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公司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管理規定
為切實增強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的科學性、針對性,進一步規范排查程序,多措并舉加強重點單位安全監管,確保安全生產,經公司安委會研究,就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和管理制定如下規定。
一、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程序
安全監管重點單位采取安全管理部排查、安全副經理初審、公司安全辦公會審核認定的方法,每月組織一次。其基本程序為:
1、每月底,安全管理部以部務會形式,依據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提出擬列入安全監管的重點單位,報安全副經理初審。
2、將初審后的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提交公司安全辦公會研究討論,審核認定具體單位并確定對口包保公司領導,研究制定包保方案。
3、由對口包保公司領導或由公司領導指定專人約談安全監管重點單位黨政正職,通報相關情況,找準管理短板和薄弱環節,幫助制定具體措施。
二、安全風險評估辦法及風險指數計算
(一)安全風險評估辦法
安全風險評估以上一月份基層單位安全管理過程及結果為基本依據,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項目及風險指數為:
1、安全管理結果。風險指數為:重傷一人次30分;輕傷一人次20分;二級以上非傷或重大未遂事故每起25分;一般非傷事故每起5分。累計計算。
2、員工行為管控。風險指數為:“三違”每人次2分;嚴重“三違”每人次5分。累計計算。
3、質量標準化工作。風險指數為:80分≤質量、系列檢查結果<85分,10分;75≤質量、系列檢查結果<80分,15分;低于75分的,20分。
4、“五定表”落實及“一警兩書”。風險指數為:“五定表”問題整改落實率低于90%的5分,低于80%的10分,低于70%的15分。被公司及以上級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10分;藍、黃牌警告15分;停產整頓通知書20分。累計計算。
5、基礎資料管理。風險指數為:基礎資料聯查成績低于85分的3分,低于80分的5分。
6、疲勞和經驗指數。風險指數為:按不同勞動組織方式正規循環作業時間計算。平均作業時間增幅低于0.5小時為0分;超過0.5小時,3分;超過1小時5分。新工或調入員工人數占全員比率低于5%,風險指數為0分;每超過一個百分點,風險指數增加1分。
7、現場隱患及危險源。風險指數為:列入B級管理的,每個工作面5分。累計計算。
8、整體安全意識。重點對各單位黨政班子“安全第一”工作擺位、安全基礎工作、員工行為規范、整體安全意識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安全問題及現象,追溯管理因素。定性分析結果分為一般、較差、差三個檔次,風險指數分別為10分、20分、30分。
(二)安全風險指數計算
將評估項目中各單位對應的風險指數累加,即為每個單位綜合風險指數。綜合風險指數最高的單位,擬定為安全管理重點單位,提交公司安全辦公會審核認定。
三、安全監管重點單位管理
對安全監管重點單位實行公司領導專人包保、安管部門重點督導、單位內部分工落實的管理方式,做到多措并舉、上下結合、重點監管。
1、對口包保公司領導參加重點監管單位安全辦公會議,聽取安全工作匯報,指出安全管理的傾向性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安全管理重點,幫助單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管理因素,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并督導落實。同時征求單位對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2、安管部主管主任組織單位黨政正職和安全、技術副職對工作現場進行全方位、全系統隱患排查,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現場管理等多層面,提出隱患問題,解決方案和時間、質量要求,下達“五定表”或限期整改通知單,并持續跟進落實。
3、重點監管單位根據公司領導要求,以現場隱患排查結果為整改重點,舉一反三,研究制定強化現場管理、加強行為管控、控制傷工非傷事故、提升基礎工作和質量標準化水平的具體措施,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狠抓落實。相關落實情況每周向安管部作專門匯報,由安管部對責任人實施專項考核。
篇2:礦業公司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管理規定
為切實增強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的科學性、針對性,進一步規范排查程序,多措并舉加強重點單位安全監管,確保安全生產,經公司安委會研究,就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和管理制定如下規定。
一、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排查程序
安全監管重點單位采取安全管理部排查、安全副經理初審、公司安全辦公會審核認定的方法,每月組織一次。其基本程序為:
1、每月底,安全管理部以部務會形式,依據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提出擬列入安全監管的重點單位,報安全副經理初審。
2、將初審后的安全監管重點單位提交公司安全辦公會研究討論,審核認定具體單位并確定對口包保公司領導,研究制定包保方案。
3、由對口包保公司領導或由公司領導指定專人約談安全監管重點單位黨政正職,通報相關情況,找準管理短板和薄弱環節,幫助制定具體措施。
二、安全風險評估辦法及風險指數計算
(一)安全風險評估辦法
安全風險評估以上一月份基層單位安全管理過程及結果為基本依據,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項目及風險指數為:
1、安全管理結果。風險指數為:重傷一人次30分;輕傷一人次20分;二級以上非傷或重大未遂事故每起25分;一般非傷事故每起5分。累計計算。
2、員工行為管控。風險指數為:“三違”每人次2分;嚴重“三違”每人次5分。累計計算。
3、質量標準化工作。風險指數為:80分≤質量、系列檢查結果<85分,10分;75≤質量、系列檢查結果<80分,15分;低于75分的,20分。
4、“五定表”落實及“一警兩書”。風險指數為:“五定表”問題整改落實率低于90%的5分,低于80%的10分,低于70%的15分。被公司及以上級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10分;藍、黃牌警告15分;停產整頓通知書20分。累計計算。
5、基礎資料管理。風險指數為:基礎資料聯查成績低于85分的3分,低于80分的5分。
6、疲勞和經驗指數。風險指數為:按不同勞動組織方式正規循環作業時間計算。平均作業時間增幅低于0.5小時為0分;超過0.5小時,3分;超過1小時5分。新工或調入員工人數占全員比率低于5%,風險指數為0分;每超過一個百分點,風險指數增加1分。
7、現場隱患及危險源。風險指數為:列入B級管理的,每個工作面5分。累計計算。
8、整體安全意識。重點對各單位黨政班子“安全第一”工作擺位、安全基礎工作、員工行為規范、整體安全意識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安全問題及現象,追溯管理因素。定性分析結果分為一般、較差、差三個檔次,風險指數分別為10分、20分、30分。
(二)安全風險指數計算
將評估項目中各單位對應的風險指數累加,即為每個單位綜合風險指數。綜合風險指數最高的單位,擬定為安全管理重點單位,提交公司安全辦公會審核認定。
三、安全監管重點單位管理
對安全監管重點單位實行公司領導專人包保、安管部門重點督導、單位內部分工落實的管理方式,做到多措并舉、上下結合、重點監管。
