否有裂紋,外包裝是否牢固。3.13礦物熔樣、酸溶液加熱,應在通風柜中進行。4、壓力容器管理。4.1壓力容器使用、運輸和儲存,應遵守壓力容器安全規定。4.2壓縮氣體、液化氣體鋼瓶,應有明顯標簽,并存放于安全、陰涼處。禁止不同性質氣瓶混合存放。4.3禁止氧氣瓶與油脂接觸;乙炔鋼瓶應有防回火裝置。4.4一氧化氮氣體使用,應在通風條件下進行。5、放射性防護5.1從事放射性礦石制樣、分析測試、鑒定、選冶試驗等,應遵守國家有關放射性工作安全規定。5.2產生放射性粉塵、氣溶膠和其它有害氣體的作業場所,應有通風、凈化過濾裝置。5.3產生*射線、電磁輻射的儀器、設備,應有防護裝置。5.4放射性礦樣、選冶尾砂、廢物和污染物,應集中處理。鉆探作業安全操作規程1.地質鉆探從業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教育,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鉆機機長是機臺的安全責任人,負責全機臺的安全施工。新工人必須在機長或熟練工人指導下進行操作。2.進入鉆場必須戴安全帽,穿整齊合體的工作服,嚴禁赤腳或穿拖鞋。禁止酒后操作施工。3.機臺從業人員必須遵守勞動紀律,操作時要精力集中,不準嬉戲、打鬧、打瞌睡,不準擅自離崗或串崗。4.進場前,應弄清場內架空線路、地下管網、通訊電纜等分布情況,場地附近有高壓線路時,鉆塔與高壓線必須保持安全距離,10千伏以上不小于5米,10千伏以下不小于3米,不得在高壓線下作鉆機整體遷移。5.現場管材、物品、工具等必須擺放整齊。鉆場內嚴禁存放有毒、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劑。使用時,必須按有關規定戴好防護裝備。6.起落塔架時未經檢查設備不準起落。起落時,塔架周圍嚴禁站人。7.開孔前必須檢查鉆機、柴油機、天車、塔架等各種機械的螺釘是否上緊,塔材是否配套齊全,鋼絲繩是否完好,確定安全可靠時,方可開工。8.鉆機立軸,天車中心(或前緣切點)與鉆孔必須在同一垂直線上。9.塔上工作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不準把頭、手伸至提引器上行下落的范圍。10.機械運轉時,不準從事零部件的拆裝工作,不準觸摸和擦洗運轉著的部件。11.各種外露的傳動皮帶、明顯輪、轉動軸鏈條等應有防護罩或防護欄桿,且欄桿上不準放置任何物件。12.鉆機提升系統各聯接部件要可靠,干燥清潔,制動有效,天車及提升系統無故障。13.鉆機的制動離合系統應防止油、水及雜物侵入,防止鉆機離合失控。14.提引器、提引鉤應有安全閉鎖裝置,摘、掛提引器時,不得用手摸提引器底部。15.鉆進時,由機長負責鉆機的運轉,注意觀察孔內、鉆機、柴油機、水泵的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6.孔口工作人員不準把手握在墊叉把底部,上下墊叉要先切斷動力,粗徑鉆具升出孔口后,應用雙手抱住鉆具管身,禁止把手伸進鉆頭內去試探巖心或低頭用眼睛看巖心,不準用手掌托住鉆具底端。17.使用牙鉗或其它工具緊、拆鉆具,當阻力較大時,嚴禁用手握牙鉗或其它工具,應用手掌向下用力,以防牙鉗或其它工具壓傷手。18.提鉆、下鉆時,操作鉆機人員要注意提引器的高度,當孔口的工作人員都處于安全位置時才能放下,嚴禁把鉆具一下放到底。19.卷揚機工作時,嚴禁用手觸摸鋼絲繩,墊叉未離開鉆具,不能開機。20.打吊錘時,要有專人指揮。吊錘下部鉆桿必須安裝沖擊把手,打箍上部應連接鉆桿,掛牢提引器并拉緊鉆桿。嚴禁手或身體的其它部位進入穿心錘工作范圍內,以防吊錘砸傷。21.使用千斤頂時,要墊實地梁、綁牢千斤頂及帖子。打緊卡瓦時,必須用鐵錘墊打。卡瓦上部要用沖擊把手貼緊卡死并綁牢,孔口要圍好,提引器要綁牢,頂拔時要緩慢,不能過猛,要有一定的間歇時間。22.使用螺旋千斤頂時,禁止任意增加扳桿的長度,兩邊絲桿頂起的高度要保持一致,不得超過絲桿全長的三分之二,推桿過程中,頭、胸部應遠離扳桿,回扣時,禁止使用升降機提吊被頂起的事故鉆具。23.反鉆具時,操作人員不準站在鉗子或扳桿的反轉范圍內。24.場內應配備適當的防火器材,防止火災事故發生。25.進行錨桿造孔作業時,操作鉆機人員應面對鉆孔,不準背對鉆孔操作。26.已開挖的超前鉆探作業時,樁孔口應蓋好蓋板,防止失足跌落樁孔內。在無可靠防護的情況下,不得進入樁孔內進行任何操作。27.在堤壩鉆探時,鉆孔終孔后,必須嚴格按規定用水泥砂石回填好。起重工安全操作規程1.起重工應經專業安全培訓,并考試合格持有操作證者,方能參加起重操作。2.工作前必須戴好安全帽,嚴格檢查各種設備、工具、索具是否完好可靠。不準超負荷使用。麻繩不準用于機械傳動。3.現場動力設備必須接地可靠、絕緣良好,移動燈具要使用安全電壓。4.多人操作要有專人負責指揮,統一信號,交底清楚。嚴格按總指揮命令或信號工作。