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部安全生產制度
一、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車間(班組)安全教育培訓要在上級領導下,認真制定切合車間(班組)實際的教育培訓計劃,由車間主任(班組長)具體負責認真組織抓好落實。
1、教育對象。新調入車間(班組)的職工(包括學徒工、臨時工、合同工、代培、實習生)和變換工種的職工,在經廠級安全教育后,必須進行車間(班組)教育并對教育情況進行登記。
2、現場教育。車間(班組)教育要結合本車間(班組)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進行。重點介紹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高空作業等方面可能導致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交待本車間(班組)容易出現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3、專業技術教育。講解各工種的工藝流程、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教育車間(班組)成員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做到“四懂”、“三會”),不違章作業;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和工具;介紹各種安全活動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檢查和交接班制度。告訴新工人出了事故或發現了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采取措施整改。
4、防護教育。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愛護勞動保護用品和文明生產的要求,發生事故以后的緊急救護和自救常識。
5、安全操作示范。組織重視安全、技術熟練、富有經驗的老工人進行安全操作示范,邊示范、邊講解,重點講安全操作要領,說明怎樣操作是危險的,怎樣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規程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6、標志、標識教育。企業、車間、班組內常見的安全標志、安全色介紹。
7、“四新”教育。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的特點和使用方法;投產使用后可能導致的危害因素及其防護方法;新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的內容和要求等。
8、遵章守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其它關于車間(班組)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
注:車間(班組)安全教育時間要根據情況自行確定,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安全檢查制度
動力部安全領導小組根據工作現場、崗位,編制符合規定的檢查表,明確檢查項目、存在問題及處理措施。
1.檢查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是否良好。防護罩、防護欄(網)、保險裝置、聯鎖裝置、指示報警裝置等是否齊全靈敏有效,接地(接零)是否完好。
2.檢查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是否有缺陷和損壞;制動裝置是否有效,安全間距是否合乎要求,機械強度、電氣線路是否老化、破損、超重吊具與繩索是否符合安全規范要求,設備是否帶“病”運轉和超負荷運轉。
3.檢查易燃易爆物品和劇毒物品的貯存、運輸、發放和使用情況,是否嚴格執行了易燃、易爆物品和劇毒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風、照明、防火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檢查生產作業場所和施工現場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安全出口是否通暢,登高扶梯、平臺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產品的堆放、工具的擺放、設備的安全距離、操作者安全活動范圍、電氣線路的走向和距離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危險區域是否有護欄和明顯標志等。
5、檢查有無忽視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現象。比如:操作無依據、沒有安全指令、人為的損壞安全裝置或棄之不用,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進行注油、檢查、修理、焊接和清掃等。
6、檢查有無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比如:在作業場所工作時間開玩笑、打鬧、精神不集中、酒后上崗、脫崗、睡崗、串崗、不穿戴工做服;濫用機械設備或車輛等。
7、檢查日常生產中有無誤操作、誤處理的現象。比如:在運輸、起重、修理等作業時信號不清、警報不鳴;對重物、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錯誤處理;使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起重設備、車輛等。
8、檢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和使用情況。比如:進入工作現場是否正確穿戴防護服、帽、鞋、面具、眼鏡、手套、口罩、安全帶等;電工、電焊工等電氣操作者是否穿戴超期絕緣防護用品、使用超期防毒面具等。
9、其它需要檢查的內容。
三、安全隱患整改制度
車間(班組)針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不安全因素,在上級領導下建立并落實車間(班組)事故隱患整改制度。
1、班組長對本車間(班組)安全隱患整改工作全面負責,車間副主任(副班組長)、安全員協助車間主任(班組長)做好管理、監督和統計上報工作,車間(班組)成員全力配合,確保安全隱患按期整改到位。
2、車間(班組)根據“安全檢查表”中發現的潛在危險,不能處理的,填寫“隱患整改追蹤記錄卡”,按照安全隱患的嚴重程度、解決難易程度逐級上報,在上級領導下積極整改。
3、安全隱患整改要堅持及時有效、先急后緩、先重點后一般、先安全后生產的原則。
4、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作業場所,要堅持不安全不生產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無措施不準生產。
