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母液處理安全技術規程
一、安全生產基本原則
為保障污水處理裝置操作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預防人身、設備事故及職業病的發生,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生產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條例。
污水處理裝置全體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條例中的各項規定,不得違章操作,同時定期進行安全制度考核,將事故隱患減少到最低限。
二、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職業危害、中毒癥狀及救護措施
2.1嚴禁工作人員未經許可現場制備各種用于工藝處理和化學實驗所需的化學藥劑。
2.2制備化學藥劑前必須配戴好必要的保護用品,例如防護服、防腐手套等。
2.3在使用與飲用水相關的任何管道上向處理系統注水,必須有工作人員在場,同時留下足夠的空氣隔斷,以防污水/藥劑溶液污染飲用水系統。
2.4使用后的化學廢液須妥善處理,嚴禁直接傾倒于地面或排污管線以及所有未經許可的區域。
2.5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
2.6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2.7對于有害藥劑的存放,須在明顯部位設置警告標牌,印刷方式要求不易擦除。
2.8有害化驗室實驗藥劑必須進行嚴格的使用記錄。
2.9聚丙烯酰胺常用做絮凝劑,因其水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和很大的粘滑性,應避免沾染眼睛和皮膚,一旦沾染,需用水反復沖洗。
2.10聚丙烯酰胺藥劑具有極高的粘滑性,若在配置中發生藥劑灑濺到地面,需立即清洗,以免發生事故。
三、生產工藝敘述
3.1由于母液廢水溫度較高,首先經過冷卻塔進行降溫處理,冷卻后的出水順序進入兩級生化池(水解池+接觸氧化池)。
3.2生活污水來水進入生活污水集水池,由泵提升至水解池與母液廢水混合進入生化處理系統。
3.3在水解池中進行水解反應,使原水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提高可生化性,水解后的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在接觸氧化池中大部分的有機物和懸浮物得到生化降解和去除。
?3.4兩級生化反應池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在此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以加強固液分離效果,經過混凝和絮凝反應的污水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水與固體顆粒進行固液分離以去除生化后的懸浮物。
?3.5沉淀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然后由泵提升進入全自動無閥過濾器過濾,進一步去除小分子顆粒物后進入清水池,通過向清水池內加入次氯酸鈉溶液進行消毒,出水作為循環水補充水回用。
3.6全自動無閥過濾器的反沖洗廢水自流進入反沖洗廢水池,由泵提升進入生化池進行再次處理。
3.7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和浮渣自流進入污泥池,污泥由泵提升至綜合廢水處理單元進行統一處理。
四、生產主要設備
母液生化單元工藝設備清單
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位?備注?
1?生化回流泵?Q=200m3/h,H=10m?2?臺?1用1備?
2?污泥回流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3?污泥螺桿泵?Q=10m3/h,H=40m?2?臺?1用1備?
4?廢水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5?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6?過濾提升泵?Q=200m3/h,H=32m?2?臺?1用1備?
7?回用泵?Q=200m3/h,H=30m?2?臺?1用1備?
8?過濾反洗泵?Q=310m3/h,H=25m?2?臺?1用1備?
9?帶機沖洗泵?Q=10m3/h,H=50m?2?臺?1用1備?
10?PAC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1?PAM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2?N/P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3?次氯酸鈉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4?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15?鼓風機?Q=30m3/min,P=68.8kPa?3?臺?2用1備?
16?一級生化池攪拌機?7.5kw?6?套??
17?漿式攪拌機?Φ1200mm?1?套??
18?框式攪拌機?Φ2875mm?1?套??
19?帶式壓濾機?帶寬=1m?1?套
20?螺旋輸送機?Φ260mm,L=6m?1?套
21?沉淀池刮渣機?半橋,Φ13m?2?套
22?脫水PAM溶藥罐?2m3?2?套
23?營養鹽溶藥罐?1m3?1?套?成套?
24?PAC溶藥罐?2m3?2?套?成套?
25?PAM溶藥罐?2m3?2?套?成套?
26?次氯酸鈉溶藥罐?1m3?1?套?成套?
