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規范》Q/SY1238-2009的要求,油田公司決定推行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為規范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的運行和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作前安全分析(簡稱JSA)是事先或定期對某項工作任務進行風險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方法。
第三條本管理辦法規定了JSA的管理要求。適用于長慶油田所屬單位生產和施工作業場所所有的現場作業活動。
第二章?職?責
第四條部門職責
安全環保部門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辦法。并對方法的應用提供咨詢、支持和專項審核。
工藝技術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工藝技術支持。
生產運行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生產調度信息支持。
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設備、設施方面的技術支持。
人事勞資部門負責組織實施JSA相關人員的培訓。
員工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培訓,在生產和施工作業中應用本方法,并參與審核并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章適用作業范圍
第五條工作前安全分析應用于下列作業活動:
--新的作業(以前沒有實施過的作業);
--非常規性(臨時)的作業;
--承包商作業;
--改變現有的作業;
--評估現有的作業。
但以下情況不適用JSA,需要用其他專門的方法和程序進行危害分析:
--危害/風險明確且已被清楚了解的工作;
--已經有崗位標準操作程序的工作;
--需要用其他專門的方法進行危害分析的工作;
--與工藝安全管理有關的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
--其他專業領域,如消防安全、人機工程、職業病等。
第四章工作任務初步審查
第六條現場作業人員均可提出需要進行JSA的工作任務。JSA管理流程圖參見(附錄A)。
第七條基層單位負責人對工作任務進行初步審查,確定工作任務內容,判斷是否需要做JSA。
第八條若初步審查判斷出的工作任務風險無法接受,則應停止該工作任務,或者重新設定工作任務內容。一般情況下,新工作任務(包括以前沒做過JSA的工作任務)在開始前均應進行JSA,如果該工作任務是低風險活動,并由有勝任能力的人員完成,可不做JSA,但應對工作環境進行分析。初始的JSA可以作在辦公室以桌面練習的形式進行。其關鍵是JSA應由熟悉現場作業和設備的、有經驗的人員進行作業前安全分析。
第九條以前作過分析或已有操作規程的工作任務可以不再進行JSA,但應審查以前JSA或操作規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疑問,應重新進行JSA。
第十條緊急狀態下的工作任務,如搶修、搶險等,執行應急預案。
第五章工作前安全分析步驟
第十一條基層單位負責人制定需要進行JSA的計劃,并指定JSA小組組長,通常是由完成工作任務的班組長擔任,必要時由技術或設備負責人擔任;JSA小組組長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小組成員,選擇熟悉JSA方法的管理、技術、安全、操作人員組成小組。小組成員應了解工作任務及所在區域環境、設備和相關的操作規程。全程參加人數可根據JSA的需要和目的來確定,一般以3-5人為宜。工作組成員應具備:
--接受過JSA方法的培訓,應熟練掌握JSA過程中的相關專業知識;
--了解工作任務、區域環境和設備,并熟悉相關的操作規程;
--具有一定生產、工藝系統實際操作、檢維修經驗;
--具有一定設備操作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并了解工藝設備設計依據;
--具備一定安全基礎知識以及為完成分析所需的其它相關知識或專業技術。
第十二條工作組組長應有JSA的經驗,且每次JSA之前應考慮接受選擇和應用的JSA方法的培訓。必要時,其他成員應接受JSA步驟以及方法應用的培訓。
第十三條JSA小組審查工作計劃安排,分解工作任務,搜集相關信息,實地考察工作現場,并應核查以下內容:
--以前此項工作任務中出現的健康、安全、環境問題和事故;
--工作中是否使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
--工作環境、空間、照明、通風、出口和入口等;
--工作任務的關鍵環節;
--作業人員是否有足夠的知識、技能;
--是否需要作業許可及作業許可的類型;
--是否有嚴重影響本工作安全的交叉作業;
--其他。
第十四條?JSA小組識別該工作任務關鍵環節的危害因素,并填寫JSA表。JSA表參見(附錄B)。識別危害因素時應充分考慮人員、設備、材料、環境、方法五個方面,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以及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觀察工作的流程,識別每一步驟相關的危害。
--物理的;
--化學的;
--生物的;
--心理、生理的;
--行為的;
--其他危害(如:環境)。
第十五條?在JSA起始階段,對存在潛在危害的關鍵活動或重要步驟進行風險評價。對可能導致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或造成職業病的危害進行辨識并列出清單,根據判別標準確定初始風險等級和風險是否可接受。作為下一步分析和重點討論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溝通的重要內容。風險評價宜選擇半定量風險矩陣法或LEC法。半定量風險矩陣法參見(附錄C);作業條件危險分析(LEC法)參見(附錄D)。
