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南朗醫院CT掃描檢查須知

南朗醫院CT掃描檢查須知

2024-07-11 閱讀 9364

醫院CT掃描檢查須知

1、檢查當日請攜帶病歷、各項檢查結果和CT平掃片,由家屬陪同前來。

2、在本院做過CT者,請帶原CT登記卡或CT片

3、如患者有藥物過敏史,請事先告知,以防意外。

4、計算機斷層檢查對患者是無創傷檢查,故患者切勿緊張。

5、本科所采用的各種碘造影劑,安全可靠,一般不會發生藥物反應。但有極少數患者,由于其特異體質,可能會發生過敏或其它意外,現代醫療手段尚難事先預防。故在進行計算機體層掃描(CT)檢查之前,需辦理“同意用藥”的簽字手續,請患者及親屬予以協助。

6、檢查三日后憑照相登記卡,在一樓南側登記室取結果,節假日不辦理取片手續。

7、因故不能按期檢查者,請提前一天通知登記室。

8、如遇機器故障,掃描不能進行,需改期時,請諒解。

篇2:漏洞掃描系統安全運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電網公司信息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特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海南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直屬各單位信息系統的所有漏洞掃描及相關設備的管理和運行。其他聯網單位參照執行。

第二章人員職責

第三條漏洞掃描系統管理員的任命

漏洞掃描系統管理員的任命應遵循“任期有限、權限分散”的原則;

系統管理員的任期可根據系統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長為三年,期滿通過考核后可以續任;

必須簽訂保密協議書。

第四條漏洞掃描系統管理員的職責如下:

恪守職業道德,嚴守企業秘密;熟悉國家安全生產法以及有關通信管理的相關規程;

負責漏洞掃描軟件(包括漏洞庫)的管理、更新和公布;

負責對網絡系統所有服務器和專用網絡設備的首次、周期性和緊急的漏洞掃描;

負責查找修補漏洞的補丁程序,及時打補丁堵塞漏洞;

密切注意最新漏洞的發生、發展情況,關注和追蹤業界公布的漏洞疫情;

遵守漏洞掃描設備各項管理規范。

第三章用戶管理

第五條只有漏洞掃描系統管理員才具有修改漏洞掃描設備配置、分析和掃描的權限。

第六條為用戶級和特權級模式設置口令。不能使用缺省口令,確保用戶級和特權級模式口令不同。

第七條漏洞掃描設備口令長度應采用8位以上,由非純數字或字母組成,并定期更換,不能使用容易猜解的口令。

第四章設備管理

第八條漏洞掃描設備的部署環境應滿足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規范,其網絡拓撲和掃描范圍的更改要報送信息系統運行管理部門批準,以保證漏洞掃描設備發揮最大效應。

第九條漏洞掃描設備工作時會對網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應避免在網絡運行高峰期進行掃描,如有特殊情況應通知有關的系統管理員

第十條漏洞掃描設備的規則設置、更改的授權、審批依據《漏洞掃描設備配置變更審批表》(參見附表1)進行。漏洞掃描設備的規則設置、更改,應該得到信息系統運行管理部門負責人的批準,由系統管理員具體負責實施。

第十一條對掃描結果的分析和安全漏洞修補。漏洞掃描后,發現系統漏洞公告,必須及時找到修補漏洞的補丁程序,并通過專用工具,及時下載打補丁,堵塞漏洞。

第十二條漏洞掃描設備定期檢測和維護要求(首次實施)。系統管理員對服務器和專用網絡設備實施首次漏洞掃描。服務器和專用網絡設備上線前,必須進行漏洞掃描,并填寫《漏洞掃描補丁記錄單》(附表2)。

第十三條漏洞掃描設備定期檢測和維護要求(周期實施)。系統管理員對服務器和專用網絡設備實施周期性漏洞掃描,并填寫《漏洞掃描記錄單》(附表3)。

第十四條漏洞掃描設備配置操作規程要求如下:

記錄網絡環境,定義漏洞掃描的網絡接口;

定義漏洞掃描的IP地址范圍;

定義漏洞掃描的安全級別和掃描選項;

安裝,升級最新的漏洞庫;

定義管理員清單和管理權限;

測試漏洞掃描設備的性能和做好網管數據庫。

第十五條漏洞掃描發現的安全事件處理和報告的要求。一旦獲悉業界公布的漏洞疫情,并確認它們存在嚴重的危害性,即使公司當前尚未出現受到侵擾的跡象,也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緊急更新庫,通告公司,對服務器和專用網絡設備實施緊急漏洞掃描,及時調整防火墻策略,并填寫《漏洞掃描記錄單》(附表3)。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制度由海南電網公司信息中心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實行,有新的修改版本頒布后,本規定自行終止

篇3:電氣設備遠紅外熱成像掃描制度

公司電氣設備遠紅外熱成像掃描制度

第一章總則

為了及時發現設備不正常發熱、充油設備缺油等異常運行情況,充分利用科技產品對生產工作的積極作用,做到設備過熱缺陷早發現,早處理,避免事故擴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實施細則

各風廠篩選出具備紅外檢測條件的設備,對所有具備紅外檢測條件的電氣設備建立遠紅外檢測檔案(見附表一),并按實際情況制訂出紅外檢測周期和計劃,由公司審核并批準后嚴格實施。電氣設備紅外檢測周期應遵照DL/T664-1999《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技術應用導則》相關要求執行,一般情況下,應對全部設備每半年檢測一次,對老化或存在原始缺陷的設備應適當縮短檢測周期。新建、擴改建或大小修的電氣設備在帶負荷后的一個月內(但最早不得少于24h)應進行一次紅外檢測和診斷。

對于掃描發現溫升異常而暫時不能停電處理的部位,按實際情況縮短檢測周期,加強監視,并及早安排停電檢修。對具備使用紅外熱像儀檢測的設備或部位應盡量使用熱像儀檢測,如果紅外熱像儀無法檢測,應使用紅外點溫儀進行檢測。對發現的異常設備,應馬上匯報給公司主管經理,由生產技術部會同設備所轄班組的班長、技術員、公司主管經理共同制定處理方案,并填寫紅外檢測缺陷記錄表(見附表二)。

對于發現的重大設備缺陷,由于系統原因不能及時停電處理的缺陷應馬上向公司主管經理、生產技術部匯報。電氣設備紅外掃描檔案和紅外檢測缺陷記錄表由各風廠檢修班組技術員(不具備檢修班組的風廠暫時由風廠廠長或風廠專工負責)填寫,班組內微機存檔,并隨時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上報給生產技術部并存檔。每年由生產技術部組織召集一次紅外掃描總結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制定整改計劃。

第三章附則

本制度由生產技術部負責解釋。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附表一:電氣設備紅外掃描檔案格式變電設備遠紅外線熱成像檢測記錄簿檢測范圍檢測時間檢測單位異常發熱點范圍內最高溫度℃環境溫度℃記錄人附表二:紅外檢測缺陷記錄表風廠:序號設備名稱缺陷部位表面溫度(℃)環境溫度(℃)相對溫差(℃)負荷電流(A)額定電流(A)缺陷性質熱圖號儀器檢測人檢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