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升降機具安全規則
第1條
本規則依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五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本規則適用于左列起重升降機具:
一固定式起重機:系指在特定場所使用動力將貨物吊升并將其作水平搬運為目的之機械裝置。
二移動式起重機:系指能自行移動于非特定場所并具有起重動力之起重機。
三人字臂起重桿:系指以動力吊升貨物為目的,具有主柱、吊桿,另行裝置原動機,并以鋼索操作升降之機械裝置。
四升降機:系指乘載人員及(或)貨物于搬器上,而該搬器順沿軌道鉛直升降,并以動力從事搬運之機械裝置。但營建用提升機、簡易提升機及吊籠,不在此限。
五營建用提升機:系指于土木、建筑等工程作業中,僅以搬運貨物為目的之升降機。但導軌與水平之角度未滿八十度之吊斗卷揚機,不在此限。
六吊籠:系指由懸吊式施工架、升降裝置、支撐裝置、工作臺及其附屬裝置所構成,專供勞工升降施工之設備。
七簡易提升機:系指僅以搬運貨物為目的之升降機,其搬器之底面積在一平方公尺以下或頂高在一.二公尺以下者。但營建用提升機,不在此限。
第3條
本規則所稱中型起重升降機具如左:
一中型固定式起重機:系指吊升荷重在○.五公噸以上未滿三公噸之固定式起重機或未滿一公噸之斯達卡式起重機。
二中型移動式起重機:系指吊升荷重在○.五公噸以上未滿三公噸之移動式起重機。
三中型人字臂起重桿:系指吊升荷重在○.五公噸以上未滿三公噸之人字臂起重桿。
四中型升降機:系指積載荷重在○.二五公噸以上未滿一公噸之升降機。
五中型營建用提升機:系指導軌或升降路之高度在十公尺以上未滿二十公尺之營建用提升機。
前項第一款所稱斯達卡式起重機,系指以鋼索或吊鏈懸吊起重機之駕駛室(臺),且能與貨物同時升降之起重機。
第4條
本規則所稱吊升荷重,系指依固定式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人字臂起重桿等之構造及材質,所能吊升之最大荷重。
具有伸臂之起重機之吊升荷重,應依其伸臂于最大傾斜角、最短長度及于伸臂之支點與吊運車位置為最接近時計算之。
具有吊桿之人字臂起重桿之吊升荷重,應依吊桿于最大傾斜角時計算之。
第5條
本規則所稱額定荷重,在未具伸臂之固定式起重機或未具吊桿之人字臂起重桿,系指自吊升荷重扣除吊鉤、抓斗等吊具之重量所得之荷重。
具有伸臂之固定式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之額定荷重,應依其構造及材質、伸臂之傾斜角度及長度、吊運車之位置,決定其足以承受之最大荷重后,扣除吊鉤、抓斗等吊具之重量所得之荷重。
具有吊桿之人字臂起重桿之額定荷重,應依其構造、材質及吊桿之傾斜角,決定其足以承受之最大荷重后,扣除吊鉤、抓斗等吊具之重量所得之荷重。
第6條
本規則所稱積載荷重,在升降機、簡易提升機、營建用提升機或未具吊臂之吊籠,系指依其構造及材質,于搬器上乘載人員或荷物上升之最大荷重。
具有吊臂之吊籠之積載荷重,系指于其最小傾斜角狀態下,依其構造、材質,于其工作臺上乘載人員或荷物上升之最大荷重。
僅供下降使用之吊籠之積載荷重,系指依其構造、材質,于其工作臺上乘載人員或荷物所能承受之最大荷重。
第7條
本規則所稱額定速率,在固定式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或人字臂起重桿,系指在額定荷重下使其上升、直行、回轉或橫行時之各該最高速率。
升降機、簡易提升機、營建用提升機或吊籠之額定速率,系指搬器在積載荷重下,使其上升之最高速率。
第8條
本規則所稱容許下降速率,系指于吊籠工作臺上加予相當于積載荷重之重量,使其下降之最高容許速率。
第9條
雇主于中型固定式起重機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及安定性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但該起重機如屬架空式、橋型式等無翻覆之虞者,得免實施安定性試驗。
前項荷重試驗,系指將相當于該起重機額定荷重一.二五倍之荷重置于吊具上,實施吊升、直行、旋轉及吊運車之橫行等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安定性試驗,系指在逸走防止裝置、軌夾裝置等停止作用狀態中,且使該起重機于最不利于安定性之條件下,將相當于額定荷重一.二七倍之荷重置于吊具上所實施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10條
雇主對固定式起重機之設置,其有關結構空間應依左列規定:
一除不具有起重機桁架及未于起重機桁架上設置人行道者外,凡設置于建筑物內之走行固定式起重機,其最高部(集電裝置除外)與建筑物之水平支撐、梁、橫梁、配管、其他起重機或其他設備之置于該走行起重機上方者,其間隔應在○.四公尺以上。其桁架之人行道與建筑物之水平支撐、梁、橫梁、配管、其他起重機或其他設備之置于該人行道之上方者,其間隔應在一.八公尺以上。
二走行固定式起重機或旋轉固定式起重機與建筑物間設置之人行道寬度,應在○.六公尺以上。但該人行道與建筑物支柱接觸部分寬度,應在○.四公尺以上。
三固定式起重機之駕駛室(臺)之端邊與通往該駕駛室(臺)之人行道端邊,或起重機桁架之人行道端邊與通往該人行道端邊之間隔,應在○.三公尺以下。但勞工無墜落之虞者,不在此限。
第11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應設過卷預防裝置。但使用液壓、氣壓、絞車或內燃機為動力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者,不在此限。
