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易燃可燃液體儲罐事故安全處置規定

易燃可燃液體儲罐事故安全處置規定

2024-07-10 閱讀 7817

(一)偵察

警戒深入燃燒危險區偵察和滅火人員必須兩人以上形成偵察小組,穿戴密封的防靜電服、鞋、手套、隔絕式呼吸器,并且有開花水槍或噴霧水槍的掩護。

(二)警戒

1、進入燃燒危險區域和爆炸危險區域入內人員禁止攜帶打火機、手機、筆記本電腦、BP機和非防爆照明燈具等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物體。穿戴密封的防靜電服、鞋、手套、隔絕式空氣呼吸器,并且要用水槍掩護。組成梯隊用水槍向身上澆水掩護進入。

2、進入爆炸危險區域內直接處理事故的消防指揮員、戰斗員和工作人員(人數限制到最低程度)外,禁止一切車輛和其他人員入內。必須穿戴密封的防靜電服、鞋、手套、隔絕式呼吸器,必須組成梯隊用水槍向身上澆水掩護進入。

(三)處置

1、支隊、中隊必須設立安全員,支隊安全員由指揮長以上人員擔任,中隊安全員由副中隊長以上人員擔任。負責本級單位的作戰行動安全,檢查進入燃燒危險區以內人員的防護裝備,不按要求佩帶防護裝備和防護裝備達不到安全要求的,嚴禁進入。

2、進入現場人員嚴禁在泄漏區域的下水道等低下空間的頂部、井口、低洼處經過或滯留。

3、在罐體破裂嚴重,易燃、可燃液體大量泄漏,無法進行封堵,儲灌出現尖嘯、晃動、火焰由紅變白等爆炸前兆隨時可能發生爆燃,爆炸的情況下,爆炸和燃燒危險區域內的人員,要在指揮員的命令下有組織有秩序迅速撤退到警戒區域指定位置;撤退時要盡可能的將滅火車輛器材一同轉移。爆炸(燃燒)發生后要在統一組織下返回冷卻罐體,并按著火事故的處置方法進行處置。如未發生爆炸(燃燒),要在統一組織下利用防爆消防車、遙控消防車、移動炮、開花或噴霧水槍從燃燒區開始,向爆炸危險區域逐步進行稀釋,直到空間內可燃氣體濃度降低到爆炸下限的1/4以下。

4、要在上風方向選擇設置冷卻水槍陣地,避免在罐體的兩端設置陣地。盡可能的利用防爆消防車、遙控消防車、移動水炮、移動遙控水炮冷卻罐體。

5、撲救重質油火災時,要防止發生噴濺,作好安全防護。

6、火滅后,要徹底消滅一切隱蔽火源、繼續冷卻罐體和現場一切熾熱物體,間歇地用泡沫覆蓋液面,直至罐體溫度降至常溫;并對儲罐或管道閥門等進行堵漏。

7、對進出內部作業人員進行登記(包括姓名、進出時間、鋼瓶壓力);提醒作業人員嚴格按照處置程序作業,對違反處置程序的行動必須立即制止其作業。

篇2:附一醫院液態氧儲罐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一醫院液態氧儲罐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液態氧是廣泛使用在醫療單位的臨床輔助治療藥品,我院現有液氧儲罐1臺,屬于壓力容器,在日常使用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確保壓力容器的安全運行,提高現場處理應急事故的能力,迅速、妥善的處理好各類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的危害,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關于可能引起人員傷亡,甚至導致社會災難的生產系統必須制定有關的事故應急預案的相關規定,制定**市第一醫院液態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事故的類型與危害程度:

(一)氧氣如果遇到明火,有很強的助燃性質。

(二)罐體閥門、閥嘴處沾有油脂,與一定壓力的氧氣接觸會發生火情。

(三)液氧儲罐一旦泄露近距離遇到可燃性氣體,極易發生化學性爆炸。

(四)罐內超壓,或者罐體本身出現缺陷,在存放過程中可能發生物理性爆炸。

(五)液態氧儲罐閥門、法蘭、壓力表、汽化器泄露,低溫液氧噴濺到人員身體造成凍傷。

(六)不論哪種火災與爆炸,都可能對財產與操作人員及周邊環境造成損害。

二、應急處理的原則

(一)保護人的生命安全優先,預防和控制事故擴大為主,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和社會影響。

