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公司職責權限工作程序
電器公司職責和權限程序
1目的
對組織內的職能及其相互關系予以規定和溝通,以促進有效的質量管理。
2范圍
適用于組織內對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管理層及各職能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權限的規定。
3職責和權限
3.1總經理
a.)全面領導本企業的日常工作,向本企業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c.)主持管理評審;
d.)確保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所必要的資源配備;
3.2管理者代表
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得到建立和保持;
b.)領導組織的內部審核,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包括改進的需求;
c.)確保在整個組織內促進顧客要求意識的形成;
d.)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3.3技質部經理
a.)負責產品圖紙、生產工藝文件、檢驗卡片的編制、保管、發放和更改;
b.)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技術政策、法令、法規等有關條例和標準,負責技術管理,解決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技術質量問題,確保生產正常運行;
c.)負責生產過程中的工藝策劃,編制工藝文件;
a.)負責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b.)對生產中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公司全過程的質量評審負責;
c.)負責對所有的質量管理體系記錄進行統計、歸檔工作;
d.)對各種檢測儀器的校準、標識、發放等管理工作;
e.)負責數據分析和統計技術應用;
f.)負責對不合格品評審、處置等工作。
g.)負責對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
3.4綜合部經理
a.)負責市場策劃、合同評審、貨款清收和建立客戶檔案;
b.)負責對倉庫的管理監督,嚴格按倉庫管理制度執行,按時、準確提交各種報表;負責接待顧客來訪,傳遞本企業與顧客之間的各種信息,收集顧客意見反饋,處理顧客投訴。
c.)負責每年對供方的供貨業績進行評定,簽訂質保合同,建立供貨業績檔案;
d.)合理編制安排采購計劃,及時組織采購,保證生產活動均?有序;
e.)組織好外購零配件和材料的采購供應工作,對所有進廠的外購物資的質量符合性負責,負責對重要外購物資供應單位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審核,評價并負責編制合格供方名單
f.)向管理者代表報告資源狀況及配備工作;
g.)協助有關部門在質量體系運行中需要協調的事宜;
h.)對本質量體系中的4.1、6.1要素實施承擔責任;
i.)負責本企業的后勤工作。
j.)負責本部門質量體系文件的制訂、修改、和內部質量審核;
3.5生產部經理
a.)編制生產計劃并組織實施,確保生產計劃如期完成;
b.)合理組織生產和工藝紀律的執行,并保證各工序均處于受控狀態;
c.)協助管理者代表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質量體系,并對本體系中的6.2、7.5承擔責任;
d)負責對生產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
e.)及時組織不合格品的質量分析會,對潛在和實際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原則處理;
3.6車間主任
a)按生產計劃的要求,確保按時完成產品生產任務;
b)組織好生產過程和各項原始記錄及統計工作,保護各種原始記錄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并作好編目;
c)對本質量體系中的6.2、7.4承擔主要責任。
3.7檢驗員
a.)嚴格執行進貨檢驗、首件檢驗、巡回檢驗、出廠檢驗的要求,不得漏檢;
b.)嚴格按產品的檢驗要求(檢驗卡片)進行檢驗;
c.)做好檢驗和試驗狀態的標識、隔離工作;
d.)做好各種檢驗原始記錄。
3.8保管員
a.)建立材料臺帳,確保帳、物、卡一致;
b.)作好物資的堆放,標識工作,并作出物資"先進先出";
c.)按規定要求辦理出、入庫手續。
3.9操作工人
a.)服從安排,聽從指揮;
b.)對生產現場作好定置管理工作,完成生產任務和質量任務;
c.)遵照執行各級人員的權限見《管理制度匯編》,工藝文件和操作規程,嚴格遵守工藝紀律。
4內部溝通
4.1組織應確保在不同層次和職能之間,就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各職能部門每月進行一次目標檢查,定期評審,包括質量要求、質量目標及完成情況,以及實施的有效性,進行溝通,達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實現全員參與的效果。
4.2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各種信息溝通,可采用各種會議、內部文件及各種媒體等,進行內部交流,并按照《管理制度匯編》中的獎懲條例。
5相關文件
5.1FK02-01《管理制度匯編》
篇2:危化品企業安全標準化達標評審工作程序
?;菲髽I安全標準化達標評審工作按照自評、申請、受理、評審、審核、公告、發證的程序進行。
一、自評:
(一)?;菲髽I可組織專家或自主選擇評審單位為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咨詢服務,對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安監總管三[2011]93號,以下簡稱《評審標準》)對安全生產條件及安全管理現狀進行診斷,確定適合本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具體要素,編制診斷報告(見附件2),提出診斷問題、隱患和建議。?;菲髽I應對專家組診斷的問題和隱患進行整改,落實相關建議。
(二)?;菲髽I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一段時間后,主要負責人應組建自評工作組,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與《評審標準》的符合情況和實施效果開展自評,形成自評報告。自評工作組應至少有1名自評員。
