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汽輪機技術監督考核獎懲制度

汽輪機技術監督考核獎懲制度

2024-07-10 閱讀 4579

1總則

1.1為加強我廠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水平,規范相關崗位人員行為,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汽輪機設備安全經濟運行,

1.2檢查部門與考核方法:

1.2.1汽輪機技術監督應每年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和技術監督部門的考評辦法,對汽輪機技術監督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查,并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和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各項技術監督評比活動,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整改,提高電廠技術監督工作水平。

1.2總工程師負責組織每年對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項目包括:

1.2.1汽輪機技術監督網絡活動情況。

1.2.2汽輪機技術監督檔案、資料的規范管理。

1.2.3汽輪機各項技術監督計劃(包括大、小修技術監督計劃,設備檢修等輔助計劃)的完成情況。

1.2.4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定期工作的完成情況。

1.2.5基建施工階段汽輪機技術監督工作。

1.2.6汽輪機異常技術監督指標處理。

1.2.7試驗室及試驗監測設備的標準化管理。

1.2.8反事故技術措施執行情況。

1.3生產技術管理部門作為電廠汽輪機技術監督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在設備設備消缺、檢修、改造過程中監督檢查各部門的技術監督工作執行情況。

1.4對參與汽輪機技術監督有關的部門和人員,每月隨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一起考核,每年進行總的檢查與考核。

2檢查與考核內容

2.1按本標準考核汽輪機技術監督工作完成情況和有關規程、制度執行情況。

2.1.1對汽輪機設備的安全問題沒有進行定期分析和研究,對安全的薄弱環節,沒有提出改進措施或提出改進措施而具備條件未進行整改的考核100元-200元;

2.2.2對監督基建投產或大修后汽輪機設備的交接驗收試驗(外因條件限制的除外,但應積極創造條件執行),以及運行中汽輪機的預防性試驗,沒有嚴格把關或把關不嚴的考核200元;

2.2.3沒有認真作好汽輪機的大、小修計劃、設備定期試驗計劃,以及大小修的技術監督總結和事故分析報告的考核100元;

2.2.4未按規定格式或規定時間上報各項報表、計劃及總結,考核50元/次;

2.2.5報表不準確,存在弄虛作假現象的,考核50元/次;

2.2.6應對獲得年度“技術監督先進部門”和“技術監督先進個人”稱號的汽輪機技術監督網絡成員實行表彰和物資獎勵。

2.2.7對在技術監督工作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并采取措施及時消除的責任部門和個人,應給予獎勵。對因技術監督失職或自行減少監督項目、降低監督指標造成事故的,應視具體情況給予責任部門和個人相應的經濟處罰,必要時給予行政處分。

2.2.8對年度技術監督工作完成較差的責任部門應予以經濟考核,生產技術管理部門技術監督專責工程師應連帶考核。

篇2:汽輪機技術監督工作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店塔發電公司(以下簡稱“發電公司”)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工作,確保汽輪機監督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根據《技術監督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汽輪機技術監督的目的是:依據國家、行業有關標準、規程,采用有效的測試和管理手段,對影響汽輪發電設備的健康水平及與安全、質量、經濟運行有關的重要參數、性能和指標進行監測與控制,使有關能耗的重要參數和指標達到最佳水平,以確保其安全、優質、經濟運行。

第三條?本標準適發電公司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四條?分管領導是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第一責任人,負責管理本企業的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工作。生產技術部是實施技術監督的執行者,對技術監督工作負直接責任。發電公司應建立健全由分管領導領導下的汽輪機技術監督三級網。第一級為廠級,第二級為部門級,第三級為班組級。汽輪機技術監督統籌安排,協調運行、檢修、試驗等部門的汽輪機監督工作。嚴格執行汽輪機監督三級網崗位責任制。

第五條總工程師職責:

(一)貫徹國家、行業、公司頒發的有關汽輪機技術監督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等。

(二)落實公司下達的汽輪機指標;

(三)審批汽輪機技術監督的實施細則、崗位職責、各項管理制度及技術措施等;

(四)審批各項汽輪機指標計劃。

(五)協調各部門間的工作。

第六條生產技術部汽輪機監督職責:

(一)負責汽輪機監督工作,貫徹執行國家、行業有關汽輪機監督的法規、規程、規定及公司有關技術監督管理的制度;

(二)負責編制汽輪機監督的管理制度、技術措施及實施細則;

