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運輸制度
【目的】保障運輸安全生產
【范圍】本制度所指的車輛指公司的客、貨車輛。
【內容】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
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守法經營,落實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組織學習安全生產知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2.道路運輸經營者負責經營許可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
3.車輛按時做好綜合性能檢測及二級維護,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
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1.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工作規范,嚴肅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2.做到:“不超越超限、不超速行車、不強行超車、不開帶病車、不開情緒車、不開急躁車、不開冒險車。不酒后開車保證精力充沛,謹慎駕駛,嚴格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和交通運輸法規。
3.不運輸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運輸的貨物,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運輸的貨物,應當按規定查驗有關手續,符合要求的方可承運。
4.保持車輛良好技術狀況,不擅自改裝營運車廂。
5.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停車,保護現場、及時報警、搶救傷員和貨物財產,協助事故調查。
6.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貨物脫落,揚撒等。
7.不違章作業,連續駕駛時間不超過4小時。
三、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
1.做好出車前、停車后的準備、檢查工作,確保行車安全,發現隱患要及時修復后方可出車。
2.裝貨時嚴查超載和擅自裝載危險品。
3.不定期檢查車輛的安全裝置、燈光信號、證件。
4.檢查消防設施是否安全有效
四、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制度
1.每趟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2.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3.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處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4.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五、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為把交通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須做到:
1.發生交通事故,應立即進行自救,并報警。電話:122(交警)、119(消防)、120(急救),應簡明講清事故地點、傷亡、損失等情況,以及事故對周圍環境的危害程度,保護現場,搶救傷員,保護貨物財產并通報運輸經營者與保險公司。
2.保護好自身的安全,積極配合交警、消防等部門進行救護并做好各項善后工作。
六、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
1.做好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在發生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時,要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交通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指揮。
2.根據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的需要,做好相關應急物資的儲備,完成交通主管部門交給的其他運輸任務。
以上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本單位將嚴格遵守,認真履行,組織實施,并不斷加以完善、充實,確保道路運輸
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
篇2:生產安全運輸制度
【目的】保障運輸安全生產
【范圍】本制度所指的車輛指公司的客、貨車輛。
【內容】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
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守法經營,落實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組織學習安全生產知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2.道路運輸經營者負責經營許可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
3.車輛按時做好綜合性能檢測及二級維護,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
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1.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工作規范,嚴肅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2.做到:“不超越超限、不超速行車、不強行超車、不開帶病車、不開情緒車、不開急躁車、不開冒險車。不酒后開車保證精力充沛,謹慎駕駛,嚴格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和交通運輸法規。
3.不運輸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運輸的貨物,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運輸的貨物,應當按規定查驗有關手續,符合要求的方可承運。
4.保持車輛良好技術狀況,不擅自改裝營運車廂。
5.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停車,保護現場、及時報警、搶救傷員和貨物財產,協助事故調查。
6.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貨物脫落,揚撒等。
7.不違章作業,連續駕駛時間不超過4小時。
三、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
1.做好出車前、停車后的準備、檢查工作,確保行車安全,發現隱患要及時修復后方可出車。
2.裝貨時嚴查超載和擅自裝載危險品。
3.不定期檢查車輛的安全裝置、燈光信號、證件。
4.檢查消防設施是否安全有效
四、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制度
1.每趟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2.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3.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處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4.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五、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為把交通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須做到:
1.發生交通事故,應立即進行自救,并報警。電話:122(交警)、119(消防)、120(急救),應簡明講清事故地點、傷亡、損失等情況,以及事故對周圍環境的危害程度,保護現場,搶救傷員,保護貨物財產并通報運輸經營者與保險公司。
