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雨夏冬季安全行車規定

雨夏冬季安全行車規定

2024-07-09 閱讀 2204

1雨季安全行車規定

雨季行車,這給交通帶來了不利影響,對安全駕駛更是嚴峻的考驗。雨季車輛出車前應該檢查什么呢雨季駕駛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這是我們所關心的重中之重。

1.1首先車輛出車前檢查

1.1.1在開車之前要檢查雨刷器,保證雨刷器能正常使用,然后檢查前窗和后窗的除霧裝置能否正常使用。

1.1.2要檢查汽車的輪胎氣壓不要太足,免得開車或停車時打滑。

1.1.3檢查車的霧燈亮不亮,以避免在雨霧天氣情況下車輛追尾。

1.2雨天駕駛應注意事項

1.2.1下大雨時能見度低,視線模糊,路面積水極易造成車輛打滑失控,所以,駕駛員除了要降低行車速度,還要避免猛拐彎。

1.2.2要打開前后霧燈。雨大時即使在白天也要開燈,并將雨刷調到最快速度。

1.2.3不要加速超車。保持車距與控制車速是雨天行車的基本要求。雨中行車,要隨時注意前車的行駛速度和方向,絕不可因前車速度慢而加速超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各車道的車速相對較高,司機的視角變窄,加上路面濕滑,強行越線超車時,稍動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車輪打滑,極易造成與其他車輛發生刮蹭,引發車輛側翻等意外事故。

1.2.4一旦失控先要鎮定。越過溝坎和下坡時特別容易失控。一旦感覺失控,要先保持鎮定。先別踩剎車,也別亂打方向而應及時收油,踩下離合器踏板保持原狀跑一小段,待輪子重新抓地,馬上控制方向。

1.2.5如果駕車必須要涉水而行,必須仔細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質,以及進、出水域的寬窄和道路情況,由此來判斷是否能安全地通過。一般情況,水深大約15厘米左右時,不會對汽車有任何影響,完全可以用正常的車速行駛,不需要擔心水進入車內或者拋錨;而積水達到輪胎高時切勿通行。在確認自己所駕汽車能夠安全通過時,一般應選擇距離最短、水位最淺、水流緩慢及水底最堅實的路段。首先,要保證發動機運轉正常,轉向和制動機構靈敏,掛低速擋平穩開進水中,避免大轟油門或猛沖,以防止水花濺入發動機而熄火。行車中要穩住油門,一氣兒通過水面,盡量避免中途換擋或急轉彎,遇水底有泥沙時,更要注意做到這一點,到沒有水的路段后,要空踩幾腳剎車,以免剎車失靈發生追尾事故。如水底有流沙、車輪打滑空轉時,要馬上停車,不可勉強通過,更不能半聯動地猛踩油門踏板,要在發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將車牽引出去,避免越陷越深。行駛中要盡量注視遠處固定目標,雙手握住方向盤向前直行,切不可注視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亂視線產生錯覺,使車輛偏離正常路線而發生意外。多車涉水時,絕不能同時下水,要等前車到達對岸后,后車再下水,以防止前車因故障停車,迫使后車也停在水中而進退兩難。通過經水流沖擊后情況不明的漫水路面或橋面時,要先查明是否形成塌陷、缺口,否則極易造成翻車。要注意的是,駕車涉水之后,制動系統可能會暫時減弱,剎車的時候距離要加長,因此最好保持更長的安全距離。

2夏季行車安全規定

2.1注意車輛檢修,嚴防“病車”上路。

夏季來臨,火災易發,應嚴格日常車輛管理制度,對車輛要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即使處理。同時結合換季維護,對車輛進行必要的檢查與調整。

2.2注意改善發動機的散熱和通風。

夏季環境溫度高,發動機容易過熱。應注意冷卻系統的保養,檢查冷卻系統密封情況,風扇皮帶的松緊度,節溫器的靈敏度和冷卻水溫的情況。要加強冷卻系統的使用和維護,清除水垢,水道暢通,保證有充足的冷卻水。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行車。行駛途中要注意適時休息。停車時應盡量選擇在陰涼通風處,如條件允許也可打開發動機罩通風散熱。行駛過程密切注意水溫指示狀態。一旦水溫指示超高,應及時停車檢查原因。水溫超過紅色警戒線后還繼續行駛的,將會造成發動機過熱,輕者缸熱燒壞,嚴重的還會拉缸。

