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山照明管理制度范本

礦山照明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09 閱讀 3927

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及《爆破安全規程》要求,為了保證井下作業場所和火藥庫照明安全,防止電氣危害,制定本制度。

一、井下照明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井下所有作業地點、安全通道和通往作業地點的人行道都應有照明。

2、采掘作業面可采用移動式電氣照明,有爆炸危險的井巷和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攜帶式蓄電池礦燈。

3、從采區變電所到照明變壓器的380V/220V供電線路,應為專用線,不應與動力線路共用,照明電源應從采區變電所的變壓人低壓出線側的斷路器之前引出。

4、照明電壓,運輸巷道、井底車場應不超過220V;采掘工作面、出礦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間,應不越過36V;行燈電壓應不超過36V。

二、爆破器材庫照明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爆破器材庫硐室的電氣照明應遵守以下規定:

貯存爆破器材庫房的用電負荷按二級負荷供電設計,輔助建筑物按一般供電場所設計。

①從庫區變電站到各庫房的低壓線路,宜采用銅芯鎧裝電纜埋進敷設。當全長采用電纜有困難時,可采用鋼筋砼桿和鐵的架空線,并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埋地長度(m)應不小于兩倍的電纜埋入處的土壤電阻率(Ωm)的平方根,但不應小于15m。室外架空線路不應跨越危險庫房。在電纜入戶端應將其金屬外皮、鋼管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在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應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在一起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②庫房內不應安裝燈具,宜自然采光或在庫外安設探照燈進行投射照明,燈具距庫房的距離不應小于3m;

③電源開關或熔斷器,應設在庫房外面,并裝在配電箱中;

④采用移動式照明時,應使用防爆手電筒或手提式防爆應急燈,不應使用電網供電的移動手提燈。

2、井下爆破器材庫的電氣照明,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應采用防爆型或礦用密閉型電氣設備,電線應有采用銅芯鎧裝電纜。

②井下庫區的電壓宜為36v;

③貯存爆破器材的硐室或避槽,不應安裝燈具;

④電源開關或熔斷器,應設在的配電箱內,該箱應設在輔助硐室內;

⑤有可燃性氣體和粉塵爆炸危險的井下庫區,應使用防爆型移動燈具和防爆手電筒;其他井下庫區使用蓄電池燈、防爆手電筒或汽油安全燈作為移動式照明。

三、責任部門及其職責

1、井下及爆破器材庫照明,由坑口負責管理,指定專人管理,并承擔相應責任。

2、地面爆破器材庫照明,由坑口負責管理,指定專人管理,并承擔相應責任。

3、安環部應定期對各照明系統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整改,整改后復查。整改部門和人員對整改結果負責,復查部門及人員對復查結果負責。

4、各項記錄應完備,由安環部統一保管。

篇2:附屬醫院公共照明管理規定

大學附屬醫院公共照明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我院公共區域照明設施管理,促進全院的節能減排,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本院公共區域以及半公共區域內照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公共區域,是指無特定科室使用以及管理,完全對外開放的建筑區域;半公共區域是指有特定科室使用以及管理,一定程度上對外開放的建筑區域。院內道路等露天環境不在本規定管理范圍內。

第四條本規定所稱公共區域照明設施,是指院內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的照明燈具及其開關、電閘、管線等附屬設備、設施等。

第五條全院所有科室根據本規定所定義的公共區域與半公共區域,結合本科室特點,提交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并嚴格執行,以做到節能減排,避免浪費電力。

第二章公共區域照明管理

第六條院內公共區域的特點,公共區域是一個沒有明確特定科室使用及管理的區域,通常由若干科室共同使用,公共區域照明管理需由該區塊共同使用科室協調進行。

第七條院內公共區域主要包括:

(1)門診大樓所有樓層電梯廳、樓梯間、電梯廳進入病區前的走廊部分,門診樓層中央大廳,,負一層至負二層走廊;

(2)曾憲梓樓各層樓梯廳、電梯間,七樓至九樓辦公區走廊,一樓至六樓候診大廳;

(3)耳鼻咽喉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

(4)檢驗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

(5)手術科大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大樓各層東西區之間大廳,負一層至負三層走廊;

(6)何善衡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各層東西區之間大廳,負一層走廊;

(7)邱德根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

(8)9號樓樓梯間,各層走廊

(9)護士樓各層電梯廳、樓梯間,各層走廊;

(10)飯堂樓宿舍區樓梯間,走廊;

(11)藥廠樓走廊。

第八條公共區域照明管理

公共區域照明設施的日常開關制度,應當結合該區域各科室日常工作特點來制定。例如:門診大樓門診層夜間將無人辦公,主要區域應適當關閉部分照明設施,以維持最基礎照明需要;何善衡樓負層為院后勤班組值班及工作間所在,照明有長時間開啟的必要;護士樓走廊為半封閉式,只需在入夜后打開,然后在清晨關閉等。