(三)?;菲髽I自評結果符合《評審標準》等有關文件規定的申請條件的,方可提出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申請。
二、申請:
(一)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達標評審的?;菲髽I,應分別向一級、二級、三級評審組織單位申請。
(二)?;菲髽I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時,應提交下列材料:1.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申請書(見附件3)。2.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報告(見附件4)。
三、受理與評審:
(一)評審組織單位收到?;菲髽I的達標評審申請后,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材料審查工作。經審查符合申請條件的,予以受理并告知企業;經審查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予受理,及時告知申請企業并說明理由。評審組織單位受理危化品企業的申請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選定評審單位并向其轉交危化品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由選定的評審單位進行評審。
(二)評審單位應在接到評審組織單位的通知之日起4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菲髽I的評審。評審完成后,評審單位應在10個工作日內向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提交評審報告(見附件5)。
(三)評審單位應根據危化品企業規模及化工工藝成立評審工作組,指定評審組組長。評審工作組至少由2名評審人員組成,也可聘請技術專家提供技術支撐。評審工作組成員應按照評審計劃和任務分工實施評審。評審單位應當如實記錄評審工作并形成記錄文件;評審內容應覆蓋專家組確定的要素及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場所,評審記錄應詳實、證據充分。
(四)評審工作組完成評審后,應編寫評審報告。參加評審的評審組成員應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并注明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編號。評審報告經評審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存檔,并提交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評審工作組應將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和整改要求提交給企業,并報企業所在地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
(五)評審計分方法:1.每個A級要素滿分為100分,各個A級要素的評審得分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見附件6),然后相加得到評審得分。評審滿分為100分,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總分值;
-權重系數;
i-各A級要素得分值;
n-A級要素的數量(1≤n≤12)。
2.當企業不涉及相關B級要素時為缺項,按零分計。A級要素得分值折算方法如下:
式中:-A級要素實得分值;
-扣除缺項后的要素滿分值。
3.每個B級要素分值扣完為止。
4.《評審標準》第12個要素(本地區要求)滿分為100分,每項不符合要求扣10分。
5.按照《評審標準》評審,一級、二級、三級企業評審得分均在80分(含)以上,且每個A級要素評審得分均在60分(含)以上。
(六)評審單位應將評審資料存檔,包括技術服務合同、評審通知、診斷報告、評審計劃、評審記錄、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評審報告、企業申請資料等。
(七)初次評審未達到?;菲髽I申請等級(申請三級除外)的,評審單位應提出申請企業實際達到等級的建議,將建議和評審報告一并提交給評審組織單位。初次評審未達到三級企業標準的,經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評審申請。
四、審核與發證:
(一)評審組織單位應在接到評審單位提交的評審報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形成審核報告,報相應的安全監管部門。對初次評審未達到申請等級的企業,評審單位可提出達標等級建議,經評審組織單位審核同意后,可將審核結果和評審報告轉交提出申請的?;菲髽I。
(二)公告單位應定期公告安全標準化企業名單。在公告安全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達標企業名單前,公告單位應分別征求企業所在地省級、市級、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意見。
(三)評審組織單位頒發相應級別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和牌匾。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牌匾的有效期為3年,自評審組織單位審核通過之日起算。
五、監督管理: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在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后3年內滿足以下條件的,可直接換發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
1.未發生人員死亡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一級達標企業含承包商事故),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等事故。
2.安全生產標準化持續有效運行,并有有效記錄。
3.安全監管部門、評審組織單位或者評審單位監督檢查未發現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突出問題或者重大隱患。
4.未改建、擴建或者遷移生產經營、儲存場所,未擴大生產經營許可范圍。
5.每年至少進行1次自評。