2.3注意檢查和調整蓄電池電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防電瓶虧水。

夏季氣溫高,電解液蒸發不可避免,造成液面下降,若不及時檢查添加蒸餾水,上部分電解質可能會失效,造成極板損壞。因此,應經常檢查蓄電池的液面高度和電解液的比重,經常向電解液中加注蒸餾水,保持加注口蓋上通氣孔暢通無阻,否則會發生蓄電池內部壓力增加使殼體炸裂。

2.4注意防止制動器失靈。

液壓制動車輛,要檢查制動總泵和分泵,更換剎車油,在高溫環境下,制動液易汽化,在制動管路中形成氣阻;因此,夏季應及時檢查調整制動系統,注意添加或更換制動液,維護保養制動軟管徹底排凈液壓制動系統中的空氣和制動蹄片。高溫下瀝青路面變軟變滑、摩擦系數降低,車輛制動能力下降、制動距離變長。而雨季路面潮濕造成輪胎和路面之間的摩擦系數降低,特別是輪胎花紋處有積水的情況下,摩擦系數更低,所以行駛中,要充分利用發動機牽阻作用控制車速,避免頻繁、連續使用制動和緊急制動。遇到緊急情況,對車輛的制動距離要做適當延長。因此一個靈敏的制動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要時常檢查一下剎車制動系統,盡量做到有備無患。

2.5注意防燃油氣阻。

首先,夏季行車,汽油不要加得太滿,即“頂脖兒”,加油太滿會出現有汽油味溢出,還有可能對碳罐系統造成傷害。而溫度越高,燃油蒸發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氣阻。夏季應及時清洗濾清器,燃油箱和油路管道,使之保持清潔暢通。

2.6注意輪胎的溫度和氣壓,避免超負荷使用。

輪胎除了日常養護方法外,停車應選平地,避免將車輛停放在有尖銳或鋒利石子的路面上。不要在停車后轉動方向盤。在夏季長時間行駛或高速行駛時容易過熱,輪胎的氣壓也增高,必要時及時停車于陰涼地稍做休息,待輪胎溫度降低后再繼續行車。給輪胎降溫降壓時,一定要自然,切勿采用潑冷水的辦法降溫,否則易使胎層拉裂。

2.7注意油水蒸發。

夏季溫度較高,加速了油和水的蒸發,這時就需要隨時檢查,因此一定要把油箱蓋蓋嚴,油管要防止滲油;經常檢查水箱的水位,曲軸箱的機油油面、高度,不合規定時,要及時添加。

2.8防止進水。

夏天是暴雨的多發季節,低洼路面會在雨后積水,在行車時一定要避免進氣系統進水。現在汽車空濾芯多數是紙材合成,如果空濾受潮,進氣受阻增大,使車輛變得加速無力;嚴而進入發動機的水分在高溫作用下,會使發動機內部運動機件銹蝕,影響發動機性能。雨天行車最穩妥的方案是在不確定積水深度時,盡量不要驅車涉水,如果必須通過,也盡可能待水位下退至安全點。關于安全水位的判斷是這樣的:水位在未達到前保險杠或輪胎的一半處之前,一般涉水是沒有問題的。水位再高的話,除非對車輛進行適當保護,否則就不建議通行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涉水過程中要保證沒有近距離車輛,以免其他車卷起的水波超出安全水位,對車輛造成損害。

2.9注意休息,防止疲勞駕駛

夏季溫度高,駕駛員體力精力消耗很大,晝長夜短,晚上睡眠不好或不足,人很容易疲勞,身體乏力,心情煩躁,精力無法集中,再加上車輛行人嘈雜、路面的灰塵多等外界原因,極易導致車輛事故。因此行車途中,駕駛員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降低速度,謹慎駕駛。勞逸結合,要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保持充沛精力。如果行車中感到疲勞乏力有困倦時應及時停車,適當休息一會兒,或用冷水淋洗頭臉,活動四肢,待精力恢復,待頭腦清醒身體恢復后方可繼續行車,切不可盲目硬撐,一定要確保行車途中安全。

2.10注意防暑降溫。

夏季日照強,氣溫高,導致駕駛室溫度高,易發生中暑。駕駛員出車前應隨車攜帶消暑解渴的飲品和毛巾,還可以攜帶清涼油、風油精等提神醒腦藥品,白天行車可將前檔風玻璃打開,保持駕駛室內通風良好,戴上眼鏡,以減少陽光的直射;行車中一旦出現頭暈、口苦和無力等中暑現象時,要立即停車休息,待身體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行車。

