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2177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我局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防止設備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定。

第二條?工程局所屬從事施工設備運行、生產的各施工局、項目部、指揮部、分局、廠、處等(以下簡稱局屬各單位),適用于本管理制度。

第三條?本制度所指水電建設施工設備包含普通施工設備和特種施工設備兩大類。

1、普通施工設備主要指挖掘機械、鏟土運輸機械、壓實機械、路面機械等。

2、特種施工設備主要指施工起重設備,施工中的客運和貨運纜機,鍋爐、儲氣罐等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以及其它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特種設備目錄中的施工設備。

第四條?局屬各單位應根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及OHSMS18000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開展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使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

第五條?局安監辦負責本制度的貫徹實施及相關的檢查監督工作。

第六條?工程局要求各單位建立相應的設備安全管理機構,配備滿足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專職、兼職管理人員。

第七條?工具工程局設備管理辦法,A、B類設備的安全管理按本制度執行,C類設備的安全管理,由局屬各單位參照本制度的要求另行制定,也可參照執行。

第八條?工程局設備安全管理目標

1、不發生一次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機械安全事故。

2、杜絕重大、特大設備事故。

第二章?施工設備的購置、外租、現場安全管理

第九條?設備購置的安全要求:

1、嚴禁采購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的,低劣、劣質、結構簡陋、沒有安全保障的機械產品。

2、設備采購前,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對設備的生產廠商資質及生產能力進行審查及評審,選出合格的設備供應商,需采購的設備必須在合格的設備供應商中進行采購。

3、設備到貨驗收時,必須認真檢查設備的安全性能是否良好,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還需查驗廠家出具的產品質量合格證,設備設計的安全技術規范,安裝及使用說明書等資料是否齊全;對于特種施工設備,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必須有國家相關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

4、對于大中型普通設備及特種設備到貨驗收后,由局設備管理部門建立設備技術檔案,該檔案一式二份,設備管理處留存一份,另一份隨設備走。

5、設備調動時,技術檔案應隨機轉移,使用單位或項目應及時、認真、如實填寫,妥善保存。

第十條?需租用外部設備資源時,必須由租用單位的設備管理及安全管理部門對設備技術及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合格后,方能租用。檢驗資料應報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嚴禁租用技術狀況差、存在嚴重故障隱患,或國家強制性及命令淘汰的施工設備。

第十二條?對于國家強制要求,需定期進行檢查、檢測的特種施工設備,必須要求租賃方提供有效的國家相關質量監督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

第十三條?施工設備的現場安全管理:

1、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設備,禁止違規操作,設備現場管理人員必須認真檢查監督操作人員,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2、對于從事危險作業和危及人身安全的設備,應有明顯標志和安全措施。

3、施工設備停放、檢修、安裝應有統一、固定的位置,場地應安全。對設備進行轉移和檢修保養時,必須懸掛明顯警示標識;對電器設備進行檢修時,檢修場所必須有雨棚等防雨裝置。

4、大中型施工設備必須定人、定機,實行機長負責制的人機一體化管理。

5、特種施工設備和大中型施工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進過技術培訓,熟悉本機的操作、保養和技術規程,并取得國家統一發放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嚴禁無證上崗。

6、按照施工設備的維護保養規程,進行維護和保養,并如實填寫相關記錄。

7、定期進行設備安全檢查和檢驗,切實加強設備使用過程中的監督和檢查。設備不得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作業,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施工設備,必須立即停機整改,待故障排除后,方能重新工作。

8、實行設備出勤簽證制,必須由現場調度或設備管理人員簽字后,設備方可出勤或運轉。對于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場地及、路段,或設備存在嚴重故障隱患時,現場指揮和設備管理人員有權制止使用,操作人員有權拒絕操作。

9、實行設備現場安全管理責任制,建立設備安全風險金,并落實到作業隊、班組、單機(組)及個人,做到責任分明,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結果同基層設備管理人員、操作和修理人員的個人收入掛鉤。

第十四條?施工設備的拆裝:

1、大型專用和特種設備的拆裝,要求必須具備拆裝能力、持有相關資質證書和單位,或邀請具有相關業務能力和資質的單位實施。

2、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的拆裝,必須按照設備制造廠的相關說明并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制定拆裝作業指導書,負責拆裝的工程人員和各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建立健全并實行崗位責任制,必須持證上崗。

3、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的拆裝必須如實做好記錄。對在拆裝過程中發現的一般性缺陷和問題應詳盡說明。

4、凡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的重大缺陷和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可行的補救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確保設備使用安全。

5、重大缺陷和問題經處理后,必須經過本單位檢驗部門并經安監部門同意并簽字后,方可進入下一工序。

6、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在拆裝后,必須進行檢測、驗收,并確認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要求和安全裝置齊全有效后,方可正式運行。

7、對于拆裝工作自行實施的,完成后必須由上一級部門組織驗收:送外實施的,必須雙方共同組織驗收。

第十五條?設備的大修或改造:

1、設備的大修和改造必須按工程局的設備大修理的相關規定執行。

2、設備大修或改造完成后,必須進行檢測、試機、驗收,并做好相關記錄,設備驗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3、對于有國家強制技術標準的特種施工設備,必須由國家有關質量監督部門檢測檢驗后,出具檢驗合格報告。

第十六條?設備的報廢:

1、施工設備經有關部門檢測后,到達報廢條件且已不具有改造價值的,須按正常報廢程序進行,任何單位或部門不能進行阻撓或延期使用。

2、對于特種設備的報廢,必須進行全面地檢測,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檢測已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進行報廢處理。

第三章?施工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與檢查

第十七條?有計劃的增加施工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投入,形成機械安全教育制度化、規范化。

第十八條?科級以上設備管理人員由工程局統一進行安排培訓,對于普通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由各單位自行舉辦,每年必須進行一次。

第十九條?機械設備安全教育由各單位安全主管部門負責實施,設備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十條?設備管理人員必須經過設備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設備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進行上機前安全操作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獨立上機操作。

第二十二條?機械設備安全教育記錄必須如實填寫,并按規定進行存檔。

第二十三條?安全檢查的類別主要有:日常檢查、專項檢查、綜合檢查。

第二十四條?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或專職人員負責進行;專項檢查,根據設備的特殊安全要求或特定時期的工作需要進行,由各單位負責組織;綜合檢查由工程局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設備安全例會與安全生產例會同時進行。

第三章?設備事故的處理

第二十六條?設備事故的處理按水電三局企業標準《事故事件調查和處理程序》及《施工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執行。

第四章?其它條款

第三十一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第三十二條?本制度由局安監辦負責解釋。

篇2:施工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我局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防止設備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定。

第二條?工程局所屬從事施工設備運行、生產的各施工局、項目部、指揮部、分局、廠、處等(以下簡稱局屬各單位),適用于本管理制度。

第三條?本制度所指水電建設施工設備包含普通施工設備和特種施工設備兩大類。

1、普通施工設備主要指挖掘機械、鏟土運輸機械、壓實機械、路面機械等。

2、特種施工設備主要指施工起重設備,施工中的客運和貨運纜機,鍋爐、儲氣罐等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以及其它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特種設備目錄中的施工設備。

第四條?局屬各單位應根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及OHSMS18000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開展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使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

第五條?局安監辦負責本制度的貫徹實施及相關的檢查監督工作。

第六條?工程局要求各單位建立相應的設備安全管理機構,配備滿足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專職、兼職管理人員。

第七條?工具工程局設備管理辦法,A、B類設備的安全管理按本制度執行,C類設備的安全管理,由局屬各單位參照本制度的要求另行制定,也可參照執行。

第八條?工程局設備安全管理目標

1、不發生一次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機械安全事故。

2、杜絕重大、特大設備事故。

第二章?施工設備的購置、外租、現場安全管理

第九條?設備購置的安全要求:

1、嚴禁采購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的,低劣、劣質、結構簡陋、沒有安全保障的機械產品。

2、設備采購前,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對設備的生產廠商資質及生產能力進行審查及評審,選出合格的設備供應商,需采購的設備必須在合格的設備供應商中進行采購。

