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公司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控制工作程序
電器公司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對確保顧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過程做出規定,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2范圍
適用于對顧客要求的識別、對產品要求的評審及與顧客的溝通。
1職責
3.1綜合部負責識別顧客的需求與期望、所需物料采購的能力,組織有關部門對產品需求進行評審,并負責與顧客溝通。
3.2技質部負責評審對新產品質量要求的檢測能力。
3.3生產部負責評審產品的生產能力及交貨期。
3.4總經理負責審批特殊合同的產品要求評審表。
2程序
4.1顧客需求的識別
綜合部負責識別顧客對產品的需求與期望,根據顧客規定的訂貨要求,如技術協議草案、傳真、電話訂單及口頭訂單等填寫在《產品要求評審表》中:
a.)顧客明示的產品要求,包括產品質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服務(如運輸、保修、培訓等)、價格等方面的要求;
b.)顧客沒有明確要求,但預期或規定的用途所必要的產品要求。這是一類習慣上隱含的潛在要求,本企業為滿足顧客要求應作出承諾;
c.)顧客沒有規定,但國家強制性標準及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
4.2對產品要求的評審
4.2.1在投標、接受合同或定單之前,綜合部應對已識別的顧客要求及本企業確定的附加要求組織相關部門對標書、合同的產品要求實施評審。
4.2.2評審
4.2.2.1產品要求的評審應在投標、合同簽定之前進行,應確保:
a.)產品要求(包括顧客的要求和本公司自行確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規定;
b.)顧客沒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時(如電話訂單口頭定單),顧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確認;
c.)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單要求(如投標或報價單)已予以解決;
d.)本企業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4.2.2.2合同的分類
a.)常規合同:對本企業定型產品范圍內的合同。
b.)特殊合同:常規合同以外的所有銷售合同,如新產品開發或定型產品改進要求的合同。
4.2.2.3綜合部負責將《產品要求評審表》交相關部門進行評審。
4.2.2.4評審流程圖
4.2.2.5對于有現貨的常規合同,由綜合部銷售員將產品名稱、型號規格和數量等填寫在"發貨清單"上并簽名,經倉庫管理員確認無誤并簽名即完成產品要求的評審。
4.2.2.6對于無現貨的常規合同,生產部、技質部、綜合部分別對生產能力、交貨日期、質量保證能力、物料及時采購能力進行評審,由綜合部負責人填寫《產品要求評審表》并簽名確認;然后綜合部綜合各部門意見,并對合同條款的適用性、完整性、明確性等進行評審,并填寫《產品要求評審表》的相關欄目,綜合部經理簽名確認即完成評審。
4.2.2.7對于特殊合同,生產部、技質部、綜合部應該評審產品的生產能力(包括對顧客潛在要求及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的評審)、技質部對確保產品質量要求的檢測能力進行評審,并在《產品要求評審表》中簽名確認,《產品要求評審表》報告總經理批準。
4.2.2.8對于口頭定單(如電話定貨),綜合部銷售員負責將相關內容填入《電話(訂單)記錄單》中,經雙方確認(可用傳真件、電話記錄等方式確認),并執行4.2.2.5~4.2.2.7相應條款的規定。
4.2.2.9在評審過程中,評審人員對產品要求中有關內容提出問題或修改建議時,由綜合部負責與顧客聯系,征求其書面意見。
4.2.2.10綜合部負責保存《產品要求評審表》、合同及其他相關文件,包括對于評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的解決及評審結果的實現等跟蹤措施的記錄。
4.3合同的簽定和實施
4.3.1對產品要求評審后,由綜合部經理代表本企業與顧客簽定合同;對于老顧客的口頭訂單或電話訂單,雙方對《電話(訂單)記錄單》的內容確認后,即可視為簽定合同。對于新顧客則必須簽定正式合同。
4.3.2合同簽定后,綜合部負責將相關的文件,根據各部門的需要發到相關部門,作為生產、采購、檢驗和出貨等的依據。
