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高低壓設備停送電管理制度

礦井高低壓設備停送電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1094

礦井高低壓設備停送電管理制度

一、辦理工作票時一定按照誰停電誰送電,一人辦停送電工作票的原則。(如工作票丟失,必須由工段負責人或工段以上負責人簽發送電通知放可送電)嚴禁口頭約時停送電。嚴禁帶負荷停電。

二、線路故障和設備檢修,需經有關領導許可再通知相關人員后方可辦票停電。高壓設備因檢修或工作需要而停電時,必須按規定填寫高壓工作票,要將主回路上的高壓真空斷路器,小車搖出斷開,掛警示牌,并在停電設備可能發生感應電壓的部件接地線。低壓斷電時,需拉出主回路低壓抽屜柜并掛警示牌。電容器必須接地放電,確認設備無電后方可工作。

三、工作人員必須在停電設備的范圍內作業,并與帶電部件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電器工作人員必須正確著裝安全保護用品方可開始作業。

五、作業完畢在恢復供電前,要對工作范圍進行全面認真檢查,接地線,短路線,及各種安全保護設施要全部拆除,供電線路,機械設備上無任何遺留材料、工具、雜物等,通知所有作業人員撤離作業場所,由辦停電票者檢查無誤再通知相關人員后方可填寫送電工作票送電。

六、停送電應由專職人員負責,嚴禁非工作人員任意停送電。

七、停送高壓電作業時,站在專用的絕緣物上操作。操作時要由技術熟練和對本系統設備熟悉的人員監護。

八、嚴禁無證上崗、違章操作。

篇2:M礦承載承壓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我礦承載承壓設備(主要包括單體液壓支柱、壓風機、鍋爐、壓力容器、氣瓶、壓力管路、起重設備、電梯、天車及其上述設備的安全附件、附屬儀表等)的管理,減輕職業危害,防止人員傷亡事故發生,保障安全生產,現制定“三礦承載承壓設備安全管理制度”,望各單位認真學習,嚴格執行。

1、機運部為全礦承載承壓設備的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建立健全登記管理臺帳,制定管理辦法,定期監督檢查各單位承載承壓設備安全操作管理情況;各使用單位對承載承壓的設備負直接安全管理責任,并將本單位固定使用的承載承壓設備的種類、型號、數量、安裝使用地點、操作人員名單報機運部登記備案,輪換使用的氣瓶(如氧氣瓶、液化氣瓶等)除外;安全管理部對承載承壓設備負監督檢查責任。

2、承載承壓設備的購置:必須購置有生產資質的并檢驗合格的設備,礦井井下使用的承載承壓設備,必須有“MA”標志。新設備投入使用前,要核對設備出廠時廠家附有的安全檢驗合格證、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說明書、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

3、建立健全承載承壓設備的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設備的設計文件、制作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書、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②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檢記錄。

③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及有關附屬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和設備故障、事故記錄。

4、對在用的承載承壓設備要進行經常性的日常維護和保養,使用單位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自檢,并做好記錄。對自檢和維護時發現的問題和異常情況,必須及時處理,排除隱患。

5、對承載承壓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及有關儀表要定期進行校驗,按規定時間進行檢修,并做好記錄。

6、對超過使用年限、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且無改造維修價值的承載承壓設備,要及時予以報廢,并向原登記的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7、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制造、加工承載承壓設備,更不得隨意改造、改裝承載承壓設備,要保證承載承壓設備原有的技術性能和安全要求,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8、對正在使用的單體液壓支柱、各類氣瓶、氣瓶壓力表、空壓機、風包等承載承壓設備,每月由機運部組織開展一次安全檢查,重點檢查定期校驗、安全狀況、人員持證情況、管理制度落實以及隱患的整改情況。檢查中發現存在有安全隱患且無維修改造價值的、超過規定使用年限的要及時予以報廢。

9、所有的單體液壓支柱、氣瓶、氣瓶壓力表、各類泵站、鍋爐、空壓機、風包等承載承壓設備,都必須建立健全技術檔案,制定安全責任制、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單體液壓支柱、乳化液泵站的技術檔案、安全責任制、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由機電一隊負責制定;氧氣瓶、乙炔瓶、及氣瓶壓力表的技術檔案、領用制度、入庫驗收制度,由物資供應公司三礦供應站制定;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由機運部制定;鍋爐、空壓機、風包的技術檔案、安全責任制、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由機運部制定;屬于生產技術部管轄的各類標準樣品氣瓶,其安全責任制、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由生產技術部制定;屬于通風滅火部管轄的各類標準樣品氣瓶,其安全責任制、安全使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由通風滅火部制定;其中技術檔案內容中的各項記錄均由使用單位負責建立和填寫。除此之外,各使用承載承壓設備的單位,還負責向技術培訓部門提出培訓計劃,對操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未經培訓或考核不合格者,不準操作;同時還要負責各類氣瓶的定期檢驗工作,屬于輪換領用的氣瓶(如氧氣瓶、乙炔瓶)在領取時要認真檢查氣瓶的檢驗合格證是否齊全、是否超期,不合格氣瓶禁止領用;所有承載承壓設備,無安全檢驗合格證或準用證的,一律不準領用。