(二)評審組織單位每年應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對達標?;菲髽I進行抽查,3年內對每個達標?;菲髽I至少抽查一次。
抽查內容應覆蓋企業適用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所有要素,且覆蓋企業半數以上的管理部門和生產現場。
(三)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后,?;菲髽I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自評,形成自評報告。?;菲髽I應將自評報告報評審組織單位審查,對發現問題的危化品企業,評審組織單位應到現場核查。
(四)?;菲髽I抽查或核查不達標,在證書有效期內發生死亡事故或其他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或被撤銷安全許可證的,由原公告部門撤銷其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等級并進行公告。?;菲髽I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被撤銷后,應在1年內完成整改,整改后可提出三級達標評審申請。
(五)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被撤銷的,由原發證單位收回證書、牌匾。
(六)評審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其培訓合格證書由原發證單位注銷并公告:
1.隱瞞真實情況,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報告。
2.未按規定辦理換證。
3.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開展評審工作或參與標準化工作診斷等咨詢服務。
4.因工作失誤,造成事故或重大經濟損失。
5.利用工作之便,索賄、受賄或牟取不正當利益。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七)評審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其評審資格由授權單位撤銷并公告:
1.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報告。
2.因對評審人員疏于管理,造成事故或重大經濟損失。
3.未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無法保證評審工作質量。
4.安全監管部門檢查發現存在重大問題。
5.安全監管部門發現其評審的達標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不到《評審標準》及有關文件規定的要求。
六、附則:
(一)本辦法印發前已經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考評并取得相應等級證書的危化品企業,應按照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進行診斷,并按照《評審標準》完善和提高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待原有達標等級證書有效期屆滿3個月前重新提出達標評審申請。原已取得一級或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證書的?;菲髽I,可直接申請新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達標評審。
(二)本辦法印發前已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員證書或考評員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應當于證書有效期屆滿3個月前填寫再培訓換證申請表,經再培訓考試合格,換發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
(三)各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本地區評審實施細則。
(四)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考核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安監總危化字[2005]198號)同時廢止。
有關說明
一、評審組織單位承擔以下工作:
1.受理?;菲髽I提交的達標評審申請,審查?;菲髽I提交的申請材料。
2.選定評審單位,將危化品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轉交評審單位。
3.對評審單位的評審結論進行審核,并向相應安全監管部門提交審核結果。
4.對安全監管部門公告的?;菲髽I發放達標證書和牌匾。
5.對評審單位評審工作質量進行檢查考核。
二、評審單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法人資格。
2.有與其開展工作相適應的固定辦公場所和設施、設備,具有必要的技術支撐條件。
3.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
4.本單位承擔評審工作的人員中取得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的不少于10名,且有不少于5名具有危險化學品相關安全知識或化工生產實際經驗的人員。
5.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三、評審單位承擔以下工作:
1.對本地區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的企業實施評審。
2.向評審組織單位提交評審報告。
3.每年至少一次對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內部審核,每年1月15日前和7月15日前分別對上年度和本年度上半年本單位評審工作進行總結,并向相應安全監管部門報送內部審核報告和工作總結。
四、承擔評審工作的評審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化學、化工或安全專業大專(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技術職稱。
2.從事危險化學品或化工行業安全相關的技術或管理等工作經歷3年以上。
3.經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考核取得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