第12條
雇主于調整固定式起重機之過卷預防裝置時,應使吊鉤、抓斗等吊具或該吊具之卷揚用槽輪之上方與卷胴、槽輪及吊運桁架等(傾斜之伸臂除外)
之下方間之間隔保持○.二五公尺以上。但直動式過卷預防裝置為○.○五公尺以上。
第13條
雇主對于使用液壓為動力之固定式起重機,應裝置防止該液壓過度升高之安全閥,此安全閥應調整在額定荷重(伸臂起重機為額定荷重之最大值)
以下之壓力即能作用。但實施荷重試驗及安定性試驗時,不在此限。
第14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使用,應不得超過額定荷重。但在不得已情況下,經采取左列各項措施者,得報經檢查機構放寬至實施之荷重試驗之值:
一事先實施荷重試驗,確認無異狀。
二指定作業監督人員,從事監督指揮工作。
前項荷重試驗之值,系指將相當于該起重機額定荷重一.二五倍之荷重(額定荷重超過二百公噸者,為額定荷重加上五十公噸之荷重)置于吊具上實施吊升、直行、旋轉及吊運車之橫行等動作試驗之荷重值。
第一項荷重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15條
雇主對于伸臂固定式起重機之使用,應規定伸臂之傾斜角不得超過該起重機明細表內記載之范圍。但吊升荷重未滿三公噸者,以制造者指定之伸臂傾斜角為準。
第16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使用,以吊物為限,不得乘載或吊升勞工從事作業。但在不得已情形下,具有人員專用乘坐廂及圍欄、佩戴安全索或安全帶等,足以防止墜落之設施等者,不在此限。
第17條
雇主于固定式起重機作業時,應禁止人員進入吊舉物下方。但吊舉物掉落不致危害勞工者,不在此限。
雇主應禁止人員進入有發生碰撞危害之虞之鋼索內角側,以防止纜索固定式起重機各鋼索之震脫、槽輪或其他安裝部分飛落之危害。
第18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檢修、調整、操作、組配、拆卸等,應依左列規定:
一設置于屋外之走行起重機,應設有固定基礎與軌夾等防止逸走裝置,其原動機馬力應能在風速每秒十六公尺時,仍能安全駛至防止逸走裝置之處;如瞬間風速有超過每秒三十公尺之虞時,應采取使防止逸走裝置作用之措施。
二從事檢修、調整作業時,應指定作業監督人員,從事監督指揮工作。
但無虞危險或采其他安全措施,確無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三操作人員于起重機吊有荷重時,不得擅離操作位置。
四組配、拆卸時,應選用適當人員擔任,作業區內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必要時并設置警告標示。
五因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致作業有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19條
雇主對于纜索起重機之拉條,應依左列規定:
一安定支柱頂部之拉條數,應為兩條以上。
二不得接近架空電路。
三以鋼索為拉條時,應以鋏、環首、套管等金屬具緊結于支柱、牽索用固定錨或同等以上堅固物。
四應以松緊螺旋扣等金屬具拉緊,并應有防止螺旋扣扭轉松脫之措施。
第20條
雇主對于吊升荷重在三公噸以上伸臂起重機,其水平伸臂以外之伸臂,應設攀登梯。但設置有檢點臺或其他為檢點該起重機裝設之設備,或在地面上易于檢點該起重機者,不在此限。
第21條
雇主對于前條攀登梯或其他起重機之攀登梯,應依左列規定:
一踏板應等距離設置,其間隔應在二十五公分以上三十五公分以下。
二踏板與伸臂及其他最近物間之水平距離,應有十五公分以上。
三踏板未設置側木者,應有防止足部橫滑之構造。
四通往上方走道、檢點臺之部分,應裝有高出該處地板面七十五公分以上之側木,且其前端應彎向各該處所地板面。
五長度超過十五公尺者,應于每十公尺以內設一平臺。
第22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設置之階梯,應依左列規定:
一對水平面之傾斜度,應在七十五度以下。
二每一階之高度應在三十公分以下,且各階梯間距離應相等。三階面之寬度應在十公分以上,且各階面應相等。
四高度超過十公尺以上者,應于每七.五公尺以內設置平臺。五應設置高度七十五公分以上之堅固扶手。
第23條
雇主對于吊升荷重三公噸以上之架空式起重機、橋型式起重機或卸載機等起重機之桁梁及吊升荷重在三公噸以上之伸臂起重機之水平伸臂,應設置走道。但設有檢點臺或其他為檢點該起重機而設置之設備者,得免設置走道。
前項走道,應依左列規定:
一寬度應在四十公分以上。
二應自走道面起設置高度九十公分以上之堅固扶手、中欄桿及自走道面起設高度三公分以上之腳趾板。但設置走道于起重機桁梁或水平伸臂上,有礙吊運車或其他裝置之橫行及水平伸臂之旋轉者,不在此限。
三走道面應保持安全狀態,不致使勞工踩倒、滑倒、絆倒等。
第24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應設控制荷重或伸臂下降所必要之制動裝置。但使用液壓或氣壓為動力之吊升裝置或起伏裝置,不在此限。
前項制動裝置,應設起重機動力被遮斷時,能自行制動之設備。但以人力操作者,不在此限。
第25條
雇主對于走行固定式起重機之直行裝置,應設置走行制動裝置。但操作人員于地面操作,并隨貨物移動之起重機,不在此限。