(三)負責定期召開汽輪機監督分析會議,全面掌握汽輪機及輔機設備運行、檢修和消缺情況,對重大的設備問題,制定反事故措施,解決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監督網運作良好;

(四)負責定期上報汽輪機監督年度工作計劃、總結,監督月報、年報、信息速報;

(五)負責落實查評提出的存在問題及技術監督提出的預警問題的整改計劃并閉環管理;

(六)負責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中汽輪機設備的設計選型和審查、監造和出廠驗收、安裝和投產驗收工作;

(七)負責落實各汽輪機技術監督指標和整改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未完成原因;

?(八)負責汽輪機技改的可研準備,工程管理和改造工程完成后的分析總結和評價效果;

(九)負責建立健全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檔案,如年度工作計劃、總結、月報、年報、技改可行性報告、方案等。

第七條設備維護部、運行部汽輪機技術監督主要職責

(一)參與重大事故調查和重大技術問題研究,為處理重大技術難題提供有效地技術支持;

(二)協助編制汽輪機技術監督管理規章制度及技術措施;

(三)參加發電公司舉行的汽輪機監督工作交流會議;

(四)參與審查發電設備汽輪機技術改進方案、評估報告、大修技術方案、工作計劃等;

第三章?設備缺陷與監督

第八條?主設備缺陷和一般設備危及安全運行的缺陷,應及時消除。

第九條?主設備出現重大監督指標超標、發生損壞事件應第一時間報告生產副廠長。事件發生后6小時內,應將事件概況、原因分析、采取措施,以技術監督速報的形式報送公司技術研究院、技術監督咨詢服務單位。

第四章全過程技術監督

第十條?汽輪機設計監督應按照DL5000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程和DL/T892電站汽輪機技術條件的要求進行,選型應符合GB/T5578、DL5000、DL/T892等標準的要求進行,主要對汽機房布置、汽輪機設備選型、主蒸汽、再熱蒸汽和旁路系統的確定和其它汽輪機輔助系統及設備選型進行監督。

第十一條設計階段:對設計方案、供貨廠家設計方案、圖紙、設計單位設計資料(包括軟硬件、布置、選材等)和原理圖紙等進行審查。

第十二條汽輪機監造監督就是汽輪機技術監督專責人員對汽輪機及其輔助設備監造過程的監督。汽輪機監造監督應按照DL/T586電力設備用戶監造技術導則、制造廠的企業標準和供貨協議等進行。主要對監造合同、監造報告、監造人員資質、監造質量評價等進行監督,重點對汽輪機及其附屬設備的制造質量見證項目進行監督。對發現的重大問題,技術監督人員(包括攜帶必要的檢測設備)應到達制造廠,根據技術方案、設計資料和技術指標等,協作對問題進行檢測、分析和確定處理方案;對重要技術環節,應派遣有經驗、有資質的人員進行現場監督。

第十三條設備驗收階段:根據供貨合同、清單和有關驗收標準,對進廠主要設備進行驗收。對進廠后設備的現場儲存保管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設備安裝階段:汽輪機建設安裝監督就是電廠汽輪機技術監督專責人員根據DL5011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汽輪機機組篇)、廠家設備安裝要求、有關設計、技術規范、相關標準和工程主要質量控制點,對汽輪機及其輔助設備安裝及監理過程的監督。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以國家/行業、技術/管理法規和簽訂的合同為依據。

第十五條基建期間技術監督既區別于工程項目管理,又區別于工程監理。主要是根據相關國家/行業標準、技術管理法規,對建設質量提供技術監督和支持,以使機組在良好狀態移交商業運行。

第十六條汽輪機調整、啟動、試運行監督:按照DL/T863汽輪機啟動調試導則,根據制造廠運行維護說明書、有關技術規程、規范、標準和合同,對分部調試、整套啟動調試過程中所有試驗方案、技術指標、主要質量控制點、重要記錄進行監督。

第十七條性能驗收試驗階段:根據試驗合同、驗收試驗技術規程和指標,對試驗的過程、結果進行監督。

第十八條在整個基建調整、啟動、試運行及性能驗收階段要現場實地查看,發現安裝施工及調試不規范、交接試驗方法不正確、項目不全或結果不合格、設備達不到相關技術要求、基礎資料不全等不符合技術監督要求的問題時,應要求立即整改,直至合格。基建階段的全部技術文件和報告應在投產驗收合格后3個月內移交生產。