3、設備到貨驗收時,必須認真檢查設備的安全性能是否良好,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還需查驗廠家出具的產品質量合格證,設備設計的安全技術規范,安裝及使用說明書等資料是否齊全;對于特種施工設備,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必須有國家相關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

4、對于大中型普通設備及特種設備到貨驗收后,由局設備管理部門建立設備技術檔案,該檔案一式二份,設備管理處留存一份,另一份隨設備走。

5、設備調動時,技術檔案應隨機轉移,使用單位或項目應及時、認真、如實填寫,妥善保存。

第十條?需租用外部設備資源時,必須由租用單位的設備管理及安全管理部門對設備技術及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合格后,方能租用。檢驗資料應報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嚴禁租用技術狀況差、存在嚴重故障隱患,或國家強制性及命令淘汰的施工設備。

第十二條?對于國家強制要求,需定期進行檢查、檢測的特種施工設備,必須要求租賃方提供有效的國家相關質量監督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

第十三條?施工設備的現場安全管理:

1、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設備,禁止違規操作,設備現場管理人員必須認真檢查監督操作人員,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2、對于從事危險作業和危及人身安全的設備,應有明顯標志和安全措施。

3、施工設備停放、檢修、安裝應有統一、固定的位置,場地應安全。對設備進行轉移和檢修保養時,必須懸掛明顯警示標識;對電器設備進行檢修時,檢修場所必須有雨棚等防雨裝置。

4、大中型施工設備必須定人、定機,實行機長負責制的人機一體化管理。

5、特種施工設備和大中型施工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進過技術培訓,熟悉本機的操作、保養和技術規程,并取得國家統一發放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嚴禁無證上崗。

6、按照施工設備的維護保養規程,進行維護和保養,并如實填寫相關記錄。

7、定期進行設備安全檢查和檢驗,切實加強設備使用過程中的監督和檢查。設備不得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作業,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施工設備,必須立即停機整改,待故障排除后,方能重新工作。

8、實行設備出勤簽證制,必須由現場調度或設備管理人員簽字后,設備方可出勤或運轉。對于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場地及、路段,或設備存在嚴重故障隱患時,現場指揮和設備管理人員有權制止使用,操作人員有權拒絕操作。

9、實行設備現場安全管理責任制,建立設備安全風險金,并落實到作業隊、班組、單機(組)及個人,做到責任分明,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結果同基層設備管理人員、操作和修理人員的個人收入掛鉤。

第十四條?施工設備的拆裝:

1、大型專用和特種設備的拆裝,要求必須具備拆裝能力、持有相關資質證書和單位,或邀請具有相關業務能力和資質的單位實施。

2、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的拆裝,必須按照設備制造廠的相關說明并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制定拆裝作業指導書,負責拆裝的工程人員和各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建立健全并實行崗位責任制,必須持證上崗。

3、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的拆裝必須如實做好記錄。對在拆裝過程中發現的一般性缺陷和問題應詳盡說明。

4、凡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的重大缺陷和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可行的補救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確保設備使用安全。

5、重大缺陷和問題經處理后,必須經過本單位檢驗部門并經安監部門同意并簽字后,方可進入下一工序。

6、大型專用和特種施工設備在拆裝后,必須進行檢測、驗收,并確認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要求和安全裝置齊全有效后,方可正式運行。

7、對于拆裝工作自行實施的,完成后必須由上一級部門組織驗收:送外實施的,必須雙方共同組織驗收。

第十五條?設備的大修或改造:

1、設備的大修和改造必須按工程局的設備大修理的相關規定執行。

2、設備大修或改造完成后,必須進行檢測、試機、驗收,并做好相關記錄,設備驗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3、對于有國家強制技術標準的特種施工設備,必須由國家有關質量監督部門檢測檢驗后,出具檢驗合格報告。

第十六條?設備的報廢:

1、施工設備經有關部門檢測后,到達報廢條件且已不具有改造價值的,須按正常報廢程序進行,任何單位或部門不能進行阻撓或延期使用。

2、對于特種設備的報廢,必須進行全面地檢測,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檢測已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進行報廢處理。

第三章?施工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與檢查

第十七條?有計劃的增加施工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投入,形成機械安全教育制度化、規范化。