4.3.3綜合部負責合同執行的監督,根據需要及時將信息與顧客溝通。
4.4產品要求的變更
當產品要求由于某種原因需要變更時,相應的文件(如合同、電話(訂單)記錄單等)應得到修改,應把變更的要求與顧客協商一致,并通知相關部門,執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合同更改后,對更改的內容還需再評審。
4.5綜合部負責與顧客的溝通
4.5.1在產品售出前及銷售過程中,綜合部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如走訪、廣告宣傳、顧客定貨會等)向顧客介紹產品,回答顧客的咨詢,并予以記錄。
.5.2根據需要將合同的執行情況反饋給顧客,包括產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與組織內部相關部門及顧客協調一致。
4.5.3產品售出后,要搜集顧客的反饋信息,妥善處理顧客投訴,以取得顧客的持續滿意,執行《顧客滿意程度測量程序》的有關規定。
3相關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顧客滿意程序測量程序》。
4記錄
6.1QR-7201產品訂購單
6.2QR-7202產品要求評審表
6.3QR-7203合同
6.4QR-7204顧客名錄
篇2:學校后勤管理服務過程控制工作程序
學院后勤總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程序文件
學校后勤管理服務過程控制程序
后勤管理服務控制程序
1.目的
為政法學院和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后勤管理服務,確保公司提供的各類服務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及相關方的需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總公司后勤管理服務提供過程和服務質量的管理、監視測量和控制。
3.職責
3.1監察中心負責后勤管理服務過程和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
3.2各服務部門負責后勤管理服務過程的提供、控制和自檢工作;
3.3各崗位服務人員負責服務任務的實施。
4工作程序
總公司后勤管理服務的提供過程按國家、地方和教育部的要求執行,詳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文件清單》。
4.1后勤管理服務提供的內容
依據政法學院的要求,總公司后勤管理服務的內容主要是新老校區水電暖的供應、環衛、綠化、工程維修、教室管理、物業費用的收繳及西校區的食堂租賃、公寓管理。
4.2后勤管理服務提供過程的控制
4.2.1服務提供前的控制
a.獲得表述服務特性的信息和文件。服務部門根據對服務實現過程策劃的輸出以及顧客要求評審的結果等,獲得必要的服務信息,充分了解學院領導的要求及廣大師生員工的需求和期望,具體執行《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控制程序》。
b.總公司編制了以下程序和服務過程的工作標準、服務規范等文件,對服務提供過程進行控制:《資源管理控制程序》、《后勤管理服務過程控制程序》、《供方評價準則》、《校園環境衛生管理辦法》、《校園綠化管理辦法》、《教學樓教室管理條例序》、《工程維修管理辦法》、《二次供水管理制度》、《供電管理辦法》、《供暖管理辦法》、《公寓管理制度》、《緊急情況處理規定》、《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西校區食堂衛生管理條例》等,明確服務標準,規范服務行為。
4.2.2服務提供過程中的控制
a.服務人員根據所提供的服務信息要求,嚴格按相關程序文件和服務標準的要求進行服務,各服務部門和監察中心給予支持和監督。
b.各服務部門負責定期組織員工學習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和崗位職責的內容,使每位員工了解本職工作的要求以及如何進行服務方能滿足顧客的要求。
c.公司為后勤服務提供和配備適用的基礎設施,部門編制主要的使用說明書并對相關人員提出明確要求,設施和設備的檢修要在相關文件中予以明確。
d.為了確保服務提供過程符合要求,公司配備相應的監視和測量設備,保證后勤服務的開展;
e.監察中心按檢查標準全面檢查各班組和個人的服務質量并記錄結果,確保各項服務滿足要求;
f.各服務部門負責人不定期的對服務質量進行檢查,公司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和部門全面檢查服務質量,每月各服務部門負責向監察中心上報《月服務質量檢查與考核表》,監察中心匯總各服務部門、各班組的服務質量考核結果,并抽樣檢查記錄的符合性,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和控制。