第十六條JSA小組應針對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控制措施的優先順序。風險控制措施優先順序示意圖參見(附錄E)。
第十七條制定出所有風險的控制措施后,還應確定以下問題:
--是否全面有效的制定了針對性的控制防范措施;
--對實施該項工作的人員還需要提出什么要求;
--風險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八條在控制措施實施后,如果每個風險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并得到JSA小組成員的一致同意,方可進行作業前準備。
第六章作業許可和風險溝通
第十九條需要辦理作業許可證的作業活動,作業前應獲得相應的作業許可,具體執行作業許可相關管理規定。
第二十條作業前應召開班前會,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
--讓參與此項工作的每個人理解完成該工作任務所涉及的活動細節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每個人的職責;
--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員進一步識別可能遺漏的危害因素;
--如果作業人員意見不一致,必須解決問題,達成一致后,方可作業;
--如果在實際工作中條件或者人員發生變化,或原先假設的條件不成立,則應對作業風險進行重新分析。
第七章現場監控
第二十一條在實際工作中應嚴格落實控制措施,根據作業許可的要求,辦理許可證的作業,應指定相應的監護人,負責整個作業過程的監護,監護內容:
--未識別出的危害因素
--要注意作業人員的變化
--作業場所出現的新情況
第二十二條任何人都有權利和責任停止他們認為不安全的或者風險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工作。
第八章總結與反饋
第二十三條作業任務完成后,作業人員應進行總結回顧,若發現JSA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時向JSA小組反饋。如果作業過程中出現新的隱患或發生未遂事件和事故,小組應審查JSA,重新進行JSA。
第二十四條JSA小組工作總結回顧應包括:
--員工,從事工作的相關人員,主管,安全部門等;
--充分理解和接受本次工作任務;
--廣泛參與并涵蓋所有的內容;
--其他。
第二十五條根據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情況,JSA小組提出完善該作業程序的建議。應將所有JSA文件存檔,如果某項作業任務以后還可能進行,應考慮建立JSA數據庫,以備將來審查時借鑒和使用。
第二十六條作業負責人填寫JSA跟蹤評價表,判斷作業人員對作業任務的勝任程度。JSA跟蹤評價表參見(附錄F)。JSA的維護,由各基層單位負責人,安全部門,員工等人員進行。
第九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由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油田分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規范》Q/SY1238—2009的要求,油田公司決定推行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為規范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的運行和管理,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工作前安全分析(簡稱JSA)是事先或定期對某項工作任務進行風險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方法。第三條本管理辦法規定了JSA的管理要求。適用于長慶油田所屬單位生產和施工作業場所所有的現場作業活動。第二章職?責第四條部門職責安全環保部門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辦法。并對方法的應用提供咨詢、支持和專項審核。工藝技術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工藝技術支持。生產運行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生產調度信息支持。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對本單位JSA實施過程提供設備、設施方面的技術支持。人事勞資部門負責組織實施JSA相關人員的培訓。員工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培訓,在生產和施工作業中應用本方法,并參與審核并提出改進建議。第三章適用作業范圍第五條工作前安全分析應用于下列作業活動:--新的作業(以前沒有實施過的作業);--非常規性(臨時)的作業;--承包商作業;--改變現有的作業;--評估現有的作業。但以下情況不適用JSA,需要用其他專門的方法和程序進行危害分析:--危害/風險明確且已被清楚了解的工作;--已經有崗位標準操作程序的工作;--需要用其他專門的方法進行危害分析的工作;--與工藝安全管理有關的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其他專業領域,如消防安全、人機工程、職業病等。第四章工作任務初步審查第六條現場作業人員均可提出需要進行JSA的工作任務。JSA管理流程圖參見(附錄A)。第七條基層單位負責人對工作任務進行初步審查,確定工作任務內容,判斷是否需要做JSA。第八條若初步審查判斷出的工作任務風險無法接受,則應停止該工作任務,或者重新設定工作任務內容。一般情況下,新工作任務(包括以前沒做過JSA的工作任務)在開始前均應進行JSA,如果該工作任務是低風險活動,并由有勝任能力的人員完成,可不做JSA,但應對工作環境進行分析。初始的JSA可以作在辦公室以桌面練習的形式進行。其關鍵是JSA應由熟悉現場作業和設備的、有經驗的人員進行作業前安全分析。