第26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吊升、直行及吊運車橫行等動作裝置之卷胴、軸、銷及其他零件等,應具有充分強度,并不得有妨礙各該裝置安全動作之顯著磨耗、變形或裂隙等缺陷。
第27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鋼索卷胴、伸臂、吊運車架、有鉤滑車等之連結,應以灌注合金或使用銷、壓夾、栓銷等方法緊結之。
第28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卷揚用鋼索,當吊具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吊升裝置之卷胴上;對于伸臂起伏用鋼索,當伸臂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起伏裝置之卷胴上。
第29條
雇主對于顯著高溫作業場所使用之固定式起重機,應采用鋼心鋼索。但在吊具下采設置遮熱板等方法,使溫度保持在攝氏一百五十度以下者,不在此限。
第30條
雇主對于以鋼索或吊鏈懸吊駕駛室或駕駛臺,并隨荷重同時升降之固定式起重機,應于該駕駛室或駕駛臺置有二條以上獨立卷揚用鋼索懸吊之。
前項起重機,應設有如該卷揚用鋼索斷裂時,能自動控制該駕駛室或駕駛臺下降之裝置。但駕駛室或駕駛臺之揚程在二.五公尺以下者,不在此限。
第31條
雇主對于伸臂起重機應設過負荷預防裝置。但左列各款伸臂起重機已裝有其他預防裝置,能防止過負荷者,不在此限:
一吊升荷重未滿三公噸者。
二伸臂之傾斜角及長度保持一定者。
三額定荷重保持一定者。
第32條
雇主對于具有起伏動作之伸臂起重機,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設置伸臂傾斜角之指示裝置,以防止過負荷操作。
第33條
雇主對于走行固定式起重機,應設電鈴、鳴器等警報裝置。但操作人員于地面操作,且隨荷物移動之起重機及跨線吊運車,不在此限。
第34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電磁接觸器之操作回路,如接地時,該電磁接觸器有被接通之虞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線圈之一端應連接于接地側之電線。
二線圈與接地側之電線間,不得有開關器。
第35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控制裝置,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標示起重機之動作種別、動作方向及動作停止位置。但具有操作人員自控制裝置之操作部分放手時,能自動將其動作恢復至停止位置之機構者,得不標示該停止動作位置。
第36條
雇主對于操作人員于地面上操作并隨荷物移動之固定式起重機,其操作用開關器應依左列規定:
一應具有操作人員自操作部分放手時,能自動使動作停止之構造。
二操作用開關器之操作部分為引索構造者,應有防止該引索扭結之措施。
三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標示該操作用開關器所控制之動作種別及動作方向。
第37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供電線,應依左列規定:
一供電線之電壓為七百五十伏特以下之直流電或六百伏特以下之交流電者,不得設置于起重機桁梁之走道、階梯、攀登梯或供電線專用檢點臺以外之檢點臺上方未滿二.三公尺處,或其側方未滿一.二公尺位置。但設有防止感電之圍柵或絕緣覆蓋者,不在此限。
二供電線之電壓超過七百五十伏特之直流電或超過六百伏特之交流電者,應設有專用之坑穴或套管內。但設有防止感電之圍柵或絕緣覆蓋者,不在此限。
第38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結構部分,應具充分之強度,不致因變形而妨礙該起重機之安全使用,并應保持其剛性,不使發生壁面挫曲及顯著變形。
第39條
雇主對于吊升荷重未滿五公噸之纜索起重機,其結構部分之塔、支柱及牽條之材料,得使用木材。
前項木材不得有顯著之蛀蝕、裂隙、節或傾斜纖維等強度上之缺陷。
第40條
雇主對于架空式起重機之桁梁,以額定荷重下,置于最不利之位置吊升時,其最大撓度值,應在該起重機桁梁跨距八百分之一以下。
第41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結構部分之鉚釘孔或螺釘孔,應使用鉆孔機鉆孔,且該孔不得有回紋或裂紋等瑕疵。
第42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結構部分之螺栓、螺帽、螺釘等,應有防止松脫之措施。但使用強力螺栓接合者,不在此限。
第43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或起伏裝置用之絞車應安裝穩固,不得有上浮偏倚或搖曳等情形。
第44條
雇主對于固定式起重機,應于操作人員及吊掛作業者易見處,置有額定荷重之明顯標示。
前項起重機應以銘牌等標示左列事項:
一制造者名稱。
二制造年月。
三吊升荷重。
第45條
雇主于中型移動式起重機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及安定性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
