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管理辦法

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3090

1總則與適用范圍1.1總則為加強板式熱交換器及墊片產品的質量監督,確保板式熱交換器及其墊片的產品質量,根據NB/T47004-2009《板式熱交換器》制定本《辦法》。1.2適用范圍本《辦法》適用于可拆卸式和半焊式板式熱交換器(以下簡稱“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組裝廠和密封墊片(以下簡稱“墊片”)制造廠的產品安全注冊,上述企業應按本《辦法》取得相應的產品安全注冊證。1.2.1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系指具備板片生產條件的企業。1.2.2板式熱交換器組裝廠系指不具備板片生產條件,依靠外購板片組裝板式熱交換器的企業。1.2.3板式熱交換器墊片廠系指生產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的企業。1.3申證單元申證單元分板式熱交換器申證單元和墊片申證單元。1.3.1板式熱交換器申證單元板式熱交換器申證單元按類別和單板計算換熱面積劃分。注冊類別A類-墊片式板式熱交換器B類-半焊式板式熱交換器注冊級別A1A2A3A4B1B2B3單板計算換熱面積(m2)≤0.300.3~1.01.0~2.0>2.0≤0.300.3~1.0>1.01.3.2墊片申證單元?墊片申證單元按材料劃分。注冊類別Ⅰ類Ⅱ類材料橡膠非橡膠

