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司)安全生產事故制度
企業(公司)安全生產事故制度
1、為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杜絕復發事故,強化事故管理的辦法和措施。統一劃分事故種類,事故類別,事故級別,統計計算方法事故調查、事故報告流程等。特制定本制度。
2、事故種類
◆人身傷害事故:是指企業員工在企業生產活動涉及到的區域內,由于生產過程中危險因素的影響,使人體組織突然受到損傷或使其某器官失去正常機能,以致負傷人員立即中斷工作。
◆火災事故:是指在企業生產區域內,凡發生著火,給企業財產造成損失或人員傷亡。若發生著火但搶救及時,未造成財產大的損失或無人員傷亡,稱為火警事故。
◆爆炸事故:由于某種原因,發生化學或物理爆炸,致使企業財產遭受損失或人員受到傷亡以及停產等。
◆生產操作事故:是指在生產操作中,因違反工藝指標,崗位操作規程或因操作不當,指揮有誤造成損失,生產被動減產或停產等。
◆設備事故:詳見設備事故管理規定。
◆質量事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產品或中間品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
◆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有害物質大量流失,嚴重污染大氣或水源,致使經濟損失嚴重,形成公害。
3、事故類別
◆物體打擊:包括落物、錘擊、碎裂、砸傷等傷害。
◆車輛傷害:包括擠、壓、撞、傾復等。
◆機械傷害:包括鉸、輾、碰、割等。
◆起重傷害:指起重設備有缺陷或操作過程中引起的傷害。
◆觸電:包括電擊。
◆灼燙:包括化學品灼燙傷。
◆火災:失去控制的火勢。
◆高處墜落:包括從架子上,屋頂上及平地墜入坑內。
◆鍋爐爆炸:包括物理和化學爆炸。
◆容器爆炸:包括固定式、移動式容器。
4、事故損失計算
傷亡事故統計范圍,事故調查與處理和事故報告辦法:參照執行地方相關標準。
5、事故調查與處理
不論發生任何大小安全事故,事故責任部門必須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嚴肅認真的調查分析。要查明原因,明確責任,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到專人負責,限期完成。公司安全管理員追蹤監督檢查,確認防范措施,必須達到安全有效。
"三不放過"即:事故原因沒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員工沒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6、事故調查
◆發生安全事故由事故責任部門填寫。報告表中要詳細寫清事故發生的經過、事故責任部門主管領導對事故主要責任者提出的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按時將報告表上報公司安全員處。
◆發生安全事故的部門負責人,在事故現場首先應積極組織搶救傷員,隔離設備,保護現場,防止事故擴大。
◆輕傷事故由責任部門負責人組織生產、設備等相關人員會同安全員公司安全管理專員協同進行調查,確認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重傷以上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員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參加事故調查部門和相關人員根據事故性質臨時確定)并主持事故調查分析會,盡快查明原因,擬定整改或防范措施。
◆設備事故的調查按《設備事故管理制度》執行。
◆其它安全事故的調查參照上述有關條款執行。
◆對一般事故或性質惡劣的微小事故,應在事故發生的當天由事故責任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公司安全管理專員參加,事故調查結論填寫上報公司經理。
◆對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員主持召集事故分析會,必要時請事業部相關主管領導或請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參加。事故調查結論由事故責任部門填寫上報公司總經理進行審批。
7、事故處理
◆處理事故責任者應執行《安全管理考核評比辦法》第六項條款。由綜合科落實。
◆對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及違反勞動紀律而釀成的事故要加重經濟處罰。觸犯刑法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已構成犯罪而被免于起訴或免于刑事處罰的事故責任者給予降級或解除勞動合同。
8、事故審批
◆事故查清后,如果各有關方面對事故的分析和責任者的處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時,由公司安全員上報公司經理研究處理。
◆事故結案時間,一般不超過六個月,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一年。事故結案后在公司例會上進行通報。
◆事故的直接責任者由事故責任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總經理批復。交于綜合科落實。
9、事故罰款
◆輕傷事故:[指:員工受傷后,損失三個工作日以上(含三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凡發生一起輕傷事故,對部門負責人罰款100元。
◆重傷事故:[指:員工受傷后損失工作日等于或超過105天的失能傷害]凡發生一起重傷事故,對部門負責人罰款1000元。
◆特大設備事故:凡發生一起特大設備事故,對部門負責人罰款2000元。
◆重大設備事故:凡發生一起重大設備事故,對部門負責人罰款1000元。
◆一般設備事故:凡發生一起一般設備事故,對部門負責人罰款100元。
10、備注:
◆因責任事故造成的設備損壞視情節嚴重程度從重處罰。
◆設備事故的分類及概念詳見《設備事故管理制度》
◆其它事故:根據情節輕重,對部門負責人給予適當的考核。
◆對于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的情況,一經查出給予部門負責人200元/次的罰款。
篇2: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工作制度
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發生,須做到:
1、對交通主管部門檢查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整改事項,按時逐項予以整改、落實。
2、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實,及時消除。
3、駕駛員要定期做健康體檢及心理的職業適應性檢查。
4、每趟次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5、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6、要不定時檢查駕駛員及車輛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規定。
7、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8、定期對車輛和辦公場所的消防器材、電路、車輛機件等進行自查自糾。
9、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1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檔案,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組織研究和探討新技術應用。
篇3: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