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醫院醫療急診緊急突發事件處理制度
醫院醫療急診緊急突發事件處理制度
一、搶救流程
24小時開通急救綠色通道
(一)急危重癥:復蘇室搶救病情穩定后轉EICU、ICU、專科病房、搶救室、觀察病房等。
(二)創傷外科:嚴重多發傷急診手術,手術后轉EICU,ICU、創傷外科病房或觀察室清創處理后留觀、創傷外科病房等。
(三)一般急癥:處理后??撇》?、觀察病房、輸液室等。
二、發生緊急突發事件應急反應
急診值班醫師、護士應立即向醫院總值班、醫務科以及
急診科科主任匯報,必要時直接向分管院長匯報,搶救工作按醫院規定以及急診工作制度執行,急診科科主任負責二線值班會診搶救。急診科的醫療搶救工作服從醫務科以及醫院搶救小組的領導。
三、院外緊急外派搶救醫務人員
(一)各科室須服從醫務科或總值班(夜間)以及院級領導緊急外派搶救指令。
(二)急診搶救人員常規組成:急診內、外科值班醫師、
急診科值班護士各一名。額外人員指派由醫務科或總值班臨時決定。具體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定,醫務人員外派可由醫院統籌安排。醫務人員須服從醫院的統一安排。
(三)急診搶救人員派出時間內值班替代由醫務科調配。急診科應準備好緊急外派所需要的急救藥品、搶救器械。
四、其他部門配合
各有關部門要備足各類救災物資。根據災情,救災物資的使用,由救災領導小組統一調撥和安排。醫院要掌握各病區、病床、常用藥品、可動用醫療隊人員的數量,協調好應急通信設備、緊急供電設備及應急交通工具的緊急調用。
五、做好相關記錄工作及事后總結工作。
篇2:鄉鎮衛生院急診室工作制度
鄉鎮衛生院急診室工作制度
一、急診工作必須建立合理的流程,包括:院前急診、分診、接診、檢查、處理、搶救、會診、轉診等環節。急診室嚴格執行24小時應診,要求建立急救“綠色生命通道”,做到通訊、人員、器械、設備、車輛五落實,急診出診10分鐘內出車,急診病人5分鐘內得到處置,檢驗、藥房、影像等輔助科室應提供24小時服務,并及時出具相關報告,保證急診醫療工作及時、安全、便捷、有效。
二、急診室觀察的病人,由各專業急診醫師決定,由急診室統一安排。病員的診治、病歷、醫囑和病情觀察由急診室醫師負責。急診醫師必須認真書寫急診病歷、急診登記及急診觀察記錄。觀察時間一般不超72小時。超過72小時應動員病員住院治療。
三、急診室應建立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對疑難危重病員,應及時請上級醫師診視,涉及多科病員應及時組織專科會診。對不宜搬動的危重病員,應在急診搶救室內就地組織搶救,待病情穩定后再護送住院。
四、需要轉院的急診病人須先報告醫務科或院總值班,經同意后方可聯系轉院,并與接收醫院及家屬聯系共同做好安全轉運工作。
五、需急診手術的病員,急診室醫生應與有關科室和手術室聯系,說明病情,并盡可能做好術前準備及安全搬運和交接工作。
六、重大醫療搶救,須立即報告科主任,以便及時組織全院有關科室人員進行搶救。對涉及法律、交通事故、糾紛的病員,在積極搶救的同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七、急診室工作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作好各種記錄和交接班,防止差錯事故。
八、急診室醫護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急診室醫師執業范圍應為臨床類別。
九、急診室醫護人員要及時、有序、敏捷地實施搶救工作,搶救危重病人。值班醫師切實負責,加強請示報告,及時會診,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各種搶救記錄。杜絕粗、疏、漏,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篇3:某醫院醫療急診搶救室工作制度
醫院醫療急診搶救室工作制度
一、實行24小時值班制,按時交接班,上崗時做到衣帽整潔、佩帶胸卡。
二、搶救室專為搶救病員設置,其他任何情況不得占用。非參加搶救人員不得進入搶救室。
三、為確保隨時投入搶救工作,做到搶救室設備齊全,專人管理。
四、一切物品實行四固定(定量、定位、定人、定期檢查)制度,搶救室物品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
五、藥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時整理、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每日由專人檢查,以備再用。
六、每日核對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帳物相符。
七、無菌物品須注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重新滅菌。
八、每周須徹底清掃、消毒一次,室內禁止吸煙。
九、搶救室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遵守各種疾病搶救常規,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十、危重病人搶救時,當班醫務人員應全力以赴、爭分奪秒。一般搶救由該科值班醫師及搶救班護士負責,特殊搶救請示醫務科或院領導組織有關科室進行搶救,各級人員做到明確分工,密切合作。
十一、患者經搶救病情穩定后,由醫務人員送至病房或手術室,因病情不宜搬動者,留急診科繼續觀察。
十二、做搶救室相關工作登記記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