2注冊程序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程序包括申請、受理、審查、批準和發證。2.1申請2.1.1申請產品安全注冊的企業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a.企業應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b.企業的申證產品應滿足NB/T47004《板式熱交換器》標準的要求;c.申證產品應具備有效的圖樣和技術文件;d.企業應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各項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實施(附件一);e.企業的質量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加工設備、工藝裝備和檢測設備及生產場地等應能滿足申證產品的制造要求(附件一、附件二);2.1.2凡符合2.1.1規定的企業可根據本《辦法》向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鍋容標委”)提交板式熱交換器及密封墊片產品安全注冊申請書。2.1.3已按本《辦法》取得產品安全注冊證的企業,申請單元增項時,也應向“鍋容標委”提交申請書,但安全注冊證書的有效期保持不變。2.2受理2.2.1自收到企業申請書之日起30日內,“鍋容標委”按本《辦法》完成初審并做出是否受理的批復,同時通知申請企業和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熱交換器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熱交換器分會”),逾期則視同受理。2.2.2受理批復下達后,申請企業應依據本《辦法》及標準要求,結合企業質量保證體系進行自查,自查完成后應將質量保證手冊及自查報告提交“熱交換器分會”。自查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a.企業概況;b.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及其運行狀況;c.有關標準的執行情況;d.申證單元所包含的產品系列;e.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2.2.3“熱交換器分會”自收到申請企業自查報告之日起,一般應在6個月內完成對申請企業的審查工作。由于申請企業自身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審查的,受理批復自行失效。2.2.4在申請與受理期間,如有企業使用虛假安全注冊證書者,受理自行失效,且兩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的產品安全注冊申請。2.3審查審查內容包括產品檢測、質量保證體系和基本條件(資源條件)三個部分。2.3.1產品檢測2.3.1.1產品抽樣a.抽樣由“熱交換器分會”認可的檢測單位負責,抽樣采用隨機方式進行,從企業申報的屬于同一申證單元的所有合格產品中進行抽樣;b.抽取的樣品應當場加封,貼上審查封條;c.樣品的啟封由檢測單位負責,啟封時應核對封樣單、封條、樣品等情況,并做好記錄。2.3.1.2檢測a.產品及其零部件的現場檢測;b.檢測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樣品的檢測工作,并提交檢測報告;c.檢測項目按申請書中的規定逐項進行。2.3.2質量保證體系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及其運行狀況,近年來用戶反饋意見和處理情況。2.3.3基本條件企業人員、生產條件和檢測手段等資源條件。2.3.4審查時間每個申證單元為2天,每增加一個申證單元,增加1天。2.3.5審查意見審查組在完成審查后,應根據審查內容和申證單元樣機(或樣品)的檢測結果,提出審查意見。審查意見分為具備條件、基本具備條件、暫不具備條件和不具備條件。a.具備條件:申請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及擁有的技術人員滿足本《辦法》附件一的要求;申請企業具備本《辦法》附件二規定的基本條件;產品抽樣檢測結果合格。b.基本具備條件:申請企業基本滿足a條的要求,但存在經短期整改后可以解決的一般性問題。c.暫不具備條件:?申請企業基本滿足a條的要求,但存在經短期整改后可以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應進行復查。d.不具備條件:產品抽樣檢測結果或質量保證體系或生產條件存在嚴重問題,或在審查中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其它嚴重違規行為者。2.3.6審查意見處理2.3.6.1?審查意見為具備條件的,上報“熱交換器分會”。2.3.6.2?審查意見為基本具備條件的,申請企業應根據審查組的要求對存在的問題在規定的期限內(一般不超過一個月)進行整改,并提交整改報告。審查組應對整改報告進行審查(或現場核查)確認,整改合格的,按2.3.6.1條處理;整改不合格的,按暫不具備條件處理。2.3.6.3?審查意見為暫不具備條件的,申請企業應根據審查組的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交整改報告和復查申請。在認可企業整改報告并接受復查申請的前提下,審查組應在審查后的六個月內對申請企業進行一次復查。a.復查意見為具備條件的,按2.3.6.1條處理;b.復查意見為基本具備條件的,應按2.3.6.2條的要求進行整改。整改合格的,按2.3.6.1條處理;若整改仍不合格,則按2.3.6.4條處理;c.復查意見為不具備條件或仍為暫不具備條件的,按2.3.6.4條處理。2.3.6.4?審(復)查意見為不具備條件的,提交“熱交換器分會”。2.3.6.5?整改基本要求整改企業應根據審查組提出的具體要求,對每一個不合格項進行整改,逐項填寫“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整改項目分析處理單”,并附相應的見證件及整改報告一起提交審查組。整改報告應對整改項目、整改措施和實施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2.3.6.6?復查基本要求復查企業除應按2.3.6.5的要求提交整改報告以外,還應提交復查申請。審查組在復查時,重點復查與整改項目有關的內容。2.3.6.7?在審(復)查期間,如發現企業弄虛作假或整改報告與事實不符,一律按不具備條件處理。2.4評審結論2.4.1“熱交換器分會”應根據審查組提交的產品檢測報告和審(復)查意見,經審查確認后做出評審結論。評審結論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種。a.評審結論為合格的,上報“鍋容標委”審批。b.評審結論為不合格的,上報“鍋容標委”備案。2.4.2若“熱交換器分會”對審查意見有異議,則應調查核實后再做出評審結論。2.4.3申證期間,若企業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或重大事故,“熱交換器分會”應暫緩做出評審結論。2.4.4若“鍋容標委”對評審結論有異議,則應調查核實后再行處理。2.5批準“鍋容標委”應對“熱交換器分會”提交的評審結論及相關文件進行審查批準。對于合格企業頒發證書,對于不合格企業兩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或單元)的產品安全注冊申請。2.6發證2.6.1“鍋容標委”對審批合格的申請企業頒發《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證》(一式五份,格式見附件三,以下簡稱《安全注冊證》)。2.6.2《安全注冊證》正本一份,副本四份。企業持《安全注冊證》正本、副本各一份,其余三份副本分別由企業所在省(直轄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鍋容標委”和“熱交換器分會”留存備案。2.6.3已取得《安全注冊證》的企業在申請單元增項時,仍按本章的有關規定執行,但審查重點為與該申證單元有關的項目。獲得批準的企業應將原《安全注冊證》退還“鍋容標委”后再領取新證。2.6.4《安全注冊證》有效期為五年。2.6.5?獲得安全注冊的企業,當企業名稱、地址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向“鍋容標委”提出申請,辦理注冊證變更手續。3換證3.1換證申請企業應在《安全注冊證》有效期滿前六個月,向“鍋容標委”提交更換安全注冊證的申請報告,“鍋容標委”需對企業的申請報告進行初審,初審合格后通知“熱交換器分會”在三個月內對企業進行換證審查。3.2換證基本要求企業應對持證期間的有關情況進行總結,寫出書面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a.五年來企業生產條件(人員、設備等)的變動情況;b.五年來產品質量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辦法;c.質量保證體系及其運行狀況;d.標準規范及本《辦法》的執行情況。3.3換證審查根據本《辦法》注冊程序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組應對產品進行檢測,并著重審查持證期間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狀況、基本條件變化和執行標準法規的情況。3.4換證批準“熱交換器分會”根據樣機(或樣品)檢測結果和審查意見做出評審結論后,對符合換證條件的企業上報“鍋容標委”,并按本《辦法》第二章的有關規定辦理換證審批、備案手續,換發《安全注冊證書》;對不符合換證條件的企業按本《辦法》2.4的相應條款處理。3.5延期申請對于逾期不提出更換《安全注冊證》申請或換證審查未通過的企業,其《安全注冊證》自行失效,并予以公布;企業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安全注冊證》的使用期限時,應在有效期滿前六個月向“鍋容標委”提出申請,但批準的延長期不得超過六個月。4監督管理4.1持證企業的監督管理對在有效期內的持證企業,采用定期復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監督管理,重點選擇經過整改的企業及用戶反映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著重考察其產品質量和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狀況,復查和抽查工作將由“鍋容標委”制定計劃并由“熱交換器分會”組織實施。4.1.1定期復查:根據復查計劃,對在有效期內的持證企業進行產品檢測和審查,在持證有效期內的定期復查一般不超過兩次。4.1.2不定期抽查根據整個行業產品質量狀況和用戶反饋意見,按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對在有效期內的持證企業進行抽查。4.2安全注冊證的監督管理4.2.1暫停對已經取得《安全注冊證》的企業,因定期復查或不定期抽查不合格需進行整頓時,在整頓期間其安全注冊證暫停使用,整頓期一般為三至六個月,企業應在整頓期內向“鍋容標委”提出整頓復查申請,經復查合格后允許其繼續使用《安全注冊證》。4.2.2注銷對于取得《安全注冊證》的企業,有下列情況者,應注銷其安全注冊證,并予以公布。a.經監督檢查,產品主要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限期整頓后仍不合格者;b.將產品安全注冊證和產品銘牌轉讓其它企業使用者;c.企業生產方向改變,申證單元產品停產或轉廠生產者;d.弄虛作假者。4.3審查和評審的監督管理審查組成員一般由三至五人構成,具體人數根據申請的單元數確定。在產品安全注冊審查期間,審查組成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保守企業技術秘密,并對審查意見負責。審查組成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企業提出不正當要求,自覺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檢測單位應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并對檢測結果負法律責任。審查機構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并對評審結論負責。嚴禁審查人員在審查工作中弄虛作假,謀取私利。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和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安全注冊工作具有領導和監督的職能,企業有權利對審查組成員違反紀律的行為進行舉報。5異議申訴企業如對產品檢測結果或審查意見或評審結論持不同意見,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向“鍋容標委”提出申訴。

