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捐贈管理辦法
基金會捐贈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捐贈財產管理,明確捐贈程序,保證捐贈財產發揮最大效益,根據《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章程》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基金會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基金會旨在將所有受捐贈財產用于發展中華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事業,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第三條本基金會所受捐贈資金將用于:
(一)組織和資助中外民間友好交往活動,以增進中華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二)組織和資助維護世界和平的活動與事業;
(三)設立基金支持我國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事業的發展;
(四)設立基金開展培訓,為我國民間外交和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
(五)為推動國際合作,開展咨詢服務;
(六)開展與港、澳、臺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七)對從事民間外交研究的機構、刊物、會議、活動提供資助;
(八)表彰和獎勵為增進中華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九)設立基金助殘幫困、扶貧救災;
(十)根據捐贈者意愿資助和組織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活動。
第二章捐贈與受贈
第四條本基金會將堅持自愿和無償的原則,接受國內外熱心于友好、和平、發展事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有關組織及個人作為捐贈人的捐贈。
第五條捐贈人捐贈的財產應當是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捐贈人捐贈其自產或者外購商品的,還應提供相應的發票及證明物品質量的資料。捐贈藥品、生物化學制品等物品的,應當符合國家醫藥監督管理和衛生部門的有關規定。
第六條捐贈人的捐贈目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及本會章程的要求,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捐贈人應當將捐贈款匯入本基金會指定的賬戶。
第八條捐贈人可向本基金會提出書面或口頭的捐贈意向。本基金會依法與捐贈人履行捐贈手續,就捐贈財產的種類、質量、資金數額、捐款用途、使用方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訂立捐贈協議。
第九條本基金會接受捐贈后,應當向捐贈人開具捐贈專用收據,將受贈財產登記造冊,妥善保管。
第十條本基金會可以根據捐贈人的意愿舉行捐贈儀式,向捐贈人授予捐贈憑證或捐贈榮譽證書,并在有關新聞媒體宣傳或報道捐贈情況。
第十一條捐贈人簽訂捐贈協議后,在承諾兌現期內不交付捐贈財物,本基金會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確因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捐贈協議終止。
第三章捐贈資金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條本基金會接受的捐贈資金應當用于符合本會宗旨和業務范圍的事業,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條本基金會與捐贈人訂立的捐贈協議中明確規定了捐贈資金用途的,為其設立專項基金,并按照協議約定的用途使用捐贈資金,不得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如果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征得捐贈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本基金會受贈的物資將直接捐助給被資助者;不能直接捐助的,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委托拍賣的方式將其轉化為資金,捐助被資助者。
第十五條沒有特定指向的捐贈款,根據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全部計入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的本金,按《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章程》進行使用管理。
第四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辦法解釋權屬于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批準之日起施行。
篇2:大學接受捐贈資金物資管理辦法
Z大學接受捐贈資金和物資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學校接受捐贈資金和物資的管理,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校鼓勵各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有關單位和個人(校友)對學校進行捐贈。
第三條凡以學校名義或以學校各單位名義接受捐贈的資金和物資均按本辦法規定納入學校統一管理。以學校各單位名義接受的且需學校承擔相應義務的捐贈應及時向學校報告,并經學校批準。
第四條學校對捐贈的資金和物資實行規范管理,建立公開、透明的分配和使用機制,以更好地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第二章捐贈資金的管理
第五條學校按照捐贈方的意愿,合理安排使用資金,并接受捐贈方的監督。
第六條凡是以學校及學校各單位名義獲得的捐贈資金必須交學校財務管理部門統一核算管理。以學校各單位名義獲得的捐贈資金,按照學校規定對各單位的分成比例由各單位按照學校相關規定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捐贈資金截留、挪用和私分。
第七條捐贈方與學校簽訂合同的專項資金,必須按照合同的約定及學校的相關管理規定使用。
第三章捐贈物資的管理
第八條學校及學校各單位接受捐贈的物資是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學校,未經學校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處置接受捐贈的物資。
學校各單位以學校名義接受的捐贈物資使用權歸學校,各單位以本單位名義接受的捐贈物資使用權原則上歸各單位。
第九條學校對接受捐贈物資實行嚴格的登記、保管、交接制度,做到手續完備,賬目清楚。
學校及學校各單位接受捐贈物資符合固定資產管理標準的,須到學校資產管理部門辦理固定資產驗收、入賬手續,不得賬外滯留。
第十條學校及學校各單位接受捐贈物資到校后,接受捐贈的單位應及時通知資產管理部門,按捐贈協議和捐贈清單對捐贈物資進行清點、登記。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辦理固定資產入賬手續,納入學校正常的固定資產管理。校慶或重大活動期間接受的捐贈物資可由各單位先行登記保管(**石油大學校慶物資捐贈登記表見附件),然后履行國有資產入帳手續。
第十一條接受捐贈物資在驗收中發現損壞短缺情況,應盡快查明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章監督、管理機制
第十二條學校及各單位成立捐贈物資接受管理工作小組。
第十三條學校建立捐贈公示制度,增加捐贈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及群眾的監督,接受捐贈人的質詢,并定期向大額捐贈人報告資金和物資的使用情況。
第十四條各單位要加強對捐贈資金和物資的使用管理,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和物資的使用效益,制訂相應的使用管理規定。凡因弄虛作假,隱報瞞報,造成捐贈、贊助資金和物資流失、浪費的,學校將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領導的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辦法由計劃財務處、資產管理處、紀監審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附件1:**石油大學校慶物資捐贈登記表
接收單位:填表人:聯系方式:
序號物資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單價總價接收人捐贈單位捐贈對象
說明:1.接收單位:學校機關處(部)室、二級學院
2.捐贈對象:學校、機關處(部)室、二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