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院核心制度之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醫院核心制度之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2024-07-09 閱讀 8964

醫院十三項核心制度之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1.討論范圍

1.1疑難病例定義:指少見病和罕見病;或一些常見病由于表現不典型時,容易誤診或漏診;或由于幾種常見病并存時,呈復雜表現,不易診斷的病例。

1.2凡遇疑難病例、入院三天內未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嚴重等均應組織討論。

2.由科主任或主任(副)醫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

3.討論前

3.1負責床位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進修醫師或主管醫師須事先做好準備,將有關病例材料整理完善。

3.2住院醫師匯報病史,介紹病情和診療過程;

3.3主治醫師應詳細分析病情,提出討論目的;

3.4主任(副)醫師結合國內、外資料綜合分析制定診治措施。

4.主管醫師應作好書面記錄,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于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人員姓名、專業技術職務、病情報告及討論目的、三級醫師發言、討論意見等,確定性或結論性意見記錄于病程記錄中。

篇2:某鄉鎮衛生院病例討論制度

鄉鎮衛生院病例討論制度

一、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診斷不明確和治療無效的及實驗室有重大突破的病例及危重病例,應進行疑難、危重病例討論。

(二)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主持,經治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充分準備,有關人員參加,并詳細記錄留于科室,最后歸檔,摘要寫入病程錄。

(三)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在鑒別診斷中的意義,明確診療的途徑、措施、方法和預后。

二、手術病例討論制度

(一)擇期病例均應行術前討論

(二)病情較重、手術難度較大或手術具有風險,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主持,經治醫師、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理組及有關人員參加,并按衛生部病歷書寫規范第23條第11款的要求詳細記錄資料最后歸檔。摘要記入病程錄。

(三)術前討論內容主要包括診斷、診斷依據、手術指征、施行手術名稱、手術方案、術中困難及防范措施、施行手術人員、麻醉方式等。

三、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死亡病例均應在死亡后一周內進行討論。

(二)討論會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主持,有關醫務人員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派人參加,討論摘要歸入病歷。

(三)討論主要內容記錄從發病到死亡期間疾病發生、演變進程及診治情況的評估,死因分析及吸取的經驗教訓等,該記錄按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第27條書寫,可另行單獨保存在科室。

篇3:衛生院死亡病例報告制度

衛生院死亡病例報告制度

1、在醫療過程中患者死亡后,須填報《死亡病例報告卡》并及時按程序上報,并由診治醫生出據《死亡醫學證明書》。

2、科主任負責收集和保存相關資料,并組織死亡原因討論,做好相關記錄。

3、診治醫生在開具死亡證明書后,及時整理相關醫學文書并及時存檔。

4、網絡直報人員在開具死亡證明書后7天內完成網絡直報工作。在進行直報時要認真填寫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報告日期、報告單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與傳染病相關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對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醫學死亡證明書》背面〈調查記錄〉一欄填寫病人癥狀、體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醫學證明書的保存與管理,協助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相關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