2.保護好自身的安全,積極配合交警、消防等部門進行救護并做好各項善后工作。
六、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
1.做好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在發生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時,要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交通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指揮。
2.根據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的需要,做好相關應急物資的儲備,完成交通主管部門交給的其他運輸任務。
以上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本單位將嚴格遵守,認真履行,組織實施,并不斷加以完善、充實,確保道路運輸
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
篇3:某某運輸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保障本公司運輸船舶的正常營運、生產安全;正確和妥善處理突發性海損事故,統一思想,能迅速、及時、有效地協助國家交通、海事部門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維護船舶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減少船舶經營者的生命財產損失,保證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順利進行,特制訂本預案。
一、本預案適用范圍、對象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名下一切船舶(包括掛靠船舶)在生產運輸過程中遭受的各類海損事故或突發性災害天氣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船舶、財產損失(經濟損失高于壹萬元)的海損事故。
二、應急處理組織機構
公司海損事故應急指揮機構為“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由公司領導班子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對遇難船舶或個人實施救助工作的協調和指揮。“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常設機構設在公司安全科,總指揮為公司經理,副總指揮為主管生產副經理,下設辦公室、事故調查聯絡組。
(一)辦公室:由分管副經理擔任主任,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參加,辦公地點設在公司安全科,辦公電話:。辦公室的主要任務:向公司“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提出施救方案;檢查各項決策的落實情況,全面了解搶險救災的情況;負責向事故發生地海事部門報告事故情況;起草文藝稿;協助海事部門解決有關搶險/災工作中的間題;指揮通迅聯絡;負責善后事宜的協調處理工作。(二)事故調查聯絡組:由安全科牽頭,組織相關人員快速到達事故發生地,調查事故概況,與當地海事部門取得聯系,作出事故損失的評估,統計上報損失,協助海事部門做好搶險、理賠等工作。
三、海損事故救助分工
一擔船舶發生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海損事故,各船隊隊長、船長等當事船舶第一責任人,要按照“先救人后保財”的原則,在組織船上人員開展自救工作的同時,盡快與當地海事部門取得聯系發出救援申請,并電話通知公司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公司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可根據船舶出事地點和出險具體情況,組織相關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同時通過各種有效的通訊工具,與事發地海事部門取得聯系,并協助交通、海事等有關部門采取更強有力救助措施進行緊急救援。
四、海損事故報告制度
(一)事故報告的原則和要求
船舶一擔發生人員傷亡或超壹萬元以上的財產損失事故,公司“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將事發時間、地點以及簡明情況,用電訊或電傳等方式以最快捷的速度上報相關的交通、海事等管理部門,并啟動海損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二)船舶海損事故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1、當事船舶的船名、船籍港;
2、事故發生確切的時間、地點;
3、當事船舶所屬單位和船主;
4、事故概況、屬性和事故原因;
5、船上人數、船舶和人員造成損害情況;
6、目前救助情況和進度;
7、船體材料、建造年代、噸位、馬力;
8、助航設備、通訊設備和救生設備和配置情況;
9、自救能力及事故后的基本情況;
五、海損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工作
事故發生后,公司“海損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立即作出如下反應:(1)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總指揮匯報海損事故的時間、地點、種類、性質、事故概況和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損失,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將出事船舶具體情況和有關救助方案上報相關交通、海事部門報告。
(2)盡快指令發生海損事故的船舶開展自救,密切關注海損事故的發展趨勢,即時將有關情況通報給有關部門。
(3)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到達事故現場,進一步做好搶險救災的后續工作,進一步收集事故的詳細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4)成立事故死傷者家屬接待組,由公司工會主席任組長,任務是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的領導下,妥善安排好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和說服教育工作,及時化解予盾,以免造成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安定。
(5)提出事故整改措施,確定整改責任人,有關管理部門還需定期檢查整改落實情況;避免同類事故繼續發生。
(6)對發生的海損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即:(1)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2)事故責任人沒有得到嚴肅處理不放過;(3)廣大船舶經營人、船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4)整改措施沒有落實到位不放過。
六、搶險情助中應采取的緊急措施的遵循的原則
(一)海損事故一擔發生,各部門根據本預案的既定的部門崗位職責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二)海損事故發生后,首要的任務是搶救受災群眾生命,保護國家財的集體財產。應遵循就地、就近開展自救救的原則。
(三)海損事故發生后,海損事故處理人員及船舶經營人、責任人要嚴格履行自已職責,避免災情進一步擴大或引發新的事故,必要時應犧牲財產保全人命,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四)為確保應急救助指揮無誤,參與事故處理人員要建立逐級上報制度。報告的內容為1、事故的船號;2、事故的時間、地點、3、船只噸位、馬力;4、船體財料、建造年代;5、船上人員情況;6、通訊設備的救設的配置情況;7、事故的性質和類別;8、事故船只的作業類別;9、自救能力及事故后的事態發展情況。
七、搶險救災的表彰
對在搶險救災中成績顯著的個人公司將給予獎勵。對未按要求參加搶險救災造成損失,或大損失的由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授予必要的行政處份。
八、有關聯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