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氣站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加油站,應符合GB50156《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的要求,并符合所在地政府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加油站經營單位應按照國家《燃料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向政府主管部門辦理燃料經營許可證后,方可經營。
第三條安全組織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
(一)加油(氣)站應成立以站長為第一責任人、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小組。
(二)加油(氣)站應設安全員,負責檢查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
(三)加油(氣)站應成立義務消防隊伍,編制消防應急預案,開展消防知識學習,加強消防預案演練,做到人人懂得本站消防器材性能,并會使用。
第四條安全教育管理
(一)加油(氣)站應每月對職工進行4次安全學習,并做好記錄。
(二)加油(氣)站應對新職工進行崗前安全教育、考核。
(三)進站施工隊伍在施工前,加油站經營單位應與施工隊簽訂施工安全合同(或協議),明確雙方責任,落實安全措施,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防火教育。
第五條安全措施
(一)制定“顧客進站加油(氣)須知”,主要內容包括:
1.站內嚴禁煙火;
2.嚴禁在站內檢修車輛、敲擊鐵器等易產生火花的作業;
3.嚴禁向汽車汽化器及塑料桶內加注易燃油品;
4.加油車輛的司機、乘坐人員進站后不應影響加油站安全;
5.所有機動車輛均須熄火加油;
6.嚴禁在作業現場穿、脫、拍打化纖服裝;
7.嚴禁在加油現場使用手機、尋呼機。
(二)加油站內應有明顯安全警語、警示標牌。
(三)有條件的加油站應在站內適當部位設置拖拉機、摩托車的專用加油點。
(四)高強電閃、雷擊頻繁時,應停止加油、卸油作業。
(五)落實防搶、防騙、防盜、防破壞等防范措施和保安工作,確保加油站人身、財物安全。第六條用火管理
(一)用火管理應符合《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的要求。
(二)加油站生活固定用火點應符合GB50156《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規定的安全距離要求。
第七條消防管理
(一)加油站應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其主要內容是:
1.組織機構和指揮系統;
2.地理位置;油罐數量、容積;加油機位置、數量;輸油管線走向圖;其他油品的存放地點、數量;
3.建筑物的結構形式、耐火等級、面積、高度、內部設施及相互間的距離;
4.滅火作戰人員的配備、分工,警衛力量的布置,物資搶救、人員疏散措施及相應的操作程序;
5.各種消防器材的數量、擺放位置、應急補充措施;
6.對外通信聯絡及外援力量的部署、指揮等。
(二)加油站各種消防器材應按GB50156《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有關規定配置,且擺放合理,取用方便。
(三)消防器材應定專人管理,定時檢查、養護,定期換藥,保證完好有效。第八條安全檢查
(一)加油站應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自檢自查為主,上級主管監督檢查相結合的原則,分級落實安全工作。
1.加油站每周組織一次安全檢查;
2.當班安全員應對作業現場進行監督,發現違章行為和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和向上級反映;
3.加油站經營單位每月和遇重大節日應對加油站進行安全檢查。
(二)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作業現場安全管理、設備有無滲漏、電器接線螺栓是否牢固、防火防爆措施是否可靠、滅火作戰預案演練以及隱患整改情況等。
(三)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加油站能解決的,應限期抓緊整改;加油站無力解決的,應書面向上級報告,同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九條事故管理
事故的分類、分級,事故的報告、調查和處理,按照公司《事故/事件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條用電規定
第三章安全技術規定
(一)在爆炸危險區內使用的電氣設備應符合爆炸危險區等級要求。
(二)當由獨立變壓器供電時,宜采用三相四線接零保護或三相五線專用接地線保護;當使用電網直供或由臨近企業轉供電時,用電設備的保護方式應與供電網保持一致。在加油站內,用電設備應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三)電氣器具、線路應完好無損,電氣連接處應規范、緊密牢固、無腐蝕。
(四)設置在罩棚下的照明燈具應選用防護型燈具。
(五)對加油機內部的電氣密封應定期檢查,如發現密封不良應立即修復或更換。
(六)加油站內不應隨意裝接臨時電氣線路。
(七)加油站營業房等場所禁止使用電爐等易引起火災的電器。第十一條防雷、防靜電
(一)鋼質油罐及其金屬附件應作可靠的電氣連接并接地,接地點不少于兩處。接地線與接地體的連接處應用焊接,接地線與被接地設備的連接應設斷接卡,并用雙螺栓連接,埋地部分均用焊接。
(二)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節前檢測一次并做好記錄。其接地電阻值要求如下:
油罐、站房、罩棚不應大于10Ω輸油管線不應大于30Ω卸油防靜電接地不應大于100Ω
