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業(yè)質量成本管理辦法
企業(yè)(公司)質量成本管理辦法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質量管理體系財務資源的需求分析,控制和質量管理體系財務測量的范圍、方法和結果應用及其實施。
本文件適用于企業(yè)內各部門質量成本形成過程中費用和損失的統計分析。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質量成本:為獲得顧客滿意的質量并對組織外部做出質量保證而發(fā)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顧客滿意的質量而造成的損失。
2.2預防成本:為預防產品不能達到顧客滿意的質量所支付的費用。
2.3鑒定成本:為評定產品是否達到所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進行試驗、檢驗和檢查所支付的費用。
2.4內部故障成本:產品在交付前因未能達到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損失。
2.5外部故障成本:產品在交付后因未能達到顧客滿意的質量所造成的損失。
2.6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根據顧客要求,組織向顧客提供證實質量保證能力所發(fā)生的費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證實試驗和評定的費用。
2.7質量損失:由于質量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從而導致資源浪費或喪失潛在利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2.8質量管理活動費:指為推行質量管理所支付的費用和為制定質量政策、計劃、目標、編制質量手冊及有關質量體系文件等一系列活動所支付的費用。質量管理咨詢費、質量獎勵費、質量情報費、印刷費、辦公費等管理費用。
2.9質量審核及評審費:是指產品和質量管理體系評審費、會議費及有關費用,包括內審、外審費用及二方、三方的審核費用。
2.10質量培訓費:為達到質量要求或產品質量的目的,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和技能,以及質量管理的業(yè)務水平進行培訓支付的費用,授課人員和培訓人員的有關書籍費、資料費、文具費及授課補助等費用。
2.11顧客服務費:為顧客培訓使用和維護人員,進行售后服務和開展顧客滿意程度的調查分析和評價等方面的活動所發(fā)生的費用。
2.12其他預防費用:包括質量及可靠性組織機構的行政管理費用,以及零缺陷計劃、廠房設備維護等預防性措施費用。
2.13其他鑒定費用:指鑒定產品質量進行試驗所需其他費用。
2.14廢品損失:報廢的不合格品所造成的凈損失。
2.15返工/返修損失:對不合格品進行返工、返修所造成的直接損失。
2.16停工損失:由于質量問題而引起停工,導致設備、人員、材料閑置,減少產量和影響交付所造成的直接損失。
2.17其他內部故障費用:其他與內部故障成本相關的費用,如因重新設計、資源閑置、質量事故處理費、產品降級損失等費用。
2.18索賠費:因產品質量未達到標準,在服務承諾范圍內,對顧客提出的申訴進行賠償、處理所支付的費用,包括賠償金(罰金)、索賠處理費及差旅費。
2.19保修費:根據保修規(guī)定,為用戶提供修理服務所支付的費用和保修服務人員的工資總額及提取的福利等費用。
2.20其他外部故障費用:其他與外部故障成本相關費用,如客戶不滿意而發(fā)生的折價損失等費用。
3職責
財務部是質量成本控制的歸口責任部門。按月匯總質量成本各項指標、按季度分析,定期寫出質量成本分析報告。
4管理程序
4.1質量成本統計
4.1.1質量成本統計的基本要求
a)應嚴格區(qū)分質量成本中應計入產品成本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
b)劃清各型號產品之間的質量成本、劃清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界限;
c)凡能直接計入型號產品的質量成本要直接計入;
d)與幾個型號產品有關的費用,必須采用合理的分配標準,在各個型號產品之間正確分配。
4.1.2質量成本的歸集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fā)生的屬于質量成本費用的各種原始憑證,由各部門的質量
檢驗人員及有關人員進行歸集質量成本的各項費用,并上報本部門財務核算人員。
4.1.3質量成本登記臺帳
各部門將歸集的質量成本費用,按科目進行登記,并建立質量成本登記臺帳。
4.1.4填制質量成本報表
各部門每月根據“質量成本登記臺帳”匯總,按產品類別、項目填寫《月份質量成本表》、《廢品損失月報表》及《廢品損失原因統計表》(見附表A、B、C)。報表封面分別由各部門領導、財務核算負責人、制表人簽字。
4.1.5質量成本報表匯總
財務部每月對各部門上報的質量成本報表進行匯總,并登記“質量成本臺帳”。
4.2質量成本分析
4.2.1各部門的質量成本分析報告的上報時間
各部門按季度上報本部門的質量成本分析報告,時間為季度末次月6
日前。
4.2.2質量成本主要指標分析
質量成本主要指標分析為:基本指標分析、各基數的比較分析、構成分析。
a)基本指標:營業(yè)收入、利潤總額、生產成本、質量成本;
b)比較分析主要指標:營業(yè)收入質量成本率、生產成本質量成本率;
c)質量成本構成分析的主要經濟指標:為各項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質量保證成本)占總質量成本的百分比。
