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關鍵任務識別分析觀察管理制度

關鍵任務識別分析觀察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5311

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為確保關鍵傻觀察與分析過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業風險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發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制度,完成關鍵任務風險分析,編制作業指導書,確定工作票與許可證任務管理,建立關鍵觀察制度。

二、建立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制度

通過對關鍵任務存在危險源的識別與分析,做出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束,編寫作業指導書。確保下列活動有作業指導書:采掘作業,員工培訓、角色分配,與員工溝通,小組會議等,完成的風險分析要用于作業人員培訓、生產預算、分析、事故調查物料評價等到。執行任務分析人員,應接受相關培訓。

三、建立關鍵任務制度,確保在此需現場按照計劃執行完任務觀察與局部任務觀察。

執行觀察的人員,應接受觀察方法的培訓,根據觀察結果確定訓練與培訓的特殊需求。觀察人員應按計劃執行觀察任務。針對觀察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正意見。任務觀察時對好的行為給予贊譽與強化。在觀察的同時,辨識危險源和評估風險,及時指出觀察中發現的可能導致傷損的行為,了解員工的工作習慣,檢查現有的工作方法與制度,跟蹤當前培訓效果。

四、實施關鍵任務分析,并編任務清單

關鍵任務分析與關鍵任務清單,可按相對獨立的采礦工藝系統及各系統中相對獨立的工工藝環節劃分單元,用表清列。

五、編寫與使用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

編寫作業指導書由創辦標準化系統工作小組成員完成編寫人員應具有相應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體作業操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依據關鍵任務分析和作業操作實際情況編寫作業指導書。

作業指導書簡明扼要,步驟清楚,完整,危險辨識全面,強調關鍵步驟確定準確,安全措施齊全,以及執行效果。

作業指導書應旋轉在使用部門和工作現場。

作業指導書應在下列活動中使用:員工培訓、一對一溝通、小組會議、作業場所執行關鍵任務。

六、建立強制性授權工作流程識別制度

當需要許可時,其制度可保證:申請與批準許可的人員已確定,許可申請正確完成并遞交、許可需求與最后期滿足要求并文件化、建立并滿足報告和通知的要求、保持報告、監測數據與其他外部相關的溝通記錄、識別并滿足新的或修訂的許可要求等。

依據關鍵八分析,認定需許可的范圍。、

將認定許可的范圍清單發放給受其影響的部門。

為確保許可分配的一致與正確,確定識別分配許可的責任人,并提供培訓和進行能力評估。

七、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及培訓記錄

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培訓按標準化系統記錄要求進行記錄和保存。

八、關鍵任務識別分析責任部門

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由企業案值環部門負責,并具體組織指導企業標準化系統工作小組完成。

篇2:醫院觀察室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觀察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二.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人入院時應做好衛生處置(理發、洗澡、換衣、剪指甲),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四.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六.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七.彎盤、治療碗、藥杯、體溫計等用后應立即消毒處理。

八.各類監護儀器設備應每天清潔,每周消毒1~2次。衛生材料應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九.餐具應每餐清洗消毒,便器應固定使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和終末消毒。

十.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十一.傳染性引流液、體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

篇3:五一醫院急診科觀察室管理制度

第五醫院急診科觀察室管理制度

一.觀察室管理與病房管理要求基本相同。

二.觀察病人留觀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

三.留觀中發現可疑傳染病,須做好床邊隔離,標志明確,并報告衛生防疫部門。

四.留觀病人的藥品分別存放,標明床號、姓名,待離開觀察室時交還本人。

五.需住院的病人做好交接班工作,床單位做好終末消毒。

六.留觀病歷保留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