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培訓控制工作程序
建筑公司培訓控制程序
1目的
為建立和保持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確保體系按規定實施運行,提高員工職地安全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及應具備的能力,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減少和預防質量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環境影響,消除或減少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全體員工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培訓工作。
3職責
3.1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負責確定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各崗位的任職能力要求及各層次人員的培訓需求和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3.2各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培訓計劃,配合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實施培訓計劃,并對培訓計劃效果進行評價。
3.3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負責對培訓效果及能力進行鑒定。
3.4各部門負責培訓人員的輸送及配合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進行具體培訓的實施和培訓效果的驗證。
4管理內容與方法
4.1培訓需求的識別:
4.1.1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組織制定各崗位的"崗位工作標準",對崗位人員的教育培訓經歷、技能要求作出規定,報最高管理者批準。
4.1.2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應根據公司的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以及"崗位工作標準",評價現有人力資源能否滿足體系運行需要,對不能滿足的安排培訓。
4.1.3每年定期由綜合管理部(體系管理)組織各部門對員工質量、職業安全健康和環境管理體系、法律、法規和公司有關規章制度的培訓需求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填寫《培訓計劃申報表》送交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
4.1.4每年定期由綜合管理部組織各部門識別培訓需求,以提高員工業務能力,填寫《培訓計劃申報表》報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匯總后,編制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報分管副總經理審核后,公司總經理批準。
4.1.5各部門為提高員工業務能力,根據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填寫《培訓申請表》,向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提出培訓需求,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批準。
4.1.6未納入公司年度計劃的培訓申請,申請部門填寫《培訓申請表》報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審核后,報公司領導批準。
4.2培訓計劃:
4.2.1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
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每年定期根據培訓需求情況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目的、內容、形式、對象、時間和責任人。
4.2.2培訓方式:
--本公司內部培訓(含新進人員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跟班實習,拜師培訓等);
--員工自學;
--由公司統一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外單位舉辦的專業培訓班;
--聘請專業人員來公司進行定向培訓:
--其他培訓。
4.2.3培訓種類
--新進公司員工培訓;
--公司領導、中層干部質量、職業安全和環境知識培訓;
--公司全體員工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知識培訓。
--變換工種(轉崗)教育培訓;
--事故預防、環境污染控制和應急措施培訓;
4.2.4培訓計劃的定期評審:
培訓計劃要定期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以保證其適宜性和有效性,或根據培訓需求的變化及培訓效果,必要時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組織對培訓計劃進行評審和修訂。
4.3培訓實施:
4.3.1依照經批準后的培訓申請,在培訓實施前由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安排培訓地點、課程進度和培訓師資。
