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電廠動火管理制度

S電廠動火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647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防火安全管理,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方針,預防火災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動火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職?責

第三條動火票簽發人的職責

?(一)動火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是否按規定進行危險點分析工作;

(二)動火工作是否安全、符合安規;

(三)工作票中安全措施和危險點預控措施是否正確和完備;

(四)所派工作負責人和工作班成員人數和技術力量是否適當;

(五)經常深入現場檢查工作是否安全地進行。

第四條動火工作票負責人

(一)正確安全地組織動火工作;

(二)工作前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安全教育,組織工作成員進行危險點分析,制定和落實控制措施;

(三)工作前對工作人員交待安全措施和技術措施、危險點分析及注意事項。

工作中及時制止工作人員的任何違章行為;

(四)負責檢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和運行人員所做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條件;

(五)監督、監護工作人員遵守《電業安全工作規程》;

(六)工作班人員變動是否合適,對工作人員給予必要的指導;

(七)正確執行“檢修自理”的安全措施并在工作終結時恢復檢修前的狀態。

(八)動火過程中應勤檢查、分析,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動火。

第五條動火許可人

(一)接收審查動火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應正確完備和符合現場實際安全條件;

(二)正確完善地做好動火設備的安全隔離措施,并檢查動火過程中是否對運行設備或備用設備有危險,必要時應采取補充措施。

(三)?負責做好動火設備和系統的沖洗、置換工作。

(四)?負責對動火有關設備和系統的隔離。

(五)負責檢查停電設備有無突然來電的危險;對工作負責人正確說明哪些設備帶有壓力、高溫、有爆炸危險和工作場所附近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六)對工作票中所列內容發生疑問,必須向工作票簽發人詢問清楚,必要時應要求做詳細補充。

(七)對檢修自理的安全措施,組織運行人員做好相關的事故預想。

第六條工作批準人(值長)

(一)負責審查工作的必要性,檢修工期是否與批準工期相符;

(二)審查動火的各項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執行到位;

(三)保證動火區內無其它影響安全動火作業的運行操作。

第七條公司主管領導批示人(生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一)審查動火工作的必要性,嚴格控制不必要的明火作業和動火作業的時間。

(二)聽取動火審核人的匯報,深入現場了解安全措施執行情況,確認無危險后簽名批準動火。

(三)有權決定現場動火安全措施的臨時變更。

第八條動火監護人(動火票簽發人指定)

(一)檢查安全措施否正確執行,動火、防火措施是否安全可靠。

(二)監督動火工作的執行。

(三)動火工作中出現不安全情況時,有權阻止動火。

第九條審核人(消防責任人、安監人員)

(一)審查動火安全措施是否可靠完善。

(二)主動向公司主管領導匯報動火設備狀況及動火現場安全措施落實情況。

第十條動火執行人(焊工)

(一)動火工作前應了解動火性質和動火的安全、技術要求。

(二)按動火要求做好工、器具準備。

(三)沒有動火工作票及安全措施不符合要求,應拒絕動火。

第十一條安全生產部對動火情況和安全措施進行監督,經常到動火區域進行檢查,及時糾正不安全情況。

第十二條總工程師對動火的必要性、安全可靠性和措施完善性進行監督管理。

第三章?管理內容

第十三條動火區域劃分

(一)下列區域(設備)為一級禁止動火區,動火前需測定現場可燃氣體濃度是否合格。

(1)一、二號主廠房內燃機(罩殼內、風道)及天燃氣系統(室內周圍30米內),汽機本體及各種油系統管道,發電機本體及氫系統10米以內。

(2)柴油發電機室、儲油箱;

(3)儲氫庫(圍欄內);

(4)蓄電池室;

(5)啟動鍋爐房;

(6)天然氣調壓站(圍欄以內);

(7)天然氣前置模塊(圍欄以內);

(8)生產區內各種儲油箱(污油箱、凈油箱)、儲油桶及相連管道、輸油管道系統;

(9)變壓器本體;

(10)電纜間、電纜隧道(溝)、電纜支架、電纜夾層及豎井上方電纜;

(11)集控室、工程師站、計算機房、通信機房、檔案室;

(12)儲油場所及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場所等;

(13)燃機排氣煙道內的動火工作;

(14)燃機進氣過濾室;

(15)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氣體密閉空間;

(二)下列區域(設備)為二級禁止動火區

(1)一、二號主廠房內除一級動火規定范圍以外的明火作業;

(2)電子設備間、廠區公用配電間;

(3)升壓站;

(4)變壓器區域內除變壓器本體以外的區域;

(5)空壓機房、消防水泵房(柴油泵除外)、升壓泵房、循環水泵房、化學水處理、涼水塔區域;

(6)余熱鍋爐附近露天區域。

(三)除上述已列一、二級動火區域外,其他需動火工作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辦理一、二級動火工作票。