5、安全隱患整改要實行逐級銷號,對按期整改的安全隱患,班組要逐級進行銷號;對未按期整改的安全隱患,要重點監控,確保徹底整改。
6、因安全隱患整改治理不及時、導致事故發生,在安全隱患責任區內確認事故責任,嚴肅處理。
四、危險作業審批制度
1、凡屬從事危險作業范圍內工作的車間(班組),經企業安辦審查現場檢查后提出方案,填寫《危險作業申請單》一式二份,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作業。
2、特殊情況無法履行審批手續時,現場應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并有具體的安全措施,在情況允許后立即通知企業安辦并補辦審批手續。
3、企業安辦應及時對危險作業點進行現場調查,作業時應派人或布置安全值班人員做重點檢查。
4、車間(班組)應認真遵守執行此制度,未執行者按違章作業處理。
危險作業范圍界定:
1、高處作業(無固定欄桿、平臺且高于基準墜落面2M);
2、帶電作業;
3、禁煙火范圍內進行的明火或易燃作業;
4、爆破或有爆炸危險的作業;
5、有中毒或窒息危險的作業;
6、危險的起重運輸作業;
7、其它有較大危險可能導致重傷以上事故的作業。
五、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具有基本操作技能,方能從事特種操作。
2、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有資質的專業培訓機構進行安全技術培訓,理論與操作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方準上崗作業。
3、已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復審。復審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4、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管理。經常檢查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嚴格實行憑證操作制度,無證者一律不準進行特種作業。
5、特種作業人員在從事特種作業時必須正確穿戴防護用品,確保不受傷害。
6、對安排無證人員進行特種作業的,發生事故,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六、日常安全活動管理制度
車間(班組)每周組織一次安全日活動,真正達到員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車間(班組)安全日活動制度化、規范化。
1、學習安全生產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及安全技術知識,總結一周的安全生產情況,提出進一步搞好安全生產的對策和要求。
2、結合上級下發的事故通報,組織分析、討論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舉一反三,吸取教訓。
3、根據事故預案和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生產異常情況緊急處理能力的培訓和演練,定期開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護能力的訓練。
4、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操作法等安全知識的學習和考試。
5、定期召開安全會,就安全管理和隱患整改等內容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6、安全日活動要做到有領導、有內容、有記錄[即車間(班組)安全日活動記錄],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檢查。
7、車間領導必須參加車間(班組)安全日活動。
8、充分發揮車間(班組)兼職安全員的作用,落實車間(班組)安全員的安全職責,提高活動效果。
9、安全管理部門要做好日常檢查和考核,并將其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當中。
七、緊急事故處理程序
車間(班組)緊急事故處理程序是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首要任務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遏制事故,防止事故擴大到附近的其他設施,以減少傷害。
1、由企業制定現場緊急事故處理程序,車間(班組)抓好落實。
2、根據車間(班組)實際,定期進行修訂完善,加強演練。
3、發生事故后,車間主任(班組長)、安全員應立即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等情況向上級進行報告,視事故情況進行救援或組織撤離。
4、撤離時,沿具有清晰標志的撤離路線到達預先指定的集合點。
5、車間主任(班組長)應指定專人記錄所有到達集合點的工人,并將此信息向上級進行報告并保存。
6、因節日、生病和當時現場人員的變化,需根據不在現場人的情況,隨時更新上報所掌握的人員名單。
7、緊急狀態結束后,控制受影響地點的恢復。
篇2:機械動力部門安全責任制度
1對機、電、起重設備、鍋爐、受壓容器及自制機械設施的安全運行負責,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經常進行檢查,并監督各種設備的維修.保養的進行。
2對設備的租賃,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確保租賃設備完好、安全可靠,不符合安全規定的設備不得租賃、使用。使用中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嚴禁帶病作業。
3對新購進的機械、鍋爐、受壓容器及大修、維修、外租回廠后的設備必須嚴格檢查和把關。新購進的要有出廠合格證及完整的技術資料,使用前制定安全操作規程,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向有關人員交底,并進行鑒定驗收。
4參加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會審,提出涉及安全的具體意見,同時負責督促下級落實,保證實施。
5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機、電操作等特種作業人員定期培訓、考核和發證工作,做到不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6參加因工傷亡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調查,從事故設備方面,認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制定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