附件一:一.板式熱交換器及墊片生產質量保證手冊的基本要求為保證板式熱交換器及墊片生產企業質量保證體系正常有效地運行,企業應建立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體系文件包括質量保證手冊、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作業(工藝)文件和記錄等。質量保證手冊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代理人)批準、頒布。質量控制系統的每個控制環節和控制點應有負責人和責任人員;質量保證體系責任人員(質量保證工程師和各質量控制系統責任人員)的職責、權限及各質量控制系統的工作接口應明確;每個質量控制崗位均應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各質量控制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要求應在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確,以保證與企業產品有關的標準和法規得到貫徹執行。質量保證手冊是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和實施的重要文件,其內容應包括:1.企業宗旨、主要領導人的質量責任;2.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原則及依據;3.組織機構及各級質量責任人員的職、責、權;4.質量控制系統、控制環節、控制點及其質控程序示意圖表;5.遵循的法規和標準目錄(按照目錄備有原文可查);6.質量文件和記錄(包括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文件、記錄表卡)受控;7.人員培訓與考核;8.質量信息反饋和處理;9.合同及分承包方管理;10.其他應予以控制的工作內容。二.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組裝廠質量保證體系責任人員及技術人員基本條件申請板式熱交換器產品安全注冊證的企業,應配備滿足產品制造要求的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及一定工作經歷和能力的質量保證工程師等質量保證體系責任人員,對設計、工藝、材料、檢驗等質量控制環節承擔質量管理責任,其基本條件見下表:責任人員類別學歷專業技術職稱工作經歷年限質量保證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本科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工程師或以上四年以上工藝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設計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材料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成形與組裝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焊接(必要時)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無損檢測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理化檢驗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產品檢驗(含壓力試驗)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設備和計量中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標準化大專或以上理工科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以上二年以上其中,質量保證工程師應當有從事板式熱交換器制造、檢驗或質量管理的工作經驗,無損檢測責任人還應擁有國家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無損檢測Ⅱ級資格證書。根據產品制造的需要,一個責任人崗位可以由兩個及以上的人員擔任,但是應當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必要時,一個責任人員也可兼任兩個管理職責不相關的質量控制系統責任人。各責任人應熟悉任職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經過專門的培訓與考核,能夠履行崗位職責,工作表現和結果符合有關法規標準和制造單位質量體系文件規定的要求。質量保證體系負責人(質量保證工程師、技術負責人)和各質量控制系統責任人員應當是申請企業聘用的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并與板式熱交換器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但是不得同時受聘于兩個以上單位。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組裝廠應有滿足產品制造要求的具有理工科大專以上學歷或助理工程師以上職稱或高級技師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人員的比例和數量應滿足下列要求:申請類別技術人員比例技術人員數量板式熱交換器制造≥8%8板式熱交換器組裝5三.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生產廠質量保證體系責任人員及技術人員基本條件申請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產品安全注冊證的企業,其質量保證體系負責人(質量保證工程師)應由本企業從事板式熱交換器墊片技術工作或技術管理工作的具有工程師或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a.具有高分子專業大專或以上學歷,并從事本專業工作兩年以上;b.具有高分子專業中專學歷,并從事本專業工作三年以上;c.具有理工科(非高分子專業)大專或以上學歷,并從事板式熱交換器墊片質量管理工作三年以上;d.具有理工科(非高分子專業)中專學歷,并從事板式熱交換器墊片質量管理工作四年以上;e.工藝質量控制系統的負責人,應由本企業符合專業要求(或不符合專業要求但已從事本專業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助理工程師或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其它質量控制系統的負責人也應由助理工程師或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申請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產品安全注冊證的企業,應有滿足產品制造要求、具有理工科大專以上學歷或助理工程師以上職稱或高級技師的專業技術人員,且技術人員不少于3人。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生產廠質量保證機構人員要求最低條件質量保證機構人員類別工藝材料理化檢驗產品檢驗設備計量人員最低數(不含法人代表和主要技術負責人)11111注:對委托理化檢驗的企業,可不要求其理化檢驗人員的數量和資格

