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醫院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縣人民醫院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一、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是解決臨床疑難危重病人的診斷、治療難題及臨床教學的重要方法,為保證我院的疑難重癥病例討論程序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病例選擇:疑難病例一般是指一周至十天未能確診或治療困難或療效不佳的患者,需組織疑難病例討論。七天內未能確診的疑難病例應組織科內討論,十五天內不能確診者,組織院內討論,緊急情況即刻組織討論,非緊急的,在四十八小時內組織討論。
三、各臨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即刻報告科主任,決定討論范圍和時間,必要時報醫務科,由醫務科組織有關專家進行院內疑難重癥病例討論,同時也可應患者家屬請求吸收院外專家參加。
四、討論方式和討論范圍:
1、全科病例討論:由主治醫師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級人員參加。
2、全院討論或外院專家參加的討論會,則由經治科室主任提出,醫務科負責安排、組織,全院討論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時由分管院長或醫務科主持。
五、討論程序:由主治醫師詳細介紹病史、診療過程及各種檢查結果,經主治醫師以病例診斷、治療為重點,陳述當前治療方案、治療后出現的病情變化,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紹,提出診療過程中的困難。參加專家需對患者病歷、當前病情進行全面分析,應用國內外學術理論、專業新進展及針對病情的可行性診治方案做進一步討論,最后由討論會主持者歸納總結,盡早明確診斷,形成統一的診療方案。
六、經治科室討論前應作好充分的資料準備。應先由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整理有關臨床資料,盡可能寫出書面摘要發到有關醫師手中,有病理報告者可邀請病理科醫師參加,報科主任決定討論具體時間與地點,并通知參加討論的有關人員。
七、專家討論對病情的分析,進一步診療方案,經治醫生必須認真記載在“疑難病例會診討論記錄本”中,對有爭議的學術觀點不必記載在病程記錄中(允許記錄在科室保存的《疑難病例會診討論記錄本》中)
八、討論內容包括,病情分析,診斷意見,進一步檢查意見,治療方案,療效分析及預后評估。
九、病程記錄
1、討論情況應及時摘要記入病程記錄中,可另頁書寫,也可記錄在病程記錄中,內容包括:姓名,住院號,記錄時間,討論時間,主持人姓名及專業技術職務,參加人姓名及專業技術職務,討論意見,簽名等。
2、“討論意見”欄簡明扼要記錄參加討論人員的主要意見以及最終診斷,治療意見,要求集中主題,歸納討論總結性意見,討論記錄由經治醫師書寫,主持人審閱并簽名。
篇2:某鄉鎮衛生院病例討論制度
鄉鎮衛生院病例討論制度
一、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診斷不明確和治療無效的及實驗室有重大突破的病例及危重病例,應進行疑難、危重病例討論。
(二)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主持,經治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充分準備,有關人員參加,并詳細記錄留于科室,最后歸檔,摘要寫入病程錄。
(三)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在鑒別診斷中的意義,明確診療的途徑、措施、方法和預后。
二、手術病例討論制度
(一)擇期病例均應行術前討論
(二)病情較重、手術難度較大或手術具有風險,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主持,經治醫師、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理組及有關人員參加,并按衛生部病歷書寫規范第23條第11款的要求詳細記錄資料最后歸檔。摘要記入病程錄。
(三)術前討論內容主要包括診斷、診斷依據、手術指征、施行手術名稱、手術方案、術中困難及防范措施、施行手術人員、麻醉方式等。
三、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死亡病例均應在死亡后一周內進行討論。
(二)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主持,有關醫務人員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派人參加,討論摘要歸入病歷。
(三)討論主要內容記錄從發病到死亡期間疾病發生、演變進程及診治情況的評估,死因分析及吸取的經驗教訓等,該記錄按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第27條書寫,可另行單獨保存在科室。
篇3:醫院醫療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醫院醫療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凡死亡病例均要在科內進行死亡病例討論,一般要求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內完成。特殊病例及時完成。尸檢病例待病理報告做出后一周內完成。目的在于分析死亡原因,審查診斷是否正確及治療護理過程是否及時適當、存在哪些有待改進的問題與不足,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治療搶救成功率,降低臨床死亡率。
一、討論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治療組醫護人員必須參加,其它有關人員也應參加,必要時報請醫務科派員參加。
二、討論時由經管醫師匯報主要病情及診療、搶救過程,上級醫師分析病情,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死亡病例診斷和死亡原因。參加討論的醫護人員對病情演變、搶救過程、死亡原因、死亡病例診斷等進行全面分析、討論,充分發表意見。最后由主持人對死亡病例診斷和死亡原因作出結論。
三、經管醫師要將死亡病例討論記錄在病程記錄中。科室《死亡病例討論登記簿》由科主任指定人員記錄,要與病歷記錄相符。記錄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人員姓名與專業技術職稱、入院情況(含入院診斷)、診治經過(重點記錄病情演變及搶救過)、討論意見(主要是處理結果是否存在不足,搶救是否得力,有何經驗教訓及死亡原因分析)、死亡原因、死亡診斷和主持人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