27?冷卻塔?110m3/h?2?臺
28?過濾器1?Q=50m3/h?1?套
29?過濾器2?Q=50m3/h?1?套
30?彈性填料?Φ150mm?1?批
31?微孔曝氣器?Φ215?1?批
32?氣動蝶閥40?個
五、消防、氣防設施
5.1為了操作方便干燥裝置設置了地上式消火栓、組合式消防箱、消火栓配套的水龍頭帶箱。
5.2根據規范可燃氣體可燃液體量大的甲、乙類設備的高大框架和設備群需設置消防水炮。
5.3根據消防規范和裝置生產原料、產品特性我裝置配置了便攜式、移動式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和室內消防栓,同時還配置了消防沙、消防桶、消防鎬等消防設施。
5.4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過濾式全面罩、長管式防毒面具、專用救護安全繩、全密封式防化衣等。
六、安全設備一覽表
序號?安全裝備及安全措施?
1、?檢測、報警設施及裝備?
①采用一套DCS控制系統,對裝置進行控制和監視,安全聯鎖功能由DCS系統實現
②安裝火災報警系統。
2、?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區建筑物按規定做防雷設計?
②?生產裝置區所有金屬管道和設備,進出界區的管道均需進行可靠接地。?
3、?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廠房的耐火等級為二級?
②?地震作用按8度區?
③?對于有墜落危險的操作崗位,按規定設計便于操作、巡檢和維修作業的扶梯、工作平臺、防護欄桿、安全蓋板等安全設施,以確保維修和事故狀態下的人身安全。裝置內鋼直梯、鋼斜梯、防護欄桿、鋼平臺均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執行?
④?采用低噪音的設備,對高噪音震動設備設有減震降噪部件以減低噪音危害?
4、?安全警示標志?
①?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警示標志?
②?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逃生避難及風向標志?
5、?泄壓和止逆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所有機泵出口都裝有止回閥?
6、?滅火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配有手提式滅火器?
②?整個離心母液裝置設有專用消防管道及閥門,并與公司消防管網連接?
7、?緊急個體處置設施?
①?裝置現場設有洗手和沖洗管線,以便在接觸物料后及時清洗?
8、?應急救援設施?
①?裝置區設有人流出入口、貨流出入口及緊急出口?
②?裝置區道路采用雙車道?
9、?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①?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靴?
②?防毒面具?
七、崗位安全技術管理
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八、崗位安全規定
8.1污水處理裝置內嚴禁吸煙。
8.2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8.3遵守值班制度,不得隨意離崗、串崗聊天及睡覺。
8.4一般性輔助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要害部位。
8.5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
8.6認真依照操作規程的規定進行運行,定時巡視,嚴禁違章操作。
8.7認真巡查,及時修復各類損壞的附屬設備,確保處理設施的安全。
8.8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
8.9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
8.10污水處理裝置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工藝處理流程及控制運行方式,可應變突發事件。
8.11系統運轉異常時必須正確判斷故障原因,并按制度規定,向負責人報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消滅或防止事態的擴展,并做詳細可靠的記錄。
8.12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變動設備運行控制工況,特殊情況除外。
8.13外來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在生產操作間、要害部位停留、游覽,不得擅動電氣設備及控制儀表,以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安全。
8.14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
8.15妥善保管所用工具材料,確保工具材料不丟失損壞,維護所用設備。
8.16非電氣專業人員不得進行電氣設備的檢查及維修。
8.17日常運行操作中,不得直接觸摸運行中的電氣設備,以免發生意外。
8.18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8.19各部門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滅火器材周圍不得堆放任何物品。
8.20污水處理裝置日常運行中所需工具、藥劑、儀器儀表等物品,須有條理儲存和保管,并作好使用記錄。
8.21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九、崗位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9.1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1.1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9.1.2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9.1.3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
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9.1.4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9.1.5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9.1.6遇有開放性顱腦或開放性腹部傷,腦組織或腹腔內臟脫出者,不應將污染的組織塞入,可用干凈碗覆蓋,然后包扎;避免進食、飲水或用止痛劑,速送往醫院診治。
9.1.7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9.1.8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
