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復核制度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施工測量復核制度
一、樁橛復測
工程項目部接到定測資料后應對資料進行復核、計算,并立即對樁橛進行同等精度復測。復測時應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或兩人換手測量的方法進行。
復測時要特別注意隧道、特大橋和橋隧相連地段的測量以及各分段工程結合部的貫通測量。復測時如果發現個別樁橛位置不對或精度不夠時,應及時請設計院處理。
控制測量樁橛,只復核各資用樁橛的相對位置是否正確。松動的樁橛不能作為資用樁橛。
復測工作完成后,及時固樁和護樁。
未經樁橛復測的工程不得施工。
經過復測,沒有發現問題,或發現的問題已被妥善處理后,方能同設計單位辦理測繪資料交接手續。
二、測量資料復核
本標段內各級測量機構負責完成的控制測量,其成果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和復核。檢查的主要內容有:外業記錄和內業資料是否規范,測量方法是否合理,記錄是否真實可靠,記注是否清楚明顯,計算是否正確,簽署是否完善,圖表是否齊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資料,必須返工重做。復核的主要內容有:復核測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確,有無筆誤;對最終實用平差成果進行換算、驗算和反算,確保最終成果準確可靠。
控制測量資料復核完成后,應及時形成《控制測量復核評價記錄表》。
三、獨立建筑物,續建關鍵階段部位原始位置控制復核
線路測量引伸、路基填筑開始、隧道掘進引伸和襯砌時的曲線(含緩和曲線)起始點;橋梁墩臺、涵洞等獨立建筑物原始位置控制點線;基底、基頂、墩臺頂、建筑物豎向特殊變化部位的高程等,一定要采用換手復核(換人或更換方法),確認無誤,辦理簽認手續,作好施工記錄后,方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施工過程測量的檢查復核
對建筑物的放樣測量,測設前要對所用的控制樁橛進行認真核實,不能用錯控制樁橛。放樣數據必須由兩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結果一致后,還應交換算法進行反算,并進行自查和互查(換手復核),保證放樣數據準確無誤。放樣數據與檢算資料一起,根據工程項目分類,按測量資料由專人統一保管。
對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發生錯誤的環節要進行抽查(或實行監控),抽查的部位、時間、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測量日志》上做詳細記錄。
五、對已完工程的檢查
在驗工計價前,測量主管工程師應及時組織對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標高、限界等控制項目進行實地檢查,并對工程數量予以核定。核定結果報技術負責人。
篇2:施工測量復核制度
1、施工測量是每個項目施工前的關鍵工序,測量工作關系著工程構筑物施工的準確性,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
2、施工測量根據設計單位的設計進行復測,必須對設計高程,設計埋設的樁橛是否符合施工的需要,復測要認真、詳細、記錄準確、計算無誤。
3、施工測量的儀器、鋼卷尺等必須要進行校驗,確保誤差在規范之內,沒有進行校驗的儀器不能直接使用,其中包括新購的儀器,應先校驗再使用。
4、儀器校驗必須在國家規定有校驗資質的計量單位進行,并出具合格證方可使用。
5、測量及復測應進行換手測量,嚴禁同一個儀器及視鏡人進行,數據計算也要進行換手計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6、換手測量要分工明確,誰視鏡、誰視點、誰記錄,必須在記錄上簽字認可,嚴禁涂改記錄。確保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做好保存被查。
7、復測的樁橛埋設應考慮施工中無意的損壞,應選擇在永久、堅固、穩定的地方埋設,并根據有關規定要定期進行復查及校準,防止各種因素引起的變化,造成樁橛移動、下沉或丟失等,致使施工定位測量時誤用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