附件二:一.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板式熱交換器制造廠應具有適合申證單元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廠房、加工成形設備、焊接設備、與生產設備配套的工裝、檢驗設備與場地等,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生產廠房面積應不小于1000平方米,包括存放板式熱交換器用材的場地,半成品、成品存放區,并應有明顯標識。加工和檢驗設備的能力應滿足相應產品的要求,并應有設備完好標識和設備專管人標識。2.橡膠墊片應在陰涼、干燥、避光的環境中存放,環境溫度應不超過40℃。3.應具有滿足申證單元生產要求的模具和加工要求的壓機、剪板機、沖床等加工設備。4.應具有與板式熱交換器生產相適應的焊接條件,從事受壓元件焊接工作的人員應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相應的焊工資格證,從事非受壓元件焊接工作的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崗位證書。5.從事無損檢測的人員應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資格證書。6.從事理化檢驗的人員應具有資格證書;若企業不具備理化檢驗能力,可委托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檢驗單位進行。7.應具有與申證單元相適應的產品檢驗手段,包括墊片測厚儀、波紋深度檢查儀、墊片硬度計及其它檢驗設備。8.應具有符合申證單元產品要求的壓力試驗設備。9.若板片超出本廠加工手段需外購時,板片檢驗的比例應高于NB/T47004《板式熱交換器》的要求,數量應增加50%以上。10.提供板片和墊片的企業應持有相應的產品安全注冊證,如企業同時組裝境外板片制造商產品,境外板片制造商應通過延伸審查。二.板式熱交換器組裝廠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板式熱交換器組裝廠應具有適合申證單元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廠房、焊接設備、與生產設備配套的工裝、檢驗設備及場地等,應具備以下條件:1.企業應具有組裝申證單元產品所必需的生產場地,生產廠房面積應不小于500平方米,包括存放板式熱交換器用材的場地,半成品、成品存放區,并應有明顯標識。加工和檢驗設備的能力應滿足相應組裝產品的要求,并應有設備完好標識和設備專管人標識。2.提供板片和墊片的企業應持有相應的產品安全注冊證書。對境外企業在國內的組裝廠,境外板片制造商應通過延伸審查。4.橡膠墊片應在陰涼、干燥、避光的環境中存放,環境溫度應不超過40℃。5.應具有與板式熱交換器生產相適應的焊接條件,從事受壓元件焊接工作的人員應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相應的焊工資格證,從事非受壓元件焊接工作的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崗位證書。6.從事無損檢測的人員應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資格證書;若企業不具備無損檢測能力,應委托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檢測單位進行。7.從事理化檢驗的人員應具有資格證書;若企業不具備理化檢驗能力,可委托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檢驗單位進行。8.應具有與申證單元相適應的產品檢驗手段,包括墊片測厚儀、波紋深度檢查儀、墊片硬度計及其它產品檢驗設備。9.應具有符合申證單元產品要求的壓力試驗設備。10.板片檢驗項目應按NB/T47004《板式熱交換器》的要求進行,但檢驗比例至少應增加50%以上。三.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生產廠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生產廠應有適合申證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廠房、橡膠加工設備、檢驗手段與場地等,應具備以下條件:1.應具有申證單元所必需的生產場地,生產廠房面積應不小于200平方米,包括存放墊片材料的專用場地,半成品、成品存放區,并應有明顯標識。設備能力應滿足相應產品的要求,并應有設備完好標識和設備專管人標識。2.墊片應在陰涼、干燥、避光的環境中存放,環境溫度應不超過40℃。3.應具有與申證單元相適應的生產模具和滿足加工要求的橡膠擠出機、硫化機等有關的加工設備。4.應具有與申證單元相適應的產品檢驗手段,包括硬度計、厚度測量儀、拉力試驗機、壓縮永久變形測量夾具、烘箱、硫化儀等有關的產品檢驗設備。5.板式熱交換器墊片廠應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墊片實驗室,檢驗人員應持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資格證書。6.板式熱交換器墊片生產廠委托的檢驗部門應經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