4.2.3服務完成后的控制
監察中心負責對服務完成后的活動進行控制:
a.與各學院的師生和住戶聯絡,妥善處理他們意見和投訴,及時做好服務回訪工作,保存相關記錄;
b.測量全校師生員工對公司后勤管理服務提供的滿意程度,確定他們的需求和潛在需求,了解所需的服務傾向,具體執行《顧客滿意度測量控制程序》;
4.2.4為滿足公司發展和顧客的需求,辦公室負責開拓新的服務項目,不斷滿足顧客的期望和要求,執行《服務項目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4.2.5對后勤管理服務項目實施監控活動
a.水電暖的供應服務:能源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供水、供電、供暖的服務和相關費用的收繳,具體執行《后勤管理服務控制程序》、《二次供水管理制度》、《供電管理辦法》、《供暖管理辦法》、《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等,填寫相應記錄。
b.設備設施維修服務:能源管理服務中心和西校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新老校園內道路、房屋建筑、排水設施等的維修;校園內建筑物門窗、桌椅等設施的維修。具體執行《資源管理控制程序》、《工程維修管理辦法》、《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填寫相應記錄。
c.綠化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和西校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學院和西校區綠化美化,澆灌修剪花草、樹木,修整草坪、打藥殺蟲、施肥、植被保養等工作。執行《校園綠化管理辦法》,填寫相應記錄。
d.清潔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和西校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轄區公共場所清潔、垃圾清運、室內清潔服務,具體執行《校園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填寫相應記錄。
e.飲食服務:西校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對食堂租賃供方進行選擇和評價,監督檢查飲食質量、服務態度和環境衛生。具體執行《西校區食堂衛生管理條例》、《供方評價準則》。
f.物業管理、服務費用收繳服務:辦公室負責各種服務費用的收繳管理,各業務部門負責催繳工作,具體執行公司服務費用收繳有關規定。
4.3后勤管理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4.3.1后勤管理服務提供過程具有特殊的性質,屬于應事先確認的過程,在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接觸的過程中服務質量立即表現出來,多數情況下,用常規的最終檢驗方法對服務質量進行控制不能滿足要求。
4.3.2對后勤管理服務特性及服務提供特性的質量控制可通過控制過程的符合性來實現。服務部門應對本部門服務活動中的這些過程進行確認,以證實過程能力。確認包括:
a.對服務提供過程規定評審和批準的準則,執行《校園環境衛生管理辦法》、《校園綠化管理辦法》、《教學樓教室管理條例序》、《工程維修管理辦法》、《二次供水管理制度》、《供電管理辦法》、《供暖管理辦法》、《公寓管理制度》等公司各類服務要求的管理規定;
b.對所使用的服務設施能力的認可,包括設施能力(安全性、適用性等要求)及維護保養的要求,并保存維護保養記,執行《資源管理控制程序》;
c.對相關的服務人員要進行崗位培訓、資格鑒定,考核上崗和持證上崗,執行《資源管理控制程序》、《公司崗位任職要求》;
d.監察中心組織各業務部門編制工作標準、服務規范和質量檢查辦法;辦公室編制《公司崗位任職要求》,經總經理批準后實施,以保證后勤服務工作滿足規定的要求;
e.對服務提供過程的實施和質量考核、檢查應進行記錄,填寫相關服務記錄和《服務質量檢查表》,執行公司《勞動人事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f.過程的再確認:當服務條件發生變化時(如
服務內容、設施、人員、服務對象等),應對上述過程進行再確認。并對相應的作業文
件如工作標準和操作規程、質量檢查辦法等進行更改,執行《文件控制程序》。
4.4標識和可追溯性
4.4.1辦公室編制《服務人員掛牌和著裝的規定》,確定各類服務人員的標識要求。上班時間,工作人員應著工作裝、佩帶工作牌。胸牌、工裝由辦公室統一設計制作、配發。