2.11注意行人動態。

?夏季氣溫高,街上閑逛的人多了、鄉間路旁乘涼的人多了、公路上早晚趕路的行人多了、追逐打鬧的兒童多了,這些都是駕駛員開車應該注意的。所以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多觀察多留意。

2.12注意防止火災。

夏季是車輛自燃的高發期,發動機汽油濾清器故障、線路故障、電源線路老化,或者汽車長途超負荷裝載致使發動機各部件不停運轉造成溫度升高———這些都可能導致汽車自燃起火的原因,滅火器是車內隨車配備的裝置,要勤檢查,注意加油不可過滿,汽車油箱蓋都有通氣孔,如果汽油加得溜滿,行駛中的顛簸會使汽油溢出,遇上靜電就會引發火災。另外不要在車內放置打火機,特別是儀表臺上,因強烈的太陽光穿過彎曲的風擋玻璃后,足以使以液化氣為燃料的打火機發生爆炸或自燃引發火災。

3冬季行車安全規定

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冰雪天氣日益臨近,這給駕車出行的朋友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麻煩。在冰雪路面上行車,不要說是剛剛上路的20萬新司機犯怵,就是駕車的老手有的也不能說有絕對的把握。那么有沒有冰雪路面上行車的技巧呢

3.1車輛在冰雪路面行駛的基本特點

3.1.1需要了解和掌握車輛在冰雪路面行駛的基本特點。遇有冰雪路面,車輛在行駛中最重要的是車輛制動問題。按照國家規定的正常標準,四個車輪的制動力要相等,如果制動力不等,車輛就很容易側滑跑偏。具體地說,如果后輪制動力大于前輪制動力,車輛就要“掉屁股”;如果前輪制動力大于后輪制動力,車輛就要跑偏。而造成車輛側滑跑偏的致命原因就是剎車蹄片過薄,嚴重的還會導致摩擦系數極度減弱或剎車失靈。因此,在對車輛進行冬季保養時,應注意調整車輪的制動裝置。

3.1.2車輛在冰雪路面上行駛,因汽車輪胎與路面的摩擦系數減小、附著力大大降低,汽車驅動輪很容易打滑或空轉,尤其是上坡、起步、停車時還會出現后溜車的現象;車輛在行駛中如果突然加速或減速,很容易造成側滑及方向跑偏現象;遇情況緊急制動時,制動距離會大大延長,高于一般干燥路面的四倍以上;由于冰雪的影響,非機動車或者行人有時會發生突然摔倒或偏離正常行進方向的問題。

3.2冬季車輛行駛技巧

車輛在行駛中,面對不同的路面、不同的氣候,要保持安全的行車距離。司機要精神集中,處理情況要及時果斷。尤其是冰雪路面行車,無論是新司機還是老司機,最關鍵的是要做到:降低車速、提前收油;輕點剎車、引擎制動;放寬距離、寬打窄用。具體地說,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2.1在冰雪路面上起步時,應緩加油、慢抬離合器

如果在起步時出現車輪打滑的現象,可掛入比平時高一級的擋位,如小轎車可用二擋起步、貨車空車時用三擋、重車時用二擋起步。離合器松開時比往常要慢,調整傳動力的大小最好用半離合的幅度來解決。油門比平時起步時要小,只要發動機不熄火就行。一旦車輪已經轉動起來后,立即換入低一級擋位,就可以正常加油走了。這些都要求駕駛員換擋動作要快,油門、離合器、擋位配合要準確。

特別是在坡路上起步,一旦起步發生側滑,要充分利用緊打方向的辦法來糾正。具體的辦法是:前輪驅動的車型側滑時,立即停止起步,稍微往后溜一點,讓前輪躲開平滑的位置重新起步;后輪驅動的車型,車尾向左側滑,方向就向左打,車尾向右側滑,方向就向右打,這樣可以抵消一部分側滑力,待車身順直以后,同時回正方向盤,再慢慢起步就行了。

按照以上的做法,如果汽車仍不能起步時,應當在驅動輪下鋪撒沙土、爐灰或雜草等物,增加車輪的附著力;如果車輛起步后出現溜車的情況,要及時踏下制動踏板停車,然后重新起步。

3.2.2在行車中,要始終保持低速平穩駕駛

由于制動距離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車速和與前車保持較大的安全距離是冰雪路面行車的關鍵。一般來說,城市道路應控制在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郊區普通公路也不應該超過每小時15公里,要視道路和交通環境而定。對于保持較大的安全距離,具體地說,多高的行駛速度,就要保持多長的安全行車距離,如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就要保持30米長的距離。因為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踏下制動踏板的時間最快也要0.03秒,而機械反應時間也需要8.33米的距離。所以,如果車輛行駛速度過快,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短,一旦遇緊急情況后果不堪設想。