(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三)隱患排查和治理:值班人員實行定時巡檢制,主管部門實行定期綜合檢查制,及時發現和治理隱患,預防事故。

三、應急組織及職責

(一)應急組織體系

成立**市第一醫院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小組,負責我院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工作。

(二)**市第一醫院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小組成員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四、預防與預警

(一)危險源危害分析

1、液氧的性質及危害:

化學品中文名稱:液氧、液態氧

燃爆危險:不燃氣體、助燃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乙炔

避免接觸的條件:禁止接觸明火、高熱、油脂或潤滑脂

2、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常溫常壓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低溫儲罐中的液氧是淺藍色液體。

相對密度(水=1):1.14(在沸點-183℃和常壓)

相對密度(空氣=1):1.43

燃燒性:助燃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醫院主要用途:用于臨床輔助治療使用。

3、事故的主要特征:

序號事故類型事故致因事故危害

1液氧泄露

①管道、汽化器及閥門閥芯脫落、法蘭墊子損壞;②誤操作。

噴濺到人員身體可造成人員凍傷、設備損壞。遇可燃物時發生燃燒,遇可燃氣體接觸濃度超過40%時了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

2火災

液氧儲罐周圍發生火災等

助燃;當溫度升高時,儲罐內的壓力也隨著升高,在火災中存在爆裂可能性

(二)危險源監控

1、加強現場管理,嚴格按標準進行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隱患較嚴重,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停氣進行隱患排除,盡快恢復液態氧儲罐的正常使用。

2、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教育職工按章操作,杜絕零星事故的發生。

3、出現事故后應及時查清事故原因、及時進行責任追究及處罰,并采取相應有效措施,作為案例宣傳,使廣大職工受到警示教育。

4、抓好各生產系統完善工作,防止重大事故發生;用好管好信息化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先進技術管理手段進行管理。

5、做好定期檢修、落實責任、強制保養、質量達標工作。

6、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三)預警行動

1、對于存在安全故障的液態氧儲罐,應及時停止運行,由專業維修人員進行維修,排除故障后再投入運行。

2、對于液態氧儲罐存在的安全隱患或缺陷,不能自行解決的,應將有關信息及時向有關商家通報,督促其盡快解決完善。

五、信息報告程序

(一)一旦發生液態氧儲罐泄露等安全事故,現場人員必須保護現場,搶救傷者,防止事故擴大,并立即逐級上報,報告要說明事故的時間、地點、發生范圍、簡要經過、傷亡情況和影響程度等內容。若搶救傷者須移動現場的,必須做好自我保護并做好標記。

(二)相關負責人接到事故電話后,要問清事故地點、類型、嚴重程度及人員撤離情況,立即向醫院總值班室匯報災害情況,并由應急處理小組決定是否啟動液態氧儲罐泄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同時做好搶險救援記錄。

報警電話:供氧中心值班室****;

院總值班室***;

保衛科消控室**9(6***);監控室2**9(3**9)。

(三)匯報的主要內容包括

1、發生事故設備的名稱、地點、事故現場情況;

2、事故類型及簡要經過;

3、影響范圍;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由于延誤搶救而造成的傷亡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6、應急預案的啟動情況;

7、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和進展情況;

8、需報告的其它事項等。

六、應急處置

(一)響應分級

根據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應急響應分為三個等級,即現場響應、一級響應(醫院)、二級響應(上級醫療單位)。

(二)響應程序

醫院相關應急處理小組接到匯報后,啟動一級響應,立即組織現場自救,并參照有關標準,迅速做出判斷,確定報警和相應應急救援級別。如事故較小,不足以啟動救援預案,則發出“預警”報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變化;如事故較大,單位難以控制,則立即發出“現場應急”報警,向院總值班室匯報,由醫院相關應急處理小組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命令,即啟動二級響應程序。

