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企業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

某企業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2902

企業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

1、高毒物品是指"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2003]142號文)中所列物品。

2、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高毒物品的過程中,要保證按照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執行,還應按規定向政府部門申報。

3、單位應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高毒物品的監督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高毒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高毒物品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5、存在高毒物品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應進行崗前體檢,接受職業衛生安全教育培訓,持證上崗;長期在崗的,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離崗或調離崗位的,也應組織離崗體檢。

6、生產、經營、儲存高毒物品的設施建設時,應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應經相應的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進行衛生審查;經審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7、不得將高毒物品轉移給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得接受含高毒物品。

8、存在高毒物品的作業場所應與其他場所分開或有效隔離,防護距離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設置通信、報警裝置,并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處于正常使用狀態;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規定,設置風向標,設置警示標志、中文警示說明和紅色區域警戒線。

9、對存在高毒物品的生產裝置進行維護、檢修時,在制定的維護、檢修方案中必須明確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維護、檢修現場應當有專人監護,并設置警示標志。

10、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保持良好通風,檢測高毒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

(2)個人防護用品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

(3)設置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

11、每月對高毒物品作業場所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因素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檢測評價,并在取樣點附近將監測、檢測結果向職工公布。

12、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時,應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或徹底治理。

13、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應設置淋浴間和更衣室,并設置清洗、存放或處理工作服等物品的專用區域。

14、存在高毒物品場所的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崗位保健津貼。

15、盛裝高毒物品的容器,應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從事高毒物品運輸的裝卸、押運、駕駛人員應經安全培訓,持證上崗;在運輸過程中,應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理器材和防護用品。

16、應建立健全高毒物品防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

(1)高毒物品崗位基本情況;

(2)高毒物品作業場所監測結果及評價;

(3)接觸含高毒物品職工的定期健康體檢結果;

(4)控制高毒物品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

(5)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使用臺帳。

篇2:民爆物品庫房人員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為更好的保護員工的安全和健康,規范和加強勞保用品的發放、使用和管理,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工傷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勞保用品時保護員工在民爆器材配送、裝卸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的一種保護性裝備,因此,勞保用品的管理必須有利工作、有利安全生產的職責。

2、享受勞保用品的崗位和人員由礦相關科室研究審定,并按公司制度的標準進行定期、定點,并登記造冊負責發放。

3、認真做好工種、工序、危險程度及時足額發放勞保用品。

4、炸藥庫相關工作人員、爆破員等禁止穿戴化纖衣料上崗或進入炸藥庫。

5、使用勞保用品的人員,要經常對用品進行清洗,并做好妥善保管,不得隨意亂放。

6、發給員工個人勞保用品不得丟失、改裝、送人、買賣。如屬個人責任損壞者,按價賠償。凡使用期限少于規定期限二分之一的按原價賠償,期限超過二分之一的,按半價賠償。賠償后憑財務部門的賠款憑證,重新補發。

7、項目部應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買賣、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好、報廢等管理;并應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對其防護功能進行必要的檢查。

8、在物品發放過程中,若勞保用品質量不合格或號碼差錯等現象,服務部門應予以條換。

9、勞動防護用品進庫要嚴格履行入庫手續,認真保管,做到防火、無丟失、無霉爛變質。

10、員工有義務保管好自己的勞保用品,對在使用期間內已損壞的勞保用品,應及時申請補領或更換。保證安全生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