(三)弱電系統(通信、信號、監測和微機控制等)應按有關規定或產品技術的要求,采取防雷措施。
(四)定期檢查加油機、加油膠管及卸油場地的靜電連接線,保持完好有效。
第十二條加油站卸油應采取密閉方式。罐車卸油管與油罐進油管的連接應采用快速接頭。汽柴油進油口應分別采用陰陽接頭,以防混油。油罐卸油進油管應伸至罐內距罐底0.2m處,嚴禁噴濺式卸油。
第十三條加油站輸油管線管溝,應用砂填實。輸油管線管溝與電纜溝、暖氣溝應隔斷。第十四條加油站卸油靜電接地應采用具有報警功能的接地裝置。嚴禁在爆炸危險區內亂拉電線,使用非防爆電器。
第十五條加油站油罐通氣管口應裝設阻火器,通氣管的口徑不應小于50mm。通氣管距加油站圍墻的距離不應小于3m。通氣管口應高出地面至少4m,沿建筑物的墻向上敷設的通氣管口,應高于頂面或屋脊1m。
第十六條當加油站油罐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對油罐采取防止上浮的措施。建在水源保護區附近的直埋地下油罐,應采取防滲漏擴散的保護措施,并應設滲漏檢測設施。
第十七條根據一、二、三級加油站的要求,對加油站的油罐宜采用具有測量溫度、液位等功能的測試監控儀表。
第十八條加油站應采用國家認定的具有整體防爆功能的加油機,不得進行破壞整體防爆功能的改造。
篇2:輸氣站站場閥室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站場工作人員在站場、閥室內活動必須正確穿著公司統一配發的工作服、工作鞋。進入生產區域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不得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通訊工具。
第二條站場、閥室內禁止吸煙和飲酒。站場、維搶修隊人員在非輪休休假期間禁止飲酒。
第三條站場、閥室內禁止私接電線。
第四條站場、閥室內禁止飼養禽、畜類。
第五條進入站場、閥室的工程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本規定要求,在站場、閥室內行走時,嚴禁在生產工藝區附近逗留,嚴禁在發生火災或處于事故狀態的區域逗留。消防通道不得堆放施工物資、材料。
第六條站場、閥室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對所有進入站場的工程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進行入站前的檢查和施工期間的安全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制止違章行為,有權勒令不服從管理的施工人員離開站場。
第七條在站場、閥室內進行的與輸氣生產無關的施工作業,施工承包商必須將施工作業區與生產運行設施(裝置)進行有效的隔離,施工周期超過一年的采用磚墻等硬隔離措施,施工周期一年以內的采用柵欄等軟隔離措施,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由站場、閥室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檢查。施工作業人員嚴禁進入隔離區,避免由于誤操作導致事故發生。
第八條嚴禁夜間在站場、閥室內從事任何工程施工作業,禁止時間為:晚18:00時至早6:00時。特殊情況并經過批準的作業除外。
篇3:輸氣站進入站場閥室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非本單位外來人員進入站場、閥室內必須經所屬管理處同意,并接受站場安全監督人員、閥室值守人員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提示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進入站場、閥室人員必須正確勞保著裝或穿著站場配備的防靜電外套。
(二)進入站場、閥室前必須關閉手機,切斷非防爆電子設備的電源,未經許可不得拍照、攝影。
(三)進入站場、閥室人員要嚴格服從生產人員管理,隨引導人員按照規定線路、區域參觀,嚴禁觸碰、動用工藝生產區域任何操作按鈕、設備和工器具。
(四)站場、閥室內嚴禁吸煙,嚴禁攜帶火種入內。將隨身攜帶的火種存放在火種寄存處。
(五)進入生產區域(包括露天工藝區、壓縮機廠房區及附屬設備區),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調整好帽箍,系好帽帶),不得穿帶鐵釘、鐵掌鞋及硬塑底鞋進入工藝生產區。
(六)了解站場、閥室布局和逃生線路。
外來人員了解并承諾遵守上述有關安全提示要求,并在進站人員登記表上簽字確認。
第二條公司總部及管理處機關人員、維修人員進入站場、閥室內工作,必須正確穿著公司統一配發的防靜電工作服(紐扣、拉鏈系到位)、勞保鞋或防靜電長外套,進入生產區域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并關閉手機等非防爆通訊工具。
第三條施工單位進入站場、閥室內施工,實行《施工現場準入證》制度,施工單位必須將施工作業人員名單報站場所在地區管理處辦理“準入證”,地區管理處負責對進入站場、閥室施工的承包商人員開展入站安全教育,包括入場須知、站場概況、有關安全生產注意事項、防火、防爆知識及緊急情況應急處理和安全疏散知識、消防器材的使用知識等內容。考核合格者方可為其辦理“準入證”,并視項目規模收取施工承包商2000—5000元的入站施工安全管理抵押金。
第四條施工單位人員進入站場、閥室內施工,必須正確穿戴符合可燃氣、易燃易爆場所要求的勞保工服,正確佩戴安全帽。站場、閥室管理人員負責對進入站場施工承包商人員實行日動態管理,對當天進入站場的施工人員、施工內容要有詳細記錄。
第五條所有未經批準的車輛一律不得進入站內,對必須進站的機動車輛要經過管理處批準,必須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火帽才可進入,并按指定的路線位置行駛和停放。車輛必須占用消防通道臨時停放時,駕駛人員不得離開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