第十八條?科級以上設備管理人員由工程局統一進行安排培訓,對于普通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由各單位自行舉辦,每年必須進行一次。

第十九條?機械設備安全教育由各單位安全主管部門負責實施,設備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十條?設備管理人員必須經過設備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設備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進行上機前安全操作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獨立上機操作。

第二十二條?機械設備安全教育記錄必須如實填寫,并按規定進行存檔。

第二十三條?安全檢查的類別主要有:日常檢查、專項檢查、綜合檢查。

第二十四條?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或專職人員負責進行;專項檢查,根據設備的特殊安全要求或特定時期的工作需要進行,由各單位負責組織;綜合檢查由工程局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設備安全例會與安全生產例會同時進行。

第三章?設備事故的處理

第二十六條?設備事故的處理按水電三局企業標準《事故事件調查和處理程序》及《施工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執行。

第四章?其它條款

第三十一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第三十二條?本制度由局安監辦負責解釋。

篇3: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設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因素,是建筑業施工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設備動力管理部門:既要根據生產任務,充分發揮現有的設備效益,并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配合相應的配套機械設備,完善施工工藝,提高工效;又要加強基礎管理,實現全面質量管理,提高機械設備的實用性能和提高機操人員工作質量,以求得機械設備的最佳效益。為此特制訂以下施工設備管理制度。

1、施工設備的購置、更新、改造管理。

A、新購的施工設備,必須堅持結構合理、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經濟合理的原則認真選型定型。經安裝驗收合格后,及時入帳,納入固定資產。

B、經常調查研究,掌握好現有機械的技術狀況和新品種新技術的發展動態,做好更新換代工作,及時淘汰性能差、耗能高、不安全、修理改造又不合算的陳舊設備;促使技術進步。

C、對局部不適應使用的施工設備,要經過技術論證,申報批準后進行技術改造,以求達到安全使用、提高效益、技術性能穩定的良好效果。

3、財產管理

A、凡屬固定資產的施工機械設備,都要進行分類建立臺帳、卡片,機械履歷書、釘固定資產銘牌。主要機構應建立技術檔案,并按規定存檔。

B、隨時掌握機械設備使用動態,根據施工任務的實際情況,做好內部調配和借用的協調工作。每年年終對所有施工機械設備清查盤存一次,做到帳、卡、物、號、金額五相符合。發生虧盈,要查清原因,按固定資產審批權根,報上級處理。

4、現場施工設備管理

A、對新購置和大修后的施工設備應按規定的走合期及保修期在現場試用評定。

B、按時進行設備檢查,平時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對現場使用的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帶病運轉一律停機,并簽發“設備安全整改通知單”限期整并復查。

C、現場在用的機械由操作人員按規定填寫“機械運轉卡”,每月初由機管員收集匯總后填入機械履行書中的“月運轉記錄表”。

5、電動、機動工具和機械配件管理

各下屬單位的震動器、沖擊電錘、電鉆等電動、機動工具及氣壓焊設備等機械另配件,必須由專人負責管理,建立帳、卡。每季度編造收、發、存報表,做到帳、卡相符,并將報表報送有關部門。

6、技術管理

A、新購機械初次安裝使用之前,公司物業管理科、使用單位機管員有關人員必須熟悉產品的性能結構、操作規程及安裝拆卸應注意事項和安全操作規程。安裝時有關人員必須在場監護,安裝完畢經驗收合格并試用運轉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B、需報廢設備,必須經“三結合”小組鑒定,設備技術負責人審查核準。按固定資產審批權限,辦理報廢手續。批準報廢后的機械設備應建立帳冊備查。

C、做好經常性的培訓發證工作,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憑證上崗。

D、塔式起重機、汽車式起重機等大中型設備實行機長負責制;中小型設備實行現場專機專人操作制,設現場或施工片機長,負責現場或施工片的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及操作人員的安排調配。金屬切削機床、汽車等實行專人負責制。

E、掌握機械設備技術狀況,及時做好保養、修理工作;大修后的機械設備需報公司物業管理科批準后方能繼續使用;并按實填寫機械履行書中修理記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