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法律法規控制工作程序
建筑公司法律、法規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識別、獲取、更新、傳達適用于本公司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及其他要求,確保公司質量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符合國家、行業和地方的有關要求和本公司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方針、目標與指標要求。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識別、獲取、更新和保持的控制。
3職責
3.1綜合管理部負責適用的法律法規的獲取、識別、確認、公布和更新。
3.2各職能部門負責職能范圍內有關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其他要求識別、確認并提出清單,進行跟蹤。
3.3各相關職能部門有責任向綜合管理部傳遞適用的法律法規更新的信息。
3.4各職能部門負責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的更新以及信息的傳遞。
3.5綜合管理部負責定期公布和更新公司《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要求清單》,并負責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的訂購和發放,廢止標準的回收和處理。
3.6公司各部門應嚴格遵守已確認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4管理內容與方法
4.1法律法規的范圍
--憲法;
--我國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的法律;
--國務院制定的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規;
--地方性的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規;
--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制訂的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規章;
--國家、地方和行業的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規范、標準;
--我國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
--相關方及本公司的其他要求.
4.2搜集
4.2.1各部門從上級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專業學術組織、專業雜志、互聯網中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的網站等渠道獲取的國家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發布信息和購買途徑。
4.2.2各部門從常州市安全生產、消防、環境保護、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獲取地方的有關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的管理規定和標準信息。
4.3識別、獲得及跟蹤
4.3.1各相關部門根據質量、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和環境因素識別的結果及公司的特點,識別、確認本公司及工程項目適用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等。各部門提出并列出清單,報主管副總經理批準。
4.3.2批準購買的文件經綜合管理部登記后,由綜合管理部建立《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要求清單》,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購買、分發給各相關部門遵照執行,具體按《文件控制程序》。
4.3.3綜合管理部和各相關部門根據法律法規的發布、修訂等信息,確認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有效性,并將確認的信息傳達到相關部門。
4.3.4綜合管理部應通過日常的跟蹤確認和定期的審核結果對被廢止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進行檢查,及時糾正無用、廢止、或被替代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
4.4法律法規的管理
4.4.1綜合管理部建立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其他要求的目錄清單,并建立有關的檢索目錄。
4.4.2公司統一配備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其他要求等,由綜合管理部統一購買、下發。
4.4.3綜合管理部負責對作廢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的回收、處理。
4.4.4對經確認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清單,綜合管理部至少每年組織進行一次再確認,并對相關的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進行更改。
4.5傳達
新增加或變更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通過工作會議等形式傳遞到全體員工及相關方,并在會議紀要中記錄。
5相關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相關記錄
《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要求清單》
《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書籍定購申請表》
7附錄
附錄A流程圖
附錄B《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書籍定購申請表》
附錄A(資料性附錄)
流程圖
附錄B(規范性附錄)
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他書籍定購申請表
篇2:公司管理手冊法律法規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獲取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渠道,確定并以便遵守公司管理體系運行使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識別、獲取和確認與管理體系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清單》
3.2辦公室負責識別、確認和控制管理與與體系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3.3生產部負責協助辦公室識別、確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等。
4、工作程序
4.1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范圍:
a)適用的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條例、制度、標準等;
b)適用的地方政府法規、標準、細則、管理辦法、通知等;
c)與管理控制有關的其他要求。
4.2公司通過以下途徑獲得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a)訂閱報刊、雜志、書籍和網上查閱等;
b)與環境管理有關的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建立聯系;
c)與環境管理的專業機構和咨詢機構進行信息交流。
4.3辦公室通過走訪、電話、傳真、信函、網絡、會議等方式獲取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分析法律法規的適用條款,填寫《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清單》,交管理者代表批準。
4.4辦公室將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發放到相關部門或相關方使用,執行《文件控制程序》。
4.5針對環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辦公室應確定這些要求如何應用于公司的環境因素,對照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檢查環境因素是否有識別不全的現象,防止出現遺漏,同時在判定是否為重要環境因素時,必須充分考慮法律法規要求。
4.6辦公室負責跟蹤有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如修訂、換版或作廢信息,及時更新公司內過期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將作廢文件收回,標注"作廢"印章。
4.5辦公室根據公司員工法律法規掌握程度,安排對員工進行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培訓,執行《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5.相關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6.相關記錄
6.1《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清單》
北京***公司
篇3: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公司--程序文件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有效獲取、更新國際、國家現行質量、環保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條例及其他要求(以下簡稱有關法規標準),并進行識別、評價,以確保本公司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達到或超過有關法律、法規標準。
2范圍
本程序對有關法規標準之獲取、更新、識別、評價和實施做出了明文規定。
3職責
3.1品保部、人事科、管理者代表分別對所負責的質量、安全、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進行獲取和更新。
3.2管理者代表負責依據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數據,對有關法律、法規標準進行識別、評價,找出重要環境及危險因素。
3.3總經理負責重要環境及危險因素之審批。
4定義(略)
5運行流程
5.1有關法規標準包括:
a、憲法有關條款;
b、環境保護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地方標準;
c、環境保護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解釋;
d、資源法律、法規;
e、有關程序和實體法律、法規;
f、與產品及質量有關的法律法規;
5.2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獲取、更新流程。
5.2.1獲取、更新途徑:
a、國家、省、市級環保局/安全生產局/總工會等;
b、《中國環境報》、《地球村》等專業環境報刊;
c、電子媒體、環保法律專業網站;
d、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e、消防局;
f、技術監督局;
5.2.2各部門從有關途徑,獲取、更新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時交秘書科存檔。
5.2.3根據本公司行業特點,活動、產品和服務類型,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部門,識別出適用于本公司之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并編制和維護《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5.2.4對適用之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秘書科依據《文件控制程序》予以管理和控制。
5.3評價、實施流程。
5.3.1管理者代表組織負責依據公司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數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對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涉及之區域、范圍進行環境及危險因素識別或環境及危險因素重新識別,識別完畢,應填制《環境因素評價表》及《危險源清單》。
5.3.2管理者代表負責依據《環境因素評價表》及《危險源清單》之環境因素、環境影響、
危險因素、危險影響,進行評價,凡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之環境或危險因素,均評價為重要環境或危險因素。
5.3.3管理者代表負責將評價之重要環境或危險因素填制《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
5.3.4《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呈送總經理審批。
5.3.5管理者代表針對《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每一新確認之重要環境(危險)因素,依據《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進行目標、指標、方案策劃或調整,并控制其執行。
5.4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6相關支持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
6.3《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表格
7.1《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7.2《環境因素評價表》
7.3《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
7.4《危險源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