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9.1.9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9.2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2.1事故現場人員要立即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如火勢很大,搶險隊伍不能控制,要及時向當地消防部門報警,尋求援助。
9.2.2搶險隊伍達到現場后,要辨明火災原因,切斷火災源頭,隔離火災現場,切斷電源,移走火災現場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勢蔓延。組織人員在消防部門的領導下,配合消防部門共同滅火。
9.2.3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要立即疏導被困人員,聯絡急救中心,搶救傷員,利用專用救護車輛護送到當地急救中心。
9.2.4物資部門根據火勢的情況組織器材,保證消防用品充足,滿足滅火要求。如果滅火器材不足,要立即聯系相鄰單位及當地消防部門,尋求幫助,保證滅火行動順利完成。
篇2:離心母液處理安全技術規程
一、安全生產基本原則
為保障污水處理裝置操作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預防人身、設備事故及職業病的發生,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生產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條例。
污水處理裝置全體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條例中的各項規定,不得違章操作,同時定期進行安全制度考核,將事故隱患減少到最低限。
二、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職業危害、中毒癥狀及救護措施
2.1嚴禁工作人員未經許可現場制備各種用于工藝處理和化學實驗所需的化學藥劑。
2.2制備化學藥劑前必須配戴好必要的保護用品,例如防護服、防腐手套等。
2.3在使用與飲用水相關的任何管道上向處理系統注水,必須有工作人員在場,同時留下足夠的空氣隔斷,以防污水/藥劑溶液污染飲用水系統。
2.4使用后的化學廢液須妥善處理,嚴禁直接傾倒于地面或排污管線以及所有未經許可的區域。
2.5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
2.6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2.7對于有害藥劑的存放,須在明顯部位設置警告標牌,印刷方式要求不易擦除。
2.8有害化驗室實驗藥劑必須進行嚴格的使用記錄。
2.9聚丙烯酰胺常用做絮凝劑,因其水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和很大的粘滑性,應避免沾染眼睛和皮膚,一旦沾染,需用水反復沖洗。
2.10聚丙烯酰胺藥劑具有極高的粘滑性,若在配置中發生藥劑灑濺到地面,需立即清洗,以免發生事故。
三、生產工藝敘述
3.1由于母液廢水溫度較高,首先經過冷卻塔進行降溫處理,冷卻后的出水順序進入兩級生化池(水解池+接觸氧化池)。
3.2生活污水來水進入生活污水集水池,由泵提升至水解池與母液廢水混合進入生化處理系統。
3.3在水解池中進行水解反應,使原水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提高可生化性,水解后的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在接觸氧化池中大部分的有機物和懸浮物得到生化降解和去除。
?3.4兩級生化反應池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在此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以加強固液分離效果,經過混凝和絮凝反應的污水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水與固體顆粒進行固液分離以去除生化后的懸浮物。
?3.5沉淀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然后由泵提升進入全自動無閥過濾器過濾,進一步去除小分子顆粒物后進入清水池,通過向清水池內加入次氯酸鈉溶液進行消毒,出水作為循環水補充水回用。
3.6全自動無閥過濾器的反沖洗廢水自流進入反沖洗廢水池,由泵提升進入生化池進行再次處理。
3.7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和浮渣自流進入污泥池,污泥由泵提升至綜合廢水處理單元進行統一處理。
四、生產主要設備
母液生化單元工藝設備清單
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位?備注?
1?生化回流泵?Q=200m3/h,H=10m?2?臺?1用1備?
2?污泥回流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3?污泥螺桿泵?Q=10m3/h,H=40m?2?臺?1用1備?
4?廢水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5?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6?過濾提升泵?Q=200m3/h,H=32m?2?臺?1用1備?
7?回用泵?Q=200m3/h,H=30m?2?臺?1用1備?
8?過濾反洗泵?Q=310m3/h,H=25m?2?臺?1用1備?
9?帶機沖洗泵?Q=10m3/h,H=50m?2?臺?1用1備?
10?PAC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1?PAM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2?N/P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3?次氯酸鈉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4?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15?鼓風機?Q=30m3/min,P=68.8kPa?3?臺?2用1備?
16?一級生化池攪拌機?7.5kw?6?套??
17?漿式攪拌機?Φ1200mm?1?套??
18?框式攪拌機?Φ2875mm?1?套??
19?帶式壓濾機?帶寬=1m?1?套
20?螺旋輸送機?Φ260mm,L=6m?1?套
21?沉淀池刮渣機?半橋,Φ13m?2?套
22?脫水PAM溶藥罐?2m3?2?套
23?營養鹽溶藥罐?1m3?1?套?成套?
24?PAC溶藥罐?2m3?2?套?成套?
25?PAM溶藥罐?2m3?2?套?成套?
26?次氯酸鈉溶藥罐?1m3?1?套?成套?