第九條以前作過分析或已有操作規程的工作任務可以不再進行JSA,但應審查以前JSA或操作規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疑問,應重新進行JSA。第十條緊急狀態下的工作任務,如搶修、搶險等,執行應急預案。第五章工作前安全分析步驟第十一條基層單位負責人制定需要進行JSA的計劃,并指定JSA小組組長,通常是由完成工作任務的班組長擔任,必要時由技術或設備負責人擔任;JSA小組組長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小組成員,選擇熟悉JSA方法的管理、技術、安全、操作人員組成小組。小組成員應了解工作任務及所在區域環境、設備和相關的操作規程。全程參加人數可根據JSA的需要和目的來確定,一般以3-5人為宜。工作組成員應具備:--接受過JSA方法的培訓,應熟練掌握JSA過程中的相關專業知識;--了解工作任務、區域環境和設備,并熟悉相關的操作規程;--具有一定生產、工藝系統實際操作、檢維修經驗;--具有一定設備操作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并了解工藝設備設計依據;--具備一定安全基礎知識以及為完成分析所需的其它相關知識或專業技術。第十二條工作組組長應有JSA的經驗,且每次JSA之前應考慮接受選擇和應用的JSA方法的培訓。必要時,其他成員應接受JSA步驟以及方法應用的培訓。第十三條JSA小組審查工作計劃安排,分解工作任務,搜集相關信息,實地考察工作現場,并應核查以下內容:--以前此項工作任務中出現的健康、安全、環境問題和事故;--工作中是否使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工作環境、空間、照明、通風、出口和入口等;--工作任務的關鍵環節;--作業人員是否有足夠的知識、技能;--是否需要作業許可及作業許可的類型;--是否有嚴重影響本工作安全的交叉作業;--其他。第十四條JSA小組識別該工作任務關鍵環節的危害因素,并填寫JSA表。JSA表參見(附錄B)。識別危害因素時應充分考慮人員、設備、材料、環境、方法五個方面,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以及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觀察工作的流程,識別每一步驟相關的危害。--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心理、生理的;--行為的;--其他危害(如:環境)。第十五條?在JSA起始階段,對存在潛在危害的關鍵活動或重要步驟進行風險評價。對可能導致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或造成職業病的危害進行辨識并列出清單,根據判別標準確定初始風險等級和風險是否可接受。作為下一步分析和重點討論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溝通的重要內容。風險評價宜選擇半定量風險矩陣法或LEC法。半定量風險矩陣法參見(附錄C);作業條件危險分析(LEC法)參見(附錄D)。第十六條JSA小組應針對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控制措施的優先順序。風險控制措施優先順序示意圖參見(附錄E)。第十七條制定出所有風險的控制措施后,還應確定以下問題:--是否全面有效的制定了針對性的控制防范措施;--對實施該項工作的人員還需要提出什么要求;--風險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第十八條在控制措施實施后,如果每個風險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并得到JSA小組成員的一致同意,方可進行作業前準備。第六章作業許可和風險溝通第十九條需要辦理作業許可證的作業活動,作業前應獲得相應的作業許可,具體執行作業許可相關管理規定。第二十條作業前應召開班前會,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讓參與此項工作的每個人理解完成該工作任務所涉及的活動細節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每個人的職責;--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員進一步識別可能遺漏的危害因素;--如果作業人員意見不一致,必須解決問題,達成一致后,方可作業;--如果在實際工作中條件或者人員發生變化,或原先假設的條件不成立,則應對作業風險進行重新分析。第七章現場監控第二十一條在實際工作中應嚴格落實控制措施,根據作業許可的要求,辦理許可證的作業,應指定相應的監護人,負責整個作業過程的監護,監護內容:--未識別出的危害因素--要注意作業人員的變化--作業場所出現的新情況第二十二條任何人都有權利和責任停止他們認為不安全的或者風險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工作。第八章總結與反饋第二十三條作業任務完成后,作業人員應進行總結回顧,若發現JSA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時向JSA小組反饋。如果作業過程中出現新的隱患或發生未遂事件和事故,小組應審查JSA,重新進行JSA。第二十四條JSA小組工作總結回顧應包括:--員工,從事工作的相關人員,主管,安全部門等;--充分理解和接受本次工作任務;--廣泛參與并涵蓋所有的內容;--其他。第二十五條根據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情況,JSA小組提出完善該作業程序的建議。應將所有JSA文件存檔,如果某項作業任務以后還可能進行,應考慮建立JSA數據庫,以備將來審查時借鑒和使用。第二十六條作業負責人填寫JSA跟蹤評價表,判斷作業人員對作業任務的勝任程度。JSA跟蹤評價表參見(附錄F)。JSA的維護,由各基層單位負責人,安全部門,員工等人員進行。第九章附則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由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