1、對口包保公司領導參加重點監管單位安全辦公會議,聽取安全工作匯報,指出安全管理的傾向性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安全管理重點,幫助單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管理因素,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并督導落實。同時征求單位對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2、安管部主管主任組織單位黨政正職和安全、技術副職對工作現場進行全方位、全系統隱患排查,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現場管理等多層面,提出隱患問題,解決方案和時間、質量要求,下達“五定表”或限期整改通知單,并持續跟進落實。
3、重點監管單位根據公司領導要求,以現場隱患排查結果為整改重點,舉一反三,研究制定強化現場管理、加強行為管控、控制傷工非傷事故、提升基礎工作和質量標準化水平的具體措施,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狠抓落實。相關落實情況每周向安管部作專門匯報,由安管部對責任人實施專項考核。
篇3:化學品安全隱患大排查暨六打六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化學品安全隱患大排查暨六打六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全市根據《*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集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暨“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的通知》(貴安委辦〔*〕46號)要求,經研究決定*年7月至12月底在全市危險化學品領域集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暨“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標
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繼續集中打擊、整治一批當前表現突出的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安全生產秩序,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和事故防控力度,促進我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領導機構
為了切實加強對全市危險化學品“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六打六治”取得良好成效,我局成立危險化學品“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危化科,名單如下:
組長:陸*
市安全監管局局長
副組長:莊*
市安全監管局副局長
成員:劉*
市安全監管局危化科科長
市安全監管局主任科員
三、范圍
在全市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企業(單位)集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暨
“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打擊范圍如下:1.打擊危化企業無證生產、超越批準的生產行為,整治生產儲存在役裝置設計未經過正規設計,圖紙造假、圖實不符問題。
2.打擊危化企業無證經營、超越批準的經營行為,整治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掛靠經營等問題。
3.打擊破壞損害油氣管道行為,整治管道周邊亂建亂挖亂鉆問題。
4.打擊危化品無證運輸和非法改裝、認證、運輸行為,整治危化品運輸企業違法掛靠、外包、違規裝載,及超速、超員、疲勞駕駛等問題。
5.打擊危化企業新建、改建、擴建無資質施工行為,整治層層轉包、違法分包問題。
6.打擊“三合一”、“多合一”場所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整治違規住人、消防設施缺失損壞、安全出口與疏散通道堵塞封閉等問題。
四、實施方法和步驟
按照屬地監管為主,各單位自查自糾與督查檢查、執法檢查相結合。專項行動從7月開始到12月底結束,為期6個月,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7月下旬)。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工作方案,開展動員部署和宣傳工作,要傳達到轄區所有企業。
(二)自查自糾階段(8月~11月)。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如實記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并向從業人員通報,按照以上打非治違范圍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凡存在上述重點打擊整治的六類行為的,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每月1日前生產經營單位要向當地安全監管局報自查自糾情況。
(三)集中打擊整治階段(8月~12月上旬)
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要通過開展督查、聯合執法、“四不兩直”暗查暗訪等方式,對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進行集中打擊和整治。重點對已公告安全許可證過期或已經注銷的企業進行逐一檢查;對存在非法違規行為且在整改期限到期仍未整改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從重處理。
(四)總結階段(12月中下旬)
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要及時收集“六打六治”資料和信息,全面記錄行動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克服和解決行動中發現的問題,同時積極推廣專項整治工作經驗和做法,推動長效機制建立。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要把開展危化品“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作為下半年安全生產的重要任務,做到動員部署到位、責任落實到位、監督檢查到位。
(二)嚴格責任追究,敢于動真碰硬。專項行動期間,對發生安全事故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實行掛牌督辦,對非法生產經營的企業一律依法取締關閉,對存在嚴重違法行為且不整改以及因違法行為導致事故的企業要列入“黑名單”,通報相關部門。
對“打非治違”不力,發生因非法違法造成較大以上事故的,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責任。
(三)堅持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要定期分析、研究和研判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加強指導。對好的經驗、好的做法要及時總結及推廣。同時,要將專項行動貫穿于日常安全管理及監督工作中,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等重點工作相結合,聯動推進,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各縣(市、區)安全監管局每月3日前報送上月“六打六治”專項行動統計表(附件1、附件2、附件3),12月15日前將專項行動總結報告報市安全監管局危化科(所有資料蓋印簽掃面或拍照后通過q群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