前項荷重試驗,系指將相當于該起重機額定荷重一.二五倍之荷重置于吊具上,實施吊升、直行、旋轉或必要之走行等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安定性試驗,系指使該起重機于最不利于安定性之條件下,將相當于額定荷重一.二七倍之荷重置于吊具上所實施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46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應設置過卷預防裝置或預防過卷之警報裝置。但使用液壓或氣壓為動力之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者,不在此限。
第47條
雇主于調整移動式起重機之過卷預防裝置時,應使吊鉤、抓斗等吊具或該吊具之卷揚用槽輪之上方與伸臂前端槽輪及其他與該上方有接觸之虞之物體(傾斜之伸臂除外)之下方間之間隔保持○.二五公尺以上。但直動式過卷預防裝置為○.○五公尺以上。
第48條
雇主對于使用液壓為動力之移動式起重機,應裝置防止該液壓過度升高用之安全閥,此安全閥應調整在額定荷重之最大值以下之壓力即能作用。但實施荷重試驗及安定性試驗時,不在此限。
第49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使用,應不得超過額定荷重。
第50條
雇主對于具有伸臂之移動式起重機之使用,應規定伸臂之傾斜角不得超過該起重機明細表內記載之范圍。但吊升荷重未滿三公噸者,以制造者指定之伸臂傾斜角為準。
第51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使用,以吊物為限,不得乘載或吊升勞工從事作業。但在不得已情形下,具有人員專用乘座廂及圍欄、佩戴安全索或安全帶等,足以防止墜落之設施等者,不在此限。
第52條
雇主于移動式起重機作業時,應禁止人員進入吊舉物下方。但吊舉物掉落不致危害勞工者,不在此限。
雇主應禁止人員進入有發生碰撞危害之虞之作業范圍內,以防止移動式起重機之旋轉動作引起之碰撞危害。
第53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檢修、調整、操作、組配、拆卸等,應依左列規定:
一從事檢修、調整作業時,應指定作業監督人員,從事監督指揮工作。
但無虞危險或采其他安全措施,確無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二操作人員或駕駛人員于起重機吊有荷重時,不得擅離操作位置或駕駛室。
三組配、拆卸時,應選用適當人員擔任,作業區內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必要時并設置警告標示。
四因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致作業有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54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走行所必要之原動機、動力傳導裝置,制動裝置、操縱裝置等,其機械部分,應具適于使用目的之必要強度,并無顯著之損傷、磨耗、變形或腐蝕。
第55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應具備能有效控制其行駛及保持停止狀態所必要之二系統以上獨立作用之制動裝置。
履帶式起重機、拖車式起重機或以液壓為行駛動力之移動式起重機,如其液壓系統中設有制動閥時,得免設前項控制行駛之制動裝置。
第56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應設控制荷重或伸臂下降所必要之制動裝置。但使用液壓或氣壓為動力之吊升裝置、起伏裝置或伸縮裝置,不在此限。
前項制動裝置,應設以行駛為目的之動力以外之起重機動力被遮斷時,能自行制動之設備。但以人力操作者,不在此限。
第57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之卷胴、軸、銷及其他零件等,應具有充分強度,并不得有妨礙各該裝置安全動作之顯著磨耗、變形或裂隙等缺陷。
第58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鋼索卷胴、伸臂、有鉤滑車等之連結,應以灌注合金或使用銷、壓夾、栓銷等方法緊結之。
第59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卷揚用鋼索,當吊具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吊升裝置之卷胴上;對于伸臂起伏用鋼索,當伸臂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起伏裝置之卷胴上;對伸臂伸縮用鋼索,當伸臂長度縮至最短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伸縮裝置之卷胴上。
第60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應設過負荷預防裝置。但左列各款起重機已裝有其他預防裝置,能防止過負荷者,不在此限:
一吊升荷重未滿三公噸者。
二伸臂之傾斜角及長度保持一定者。
第61條
雇主對于具有起伏動作之移動式起重機,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設置伸臂傾斜角之指示裝置,以防止過負荷操作。
第62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應設電鈴、嗚器等警報裝置。