第十九條設備投運后,要監督汽輪機的安全性指標:主要有振動、主汽壓力、主汽溫度、再熱汽溫、排汽溫度、監視段壓力、潤滑油壓、軸承回油溫度、軸承瓦溫、脹差、汽缸膨脹、汽缸上下缸溫差、推力瓦溫度等。

第二十條設備投運后,對反映機組及設備性能特性的主要參數,如主蒸汽壓力、溫度,再熱蒸汽溫度,給水溫度,高壓加熱器投入率,高、低旁后溫度,凝汽器背壓,加熱器上、下端差,機組補水率、汽輪機熱耗率等進行監督。應每月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第二十一條對機組運行階段的汽輪機的各項試驗和其他系統的設備的試驗是否按照規程要求進行監督,定期工作是否按照技術監督標準開展。

第二十二條汽輪機檢修技術監督主要是對汽輪機安全性有重要影響的關鍵環節和部位進行監督,主要包括汽輪機本體、冷端系統、回熱系統、水泵組、調節保安系統、油系統、汽水管道系統、對熱力系統及疏放水系統閥門、熱力試驗等,以促進電廠檢修工作作業標準化,形成一套優化檢修模式,切實提高汽輪機及其附屬設備的可靠性,保障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監督的要求按照DL/T838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和檢修規程等進行。

第二十三條對汽輪機技術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制定改造方案、施工措施,進行改造前、后性能試驗,評價改造效果進行監督。確保改造符合實際情況、解決設備的安全隱患、符合電廠中長期汽輪機安全技改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保障汽輪機安全運行、提高機組出力及機組效率、增強調峰能力等。

第二十四條對發電企業是否建立健全設備維護、檢修管理制度進行監督:主要從計劃、方案、措施、備品備件、工藝、質量、過程檢查、驗收、評價、考核、總結等各個方面進行規范,建立完整、有效的檢修質量監督體系,使相應工作實現標準化,確保維護、檢修工作能夠順利、按時完成,并且工藝水平高、質量好,為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打好基礎。設備技術檔案和臺帳應根據檢修情況進行動態管理。

第五章監督技術資料管理

第二十五條?應建立健全下列汽輪機技術檔案:

(一)基礎檔案

(1)熱力系統圖,汽輪機熱力特性計算書,運行規程等;

(2)汽輪機安裝使用說明書、出廠試驗報告、產品說明書和隨設備供應的圖紙資料;

(3)監造報告、安裝及驗收報告、缺陷處理報告。

(二)各類報告

(1)啟動調試報告;

(2)汽輪機及輔機性能驗收試驗報告;

(3)大修前后熱耗率試驗報告;

(4)運行優化試驗報告;

(5)各類定期試驗報告。

(三)運行檔案

(1)機組啟停記錄、啟停時的各種試驗;

(2)異常運行記錄;

(3)運行月度分析總結;

(4)系統及設備的定期試驗及切換;

(5)日常運行日志及巡檢記錄。

(四)檢修檔案

(1)檢修文件包(檢修工藝卡)記錄;

(2)檢修總結;

(3)日常設備維修記錄。

(五)缺陷管理檔案

(1)設備重大缺陷統計記錄;

(2)振動等各種異常記錄;

(3)缺陷分析及處理報告;

(4)日常缺陷管理記錄。

(六)事故管理檔案

(1)設備事故、障礙統計記錄;

(2)事故分析、處理記錄;

(3)事故分析報告。

(七)技術改進檔案

(1)技改可行性論證及方案文件;

(2)技改實施、驗收報告;

(3)技改后評估報告。

(八)監督管理檔案

(1)國家、行業有關汽輪機監督技術標準、規程和反事故措施;

(2)年度檢修計劃、試驗計劃、儀器儀表及量具校檢計劃、培訓計劃;

(3)年度工作總結、檢修總結、事故處理總結、技改總結、培訓總結;

(4)技術監督月(年)報;速報信息、上報事故資料;

(5)技術監督會議記錄;

(6)與設備質量有關的重要工作來往文件。

第二十六條?各崗位的監督人員按職責要求建立健全相關的技術檔案;按要求及時信息傳遞;實行動態管理。

第二十七條?根據發電公司實際情況建立重要設備全過程管理臺賬。

第六章?檢查與評價

第二十八條?生產技術部對本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與評價,每年組織一次綜合性的檢查和評價。

第二十九條對違反本制度的情況,根據發電公司相關制度考核。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標準由生產技術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本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