篇2:產品運輸車輛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范圍

本規定對運輸產品車輛衛生安全及其控制的管理要求作出明確規定,適用于承擔本公司產品裝運、交付車輛的衛生安全監督管理。

2.職責

本規定由質檢部歸口管理,相關部門配合執行。

3.產品運輸車輛衛生安全管理

3.1衛生安全組織管理

3.1.1公司成立車輛衛生安全管理小組。設組長一名,副組長兩名和相關成員,其中明確一人為專職車輛衛生安全監督員,對車輛衛生安全實施專項管理;

3.1.2公司成品交付運輸車輛以冷藏車為主,條件許可時,經車輛衛生安全管理小組組長批準方可用廂式貨車;

3.1.3成品交付運輸車輛原則上由各營銷區域經理聯系,區域經理有困難的,由營銷服務部協調車輛,其車輛必須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3.1.4對于進入廠區裝載成品或者承裝包裝盒、原料等運輸車輛進行卸貨的,必須由衛生安全管理小組相關人員檢查其衛生狀況:

1)凡檢查發現裝過化學品、危險品的車輛,對食品存在潛在危害的(如有不良氣味、易污染食品包裝等物質)一律不許裝車或卸貨;

2)對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切車輛,嚴禁放其駛入廠區,更不得在廠區內進行沖洗或消毒;

3.1.5衛生安全管理小組對車輛衛生安全負有直接責任,對于進入廠區裝貨或卸貨的一切車輛,必須經衛生安全監督員簽字確認符合衛生安全條件后方可實施。

3.2.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要求

3.2.1運輸車輛應達到無異味,無污染物危害,混裝物品無倒塌的危險。

3.2.2冷藏車的制冷效果須良好,經消毒后按規定堆放高度裝車;廂式貨車須采取保溫措施(塑料布、棉被等),且干凈整潔、無異味,經消毒后按規定高度裝車;

3.2.3運輸車輛未裝過化學品、危險品等對食品存在潛在危害的情況(如有不良氣味、易污染食品包裝等物);

3.2.4運輸車輛車廂內、外表面潔凈、無污染、無破漏;