?10、液化氣罐由綜合管理部管理,并按安全管理要求對液化氣罐安排定期檢驗,使用的液化氣罐必須有產品合格證明、監督檢驗證明。食堂液化氣罐的管理由行政辦公室負責,要求也是一樣。要建立健全液化氣拉運、存放、領用、發放安全責任制。

11、對操作承載承壓設備、各類氣瓶、各類泵站、天車操作人員等,由安全管理部負責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12、空壓機、風包、鍋爐、工作面液壓泵站使用前,由機電運輸部負責核對出廠時附有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置及使用維護說明、監督檢驗證明文件等。

13、各單位自己領用的氧氣瓶、乙炔瓶,在領用時要嚴格把關,必須檢查氣瓶是否有彈性橡膠圈和瓶帽以及氣瓶是否超過檢驗周期,對沒有彈性橡膠圈和瓶帽以及氣瓶超過檢驗周期的,一律禁止使用。

14、有標準樣品氣瓶的單位,必須將氣瓶的數量、氣體名稱、氣瓶容積、用途等有關參數上報機運部備案。

15、氣瓶的運輸和裝卸時應遵守下列要求:

①運輸工具上應有明顯的安全標志。

②必須佩戴好瓶帽,輕裝輕卸,嚴禁拋、滑、滾、碰。

③吊裝時嚴禁使用電磁起重機和鏈繩。

④瓶內氣體相互接觸能引起燃燒、爆炸,產生毒物的氣瓶,不得同車運輸。

⑤氣瓶裝在車上,應妥善固定。橫放時,頭部應朝向一方,立放時,車廂高度應在瓶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⑥夏季運輸應有遮陽設施,避免曝曬。

⑦嚴禁煙火。運輸可燃氣體時,運輸工具上應備有滅火器。

⑧運輸氣瓶的車停車時,司機與押運人員不得同時離開。

⑨裝有液化氣的氣瓶,不應長途運輸。

16、儲存氣瓶時,應遵守下列要求:

①應置于專用倉庫儲存,氣瓶倉庫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

②倉庫內不得有地溝、暗道,嚴禁有明火和其他熱源,倉庫內應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

③盛裝易起聚合反應氣體的氣瓶,必須規定儲存期限,并應避開放射性線源。

17、氣瓶的檢驗周期,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①盛裝腐蝕性氣體的氣瓶,每二年檢驗一次。

②盛裝一般氣體的氣瓶,每三年檢驗一次。

③液化石油氣體的氣瓶,使用未超過二十年的,每五年檢驗一次;超過二十年的,每二年檢驗一次。

④盛裝惰性氣體的氣瓶,每五年檢驗一次。

氣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嚴重腐蝕、損傷或對其安全可靠性有懷疑時,應提前進行檢驗。庫存和停用時間超過一個檢驗周期的氣瓶,啟用前應進行檢驗。

18、氣瓶的使用,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不得擅自更改氣瓶的鋼印和顏色標記。

②氣瓶使用前應進行安全狀況檢查,對盛裝氣體進行確認。

③氣瓶的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距離明火10米以外,盛裝易起聚合反應或分解反應氣體的氣瓶,應避開放射性線源。

④氣瓶立放時應采取防止翻倒措施。

⑤夏季防止曝曬。

⑥嚴禁敲擊、碰撞。

⑦嚴禁在氣瓶上進行電弧引弧。

⑧嚴禁用溫度超過40度的熱源對氣瓶加熱。

⑨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必須留有剩余壓力,永久性氣體氣瓶的剩余壓力應不小于0.05MPa;液化氣體氣瓶應留有不少于0.5-1.0%規定充裝量的剩余氣體。

⑩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場所,使用設備上必須配置防止倒罐的裝置,如單向閥、止回閥、緩沖罐等。

⑾液化氣氣瓶用戶,不得將氣瓶內的液化氣向其他氣瓶倒裝,不得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⑿氣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對瓶體進行挖補、焊接修理。

篇3:沖剪壓設備交接班檢查工作制度

為了減少安全隱患,杜絕人為事故因素,確保工作順利交接和交接班時的操作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交接班前的準備:

1、檢查機器設備的運轉和各部位性能是否正常;

2、如發現機器設備的故障問題,及時知會相關維修人員排除故障;

3、及時將機器狀態標識牌“生產中”更換為“侍使用”;

4、如實作好各種生產記錄;

5、整理工作臺面,清潔機器設備,保持工作區域的整潔有序。

(二)交接班的內容:

1、機器設備的運轉性能檢查善狀況;

2、生產中機器設備的故障維修情況;

3、制作品質和材料使用情況;

4、移交各類生產資料;

5、相關的生產注意事項等。

(三)交接班后的工作:

1、檢查機器設備的動轉和各部位性能是否正常。

2、如發現機器設備故障問題,及時知會相關維修人員排除故障;

3、整理清點各類生產資料;

4、檢查并作好各生產記錄;

5、將機器狀態標識牌“待使用”更換為“生產中”,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