第63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電磁接觸器之操作回路,如接地時,該電磁接觸器有被接通之虞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線圈之一端應連接于接地側之電線。
二線圈與接地側之電線間,不得有開關器。
第64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之吊升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之操作部分,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標示起重機之動作種別、動作方向及動作停止之位置。
第65條
雇主對于吊升荷重未滿五公噸之移動式起重機或伸臂長度未滿十二公尺之水上起重機,其結構部分之材料得使用木材。
前項木材不得有顯著之蛀蝕、裂隙、節或傾斜纖維等強度上之缺陷。
第66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結構部分之鉚釘孔或螺釘孔,應使用鉆孔機鉆孔,且該孔不得有回紋或裂紋等瑕疵。
第67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結構部分之螺栓、螺帽、螺釘等,應有防止其松脫之措施。但使用強力螺栓接合者,不在此限。
第68條
雇主對于移動式起重機,應于操作人員及吊掛作業者易見處,置有額定荷重之明顯標示。
前項起重機應以銘牌等標示左列事項:
一制造者名稱。
二制造年月。
三吊升荷重。
第69條
雇主于中型人字臂起重桿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
前項荷重試驗,系指將相當于該人字臂起重桿額定荷重一.二五倍之荷重置于吊具上,實施吊升、旋轉及吊桿之起伏等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70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應設過卷預防裝置。但使用絞車為動力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者,不在此限。
第71條
雇主于調整人字臂起重桿之過卷預防裝置時,應使吊鉤、抓斗等吊具或該吊具之卷揚用槽輪之上方與吊桿前端槽輪(除吊桿外)下方間之間隔在○.二五公尺以上。但直動式過卷預防裝置為○.○五公尺以上。
第72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使用,應不得超過額定荷重。但在不得已情況下,經采取左列各項措施者,得報經檢查機構放寬至實施荷重試驗之值:
一事先實施荷重試驗,確認無異狀。
二指定作業監督人員,從事監督指揮工作。
前項荷重試驗之值,系指將相當于該人字臂起重桿額定荷重一.二五倍之荷重(額定荷重超過二百公噸者,為額定荷重加上五十公噸之荷重)置于吊具上實施吊升、旋轉及吊桿之起伏等動作試驗之荷重值。
第一項荷重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73條
雇主對于具有吊桿之人字臂起重桿之使用,應規定吊桿傾斜角不得超過該人字臂起重桿明細表內記載之范圍。但吊升荷重未滿三公噸者,以制造者指定之傾斜角為準。
第74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使用,以吊物為限,不得乘載或吊升勞工從事作業。但在不得已情形下,具有人員專用乘坐廂及圍欄,佩戴安全索或安全帶等,足以防止墜落之設施等者,不在此限。
第75條
雇主于人字臂起重桿作業時,應禁止人員進入吊舉物下方。但吊舉物掉落不致危害勞工者,不在此限。
雇主應禁止人員進入有發生危害之虞之鋼索內角側,以防止人字臂起重桿各鋼索之震脫、槽輪或其他安裝部分飛落之危害。
第76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檢修、調整、操作、組配、拆卸等,應依左列規定:
一設置于屋外之人字臂起重桿,如瞬間風速有超過每秒三十公尺之虞,為預防吊桿動搖引起人字臂起重桿之破損,應采取吊桿固定緊縛于主桿或地面之固定物等必要措施。
二操作人員于起重桿吊有荷重時,不得擅離操作位置。
三組配、拆卸時,應選用適當人員擔任,作業區內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必要時并設置警告標示。
四因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致作業有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77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拉條,應依左列規定:
一牽索人字臂起重桿之拉條數,應為六條以上;單索人字臂起重桿之拉條數,應為三條以上。
二不得接近架空電路。
三以鋼索為拉條時,應以鋏、松緊螺旋扣、套管等金屬具緊結于支柱、牽索用固定錨或具有同等以上堅固物。
四應以松緊螺旋扣等金屬具拉緊,并應有防止螺旋扣扭轉松脫之措施。
第78條
雇主對于主柱長度超過二十公尺之人字臂起重桿,應設攀登梯。
前項攀登梯,應依左列規定:
一踏板應等距離設置,其間隔應在二十五公分以上三十五公分以下。
二踏板與吊桿及其他最近固定物間之水平距離,應有十五公分以上。
三踏板未設置側木者,應有防止足部橫滑之構造。
第79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吊升裝置及起伏裝置,應設控制荷重或吊桿下降所必要之制動裝置。