還有,在冰雪路面長途行駛時,除了按照上述的要求去做以外,司機還應戴上有色眼鏡,并隨車攜帶防滑鏈、三角鐵等防滑用品。

3.2.3冰雪路面上禁忌急打方向

當需要轉向時,也要先減速,適當加大轉彎半徑并慢打方向盤。雙手握住方向盤操作要勻順緩和,否則就會發生側滑。這是因為轉向過猛、轉向輪橫向偏移,造成車輛前輪阻力突然加大,在慣性的作用下車尾向外甩出的現象。特別是在山區的公路上,有時冰雪路面是間斷的,打方向時,最好提前采取措施在間斷處完成。如果在冰雪路面打急方向,很可能因側滑橫在路上或沖出路基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篇2:雨雪霧天氣安全行車管理規定

一、雨天行車安全管理規定

1.1下雨出車前應仔細檢查雨刷器是否靈敏有效,確保使用時萬無一失。

1.2如果車內玻璃易起水霧,打開暖氣(冷天)或冷氣(熱天),出風口位置放置在吹“風擋玻璃”擋,這樣可以驅除水霧,保證視線清晰。此時千萬不能開自然風,那樣只能把車外的濕氣更多地帶進車內,車玻璃上的水霧會更大。

1.3行車時,應降低車速,與前車保持與平日適當加長的距離,遇有情況不要急踩剎車,而應輕踩點剎,以防車輛側滑跑偏。

1.4應盡量在規定車道內行駛,減少來回并線,因雨天車輛方向盤比平日要輕(活),不易控制。

1.5遇轉彎時,應提前減速,然后再打轉向,轉向不宜打得太死。假如轉彎時踩剎車猛打方向盤,車輛容易失去控制。

1.6下大雨或暴雨時,因視線不好,為了保證安全,開啟前后霧燈。

1.7遇到路面有積水時,千萬不能急加速沖過去。最好探明積水深淺,水深最好繞路行駛,水淺要盡量放慢車速,謹慎前行,不要激起太大水花,防止點火系統被淹。

1.8雨天在山區公路行駛時,還應時刻注意山體滑坡。

二、霧天行車安全管理規定

2.1充分利用各種車燈提高能見度。即使是白天也要開亮防霧燈或近光燈及尾燈。這樣做既有利于自己行駛安全,又可以引起其他車輛的注意。霧較重時,濕度也較大,可以使用雨刷器,以改善視線。

2.2要控制車速。由于霧天路滑,制動距離延長,車速的選擇一定要留有余地,使制動距離小于可見距離。

2.3要增大跟車距離。

2.4要保持鎮靜,不能急躁。不能為趕時間而加快車速。

2.5要集中注意力,密切注視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動向。必須勤于觀察,重點防止首尾相撞事故和非機動車突然斜穿時措施不及而引起的事故。

2.6會車時要用明、滅燈光示意,以免相互撞車。霧天行車要少停車,以免發生追尾事故。

三、冰雪天行車安全管理規定

3.1在冰雪路面上起步時,應緩加油、慢抬離合器。

3.2在行車中,要始終保持低速平穩駕駛。一般來說,城市道路應控制在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郊區普通公路也不應該超過每小時15千米,要視道路和交通環境而定。

3.3路面上忌急打方向。當需要轉向時,也要先減速,適當加大轉彎半徑并慢打方向盤。雙手握住方向盤操作要勻順緩和,否則就會發生側滑。特別是在山區的公路上,有時冰雪路面是間斷的,打方向時,最好提前采取措施在間斷處完成。

3.4在冰雪路上行駛,盡量少用腳制動。

3.5如果要超車必須彎更車道時,千萬不要急打方向盤,緩慢地駛出冰轍后再超過去。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欲變更車道前后車輛的距離,可以超車時,先打開轉向燈,多看相應方向的后視鏡,確認沒有危險時再彎更車道。

3.6應保持車輛前后擋風玻璃的良好視線。行車之前,首先要檢查雨刷器和玻璃水是否正常,噴玻璃水用雨刷器刷干凈,保持良好的行車視線。行車中,還要把后擋風玻璃的電熱除霜器打開,如果后擋風玻璃結霧會阻礙后視鏡的視線,不好判斷后面車輛的情況。前擋風玻璃和反光鏡兩側的玻璃上如果結了霧,可以打開車內的暖風開關,大風量吹散玻璃上的霧氣,千萬不可手里拿著棉布或毛巾等物擦拭玻璃上的霧氣,否則,就可能因為一個輕易的小動作引來殺身之禍。