第四章動火管理

第十四條辦理動火工作票前,應充分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盡量縮短動火時間;室內動火工作盡量搬到室外進行;動火工作票到期未完工者,應重新簽發動火工作票,不得延期使用

第十五條在禁止動火區內嚴禁動火工作,如工作需要必須動火的,應根據禁止動火級別辦理相應的動火工作票,做好安全防火措施,動火現場應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防火毯等。

第十六條在一級禁止動火區動火必須辦理一級動火工作票,動火工作票由公司公布的工作票簽發人簽發。對天然氣、油、氫系統等易燃易爆等危險性較大的動火作業,應附安全動火方案,由部門、安監部門審核,合格后,經總工程師或副總工程師批準,動火當天交當值值長批準,由工作許可人補充安全措施并布置做好隔離、沖洗、置換工作后,方可動火。

第十七條一級動火工作票的有效時間為24h;一級動火工作過程中,應每隔2h~4h(動火間隔超過4h的,每次動火前)測定一次現場可燃性氣體濃度是否合格,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動火,未查明原因或排除險情前,不得重新動火,并將測量結果記錄在工作票登記欄。

第十八條動火票應把地點、內容、隔離工作、安全措施填寫詳細,準確無誤。

第十九條動火工作前,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應共同到現場進行檢查,認真做好隔離和沖洗等安全措施。

第二十條天然氣、油、氫系統等易發生爆燃、危險性較大的動火作業的安全動火方案,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審核人、批準人必須到現場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動火批準人在第一次動火無問題后方可離開。

第二十一條動火工作中,安全人員和許可人定期到動火現場檢查。工作負責人應始終在現場,否則不準動火工作。

第二十二條動火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應一起檢查現場,對殘火應予清除,做到人走火種滅,對動火的設備或管道,必須待溫度冷卻至正常后方可接通,以防復燃。

第二十三條動火安全措施

(一)重點防火區域區進行焊接工作時,電焊、氣焊設備均應放在干燥、通風、陰涼的安全地帶。氧氣瓶禁止接觸電源線和油脂,離明火點應在10m以上;乙炔氣瓶的放置地點,要離氧氣瓶8m以上,離動火點不少于10m。

(二)電焊機的導線必須使用絕緣良好的橡皮線,氣焊所用的氧氣、乙炔氣管應嚴禁漏氣,否則嚴禁使用。

(三)電焊機的接地線應接在施焊的設備上,接地線觸頭必須與焊接件接觸良好,施焊點與接地點應在1m以內,接地線應完整無損,禁止用鐵棒等金屬物代替接地線。禁止使用鋪設的管道、鋼結構建筑物或構筑物作接地線用。

(四)重點防火區內動火,應裝設固定檢修電源,電氣器材應采用防爆型,嚴禁任意亂拉亂接電源。電焊機電源線橫跨過道時,應采取防烘烤和軋斷措施。

(五)電、氣焊工作時,應注意風向、風力。動火地點的風向處于易燃物下風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否則要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風力達5級以上禁止露天作業。

(六)進入密閉容器內進行電、氣焊動火時,應將外部所有連通管道隔絕,清除內部雜物,最大程度上使其有良好的通風,以排除可燃氣體及有毒氣體,經測定確無有害氣體或易燃易爆氣體時方可動火。

(七)禁止把動力線與照明線橫跨或架設在動火設備上。電氣用具不準放入容器內,照明應使用12V防爆行燈。

(八)動火手續不全或安全措施不周,焊工應拒絕動火。

(九)在懸空的設備上動火時,其下方應設置接火盤、防火毯等,防止火星外濺。

(十)動火完畢應切斷電、氣焊設備的電源、氣源,并撤走動火用器材。

(十一)氣焊每次作業前檢查滅火器是否完好。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本制度由安全生產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在禁火區域內進行的電焊、氣焊、切割、噴燈、火爐、電爐、熬瀝青、錘擊(產生火花)物件,以及生產裝置和罐區臨時用電,包括使用電鉆、砂輪、風鎬等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

2職責

本制度的實施由安全環保處負責。

3動火作業分三級管理

3.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指在處于運行狀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產裝置、輸送管道、儲罐容器等重要部位及其他具有特殊危險場所的動火作業。

3.2一級動火作業:在易燃、易爆場所內的動火作業。

3.3二級動火作業:指特殊動火和一級動火以外的動火作業。停車檢修,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離措施后,可根據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大小,經安全環保處批準,動火作業按二級動火作業管理。

4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4.1一級和二級動火作業

4.1.1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危險工作申請單》。進入設備內、高處等進行動火作業,還應執行公司設備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公司高處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的規定。生產區管廊上的動火按一級動火作業管理。

4.1.2凡盛有或盛過化學危險品的容器、設備、管道等生產貯存裝置,在動火作業前必須清洗置換,經分析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

4.1.3易燃、易爆區域內的管道、容器、塔、罐等設施上動火作業時,必須將其與生產系統徹底隔離,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后方可作業。