如遇操作者看不清指揮手勢時,應設中轉助手,準確傳遞信號。5.起吊工作物,應先檢查捆縛是否牢固,繩索經過有棱角快口處應設墊襯,然后試吊離地面0.5米,經檢查確認穩妥可靠后方能起吊。6.使用起重扒桿定位要正確,封底要牢靠,必要時采用纜風繩拉緊固,不許在受力后產生扭、曲、沉、斜等現象。7.操作卷揚機必須聽從指揮,看清信號,正確操作。嚴格做到:信號不明、鋼絲繩跑偏、超負荷、剎車不靈不開車。用卷揚機作牽引時,中間不經過滑轉不準作業。8.使用千斤頂時,底基要堅實,安放要平穩,頂蓋與重物間應墊木塊,緩速頂升,隨頂隨墊,多臺頂升時,要動作一致。9.使用纜風繩應不少于三根,固定位置要牢靠,不準系結在電線桿、機電設備和管道支架等處。纜風繩拉緊后與地面夾角應小于45°。需要固定在現場建筑構件上時,須經有關部門同意。10.臥式滾移重物時,地面必須平整,枕木墊要硬,鋼管要圓直。需要用手扳動鋼管時,手指應放在管內,物件前后不準站人。11.起重區域周圍應設置警戒線,嚴禁非工作人員通行。遇6級以上大風時,嚴禁進行露天起重吊裝。12.在起重物件就位固定前,不得離開工作崗位。不準在索具受力或吊物懸空的情況下中斷工作。13.吊物懸空時,禁止在吊物或吊臂下停留或通過,在卷揚機,滑輪前及牽引鋼絲繩邊不準站人。14.高處作業或使用其他機電設備時,應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粉塵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粉塵2術語2.1生產性粉塵:產過程中產生的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2.2作業場所:工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地點。2.3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工作在生產性粉塵的作業場所,從事生產勞動的作業。2.4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生產性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質量百分比。2.5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系指工人在1個工作日的接塵時間內,實際吸入含有生產性粉塵的空氣總體積。2.6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度濃度超過該作業地點生產性粉塵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2.7致癌性:生產性粉塵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2.8塵肺病:在生產活動中吸入粉塵而發生的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2.9總粉塵:可進入整個呼吸道的粉塵3危害程度:粉塵(煤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4職業健康衛生標準10%≤游離SiO2含量≤50%;50%<游離SiO2含量≤80%總塵PC-TWA(mg/m3)呼塵PC-TWA(mg/m3)10.70.70.30.50.25?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5.1除塵設施必須運行良好。5.2在生產現場粉塵區域作業時,應佩戴好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5.3對接觸粉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組織檢查。5.4在粉塵作業場所的職工操作室內,粉塵度不準超過國家衛生標準。5.5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5.6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5.7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5.8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5.9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5.10應經常在崗位進行噴水增濕,減少粉塵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