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生產保障系統管理制度

生產保障系統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6466

根據《金屬非金屬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為保證生產保障系統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生產保障系統管理制度,重點關注提升運輸、供配電、通風、防排水和防滅火等系統。

二、建立提升運輸系統管理制度,關注安全保護裝置和信號裝置,提升運輸能力滿足生產要求,安全設施符合安全規程要求,運行可靠。

三、建立供配電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制度,供電系統應設漏電保護裝置,地面電力設施應裝置避雷裝置。地面及井下供配電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要求。供配電系統應可靠運行。

四、建立通風系統管理制度。建立機械通風系統,對礦井的空氣實施監測,合理設置防止風流串聯的通風構筑物,井下硐室應有獨立的通風系統。礦井通風系統能力應滿足安全規程的要求。通風系統應可靠運行。企業應根據生產變化及時調整通風系統,并繪制全礦通風系統圖。

五、建立防排水系統管理制度。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水文地質詳細勘查、受水危害的礦井應設置安全隔離礦柱,井下設置排水設施和設備,建立防排水系統,其能力應滿足井下排水要求,并有預防和控制突水、透水的措施。礦井井口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六、建立防滅火系統管理制度。建構筑物和重要設備,應按GB60016-2006和其他有關規定及消防部門的要求,建立消防隔離設施,配備足夠的消防設備和器材。主要進風巷和風硐、進風井筒及其井架與井口建筑物、主扇風機房和壓入式輔助扇風機房、井下機電硐室、爆破器材庫及油庫等應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消防設備設施和管網應符合要求。消防通風應暢通。

七、管理部門及職責

生產保障系統管理,以設備管理部門、生產技術部門為主,安環部積極配合。指定專人負責。

篇2:生產保障系統管理制度

根據《金屬非金屬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為保證生產保障系統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生產保障系統管理制度,重點關注提升運輸、供配電、通風、防排水和防滅火等系統。

二、建立提升運輸系統管理制度,關注安全保護裝置和信號裝置,提升運輸能力滿足生產要求,安全設施符合安全規程要求,運行可靠。

三、建立供配電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制度,供電系統應設漏電保護裝置,地面電力設施應裝置避雷裝置。地面及井下供配電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要求。供配電系統應可靠運行。

四、建立通風系統管理制度。建立機械通風系統,對礦井的空氣實施監測,合理設置防止風流串聯的通風構筑物,井下硐室應有獨立的通風系統。礦井通風系統能力應滿足安全規程的要求。通風系統應可靠運行。企業應根據生產變化及時調整通風系統,并繪制全礦通風系統圖。

五、建立防排水系統管理制度。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水文地質詳細勘查、受水危害的礦井應設置安全隔離礦柱,井下設置排水設施和設備,建立防排水系統,其能力應滿足井下排水要求,并有預防和控制突水、透水的措施。礦井井口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六、建立防滅火系統管理制度。建構筑物和重要設備,應按GB60016-2006和其他有關規定及消防部門的要求,建立消防隔離設施,配備足夠的消防設備和器材。主要進風巷和風硐、進風井筒及其井架與井口建筑物、主扇風機房和壓入式輔助扇風機房、井下機電硐室、爆破器材庫及油庫等應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消防設備設施和管網應符合要求。消防通風應暢通。

七、管理部門及職責

生產保障系統管理,以設備管理部門、生產技術部門為主,安環部積極配合。指定專人負責。

篇3: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醫療質量監管,通過評價病種診療過程的質量管理措施,開展對比,分析,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精細管理化管理的目的。

二.范圍

  適用于全院臨床科室。

三.內容

  1、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對公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開展單病種質量監控。

  2、醫院成立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業務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信息統計、臨床醫技、病案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定期檢查全院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和考評獎懲。

  3、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在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由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具體實施,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科內醫療人員、護理人員、臨床藥師和其他相關責任人。

  4、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要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學習單病種質量管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

  5、各實施小組設定專人負責網上信息上報,使用衛生部統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系統”上報相應病種信息,并由本小組副高以上的專職人員最后對網上直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

  6、臨床科室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每月對本科室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評價,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進行評估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督促整改落實,保證質量持續改進。

  7、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

  (1)診斷質量指標: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2)治療質量指標:治愈率、好轉率、未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術前平均住院日;

  (4)經濟指標:平均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品費用、耗材費用。

  8、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單病種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單病種管理的相關信息。

  9、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對每個納入單病種管理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匯總分析,上報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實施單病種管理的相關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結合實施小組上報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實。

  10、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單病種管理依從性檢查,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對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實施單病種管理的依從性檢查,每個季度分析評價依從性檢查結果,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

  11、獎罰:醫院將單病種質量考評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考評體系,并與相關責任人的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績效考核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