前項制動裝置,應設起重桿動力被遮斷時,能自行制動之設備。但以人力操作者,不在此限。
第80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之鋼索與吊升裝置之卷胴、吊桿、有鉤滑車等之連結,應以灌注合金或使用銷、壓夾、栓銷等方法緊結之。
第81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卷揚用鋼索,當吊具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吊升裝置之卷胴上;對于吊桿起伏用鋼索,當吊桿置于最低位置時,應有二卷以上鋼索留置于起伏裝置之卷胴上。
第82條
雇主對于具有起伏動作之人字臂起重桿,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設置吊桿傾斜角之指示裝置,以防止過負荷操作。
第83條
雇主對于吊升荷重未滿五公噸或主柱、吊桿長度未滿十二公尺之人字臂起重桿,其結構部分之材料,得使用木材。
前項木材不得有顯著之蛀蝕、裂隙、節或傾斜纖維等強度上之缺陷。
第84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結構部分之鉚釘孔或螺釘孔,應使用鉆孔機鉆孔,且該孔不得有回紋或裂紋等瑕疵。
第85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結構部分之螺栓、螺帽、螺釘等,應有防止松脫之措施。但使用強力螺栓接合者,不在此限。
第86條
雇主對于人字臂起重桿,應于操作人員及吊掛作業者易見處,置有額定荷重之明顯標示。
前項起重桿應以銘牌等標示左列事項:
一制造者名稱。
二制造年月。
三吊升荷重。
第87條
雇主于中型升降機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
前項荷重試驗,系指將相當于該升降機積載荷重一.二倍之荷重置于搬器上,實施升降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88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安全裝置,如終點極限開關、緊急停止裝置及其他安全裝置,應維持其效能。
第89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使用,應不得超過積載荷重。
第90條
雇主對于設計上專供載貨用之升降機,應不得搭載人員。
第91條
雇主應將升降機之操作方法及故障時之處置方法等,揭示于使用該升降機有關人員易見處。
第92條
雇主對于設置于室外之升降機,如瞬間風速有超過每秒三十公尺之虞時,應增設拉索以防止升降機之倒塌。
第93條
雇主于從事室外升降機之升降路塔或導軌支持塔之檢修、調整、組配、拆卸等時,應依左列規定:
一選任作業監督人員,從事指揮作業方法、配置勞工、檢點材料、器具及監督勞工作業。
二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并設置警告標示。
三因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致作業有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94條
雇主對于設置室外之升降機,如于發生瞬間風速達每秒三十公尺以上或于四級以上地震后,應于再使用前,就該升降機之終點極限開關、緊急停止裝置、制動裝置、控制裝置及其他安全裝置、鋼索或吊鏈、導軌、導索結頭等部分,確認無異狀后,方得使用。
第95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路出入口周圍之墻壁或其圍護物,應以不燃性材料構筑,并使升降路外面之人或物均不能與搬器或配重接觸;出入口處之墻壁或其圍護物,應具有能支持門件及其連鎖裝置保持定位之足夠強度。
第96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路內,除搬器、配重及其附屬品、必要之繩索、配線、配管等外,不得裝置或設置任何無關條件,并應預留適當空間,以保持搬器運轉安全。
第97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路塔或導軌支持塔,應依左列規定:
一自基礎至每十公尺以內高度(工程用升降機為十二公尺以內)之處所及頂部,應固定于建筑物或以拉條支持。但如頂部對其承載之全部負荷具有足夠強度時,該頂部得免設拉條或實施固定。
二基礎不得發生有不同程度之沈降現象。
三設置于地上之機坑以外之機坑,其周圍應設有堅固擋土。
四攀登梯應設置至頂部。
五支持塔周圍應設置圍柵或其他能防止無關人員接近之設施。
前項升降路塔或導軌支持塔,如為易于實施檢點、修理者,得不適用前項第四款規定。
第98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路塔或導軌支持塔之拉條,應不得接近架空電路;以鋼索為拉條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應以索夾、松緊螺旋扣、套管等金屬具拉緊。
二應以鋼索固定用錨腳螺栓或具有同等以上堅固之固定物確實固定。
三應以鉤環、套管等金屬具與升降路塔緊結。
四使用松緊螺旋扣時,應有防止其松脫之措施。
第99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路塔或導軌支持塔設置之攀登梯,應依左列規定:
一踏板應等距離設置,其間隔應在二十五公分以上三十五公分以下。