4.4.2公共服務設施與建筑物的標識:由各服務部門按服務區域,以指示牌標明服務功能(如教室、公寓、食堂、道路、教學樓、停車場等),監察中心負責監督指示牌的制作、訂購和安裝。
4.4.3倉庫保管人員負責做好入庫物資的標識和檢驗狀態的標識
a.入庫物資應采用原包裝標識,如標識不清,應掛《物資標識卡》,注明品名、規格、數量、產地及入庫時間。物資出入庫時,保管人員應填寫《領物單》或《登記表》。
b.采購物資的檢驗狀態分為:待檢、合格、不合格三類。
責任部門保管人員根據物資驗收結果,采用分區分別放置的辦法予以區別,并掛牌標識合格和不合格物資,防止誤用。
4.4.4各項服務質量的檢查狀態標識:分為合格、不合格。
監察中心和各服務部門根據檢查、考核結果,對合格、不合格服務在《服務質量檢查與考核表》或服務記錄中注明,以便識別。
4.4.5可追溯性
a.對影響服務質量的采購物資可根據物品標識和《領物單》進行追溯,查供貨來源,以防類似質量問題的發生。
b.服務人員的工牌號是唯一的,當涉及到服務工作質量問題時,可通過工牌號及相應服務記錄追查到責任人。
4.5.顧客財產
4.5.1公司應加強驗收和交接管理,維護學院提供的各類設施,保障服務區內建筑物及配套設施的質量和各項功能完好。
4.5.2教室管理站和管理員應加強門衛制度、做好安全保衛和巡視,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防止學校、學生、住戶的財產損壞或丟失。
4.5.3加強對顧客提供的維修產品的管理,能源服務中心在接受維修通知時,在《派工單》上注明顧客維修要求,維修工持《派工單》前往維修時,應記載產品名稱及詳細信息,維修前先對顧客提供的產品進行質量驗證,確認該產品能達到維修安裝要求后,方可進行安裝。若用戶提供的產品不合格,維修工應告知顧客,更換產品,以免發生質量糾紛。
4.6服務記錄和文件、服務用物品的防護
4.6.1后勤管理服務過程的記錄,如各種文件、合同、值班記錄、維修記錄、綠化清掃記錄、員工檔案等,是公司寶貴的無形資產,應妥善保管。公司應提供適宜的防護用品,指定專人保管,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防水、防潮、防污染措施,保證其清晰、完整、不受損壞。
4.6.2對于服務提供過程中使用的物品、配件、材料、殺蟲藥品等從儲存、搬運、使用的所有階段,應提供符合性的防護,防止物品的丟失、損壞和錯用。
4.6.3物品搬運控制:搬運負責人應配置適宜的搬運工具,規定合理的搬運方法,防止物品損壞。
4.6.4物品的儲存:應規范庫房管理,提供適宜的儲存條件,按規定碼放,對有儲存期限的物品,要明確標識有效期,保證先入先出。
5.相關文件
5.1《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HQZGS/C*-0
5.2《資源管理控制程序》HQZGS/C*-04
5.3《文件管理控制程序》HQZGS/C*-01
5.4《記錄控制程序》HQZGS/C*-02
5.5《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HQZGS/C*-01
5.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HQZGS/C*-0
5.7《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HQZGS/C*-
5.8《公司資產管理和采購辦法》HQZGS/ZD-0
5.9《校園綠化管理規程》HQZGS/ZD-0
5.10《校園環境衛生管理辦法》HQZGS/ZD-
5.11《供方評價準則》HQZGS/ZD-
5.12《二次供水管理制度》HQZGS/ZD-
5.13《教學樓教室管理管理條例》HQZGS/ZD-
5.14《公寓管理辦法》HQZGS/ZD-
6.記錄
6.1服務質量考核表JL/C*04-01
6.2各類監控、檢查記錄
篇3:產品焊接過程控制工作程序
產品焊接過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對產品的焊接過程控制作出規定,確保焊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產品的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編制、焊工資格控制、產品施焊、焊接檢驗、焊縫返修、焊接設備管理等。
3、職責
3.1技術部門負責編制焊接工藝評定指導書、焊接工藝。
3.2焊接試驗室負責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3.3焊接責任工程師負責對焊接質量活動的控制和焊工管理,審核焊接工藝評定任務書、焊接工藝評定報告、焊接工藝、焊縫返修工藝等。
3.4焊接檢驗員負責施焊的監督和焊接質量檢查。
4、程序內容
4.1焊接工藝評定
4.1.1凡與受壓元件相焊接的所有焊接接頭點固焊及堆焊焊縫都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
