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分析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分析標準解釋

2024-07-10 閱讀 6128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分析

9.2成本分析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分析過程進行策劃,以確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時機、技術、方法、職責和權限以及過程要求,并按策劃的安排,識別、確定、收集和利用適當的成本信息,采用適宜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成本分析,以證實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以及成本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改善成本動量和作業能力以及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輸出應提供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信息:

a)成本管理體系和成本控制的業績,包括主動性業績和被動性業績;

b)影響成本動量合理性和穩定性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發展趨勢及規律,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結果;

e)供方的成本保證能力和成本水平(見7.6)。

成本分析的記錄和報告應予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成本分析是為了證實成本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和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一步改善成本水平。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分析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對成本分析過程進行策劃,以確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時機、技術、方法、職責和權限以及過程要求,并按策劃的安排,識別、確定、收集和利用適當的成本信息,采用適宜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成本分析,以證實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以及成本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改善成本動量和作業能力以及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CCA2101:2008標準第2.6.19條)是指收集和利用成本信息,剖析和揭示成本規律,致力于增強滿足成本要求的能力。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以審核的結果和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為基礎,并結合成本計劃、動量標準、資源預算、統計、技術等數據資料,按照一定的原則和采用一定的方法對成本管理體系和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找出產生事件、不符合和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消除這些原因。此外,成本分析活動還應包括發現、認識和研究成本發生和構成的規律以及成本的發展趨勢。

●為了證實成本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評價降低成本和成本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需求,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利用適當的成本信息,并選擇和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成本分析。組織應識別和確定用于分析的成本信息,這些信息可來源于組織內部監視和測量活動、成本發生過程、與顧客和供方有關的過程以及組織外部市場、競爭對手和相關方等方面。組織應明確信息搜集的渠道、方法和頻次,并確保通過成本信息系統獲得所需成本信息。成本信息應是真實、準確、充分和適宜的。

●組織應對所搜集的成本信息進行分析,不僅有歸口部門的分析,相關的各部門和有關人員也需要開展分析。組織應識別、選擇和采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包括統計技術。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包括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水平與不同時期的成本水平或不同的成本指標進行對比,從而揭示成本差異和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成本進行對比分析過程中常見的對比有:

――本期實際與本期計劃的對比,包括與預算和標準成本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上期實際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標桿實際水平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競爭對手實際水平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水平的對比;

――本期實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比。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升降變化情況及其發展趨勢和規律,找出差距、查明原因,采取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進行對比分析時,應注意與對比對象的可比性,使對比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和更符合實際。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問題或指標分解為若干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研究和測定這些因素判定出對這一綜合問題或指標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個因素進行分解,測定每個因素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并分析其原因,采取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如影響材料成本差異的因素可能存在供方選擇、采購質量、采購價格、材料檢驗和試驗、材料發放和領用、消耗定額或標準成本、工藝加工方法、人員操作技能等因素。組織應采用因素分析法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入地分析,就能找到真正原因和判定這些原因的影響程度。

●相關分析法是在分析某個問題或指標時,將與該問題或指標相關的其他問題或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或相關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一個組織經濟指標是很多的,也可以說是一個指標體系,在這個指標體系中,指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如果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其他相關指標也能隨之發生變化。例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產品成本和銷售收入的變化;而產品成本和銷售收入的變化,又會引起利潤的變化等。利用相關分析的方法,可以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研究如何降低成本,達到為成本管理服務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上述三種成本分析的方法是同時存在的,如進行對比分析后,對找出的差距、差異或不足,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這些差距或不足是哪些因素影響的,這些因素之間又存在著什么關系,需要用相關分析法進行分析等。

●必要時組織應編制成本分析指導書和統計技術應用指導書,對成本分析的方式、方法、時機和頻次以及統計技術的應用等做出規定,以確保成本分析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輸出應提供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信息:

a)成本管理體系和成本控制的業績,包括主動性業績和被動性業績;

b)影響成本動量合理性和穩定性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發展趨勢及規律,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結果;

e)供方的成本保證能力和成本水平(見7.6)。

●成本分析的記錄和報告應予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分析為9.3.2預防和糾正措施和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提供輸入。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分析和改進要求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分析和改進要求

9分析和改進要求

9.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分析和改進的過程,以持續改進成本水平、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目的和意圖

一個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應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機制,以便能夠及時獲得有關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體系業績的信息,通過分析和評價這些信息,找出問題的原因和發展趨勢,為成本管理體系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提供輸入,確保成本管理體系和成本水平持續地滿足要求,為組織和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管理體系分析和改進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分析和改進的過程,其中包括成本管理體系的分析和改進(如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原因分析和改進、成本目標實現情況的分析和改進等)和成本水平的分析和改進(如本-量-利分析、成本動量和差異分析、敏感分析等)。

●分析和改進的目的就是為了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從而改善不期望的成本水平和保持期望的成本水平。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條款為成本管理體系所有要素條款的實施提出了分析和改進的總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