3.7會車時要保持較大的橫向安全距離。

3.8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駕駛車輛的各種操作動作要溫柔,遇上突發緊急情況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做過激的動作,應該做到頭腦沉著冷靜,按照自己的分析判斷,果斷處理。

3.9冰雪路面行車要隨時注意汽油表,長時間的低速行駛和起步停車耗油量極大,一般低于油表指示的3/4就應盡快到加油站加滿油。

3.10要充分顧及他人,遇到前車速度較慢,應予諒解,不要閃燈鳴催促。與行人、非機動車要保持側向安全間距,以防行人、自行車可能因路滑摔倒。

最后要注意,雪后行車過久,易使視力下降、行車中應配戴有色防護鏡,并注意休息。

四、山區道路安全行車管理規定

4.1山區道路大都路幅狹窄,坡陡彎急,長而陡的坡道較多。因此在山路上行駛要集中精力,視點要遠,盡量看清路面狀況和路邊環境。

4.2上坡時應讓發動機保持足夠動力,提前選擇好合適擋位。

4.3盡量避免在山路上停車,萬不得已要停車時,應選擇相對平直、視線較好的路段,坡上停車必須拉緊手剎,熄火掛擋。

4.4下坡時絕對禁止空擋滑行,應根據坡道的情況以及車輛載重大小,掛上車速所需的合適擋位,充分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控制車速,避免過多頻繁使用腳制動,導致車輪制動鼓和制動蹄片過熱,使制動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4.5如遇制動效能降低,可用手剎輔助,間歇拉松手剎,直至停車休息,不可用冷水澆潑發燙的制動鼓,要自然冷卻。

4.6如遇連續彎道,要遵守“減速、鳴號、靠右行”的原則行進,如車一側是懸崖、溪溝、不可過分靠邊,以免路基松軟陷輪落溝翻車。

4.7山路上常有隧道,汽車進入前要減速,及時開啟大燈,因汽車從洞外路段駛入時,入眼對黑暗的適應時間約需七八秒,此時駕駛員視力下降,務必要減速緩行,雙車道隧道,應靠右側車道行進,不得在洞內變換車道,更不得隨意超車,隧道內嚴禁隨意停車。

篇3: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規定

為規范電動自行車(含電動三輪車)的管理,給廣大員工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提供方便,確保電動車的充電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綜合辦公室負責電動自行車充電處的管理,門衛負責日常監管。

二、本充電處只限本公司上下班路途在十公里以外和在公司住宿的內部員工使用。特殊情況須報告當班領導,由當班領導同意方可使用。充電人員對充電器雙相插頭至連接車體線路、車體本身,和充電過程負全責。

三、本充電處只限電動自行車充電。未經允許不得私自更改線路、插座、和開關,嚴禁一座多充現象。

四、電動自行車按秩序停放充電,充電時長不得超過4小時。不充電或充電完畢的自行車不得停于此處,應退回到指定的停車場地,以方便下一輛自行車充電。

五、充電處的供電時間為正常工作日的早08:00分至當日下午17:00分,共9小時,因充電時間過長,充電器、電瓶、線路陳舊老化、電動車傾倒等原因而引起的火災及其他傷害,造成公司及他人人身傷害及經濟損失的由車輛所屬員工負責。

六、充電方法:充電時應先將充電器三項插頭與車體插孔連接,然后再將充電器另一端雙向插頭連接于充電處的插座上。如果反方向操作,接口處可能打火,絕緣體燒焦后可能造成短路,引發火災及人身傷害事故。

七、員工每天對充電電動車進行安全狀態確認,對充電器、插座、插頭、線路進行檢查,堅持做到多聞、多看、防止線路過熱引發事故。門衛負責充電處合閘、拉閘、充電員工登記和日常安全檢查,發現異常情況當即處理,處理不好的及時向領導匯報。

八、嚴禁雨雪、大霧、潮濕天氣充電,充電器應放置在遠離火源處,禁止將衣物、護膝等可燃物放置在電車上。

九、充電處配備的專用消防器材未經允許不得隨意挪動。

十、綜合辦公室負責解釋和完善本規定,本規定從公布之日起實施。

北京首航科學技術開發公司通州分部

二〇**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