第九條公共區域照明管理制度建立,各科室應當結合本科室所涉及公共區域特點,與共同使用該區塊的科室協商建立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

第三章半公共區域照明管理

第十條院內半公共區域是一個有特定科室使用及管理的區域,由一個或者多個科室使用半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管理制度需由該區塊使用科室根據本科室工作特點設立。

第十一條院內半公共區域主要包括:

(1)門診大樓住院病區內走廊,門診區域走廊,急診區域走廊。

(2)曾憲梓樓九層信息科玻璃門后走廊;

(3)耳鼻咽喉樓體檢中心內走廊,各病區走廊;

(4)何善衡樓各病區內走廊;

(5)手術科大樓各病區內走廊:

(6)邱德根樓各病區內走廊。

第十二條半公共區域照明管理

院內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的日常開關制度,在滿足本科室工作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節約用電。例如:病區夜間無需全部照明,可將走廊光管關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辦公區夜間無需照明,可將走廊燈全部關閉。

第十三條半公共區域照明管理制度建立,各科室應以滿足本科室照明使用需要為前提,適當節約用電,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第四章建立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

第十四條本公共照明管理規定實施后,全院科室盡早根據本科室工作特點、照明設施使用需要提交自科室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涉及多個科室共同使用公共區域的,必須共同提交。

第十五條各科室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管理條例生效后,請職工嚴格遵守。

第十六條任何職工發現本科室附近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包括燈架、光管、開關、線路、電閘等)發生故障或者損壞,都有電話或者書面報告后勤處的義務。

第十七條各個科室如下班后需關閉附近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必須逐個開關關閉,不得直接將照明電閘斷開,避免照明電閘關聯其他用電設施從而導致事故。

第十八條日常工作中由后勤處監督各科室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執行情況

第五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公共照明管理規定適用于所有駐本院外單位,請各單位共同遵守。

第二十條本規定自2015年4月1日開始實施,于2015年4月1日開始接收科室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照明設施使用制度擬定稿。

篇3:礦山照明管理制度范本

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及《爆破安全規程》要求,為了保證井下作業場所和火藥庫照明安全,防止電氣危害,制定本制度。

一、井下照明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井下所有作業地點、安全通道和通往作業地點的人行道都應有照明。

2、采掘作業面可采用移動式電氣照明,有爆炸危險的井巷和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攜帶式蓄電池礦燈。

3、從采區變電所到照明變壓器的380V/220V供電線路,應為專用線,不應與動力線路共用,照明電源應從采區變電所的變壓人低壓出線側的斷路器之前引出。

4、照明電壓,運輸巷道、井底車場應不超過220V;采掘工作面、出礦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間,應不越過36V;行燈電壓應不超過36V。

二、爆破器材庫照明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爆破器材庫硐室的電氣照明應遵守以下規定:

貯存爆破器材庫房的用電負荷按二級負荷供電設計,輔助建筑物按一般供電場所設計。

①從庫區變電站到各庫房的低壓線路,宜采用銅芯鎧裝電纜埋進敷設。當全長采用電纜有困難時,可采用鋼筋砼桿和鐵的架空線,并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埋地長度(m)應不小于兩倍的電纜埋入處的土壤電阻率(Ωm)的平方根,但不應小于15m。室外架空線路不應跨越危險庫房。在電纜入戶端應將其金屬外皮、鋼管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在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應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在一起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②庫房內不應安裝燈具,宜自然采光或在庫外安設探照燈進行投射照明,燈具距庫房的距離不應小于3m;

③電源開關或熔斷器,應設在庫房外面,并裝在配電箱中;

④采用移動式照明時,應使用防爆手電筒或手提式防爆應急燈,不應使用電網供電的移動手提燈。

2、井下爆破器材庫的電氣照明,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應采用防爆型或礦用密閉型電氣設備,電線應有采用銅芯鎧裝電纜。

②井下庫區的電壓宜為36v;

③貯存爆破器材的硐室或避槽,不應安裝燈具;

④電源開關或熔斷器,應設在的配電箱內,該箱應設在輔助硐室內;

⑤有可燃性氣體和粉塵爆炸危險的井下庫區,應使用防爆型移動燈具和防爆手電筒;其他井下庫區使用蓄電池燈、防爆手電筒或汽油安全燈作為移動式照明。

三、責任部門及其職責

1、井下及爆破器材庫照明,由坑口負責管理,指定專人管理,并承擔相應責任。

2、地面爆破器材庫照明,由坑口負責管理,指定專人管理,并承擔相應責任。

3、安環部應定期對各照明系統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整改,整改后復查。整改部門和人員對整改結果負責,復查部門及人員對復查結果負責。

4、各項記錄應完備,由安環部統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