27?冷卻塔?110m3/h?2?臺
28?過濾器1?Q=50m3/h?1?套
29?過濾器2?Q=50m3/h?1?套
30?彈性填料?Φ150mm?1?批
31?微孔曝氣器?Φ215?1?批
32?氣動蝶閥40?個
五、消防、氣防設施
5.1為了操作方便干燥裝置設置了地上式消火栓、組合式消防箱、消火栓配套的水龍頭帶箱。
5.2根據規范可燃氣體可燃液體量大的甲、乙類設備的高大框架和設備群需設置消防水炮。
5.3根據消防規范和裝置生產原料、產品特性我裝置配置了便攜式、移動式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和室內消防栓,同時還配置了消防沙、消防桶、消防鎬等消防設施。
5.4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過濾式全面罩、長管式防毒面具、專用救護安全繩、全密封式防化衣等。
六、安全設備一覽表
序號?安全裝備及安全措施?
1、?檢測、報警設施及裝備?
①采用一套DCS控制系統,對裝置進行控制和監視,安全聯鎖功能由DCS系統實現
②安裝火災報警系統。
2、?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區建筑物按規定做防雷設計?
②?生產裝置區所有金屬管道和設備,進出界區的管道均需進行可靠接地。?
3、?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廠房的耐火等級為二級?
②?地震作用按8度區?
③?對于有墜落危險的操作崗位,按規定設計便于操作、巡檢和維修作業的扶梯、工作平臺、防護欄桿、安全蓋板等安全設施,以確保維修和事故狀態下的人身安全。裝置內鋼直梯、鋼斜梯、防護欄桿、鋼平臺均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執行?
④?采用低噪音的設備,對高噪音震動設備設有減震降噪部件以減低噪音危害?
4、?安全警示標志?
①?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警示標志?
②?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逃生避難及風向標志?
5、?泄壓和止逆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所有機泵出口都裝有止回閥?
6、?滅火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配有手提式滅火器?
②?整個離心母液裝置設有專用消防管道及閥門,并與公司消防管網連接?
7、?緊急個體處置設施?
①?裝置現場設有洗手和沖洗管線,以便在接觸物料后及時清洗?
8、?應急救援設施?
①?裝置區設有人流出入口、貨流出入口及緊急出口?
②?裝置區道路采用雙車道?
9、?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①?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靴?
②?防毒面具?
七、崗位安全技術管理
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八、崗位安全規定
8.1污水處理裝置內嚴禁吸煙。
8.2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8.3遵守值班制度,不得隨意離崗、串崗聊天及睡覺。
8.4一般性輔助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要害部位。
8.5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
8.6認真依照操作規程的規定進行運行,定時巡視,嚴禁違章操作。
8.7認真巡查,及時修復各類損壞的附屬設備,確保處理設施的安全。
8.8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
8.9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
8.10污水處理裝置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工藝處理流程及控制運行方式,可應變突發事件。
8.11系統運轉異常時必須正確判斷故障原因,并按制度規定,向負責人報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消滅或防止事態的擴展,并做詳細可靠的記錄。
8.12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變動設備運行控制工況,特殊情況除外。
8.13外來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在生產操作間、要害部位停留、游覽,不得擅動電氣設備及控制儀表,以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安全。
8.14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
8.15妥善保管所用工具材料,確保工具材料不丟失損壞,維護所用設備。
8.16非電氣專業人員不得進行電氣設備的檢查及維修。
8.17日常運行操作中,不得直接觸摸運行中的電氣設備,以免發生意外。
8.18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8.19各部門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滅火器材周圍不得堆放任何物品。
8.20污水處理裝置日常運行中所需工具、藥劑、儀器儀表等物品,須有條理儲存和保管,并作好使用記錄。
8.21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九、崗位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9.1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1.1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9.1.2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9.1.3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
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9.1.4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9.1.5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9.1.6遇有開放性顱腦或開放性腹部傷,腦組織或腹腔內臟脫出者,不應將污染的組織塞入,可用干凈碗覆蓋,然后包扎;避免進食、飲水或用止痛劑,速送往醫院診治。
9.1.7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9.1.8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
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9.1.9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9.2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2.1事故現場人員要立即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如火勢很大,搶險隊伍不能控制,要及時向當地消防部門報警,尋求援助。
9.2.2搶險隊伍達到現場后,要辨明火災原因,切斷火災源頭,隔離火災現場,切斷電源,移走火災現場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勢蔓延。組織人員在消防部門的領導下,配合消防部門共同滅火。
9.2.3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要立即疏導被困人員,聯絡急救中心,搶救傷員,利用專用救護車輛護送到當地急救中心。
9.2.4物資部門根據火勢的情況組織器材,保證消防用品充足,滿足滅火要求。如果滅火器材不足,要立即聯系相鄰單位及當地消防部門,尋求幫助,保證滅火行動順利完成。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