4.1.4高空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飛濺到周圍可燃物上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4.1.5拆除管線的動火作業,必須查明其內部介質及其走向,制定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地面進行動火作業時,動火點附近有可燃物,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

4.1.6在生產、使用、儲存氧氣的設備上進行動火作業,其含氧量不得超過20%。

4.1.7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必須動火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

4.1.8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動火前應清除現場及周圍易燃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

4.1.9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氣焊工具,保證安全可靠,不準帶病使用。動火工具設備必須完好,安全附件齊全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4.1.10使用氣焊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乙炔氣瓶離明火應在10米以上,乙炔氣瓶與氧氣瓶之間距離應在5米以上,并不準在烈日下暴曬。

4.1.11凡在有可燃物或難燃物構件的塔器內部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采取防火隔絕措施,防止火花飛濺引起周圍可燃物火災。

4.1.12動火作業完畢后,應清理現場、熄滅余火、切斷電源,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

4.2特殊危險動火作業

4.2.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必須符合4.1所有條款規定的同時,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4.2.2在生產運行不穩定,或設備、管道腐蝕嚴重的情況下,嚴禁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

4.2.3特殊危險動火必須制定安全方案,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動火作業時,車間主管領導、相關單位的安技員、安全防火處室人員、安全環保處負責人、公司主管領導或總工程師必須到場,必要時可請專職消防隊到場監護。

4.2.4動火作業前,生產單位要通知生產部及相關車間,使之做好異常情況下的應急準備。

4.2.5動火作業過程中,必須設專人負責監視生產系統內壓力的變化,使系統內壓力不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否則,應停止動火作業,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動火作業,嚴禁負壓動火作業。

4.2.5動火現場的通風應保持良好,以保證泄露的氣體能順暢排走。

5動火分析及合格標準

5.1動火分析由動火分析人進行,凡在易燃易爆區域內動火前,必須進行動火分析。

5.2動火分析的取樣點,應由所在單位的安技員或當班班長負責提出。

5.3動火分析的取樣點應有代表性,特殊動火的分析樣品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5.4取樣與動火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如超過此間隔或動火作業中斷時間超過30分鐘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

5.5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監測設備必須經被監測對象的標準氣體樣品標定合格。

5.6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被測的氣體或蒸汽濃度應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若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時,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等于0.5%;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2%。

6檢查考核

本制度由安全環保處組織實施并檢查考核。安全、消防處室人員及各級領導,有權隨時對禁火區域動、用火進行安全檢查。如發現違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動火有危險時,有權制止,并根據違*火、用火管理制度的情節,嚴肅處理。

篇3:加油站動火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1、單位經營儲存區域內動用明火實行報批制度,動火一次報批一次。

2、在經營危險化學品的儲存場所周圍嚴禁動用明火。

3、動用明火時,各工作人員必須向安全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負責人審核同意后報單位總經理獲分管經理審批,經批準后方可動火,動火作業全過程必須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動用明火申請表》詳盡見附表

4、根據火災危險程度及經營、維修等工作的需要,單位內設立固定動火區,除動火區外一律為禁火區。設立固定動火區的條件和要求如下:

1)動火區應設置在易燃、易爆區域主導風向的上風向;

2)室內動火區應以防火墻與其他部分隔開,門窗向外開,道路要暢通;

3)動火區內不準放易燃、易爆、可燃物或其他雜物,并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

4)單位內發生事故時,可燃氣體(油品泄漏揮發與空氣形成的可燃混合氣體)不會擴散到該區;

5)動火區應設立明顯標志,由專人負責管理。

5、在禁火區內使用電、氣焊(割)、噴燈及易燃、易爆區域使用電鉆、砂輪等,可產生火焰、火花的臨時性作業,均為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手續。

6、動火前,由安全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審批手續后,劃定動火區域(包括臨時性動火),明確動火地點、時間、范圍、動火方案、安全措施、現場監護人員等。動火手續不齊者不準動火,動火申請表上要求采取的安全措施未落實之前不得動火。

7、動火作業前,應和責任部門聯系,明確動火的具體位置,由該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動火設備的置換、掃線、清洗工作,并做好書面記錄。

8、凡能遷移到固定動火區域或其他安全地方進行動火的作業,不應在禁火區進行,盡量減少禁火區內的動火工作量。

9、動火設備應與其他設備可靠隔離,以防止設備管道內的物料泄漏到動火設備中。對動火地區應采取與其他區域用臨時隔離墻隔開等措施加以隔離,以防止火星飛濺引起事故。

10、動火現場應準備好使用的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作業現場需有人監護;在危險性大的重要地段動火時,消防車和消防人員應到現場,做好充分準備。

11、動火必須有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動火時應注意火星落入危險區域。

12、動火結束后應立即清理現場,熄滅余火,切斷動火作業所用的電源。動火、用火作業相關記錄由安全管理部門保存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