4.3.2內部培訓實施前,培訓責任人須認真做好準備工作,實施時維持好課堂秩序,明確培訓情況記錄人,編制好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教育的有關教材,所選用的教材應運用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等文件,培訓實施結束后將《會議簽到》交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保管。
4.3.3參加外培的,總經理或者主管副總經理指定具體參培人員,相關部門督促其按時報到。參培人員要做好學習筆記,取得的結業證復印件應交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保存。
4.3.4員工因提升能力需要,需向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提出申請,經總經理批準,參加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業余函授學習,主管部門應給予支持,并在學習時間上要作出適當安排。
4.4培訓紀律:
4.4.1培訓責任部門要嚴格按照培訓實施計劃實施培訓,不得隨意更改,確因特殊情況需要更改的必須提前一周提出申請,經培訓主管部門同意后重新調整計劃。
4.4.2培訓實施時,所有參培人員均須按時參加。
4.4.3所有參培人員必須參加考評考試。
4.5培訓效果驗證:
4.5.1對集中培訓的,由培訓責任部門通過筆試驗證培訓效果。
4.5.2委外培訓的應帶回培訓機構發給的結業證書或考核成績單,未進行考核發證的,由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組織驗證。
4.5.3對跟班學習和拜師培訓的新進人員,主要通過實際操作,考核其是否具備了相應的能力。
4.6培訓有效性的評價:
每次培訓后,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應根據驗證結果,對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應在《年度培訓效果評估》中反映。
4.7資料管理
4.7.1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培訓資料列人公司資料管理范疇,并按《文件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4.7.2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及時做好各項培訓內容和人員資料的登記存檔工作。
4.8員工自學、自學效果的驗證及獎勵
具體按《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規定》執行。
4.9對供方的培訓
綜合管理部在相關供方進入現場前,考慮人員素質要求、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控制的要求,由工程部對供方相關人員進行入場安全教育,將公司的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相關程序及已識別的重大危險源和重要因素通報供方,工程部將有關記錄交綜合管理部備案。
由相關供方主要主管負責向供方內部進行傳達,并遵照執行,以確保他們理解和認可本公司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的方針、目標和其他的要求。
5相關文件
《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規定》
6相關記錄
《員工培訓計劃申報表》
《年度培訓計劃》
《培訓申請表》
《年度培訓效果評估》
7附錄
附錄A流程圖
附錄B《員工培訓計劃申報表》
附錄A(資料性附錄)流程圖
附錄B(規范性附錄)
培訓計劃申報表
篇2:酒店成本費用分析與控制培訓課件
酒店成本費用分析及控制培訓課件大綱
鑒于不少酒店管理人員對酒店成本及費用的概念認識模糊,現將培訓課件綱要進行整理交流分享。
酒店成本的范疇:1.人力資源成本
2.低質耗品及洗滌成本
3.餐飲原料成本
4.能源耗費成本
5.經營管理成本
6.投資成本
7.商品成本
8.營業稅金
控制的關鍵成本:A.人工成本(16%)
B.物質消耗成本及管理費用(4.5%+5%)
C.能源消耗成本(8%)
A.人工成本(16%)
酒店業人工成本通常占酒店營業收入的16%-18%
控制方法:
1.精簡編制設置一崗多能(撤并部門、職能分解、合理分流)
2.合理使用實習生和鐘點工
3.竟聘上崗,滿負荷工作制.
4.薪酬架構和績效考核的設計要具層級性、級差性、靈活性、挑戰性、成長性
B.物質消耗成本及管理費用(占營收的4.5%+5%)
低成本運營是酒店與同業市場競爭的先決條件
GrossOperatingProfit:38%--65%
計算公式:
酒店各生產營業部門營業毛利總和(包括Room,F&Bandother)-非營業部門總費用(包括S&M,EngineeringandEnergy).
各生產營業部門營業毛利=收入-直接成本-營業費用。
F&Bfoodcostrate:38%--42%Profitrate:25%
控制方法:
1.采購完善采購制度和監督體制
2.驗收庫存領料發放
3.物料用品的使用制定使用標準、制定考核標準、建立檢查制度建立個人責任制
C.能源消耗成本
酒店能源費用標準:
能源費用占其營業額(總額)的6-9%。
如果能把能源費用列為100%,其中:
電費――占能源費用的43.03%;
水費――占能源費用的6.49%;
瓦斯費――占能源費用的1.19%;
蒸氣費――占能源費用的24.68%;
冷凍水費――占能源費用的24.61%。
每位下榻客人平均每天能源消耗標準:
電――22.6KWH
煤氣――0.76立方米
水――1.02立方米
蒸氣――0.089T
冷凍水――8.99立方米
每位下榻在酒店的客人平均每天能源消耗費為20-25元左右。
能源消耗成本的控制方法:
對水、電、氣、油等主要能源進行重點控制
1.制定完整的能耗控制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學細致嚴格的能耗使用標準