4.2.3質量成本結構分析
4.2.3.1各部門負責人應從經濟角度,對本期質量成本與上年同期質量成本從變化情況、構成率等進行比較分析。
4.2.3.2財務部根據匯總后的質量成本,寫出企業(yè)的質量成本分析報告,報送管理者代表審核。
4.2.3.3廠長依據質量成本分析報告,來評價產品質量的水平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做出質量改進的決策。
4.2.3.4質管部依據廠長做出的質量改進決策,會同相應責任部門制定和實施改進措施,并跟蹤驗證其有效性。
4.3檢查與考核
4.3.1質量成本報表情況
4.3.1.1各部門在次月6日前報送《月份質量成本表》、《廢品損失月報表》,每季末次月6日前另加報《廢品損失原因統計表》及《季度質量成本分析說明》。
4.3.1.2報表內容及《季度質量成本分析說明》應認真填寫。
4.3.2工作情況
財務部每月抽查質量成本工作情況。
具體檢查項目和要求為:
>
a)建立質量成本登記臺帳;
b)正確劃分質量成本報表中各明細項目;
c)質量成本報表與質量成本登記臺帳的數據應相同;
d)質量成本合理計入產品成本,并劃清各型號之間質量成本;
e)有廢品票的應計入廢品損失;
f)已發(fā)生的返工/返修損失應計入內部故障損失。
6附錄
附錄A月份質量成本表
附錄B廢品損失月報表
附錄C廢品損失原因統計表
篇2:某工廠質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
工廠質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開展以財務用語度量質量體系活動的有效性,是為工廠管理者提供識別生產過程中的無效活動和改進依據,從而以適宜的質量滿足產品的要求,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性的目的。
2.范圍
適用于工廠對質量成本的管理。
3.定義
3.1質量成本: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guī)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費用。它是企業(yè)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3.1.1預防成本:用于預防產生不合格品或發(fā)生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3.1.2鑒定成本:評定產品是否滿足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所需的費用。
3.1.3內部損失成本:產品交貨前因不滿足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有關費用。
3.1.4外部損失成本:產品交貨后因不滿足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等而支付的費用。
3.1.5外部質量保證成本:為提供用戶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證實試驗和評定的費用。
4.職責
4.1財務部為質量成本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
4.1.1制訂年度質量成本目標;
4.1.2確定質量成本科目;
4.1.3組織收集質量成本數據,并進行統計、核算;
4.1.4組織質量成本經濟分析,定期向領導和質保部提供質量成本經濟分析報告和有關資料;
4.1.5編制并提供質量成本數據收集、統計、核算及經濟分析所需報表。
4.2質保部
4.2.1組織落實、監(jiān)督、考核質量成本目標;
4.2.2負責質量成本的綜合分析工作,定期向領導提供質量成本報告;
4.2.3根據質量成本綜合分析結果,制訂質量改進計劃。
4.3管理者代表
4.3.1負責改進計劃的審批和組織落實;
4.3.2對有爭議的質量成本責任作出仲裁。
4.4各質量成本發(fā)生部門
4.4.1組織落實本部門質量成本計劃,實施改進計劃;
4.4.2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門質量成本數據,按期上報。
5.工作程序
5.1質量成本的策劃
5.1.1由財務部按《戰(zhàn)略業(yè)務計劃控制程序》要求制訂產品質量成本年度計劃,確定產品質量成本目標。
5.1.2由財務部確定質量成本科目設置,并將質量成本分成預防成本,
鑒定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質量保證成本等共五大類二十三項(見附件:質量成本構成)并明確收集部門和相應內容。
5.2質量成本數據的收集
5.2.1各質量成本發(fā)生部門每月按附件-《質量成本構成》規(guī)定的收集內容和職
責,收集、核算、統計本部門所負責的質量數據,確保數據準確、真實、可靠。
5.2.2將所統計數據列入質量成本統計報表中,并于次月五日前填報財務部。
5.3質量成本報告的編制和分析、改進。
5.3.1財務部根據各部門填報的質量成本報表進行匯總統計,填寫《質量成本統計報表》,并以質量成本總額為比較基準,計算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外部質量保證成本與質量成本總額的比率。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a.預防成本率(%)=預防成本質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