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三級危險點分級管理辦法

三級危險點分級管理辦法

2024-07-09 閱讀 9540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公司本質安全,使三級危險點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依據上級有關管理規定,結合公司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對危險點的管理。

第三條危險點定點原則

(一)高壓管道、鍋爐、壓力容器等儲存和使用場所;

(二)存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場所;

(三)其他可能發生易燃易爆事故的場所;

(四)發生事故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重要場所。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四條……負責三級危險點的管理與考核工作。

第五條各相關部門負責本部門各級危險點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危險點的確定與分級

第六條依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具體情況進行危險、危害辨識,確定危險點部位,劃分危險點等級,提交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批準后,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第七條危險點分級是根據對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致因條件的高低,致害物逸散能量的大小,事故對人、物的影響程度和公司的具體情況等因素,將危險點設定為三個級別:

(一)Ⅰ級危險點是易發生重大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對公司有全局性影響的場所;

(二)Ⅱ級危險點是易發生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對公司局部有較大影響的場所;

(三)Ⅲ級危險點是可能發生事故,導致人員受到傷害,但造成經濟損失和影響不大的場所。

第八條危險點確定后,若因生產條件或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需變更或撤銷時,按本辦法第六條執行。

第四章三級危險點管理

第九條人員素質要求

(一)崗位工作人員和班組長

1、掌握該危險點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了解該危險點所有設備、設施性能和安全使用、貯存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2、熟悉該危險點生產工藝、安全操作規程,能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事故隱患。

(二)其他檢查責任人

必須了解該危險點設備、設施性能和工藝要求,以及使用、貯存物質的危險性質和安全技術條件狀況,掌握發生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措施。

第十條為控制危險、危害因素,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不同等級按不同要求實施相應管理。

(一)Ⅰ級、Ⅱ級危險點由公司領導、部門領導、班組長、當班崗位責任人負責檢查。

(二)Ⅲ級危險點由部門領導、班組長、當班崗位責任人負責檢查;

(三)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提醒并監督檢查考核。

第十一條三級危險點管理程序

(一)張掛標志,明確各級責任人;

(二)編制安全檢查表;

(三)規定檢查周期和內容;

(四)各級責任人按檢查表內容進行檢查;

(五)反饋隱患信息,落實整改措施;

(六)檢查考核;

(七)資料歸檔。

第十二條使用易燃易爆物質的場所實行定員定量管理,嚴格控制操作人員和易燃易爆物質的使用量。

第十三條……編制各級危險點檢查表,提出安全管理要求和檢查內容。

第十四條監督檢查周期

(一)Ⅰ級危險點總經理至少每年檢查一次;公司主管領導每月檢查一次;部門領導每周檢查一次。

(二)Ⅱ級危險點公司主管領導每季度檢查一次;部門領導每月檢查一次,班組長每周檢查一次;

(三)Ⅲ級危險點部門領導每月檢查一次、班組長每周檢查一次。

(四)各級危險點崗位作業人員應當做好當班檢查工作,并有記錄。

第十五條整改措施落實

(一)對檢查發現的隱患,應按“三定、四不推”原則落實整改;

(二)對本級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及時采取臨時安全措施,并及時向上一級責任人報告,以確保危險點的安全生產。

第十六條檢查與考核

……每月不定期巡回檢查Ⅰ、Ⅱ級危險點,并做好檢查記錄和考核工作。巡回檢查內容包括:

(一)檢查危險點日常管理和各級責任人職責履行情況;

(二)檢查發現問題是否真正得到落實;

(三)重大隱患是否及時反饋、處理;

(四)危險點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五)有無其他事故隱患。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危險點是指在生產、貯存、使用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危害因素,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場所。

第十八條三級危險點資料由……歸檔。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某鄉鎮衛生院分級護理制度

鄉鎮衛生院分級護理制度

根據病情、醫囑執行護理級別。

一、特級護理

指病情危重需要隨時搶救和重點觀察的病人。

護理要求:派專人晝夜守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制定護理措施,做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預防并發癥;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及時、準確、客觀、完整書寫危重病人護理記錄。

二、一級護理

重癥及手術后需要嚴格臥床休息的病人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隨時發生變化的病人。

護理要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制定護理措施,做好身心護理,預防并發癥;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根據病情做好護理記錄。

三、二級護理

病情較重,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

護理要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指導病人提高其自護能力,促進身心康復;做好相應護理記錄。

四、三級護理

各疾病的康復期、生活能自理的病人等。

護理要求:注意觀察病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自我護理,并做好健康指導;做好一般護理記錄。

篇3: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為了確保手術及高風險有創操作的安全和質量,規范各科室各級醫師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防范醫療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術分級:手術及有創操作系指各類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分為四類:

(一)IV類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二)II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三)II類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四)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一)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三)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內。資深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

(五)根據三級醫師負責制規定,上級醫師有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的責任和義務。

三、醫師手術權限:各級醫師確定主持某級手術前,要在上級醫師指導(醫院或外院進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經考核合格(各專科的具體完成例數由科室根據專科特點、手術復雜、難易程度調整并報醫務科批準)。

(一)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I類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可主持I類手術。在熟練掌握I類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II類手術。

(三)主治醫師:可主持II類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經上級醫師批準,可主持III類手術。

(五)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II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IV類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以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

(八)資深主任醫師:主持IV類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和一般科研項目手術,經主管部門批準主持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九)新調入聘任的各級醫師獨立開展手術前應有高一級的醫師帶教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核定權限。資深主任醫師可由醫院學術委員會考核認定。

(十)進修醫師根據進修醫師管理規定,由科室根據其職稱和實際能力經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確定手術權限并報醫務科批準執行。

(十一)外請專家會診手術根據衛生部《醫師外出會診暫行規定》執行。

四、資格準入手術權限:各級醫師手術權限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同時必須符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技術準入資格。

五、手術審批權限:

(一)常規手術:I、II類手術由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決定手術者;III、IV類手術由正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決定手術者。

(二)資格準入手術:根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執行。

(三)急診手術:預期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手術權限級別內時,可通知并施行手術。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或術中發現手術權限超出值班醫師手術權限級別時,應按規定報告上級醫師處理。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應及時先予處置并同時報告上級醫師。

(四)新技術:根據醫院新技術準入制度執行。

(五)重要器官因傷病確需切除的,手術(指截肢、眼球摘除等嚴重影響功能、外觀的毀損性手術)前應報醫務科審批、備案。

(六)實施手術前應將手術方案、危險性、并發癥和預后由主刀或一助向患者本人或直系親屬詳細交代,在病人和家屬清楚了解病情、風險和預后后,由病人和家屬決定是否手術和選擇手術方案,若同意手術則由患者本人和授權家屬簽字備案。緊急手術來不及征求家屬同意時,可由單位或陪同人員簽字,由主治醫師作出處理意見并報科主任、經醫務科批準執行。夜間急診向科室最高級別值班醫師和醫院總值班匯報。

六、凡危險性較大手術、診斷未確定的探查手術或病情危重又必須手術時,報醫務科和分管院長批準。科主任有權根據每位醫師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調整其參加手術類別,重大、疑難手術由科主任統一安排參加手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