二踏板與最近固定物間之水平距離,應在十五公分以上。
三踏板未設置側木者,應有防止足部橫滑之構造。
第100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密閉型升降路上下兩端,應設置通風管。
第101條
雇主對于長跨度工程用升降機以外之升降機,其搬器抵達最高停止位置時,該搬器之上梁或搬器之最高部分至升降路頂部天花板下端之垂直距離(以下簡稱頂部安全距離),及搬器停止于最低位置時,搬器內部底面或由最下層出入口地板面至升降路底部地板面之垂直距離(以下簡稱機坑深度),應在左表規定之值以上:
┌───────────┬──────┬────┐
│升降機之額定速率│頂部安全距離│機坑深度│
│(公尺/分鐘)│(公尺)│(公尺)│
├───────────┼──────┼────┤
│四十五以下│一.二│一.二│
├───────────┼──────┼────┤
│超過四十五六十以下│一.四│一.五│
├───────────┼──────┼────┤
│超過六十九十以下│一.六│一.八│
├───────────┼──────┼────┤
│超過九十一二○以下│一.八│二.一│
├───────────┼──────┼────┤
│超過一二○一五○以下│二.○│二.四│
├───────────┼──────┼────┤
│超過一五○一八○以下│二.三│二.七│
├───────────┼──────┼────┤
│超過一八○二一○以下│二.七│三.二│
├───────────┼──────┼────┤
│超過二一○二四○以下│三.三│三.八│
├───────────┼──────┼────┤
│超過二四○│四.○│四.○│
└───────────┴──────┴────┘
第102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搬器之結構部分,應以不燃性材料構造或以不燃性材料圍護。但工程用升降機,不在此限。
第103條
雇主對連接于升降機搬器上之可撓性電線,應具有抗火性及防濕性。
第104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電動機、牽引機、控制裝置等與墻或柱之間隔,應留有三十公分以上之保養空間。但無礙維修、保養或管理者,不在此限。
第105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搬器,應設置專用之原動機、控制裝置及升降裝置。
第106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升降裝置,應設置能有效控制搬器升降動作之制動裝置。但以液壓為動力之升降裝置,不在此限。
第107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卷揚用鋼索與搬器、配重等之緊結部分,每條應以合金套筒或鋼套內附自動緊縮式楔子固定。但卷胴式升降機之卷揚用鋼索與卷揚機之卷胴緊結之部分,得每條以壓夾固定。
工程用升降機之卷揚用鋼索與搬器、配重等之緊結部分,得每條以合金套筒、栓鍵夾或壓縮夾等方式固定之。
第108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應依左列規定設安全裝置:
一搬器及升降路上所有出入口門扉未完全關閉前,無法使搬器升降之連鎖裝置或其他安全裝置。
二搬器未停止于升降路出入口之正確位置時,非使用鎖匙無法自外面開啟該出入口門扉之連鎖裝置或其他安全裝置。
三操縱裝置之人工操作停止時,該操縱裝置須能將搬器自動恢復至停止時之狀態。
四在搬器內或搬器上可遮斷動力之裝置。
五在搬器超過額定速率而未超過額定速率一.三倍前(額定速率在每分鐘四十五公尺以下之升降機,為每分鐘六十公尺),能自動遮斷動力之裝置。
六搬器下降速率超過前款自動遮斷動力裝置之應作用速率(額定速率在每分鐘四十五公尺以下之升降機,為搬器下降速率達同款列舉之裝置之應作用速率或超過該速率)時,能使搬器之速率于未超過相當于額定速率一.四倍時(額定速率在每分鐘四十五公尺以下之升降機為每分鐘六十三公尺)即行自動制止下降之裝置。
七如搬器或配重于第六款規定之裝置應作用速率下降沖撞于升降路底部時,應設有保護搬器內人員安全之沖撞緩和裝置。
八卷胴式升降機應設有卷揚用鋼索松弛時,即能自動遮斷動力之裝置。
九液壓升降機,除第一款至第八款規定外,應設有因閥或液缸等之水、油泄漏,引起搬器下降之防止裝置及防止液壓過度上升之防止裝置。
一○液壓升降機以外之升降機,應設有防止搬器與升降路頂部之底面沖撞之終點極限開關。
載人用升降機及病床用升降機以外之升降機,于無礙安全時,得不設置前項第一款及第八款之裝置。
液壓升降機、揚程在五公尺以下之升降機、額定速率在每分鐘十五公尺以下之升降機、搬器底面積在一.五平方公尺以下之升降機或設置有卷揚用鋼索斷裂能自動阻止搬器下降之制動裝置之升降機,得不設置前項第五款至第七款之裝置。
長跨度工程用升降機,得不設置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第五款及第八款之裝置。
第109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終點極限開關,應具有能自動遮斷動力,并引發制動之機能。
第110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應設停電或其他緊急狀況發生時,能自搬器內對外連絡之裝置。但載人用及病床用升降機以外之升降機,于無礙安全時,不在此限。