4.1.2焊接工藝評定應符合《鍋規》有關規定。
4.1.3對圖紙中出現的,在“焊接工藝評定合格項目清單”以外的,與受壓力構件相連的焊接接頭,技術部門應編制“焊接工藝評定任務書”。
4.1.4技術部門根據“焊接工藝評定任務書”和生產圖紙,編制“焊接工藝指導書”(WPS),經焊接責任工程師審核后,交生產科列入生產計劃,備料和進行試板加工。
4.1.5焊接試驗室按“焊接工藝指導書”領取試板和焊材,試板刨坡口后,安排熟練焊工按“焊接工藝指導書”確定的焊接規范焊接試板,施焊前,焊接檢驗員應到現場確認試板和焊材(材料質量證明書齊全、正確,坡口尺寸符合要求),合格后監督施焊,并如實記錄。
4.1.6試板施焊后,焊接檢驗員作試板外觀檢查,合格后,按照“焊接工藝指導書”的規定:
a)有無損探傷要求的試板,焊接檢驗員開出“無損檢測委托單”,由焊接試驗室將試板送無損探傷室。探傷合格后,仍由焊接試驗室將試板送金加工工序加工試樣。無損探傷報告交焊接試驗室。
b)無無損探傷要求的試板,焊接試驗室將試板直接送金加工工序加工試樣。
4.1.7試樣加工完畢,由焊接試驗室送理化室進行試驗,理化室將試驗報告連同試樣送焊接試驗室。
4.1.8焊接試驗室焊接技術員整理焊接工藝評定試驗資料,編制焊接工藝評定報告(PQR),焊接責任工程師審核,質量保證工程師批準。
4.1.9對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結果不合格的,應由焊接責任工程師召集有關人員分析原因,修改焊接工藝參數,制訂新的“焊接工藝指導書”,重新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4.1.10焊接工藝評定報告連同各項檢驗、試驗報告等由焊接試驗室整理成冊送駐廠監檢簽字確認存檔;焊接工藝評定試樣由焊接試驗室保存。
4.1.11焊接試驗室應定期編制“焊接工藝評定合格項目清單”,分送有關部門使用。
4.2焊接工藝
4.2.1技術部門負責根據圖紙、評定合格的焊接工藝指導書編制焊接工藝卡,經焊接責任工程師審核后發有關車間、檢驗部門及焊材二級庫。焊接工藝卡應注明焊接工藝評定編號和所需的焊工資格項目。
4.2.2焊接工藝的更改應由技術部門按《工藝控制程序》進行。
4.3焊工資格
4.3.1凡擔任受力構件焊接工作的焊工,應取得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焊工資格,才能上崗操作,擔任相應的焊接工作。對有特殊要求的產品,由技術部門組織對焊工進行專門培訓和技能評定,合格后上崗。
4.3.2技術部門應建立焊工技術檔案,一人一檔。除記入資格考試、技能評定情況外,還應逐月統計焊工的焊接質量情況和發生的質量事故,作為焊工資格延續和申報免考的依據。
4.3.3焊接試驗室在焊接責任工程師指導下負責焊工資格考試及技能評定的組織和申報,焊工技術檔案的統計、記錄歸檔、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向生產車間和檢驗部門提供“持證焊工一覽表”。
4.3.4施焊的焊工,其焊工證必須在有效期內,焊接的項目必須是焊工證中規定的項目。
4.4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的管理按《焊接材料控制程序》。
4.5焊接設備
4.5.1采購焊接設備及其輔助裝置,應由焊接責任工程師確定設備型號、規格、生產廠家。
4.5.2焊接設備的采購、維護保養、維修、大修、報廢按《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5.3焊接設備及其輔助裝置應保持完好,應裝有完好的,在校準周檢期內的電流表、電壓表和壓力表。
4.6產品施焊和焊接檢驗
4.6.1生產車間組織生產時,應根據“持證焊工一覽表”和焊卡上規定的焊工資格項目,指定合格焊工,用指定的焊接設備,憑“焊材領用單”到焊材二級庫領取焊條筒和焊條,按焊卡規定的工藝規范進行施焊。
4.6.2施焊前焊工應清理坡口及兩側的油污及雜物,使坡口兩側呈現金屬光澤。焊工在施焊過程中應測量焊接參數,使其符合焊卡要求。焊接結束后,焊工應清理焊縫兩側的飛濺物及其它表面缺陷,合格后在焊縫一側打上自己的鋼印交檢驗員檢查。
4.6.3檢驗員對焊縫進行檢查并填寫“焊接檢查記錄”。經檢查焊縫合格后,開出“無損檢測委托單”交探傷室進行焊縫質量的無損檢測。不滿足探傷要求,應通知施焊焊工進行修磨。
4.6.4車間應嚴格按焊接工藝卡規定的焊接方法及工藝參數進行施焊,如要求改變焊接方法,焊接材料規格或其它工藝參數應先征得工藝編制人員的書面批準,修改焊卡后方可進行。
4.7產品焊接試板
4.7.1技術部門在編制產品生產工藝時,應根據相關規定及設計圖樣要求,編制產品焊接試板的要求,包括試板的數量,試驗項目,合格指標等,并在工藝卡中注明。
4.7.2技術部門應根據JB4744―2000《產品焊接試板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檢驗》要求,繪制試板取樣位置及拉伸、彎曲、沖擊試樣加工圖樣,供加工車間使用。