五、安全生產標準化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
1.經危化品企業安全標準化專門培訓。
2.具有至少10年從事化工工藝、設備、儀表、電氣等專業或安全管理的工作經歷,或5年以上從事化工設計工作經歷。
六、自評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化學、化工或安全專業中專以上學歷。
2.具有至少3年從事與危險化學品或化工行業安全相關的技術或管理等工作經歷。
3.經省級安全監管部門確定的單位組織的自評員培訓,取得自評員培訓合格證書。
篇3:會計交接工作程序注意事項
會計交接工作的程序、注意事項
會計交接工作的程序
1、交接前的準備工作。
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②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結出余額,并在最后一筆余額后加蓋經辦人印章。
③整理好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和遺留問題要寫出書面說明材料。
④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該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公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薄、發票、文件、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清冊上列明會計軟件及密碼、會計軟件數據盤、磁帶等內容。
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應將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問題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介紹清楚。
2、移交點收。
移交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本人經管的會計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全部向接管人員移交清楚。接管人員應認真按照移交清冊逐項點收。
具體要求是:
①現金要根據會計賬簿記錄余額進行當面點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員發現不一致或"白條抵庫"現象時,移交人員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查清處理。
②有價證券的數量要與會計賬簿記錄一致,有價證券面額與發行價不一致時,按照會計賬簿余額交接。
③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不得遺漏。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冊中加以說明,由移交人負責。
④銀行存款賬戶余額要與銀行對賬單核對相符,如有未達賬項,應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賬戶余額,要與總賬有關賬戶的余額核對相符;對重要實物要實地盤點,對余額較大的往來賬戶要與往來單位、個人核對。
⑤公章、收據、空白支票、發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須交接清楚。
⑥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交接雙方應在電子計算機上對有關數據進行實際操作,確認有關數字正確無誤后,方可交接。
3、專人負責監交。
為了明確責任,會計人員辦理工作交接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監交。通過監交,保證雙方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真辦理交接手續,防止流于形式,保證會計工作不因人員變動而受影響;保證交接雙方處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允許任何一方以大壓小,以強凌弱,或采取非法手段進行威脅。
移交清冊應當經過監交人員審查和簽名、蓋章,作為交接雙方明確責任的證件。
對監交的具體要求是:
①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
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所謂必要時由主管部門派人會同監交,是指有些交接需要主管單位監交或者主管單位認為需要參與監交。
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所屬單位負責人不能監交,需要由主管單位派人代表主管單位監交。如因單位撤并而辦理交接手續等。
二是所屬單位負責人不能盡快監交,需要由主管單位派人督促監交。如主管單位責成所屬單位撤換不合格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所屬單位負責人卻以種種借口拖延不辦交接手續時,主管單位就應派人督促會同監交等。
三是不宜由所屬單位負責人單獨監交,而需要主管單位會同監交。如所屬單位負責人與辦理交接手續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有矛盾,交接時需要主管單位派人會同監交,以防可能發生單位負責人借機刁難等。此外,主管單位認為交接中存在某種問題需要派人監交時,也可派人會同監交。
4、交接后的有關事宜:
①會計工作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并應在移交清冊上注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的職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
②接管人員應繼續使用移交前的賬簿,不得擅自另立賬簿,以保證會計記錄前后銜接,內容完整。
③移交清冊一般應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
會計交接注意事項:
第一:交接表要寫清楚??唇唤颖砩系膬热菖c事實是否相符。
第二:發票要看仔細。發票本數與事實相符。企業帳要與銀行帳相符?,F實和實務往來是否相符。保管帳與實務是否相符。要清點倉庫。固定資產也要盤點。
第三:有時間的話,單位往來帳要相核對。個人帳要核對。
總之會計交接一定要注意。否則后果自負。所以不要怕麻煩。涉及會計方方面面一定要核實。前任會計交接后沒有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