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脫硝點檢員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1)在點檢長的領導下,負責鍋爐脫硝區范圍內的設備管理工作。
1)負責解決鍋爐脫硝區范圍內的設備的技術問題。
(2)加強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設,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程、制度。
1)貫徹執行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上級指示及文件;
2)參與制定、修編本專業規程、制度,并督促執行;
3)解決本專業在貫徹落實中出現的問題;
4)認真執行各項規程、制度,加強反違章。
(3)對本崗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負責。
1)落實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考評制度;
3)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不違反勞動紀律。
(4)做好安全生產例行工作。
1)編制鍋爐脫硝區專業修理項目計劃及全過程管理與協調;
2)參與編制鍋爐脫硝區專業檢修工藝規程、科研項目、重大項目、大小修的安全技術措施;
3)落實安全生產大檢查、季節性安全大檢查、安全性評價和經濟性評價等工作;
4)做好鍋爐脫硝區工作票和缺陷管理相關工作;
5)貫徹落實《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協助專業制定防止鍋爐承壓部件爆漏、壓力容器爆破、鍋爐尾部再次燃燒、鍋爐爐膛爆炸、制粉系統爆炸、鍋爐汽包滿水和缺水、防汛、火災、人身傷亡、環境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6)做好鍋爐脫硝區設備備品備件管理工作;
7)參加鍋爐脫硝區設備大、小修后的驗收、試轉、整套啟動和有關調整試驗;
8)做好鍋爐脫硝區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完成技術資料的整理工作;
9)修訂、編制鍋爐脫硝區設備的檢修作業文件包;
10)按期完成鍋爐脫硝區設備點檢管理網絡的填報。
(5)做好危急事件管理。
1)參與本專業危急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
2)參與危急事件的救援、搶險和生產恢復;
3)按規定參與事故調查。
(6)其他有關規定的職責。
其他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中所明確的職責。
檔案管理制度
篇2:脫硝氨站液氨接卸規定
1、液氨的接卸工作由化學操作人員和液氨運輸人員共同完成。
2、液氨槽車到現場時,化學操作人員負責審核液氨出廠單據、質量證書,并確認運輸人員是否攜帶《危險品運輸操作證》,如有缺項應拒絕接卸。
3、進行卸氨操作時,運行人員和運輸人員需穿好防化服,戴防護手套、護目眼鏡、帶有氨氣過濾功能的口罩或防毒面具。
4、化學操作人員陪同卸氨運輸人員到現場進行系統確認,口頭交代好注意事項。由卸氨運輸人員連接好槽車的進出管道(設備初次投運或檢修后須用氮氣對接卸管道進行置換),化學接卸人員開啟相關閥門,并嚴格按照《化學運行規程》進行卸氨操作。液氨接卸時應注意控制流速不能過快,防止因靜電摩擦起火。
5、液氨卸車時,化學操作人員應對作業區域內大氣中的氨濃度測試,并控制作業區域內大氣中的氨濃度低于30mg/Nm3,否則因立即停止卸氨,查找漏氨點,處理后才能繼續卸氨。屬于槽車運輸方問題且無法處理正常時,化學操作人員有權拒絕接卸。
6、當液氨槽車液位指示為0,停運卸氨壓縮機后,由液氨運輸人員關閉槽車上的氣、液相截止閥,化學操作人員負責用氮氣對氣、液相接卸管道進行置換。置換結束后,由液氨運輸人員分離槽車的連接軟管及接地線,經化學操作人員確認后槽車方可離開。
7、化學接卸人員根據接卸前后儲罐的液位差,估算所來液氨的數量,并做好相關記錄。當液氨數量與出廠單據所列值有較大出入時,及時向上級匯報。
8、化學操作人員每個工作日對卸料壓縮機氣液分離器進行一次排液,節假日期間排液操作間隔最長不超過三天。
篇3:脫硝氨站安全管理規定
1、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學習訓練,具備應有的安全操作知識,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考試及體檢合格取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2、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液氨罐區的工藝管線介質及流向,具備應有的安全防護知識和應急處理措施,卸車時嚴格執行《液氨卸車安全管理規定》。
3、操作人員必須按要求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嚴禁酒后上崗。
4、按時對氨站巡檢,做好巡檢記錄,對可能出現的漏點及薄弱環節要重點盯防,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值長。
5、操作人員工作前,首先檢查應急救援、消防器材,報警器等是否完好靈敏,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發電部。
6、操作人員時刻注意液氨儲罐的溫度及壓力,當儲罐溫度超過35℃時開啟儲罐頂部噴淋水及時降溫;當壓力超過0.1MPa時及時降溫處理或開啟系統閥門。
7、操作人員必須認真進行卸車操作,控制液氨儲罐存量不得超過總容積的70%。
8、對于運輸資質和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的運輸車輛有權拒絕卸車,夏季中午高溫時不得安排車輛卸車。
9、發電部認真組織員工學習《液氨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時組織進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10、脫硝氨站的安全管理工作,由發電部部長全面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