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營銷班作業安全職責

營銷班作業安全職責

2024-07-10 閱讀 9327

1.班組作業人員是安全生產最基本的因素,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政策和指示,及時貫徹上級頒發的各項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通知,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心。

2.認真學習有關安全的方針、政策、法規,嚴格執行三大規程,并監督“三大規程”和現場安全措施,

3.學習事故通報參加每周的安全活動、運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積極主動的分析班組、個人和設備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

4.參加好收工會、開工會,加強安全管理、業務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將自己每項工作行為規范在安全范圍內,把好操作關、監護關、驗收關。

5.認真聽取和服從班組長交待的安全注意事項,安全措施和工作任務,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保證安全生產。

6.依據有關規章制度,認真收取各種供、配電貼費、賠償費、人工費、雜費等各種費用,定期與有關人員核查帳目,以確保帳目確實無誤。

7.對內部的各種帳簿、單據、憑證、印章等要保管妥當,以免丟失。

8.作好高、低壓用戶的更名、過戶、減容、增容、暫停、銷戶、遷址等用電報裝卡的登記工作,要認真、仔細,以免數據操作失誤造成損失,同時對微機也要妥善保管。

9作業人員外出要遵守交通規則,不發生交通事故,催收電費需停電時,遵守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不發生電器事故防止電器著火及損壞設備事故,杜絕人身傷亡及重大設備損壞事故。

10.作好營業廳的安全保衛工作,措施得當,下班時門窗鎖好,投送安全保護防盜監控器。

11.大廳保險柜內存放現金不超額(規定存放現金不超過)。

12.大廳前后門按值日開關,大廳內側門上班后進出及時鎖好。

篇2:現場作業監護管理規定

危險作業的現場監護管理應根據危險作業的特點來制定,應使作業程序規范化、設備與工具使用規范化、作業(施工)現場規范化,確保作業按操作規程進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1)作業程序規范化

危險作業程序包括申請、審批、作業、監督、總結等過程,整個程序一定嚴格、規范。對于危險性大的危險作業(如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作業證制度。需要進行危險作業的部門應首先提出申請,說明要求作業的理由、時間、地點、規模和作業內容。申請一般應逐級進行,即班組向車間,車間向廠提出申請。

作業審批,根據作業的危險等級由車間級或廠級進行審批。審批應主要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進行,并按安全檢查表進行。作業審批合格后,發給作業證,明確作業時間,參加作業人員,作業分工以及指定作業負責人和作業監護人。

在開始作業前,應做好作業前的準備和檢查工作。準備工作包括:作業前的培訓,熟悉作業標準,掌握安全要點和異常情況的對策等;作業現場的清理整頓;工具設備準備;服裝護具準備;確定并熟悉作業中的指揮、聯絡方式等。作業前的檢查包括:自檢、領導檢查和安技人員檢查。檢查合格后才能開始作業,作業中,指揮人員和作業人員均應嚴格按預定方案要求進行;監護人員應在作業現場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作業安全。

(2)設備與工具使用的規范化

作業中使用的設備與工具應嚴格按施工設計要求配備,并嚴格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設備、工具完好情況、作業場所清理整頓情況、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因素情況、安全防護裝置、安全標志配備情況等。

(3)施工(作業)組織設計的規范化

施工(作業)組織設計是整個施工或作業中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危險性作業開工前必須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嚴格按有關規程要求進行,并做好技術交底。

(4)作業(施工)現場的規范化

危險性作業很多帶有臨時性,其作業(施工)現場的布設、安全防護、作業過程等,通常不像固定地點的重復性作業那樣規范,這也是造成危險性作業事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作業(施工)現場的管理,使之規范化。作業環境布置及防護要規范化,應根據作業內容,合理確定各種設備、構件等大件吊裝的走向路線;作業中需臨時拆卸的欄桿、扶梯和翻移開的格欄板等部位,應及時拉上警示欄繩,鋪墊行走跳板;作業中的各種工藝孔、洞必需加防護蓋或圍欄;使用的電焊機、廢物箱等設備或物體,必須放在現場安全員指定位置,不得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通道;對所有使用的高壓線應懸掛明顯警示標志,對氧氣、乙炔氣膠管應架空,防止破損造成事故隱患;高空作業下部應設置警戒區域,拉好防護欄繩。

作業(施工)現場監護管理要規范化,專職安全員應負責施工作業現場的安全監護管理、監督、檢查,對于立體交叉作業負責下部人員的監護。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必須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規定的要求,作業人員必須按規范配戴安全帽,高處作業必須戴好保險帶等勞動保護用品。嚴禁高處向下拋物。吊裝作業專職人員應對索具等部件進行檢查。

篇3:高低溫作業之防護措施

1.高溫

高溫作業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根據各地區對限制高溫作業級別的規定(例如建設項目宜消除11、N級高溫作業)所采取的措施。

(1)盡可能實現自動化和遠距離操作等隔熱操作方式,設置熱源隔熱屏蔽(熱源隔熱保溫層、水幕、隔熱操作室(間)、各類隔熱屏蔽裝置)。

(2)通過合理組織自然通風氣流,設置全面、局部送風裝置或空調降低工作環境的溫度。

(3)依據《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GB935-1989的規定,限制持續接觸熱時間。

(4)使用隔熱服等個人防護用品,供應清涼飲料。

解決高溫作業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防署降溫措施,主要是隔熱、通風和個體防護。

2.低溫

低溫作業、冷水作業的防護措施有:

(1)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作業,避免或減少低溫作業和冷水作業。控制低溫作業、冷水作業時間。

(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個人防護用品。

(3)設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庫等低溫封閉場所,應設置通信、報警裝置,防止誤將人員關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