3.2.5駕駛員及其運營作業證件齊全并對應相符且有效,車輛設施等狀態完好

3.3成品承運車輛進出廠程序

3.3.1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狀況申報

1)凡承接本公司成品裝運任務的車輛,在進廠前駕駛員應向本公司申報車輛衛生安全狀況;

2)填寫《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出示相關證件,接受門衛核對審查;

3.3.2門衛對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狀況檢查

1)審查《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內容是否填寫完整、清晰、明確;核查證件與車輛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現場檢查車輛衛生安全條件是否符合要求;

3)在《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中填寫確認意見:若符合,則同意車輛進入,并將該確認表傳遞給倉庫保管員;若不符合,則謝絕其車輛進入;

3.3.3保管員對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狀況檢查

1)查車輛制冷系統設施狀態、制冷效果;

2)查車輛保溫措施是否滿足要求,保溫物品是否干凈無異味;

3)在《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中填寫確認意見:若符合,則準備

開啟庫門;若不符合,則將不符合情況向衛生安全監督員報告裁定;

3.3.4裝卸隊長對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狀況檢查

1)查車廂內有無化學品及其遺棄、遺跡、異味,確認有無潛在危害;

2)查車輛載重噸位與卸貨單是否匹配;

3)查車輛設施完好狀態,無漏,無損傷,其衛生安全行駛條件是否滿足要求;

4)在《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中填寫確認意見:若符合,則同意啟動搬裝;若不符合,則將不符合情況向衛生安全監督員報告裁定;

3.3.5衛生安全監督員確認

1)若門衛、倉庫、裝卸隊對車輛衛生安全檢查符合,則對貨載車的衛生安全進行全面核查鑒定,并確認所裝物品有無倒塌危險等。若完全符合,則在《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中簽署符合性意見;

2)若發現車輛衛生安全條件或狀態有欠缺,或門衛、倉庫、裝卸隊在檢查中發現有不符合的情況,質檢部應協助衛生安全監督員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評議,并記錄現場評議的結論意見;

3)衛生安全監督員將車輛衛生安全狀況告知營銷部或國際貿易部,協調辦理承運手續;

4)門衛憑簽署符合性意見的《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及營銷部等出具的相關證件放行車輛出廠。

4.記錄管理

4.1承運車輛、公司門衛、倉庫、裝卸隊等負責人,對《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的填寫,應按YCD/C*002-2008《記錄控制程序》中“5.2條記錄的填寫”要求執行,否則所產生的一切后果,責任自負;

4.2記錄填寫人、評議人均應在確認表的對應欄內簽名,并注明日期;

4.3記錄表格由門衛保管分發,填寫后的記錄仍由門衛收集,按月裝訂成冊,送

交成品運輸車輛衛生安全監督員收存備查,并按《記錄控制程序》規定執行管理。

5.本作業文件所涉及的表格

5.1成品承運車輛衛生安全確認表

6.本作業文件所形成的記錄

6.1車輛衛生安全狀況申報記錄;

6.2車輛衛生安全狀況檢查記錄;

篇3:車輛發動機產品安全件管理規定

1?目的

明確車輛、發動機產品安全件的種類、標識及更改和質量管理等規定,為安全件的設計、生產和檢驗及管理等提供依據,以保證車輛、發動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控制。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汽車、農用運輸車、摩托車、變型拖拉機及發動機產品。

3?術語

3.1?安全件:因零部件發生損壞或出現故障,而失去對車輛、發動機的控制能力,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危害人身安全,或可能導致重大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等,以及國家強制性標準或技術法規等文件明確規定的涉及安全的零部件。

3.2?合格認證:由可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鑒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準或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3.3?安全認證:由可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鑒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安全標準的活動。

4?職責

4.1?設計者負責安全件產品在圖樣及明細表中的標識。

4.2?生產技術部負責組織各事業部的制造技術部對自制件中的安全件按圖樣進行生產,制定其嚴密的生產工藝。

4.3?采購管理部負責組織外協件中安全件的采購過程中重點管理。

4.4?質量管理部負責組織各有關事業部制定安全件的檢驗和驗收規范,并負責監督抽查。

4.5?事業部的質量控制部負責安全件的監控。

5?內容和要求

5.1?安全件的種類

車輛、發動機產品安全件的種類按附錄A的規定。

5.2?安全件的標識

車輛、發動機產品的安全件應分別在圖樣和明細表中對屬于安全件的零部件進行標識,標識符號應按以下規定分別標注。

5.2.1?安全件在圖樣上應按圖1規定的標識符號,標示于圖樣右上角易于識別的位置。示例見附錄C。

注:

1)倒放的等邊三角形的線形寬度為1.0mm;

2)“!”置于等邊三角形正中。

圖1?安全件在圖樣中的標識符號

5.2.2?安全件在圖樣明細表中的標識

凡屬安全件的零部件,應在該安全件對應的明細表備注欄內容前加注安全件標記符號“”。符號字體高度應比備注欄內其他內容字體高大一號,示例見附錄B。

5.3?安全件的設計質量控制管理

5.3.1?由營銷公司在概念開發階段及設計開發階段對跟隨產品或竟爭對手的產品進行市場質量跟蹤調查,并給技術研究院和質量管理部提供《市場質量調查報告》。

5.3.2?由技術研究院對跟隨產品或竟爭對手的產品在安全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必要時可對其樣車(機)、樣件及失效件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是否采用跟隨產品或竟爭對手產品的安全件或重新設計和改進。

5.3.3?對安全件重新設計、改進或采用原配套體系以外供應商的產品時,技術研究院必須提交必要的資料供評審用。

5.3.3.1?評審用的資料應根據具體安全件進行確定,一般總成類安全件評審用的資料應包括——

a)設計計算書;

b)與跟隨產品或同類產品進行對比分析的資料(必要時提供);

c)工藝性分析(必要時提供,應由公司指定的工藝技術部門提供);

d)臺架試驗報告;

e)隨整車進行的性能試驗報告及可靠性試驗報告(視情況而定)。

5.3.3.2?此類評審工作一般應結合零部件技術認證一起進行。

5.3.4?設計評審一般由技術研究院內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評審,并作好評審記錄,特殊情況下,可通知相關部門的人員參加,如質量、工藝、服務及制造單位的人員參加,由技術研究院出具評審報告。

5.3.5?質量管理部在整車(機)A圖下發之前,對安全件的設計開發和改進進行全面驗收,并出具驗收報告,全部驗收合格后,方可下發A圖。

5.3.6技術研究院必須對所有的安全件下發圖紙和技術要求給相關部門,當只提供外形圖時,必須明確提出總成及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及執行的標準,對主要零部件必須明確材料及主要尺寸要求。

5.4?安全件的實物質量控制

5.4.1?國家已開展認證的安全件,必須通過相應部門或機構的安全認證或其它認證,并在其產品上按相關規定進行認證標識,凡無標識件不得裝用。

5.4.2?有合格認證要求的安全件,必須通過相應部門或機構的合格認證,并按規定時間進行抽檢,抽檢不合格者,不得裝用,并由相應的供應商承擔由此而造成的質量責任。

5.4.3?各有關事業部應按檢驗規程的要求定期對安全件進行全面抽檢,抽檢不合格者,不得裝用,并由相應的供應商承擔質量責任。

5.4.4?在進貨及過程檢驗中發現安全件存在缺陷時,應立即隔離存放并標識,讓步接受可由事業部組織評審;需返工、返修時,應通過公司級評審,并100%復驗,需報廢時,應明確標識并撤離現場。

5.4.5?安全件材料代用及過渡時,不允許因材料的代用及過渡而影響零部件本身的強度及可靠性,并必須以技術研究院主管副院長及質量管理部主管副經理以上人員均同意后方可代用和過渡。

5.4.6?有關事業部質量控制部應將首臺實施安全件材料代用及改進的車輛、發動機的出廠日期、出廠編號(VIN)及底盤號報公司質量管理部及技術研究院,以便追溯。

5.4.7?質量管理部應組織有關事業部對所有安全件制定詳細的檢驗和驗收規范,并經技術研究院、生產部、采購部、有關事業部的質量控制部等會簽,公司質量管理部批準實施。

5.4.8?對安全件用的工藝文件及檢驗文件也應按圖1規定的標識符號,標示于文件的右上角易于識別的位置。

6?附錄

6.1?附錄A?車輛、發動機產品安全件種類

6.2?附錄B?車輛產品安全件標識在明細表中的標注示例

6.3?附錄C?車輛產品安全件標識在圖樣中的標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