醫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按照應急救援人員通訊錄,迅速

通知有關人員及搶險救援人員,與基層單位密切配合處理。

(三)事故處置

1、供氧站值班員立即向院總值班室、設備科長報告,組織疏散附近人員,清理易燃易爆物品,院總值班室立即通知保衛科趕赴現場。

2、設備科長立即組織事故區域臨時警戒和人員疏散;

3、搶修人員佩戴防凍傷防護服,用清水檢查確認漏點;

4、將液氧儲罐泄漏點做上明顯標示,按照不同泄漏情況實施堵漏處理,盡快切斷泄漏源;

5、堵漏成功后,設備科長聯系液氧儲罐供應商,迅速趕赴現場處置液氧儲罐;

6、泄漏不能及時有效處置,應將液氧全部安全釋放。

7、事故第一發現人立即向院總值班室、設備科長及保衛科,啟動醫院應急預案;

8、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小組成員立即趕赴事故點,第一時間組織清點人員,搜救傷亡、

9、配合醫院應急救援專業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附件:1、液態氧儲氣罐消防應急處置方案

2、液態氧儲氣罐泄漏應急處置方案

3、停氧應急預案

**市第一醫院

2015年12月16日

附件1

液態氧儲氣罐消防應急處置方案

氧氣會強烈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液氧儲罐內存在壓力,當溫度升高時,儲罐內的壓力也隨著升高,因此,它們在火災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液態氧儲氣罐出現火災時的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

一、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切斷氣源,避免助長火勢。

二、疏散人員遠離火災區,并往上風處撤離。對著火區進行隔離,防止人員入內。

三、站在安全位置上,使用合適滅火器進行滅火,并用水(如霧化水)不斷冷卻受到火災影響的儲罐外表,使他們在火場中保持冷卻。不得設法靠近或搬動被火烘熱的儲罐。

四、如果火勢很大或者失去控制,應立即向消防隊報告,告知對方著火的詳細地點以及著火原因。

五、火災解除后,不得使用遭受過火災影響的儲罐,應將它們及時退給林德氣體公司或者聯系該公司到現場處理。

附件2

液態氧儲氣罐泄漏應急處置方案

液態氧儲氣罐出現泄漏時,應采取如下應急處理:

一、判斷漏氣部位和漏氣程度。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切斷泄漏源。

二、迅速關閉氧氣閥、消除周圍明火,并關閉附近的所有發動機和電氣設備。

三、疏散人員,避開氣流,往上風處迅速撤離。

四、對漏氣場所進行隔離,限制人員出入。

五、如漏氣無法中止,安全的話,將儲罐轉移到室外安全的地方,讓它排空。不得將氣體排放到通風條件差、地勢低、密閉或者具有可燃性物質的地方。

六、排空后,關上閥門,將該容器退還給林德氣體公司,并簡要寫明容器不能使用的原因。

七、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合格后再用。

八、進入漏氣地段之前,應事先對該地段進行合理通風,加速擴散,確??諝庵械难鯕鉂舛然貜偷秸V?20.5%)。

附件3

停氧應急預案

當供氧中心因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院內供氧系統中斷供氧,為確?;颊呱踩?特制訂本應急預案,當情況發生時即可啟動本預案:

一、供氧中心當班人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立即向設備科科長匯報情況,并通知醫院總值班室,向院內各科室告知情況。

二、供氧中心當班人員在設備故障發生時應通知維修人員立即到場排除故障。并做好各項處理工作。

三、臨床科室應常備一至二個氧氣瓶,并備有多套氧氣流量計。

四、當事故發生時應立即通知各科室到供氧中心領取氧氣,并通知氧氣供貨商增加氧氣瓶供應,并及時送貨到位。

五、若因供應商無法及時提供院內所需氧氣時,應與兄弟醫院協商暫調氧氣用于應急處理。

六、在啟動預案并實施后,應將實施過程記錄在案,并上報主管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