3.劃小能耗控制核算單位
4.宣傳灌輸節能觀念
5.動態管理能源
6.技術改造節能
成本綜合控制的方法:
1.預算控制法預算控制法以預算指標作為經營支出的限額,以分項目、分階段來實行成本控制
2.主要消耗指標控制法對經營費用有著決定性影響的指標,進行嚴格控制,適時通報相關數據
3.制度控制法將成本的控制與獎懲制度結合使用
4.標準成本控制法將酒店的各類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實施控制比較
5.目標成本控制法
篇3:某工廠人員培訓控制程序
工廠人員培訓控制程序
1.目的
對從事影響質量活動的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確保所受培訓的員工掌握并提高產品質量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滿足和勝任崗位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人員的培訓(包括最高管理者)活動。
3.定義
培訓:使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勞動技能得到提高,從而能勝任本職工作需要的一切活動及措施。
4.職責
4.1廠辦人勞教育室是員工培訓的主管部門,負責對員工培訓計劃的編制、組織實施和進行有效性評價,負責建立和保存員工培訓檔案。
4.2廠長負責年度培訓計劃的審批。
4.3各部門根據崗位設置要求,提出培訓需求信息并配合實施培訓活動。
5.工作程序
5.1培訓計劃的編制
5.1.1編制的依據
a.工廠的方針目標和企業發展策略;
b.人員與職能情況測定的結果和各部門的培訓需求;
c.根據崗位描述員工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應知應會知識;
d.工廠體系運行中涉及的有關質量技術和產品責任方面的專業知識。
5.1.2編制與審批
a.人勞教育室主管在每年初根據各部門上報的培訓需求,進行可行性的識別后,結合培訓依據,編制工廠年度培訓計劃報廠長審批。
b.培訓計劃經廠長批準后,由人勞教育室負責組織實施培訓。
c.培訓計劃內容應包括: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培訓人數、培訓課時、培訓方式等。
5.2實施培訓
5.2.1人勞教育室主管負責按計劃落實培訓前的準備工作,如:經費、師資、場所、教材、考卷、證書等。
5.2.2培訓形式一般以內部培訓為主,派出進修為輔,根據工廠實際情況實行分期、分批、分對象施教。
5.2.3人勞教育室主管負責在開班前一周將《培訓通知單》發至有關部門和學員本人。對因故不能參加培訓或需調換人員時,部門主管應及時與人勞教育室聯系,以便作相應的調整。
5.2.4培訓可通過考試、參加培訓人員簽到或外委培訓時出具的證書來證明結果;所有培訓記錄由人勞教育室負責匯總,分別立卷歸檔。
5.2.5對提出的臨時性培訓,經廠長批準后,由人勞教育室適時實施,可由人勞教育室主管作相應的調整,并在培訓計劃中作出情況說明。
5.3上崗/轉崗人員的培訓
5.3.1對新上崗/轉崗人員的培訓,由人勞教育室或其接收部門的主管按《新上崗人員培訓表》及《轉崗考核鑒定表》內容對其進行培訓,并指導其正確理解工廠的各項規定、規程、程序和相關文件等。
5.3.2員工在明確培訓確認表中的內容要求后在相應項目欄確認簽字,證明其主管對其進行了有效培訓,并已明確了工作要求。
5.3.3新員工經過三---六個月試用期后,人勞教育室應對其按《崗位描述規定》中具備的要求進行考評,合格后發上崗證。
5.3.4經培訓考評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訓并補考合格后方可上崗。
5.4資格認定
5.4.1員工上崗前均應接受崗位培訓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經驗,經確認由人勞教育室頒發上崗證。
5.4.2對特殊作業人員(焊工、電工、司爐工等)、特種工序人員(檢驗員、試驗員、計量員、審核員、設計開發人員、合同評審人員、采購人員、頂崗人員)必須持資格證書方可上崗。
5.4.3對上崗培訓不合格者不予上崗,直至考核合格為止。
5.5有效性評價和激勵機制
5.5.1每年末由人勞教育室將員工工作技能、專業知識評定表發至各部門主管,由其對員工培訓后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估。
5.5.2各部門主管對員工培訓效果的評價由人勞教育室進行匯總,并作為下一輪深入培訓的信息源。
5.5.3為激勵員工開展質量改進,由人勞教育室組織員工開展合理化建議、QC小組、零缺陷計劃活動,并通過宣傳、表彰等形式來調動員工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和提高質量意識。
5.6頂崗計劃和人力資源開發
5.6.1由人勞教育室根據工廠員工崗位描述規定人員頂崗計劃,確保頂崗人員具備該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滿足上崗要求。
5.6.2人勞教育室主管積極開展工廠人力資源開發的工作,注重人才信息的收集,充實工廠的人才儲備,為工廠的發展創造充足的后備力量。
5.7培訓檔案
5.7.1人事教育室負責根據工廠員工培訓活動所形成的計劃、記錄、表單、證書等,建立員工的培訓檔案,以員工個人培訓情況匯總表形式,顯示培訓實施、資格認定的現狀。
5.7.2保存年限按文控規定執行。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8.01-01《崗位描述》
QR/SH18.01-02《年度培訓計劃》
QR/SH18.01-03《培訓通知單》
QR/SH18.01-04《培訓簽到表》
QR/SH18.01-05《崗位培訓需求表》
QR/SH18.01-06《新上崗人員培訓表》
QR/SH18.01-07《轉崗考核鑒定表》
QR/SH18.01-08《年培訓情況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