4.7.3產品焊接試板應與其代表的筒體具有相同材料(同牌號、同規格、同爐批號)采用與筒體焊接相同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藝。試板應連接在筒體縱縫延長部位,由同焊工與筒體同時焊接。
4.7.4試板焊接完成后,焊工應做工作令號、材料標識和焊工代號標識。試板應與筒體一起送探傷室進行無損檢測。
4.7.5產品試板為監檢的A類項目,檢驗員應及時通知監檢人員到現場檢查。
4.7.6試板檢
測后如有缺陷可以返修也可不返修避開缺陷取樣。試板割離筒體后,送達車間制取試樣,加工的試樣由檢驗員進行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檢查后,由檢驗員開出試板委托試驗單,送力學性能試驗室進行拉、彎、沖試驗。
4.7.7試驗員應根據試驗結果開出試板力學性能試驗報告。
4.7.8當容器需進行焊后熱處理時,產品試板的剩余部分應與容器同爐進行熱處理。如焊后熱處理需外協,檢驗員必須見證試板已放入容器內,并落實試板在熱處理時靠近熱電偶附近放置。
4.7.9焊后熱處理后,檢驗部門負責及時周轉試樣的加工和力學性能試驗,確保容器在壓力試驗前試驗員開出試板性能報告。
4.7.10當產品試板的力學性能試驗數據不滿足圖紙和標準的要求時,焊接責任工程師和理化責任工程師應認真分析不合格產生原因,如因尺寸加工、表面粗糙度等原因影響試驗結果,可在試板余料上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以雙倍數量進行復驗。
4.7.11產品試板力學性能檢驗報告應在監檢員簽章后歸入產品檔案保存。
4.8焊縫返修
4.8.1制造過程中,當發現焊縫出現超標缺陷時,應按照有關規定、標準的要求進行返修。焊縫同一部位的返修一般不應超過二次。
4.8.2要求焊后熱處理的壓力容器產品,其返修應在熱處理前進行。如在熱處理以后返修,則返修后需按原熱處理規范,重新進行焊后熱處理。
4.8.3無損檢測人員發現焊縫超標缺陷后,評片員應在該焊縫上畫出缺陷部位,并填寫“焊縫返修通知單”,交焊接檢驗員通知生產車間,焊接技術員編制返修工藝,焊接責任工程師批準后實施。
4.8.4第二次返修,由焊接技術員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制訂返修方案,報焊接責任工程師審核后,車間指定有資格的熟練焊工(或該焊縫原施焊焊工)按返修方案進行打磨、清除缺陷、施焊。焊接技術員在現場進行指導。
4.8.5第三次(或第三次以上)返修,焊接責任工程師應組織有關人員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制訂返修方案,確定返修施焊焊工,經事業部技術總負責人批準后,進行返修工作。焊接責任工程師應在現場監督、指導返修工作。
4.8.6焊縫返修后,應重新進行檢驗(含無損檢測),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將返修部位、返修次數和返修結果記入產品技術檔案。
4.8.7如果返修焊工不是該焊縫原施焊焊工,則返修后應在返修部位的規定位置打上返修焊工的鋼印。
4.8.8返修記錄應詳細,其內容至少包括坡口形式、尺寸、返修長度、焊接工藝參數(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預熱溫度、后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焊材牌號及規格,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其鋼印代號等。
5、相關文件
5.1《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5.2GB150―199鋼制壓力容器》
5.3JB4708―2000《鋼制壓力容器焊接工藝評定》
5.4JB/T4745―20**《鈦制焊接容器》
5.5焊接工藝指導書
5.6焊接工藝評定任務書
5.7焊接工藝卡
5.8工藝控制程序
5.9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焊工考試規則
5.10焊接材料控制程序
5.11設備管理程序
5.12JB4744-2000《產品焊接試板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檢驗》
5.13GB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
6、質量記錄
6.1焊接工藝評定合格項目清單
6.2無損檢測委托單
6.3焊接工藝評定報告
6.4焊工技術檔案
6.5持證焊工一覽表
6.6焊接檢查記錄
6.7焊縫返修通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