第111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電磁接觸器之操作回路,如接地時,該電磁接觸器有被接通之虞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線圈之一端應連接于接地側之電線。
二線圈與接地側之電線間,不得有開關器。
第112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運轉用回路與緊急信號用回路或電話用回路,不得并集于同一電纜。
第113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螺栓、螺帽、螺釘、鍵、栓鍵及銷等,應有防止其松脫之措施。
第114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結構部分,應具有充分之強度,不致因變形而妨礙升降機安全使用。
第115條
雇主對于升降機之機器、配件、槽輪等,應有效支承及固定,其任何機件均不得松弛或移位;支承梁應為鋼梁或鋼筋混凝土梁;樓地板應有足夠強度。
第116條
雇主于中型營建用提升機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
前項荷重試驗,系指將相當于該提升機積載荷重一.二倍之荷重置于搬器上,實施升降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117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應于卷揚用鋼索上加注標識或設警報裝置等,以預防鋼索過卷。
第118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之使用,應不得超過積載荷重。
第119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之使用,應不得乘載人員。但實施檢修、調整等作業時,經采取足以防范人員墜落或物體飛落等措施者,不在此限。
第120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之使用,應禁止勞工進入左列工作場所:
一因營建用提升機搬器之升降而可能危及勞工之場所。
二卷揚用鋼索之內角側及鋼索所通過之槽輪而可能危及勞工之場所。
三因安裝部分之破裂,致引起鋼索之震脫、槽輪或其他安裝部分之飛落,致可能危及勞工之場所。
第121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之豎坑或基底部分打掃作業,應于搬器下方橫置足以承受搬器重量之角材、原木等,并使用制動裝置確實控制搬器之墜落。
第122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如瞬間風速有超過每秒三十五公尺之虞時,應增設拉索以預防其倒塌。
第123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之檢修、調整、操作、組配、拆卸時,應依左列規定:
一從事檢修、調整、組配、拆卸作業時,應選任作業監督人員,從事指揮作業方法、配置勞工、檢點材料、器具及監督勞工作業。
二操作人員于運轉中,不得擅離操作位置。
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并設置警告標示。
四因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致作業有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124條
雇主對于營建用提升機,如遭受瞬間風速達每秒三十公尺以上或于四級以上地震后,應于再使用前就其制動裝置、離合器、鋼索通過部分狀況等,確認無異狀后,方得使用。
第125條
雇主于簡易提升機設置完成時,應自行實施荷重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得使用。
前項荷重試驗,系將相當于該提升機積載荷重一.二倍之荷重置于搬器上,實施升降動作之試驗。
第一項試驗紀錄應保存三年。
第126條
雇主對于簡易提升機之過卷預防裝置及其他安全裝置,應維持其效能。
第127條
雇主對于簡易提升機之使用,應不得超過積載荷重。
第128條
雇主對于簡易提升機之使用,應不得搭乘人員。但實施檢修、調整等作業時,經采取足以防范人員墜落或物體飛落等措施者,不在此限。
第129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使用,應不得超過積載荷重。
第130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工作臺上,應不得設置或放置腳墊、梯子等供勞工使用。
第131條
雇主于吊籠運轉中,應禁止操作人員擅離操作位置。
第132條
雇主對勞工于吊籠工作臺上作業時,應使勞工佩戴適當之安全帶及安全帽。
第133條
雇主于吊籠使用時,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場所下方之危險區域,并設置警告標示。
第134條
雇主對吊籠于強風、大雨、大雪等惡劣氣候下,勞工作業有發生危險之虞時,應禁止工作。
第135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工作臺,應依左列規定:
一底板材不得有間隙,且確實固定于框架。
二椅式吊籠以外之吊籠,其周圍應依左列規定設置圍柵或扶手:
(一)堅固之構造,并確實與底框結合。
(二)所用材料不得有顯著之損傷、腐蝕等缺陷。
(三)高度在七十五公分以上。
三設置扶手時,應于周圍置有中欄桿及高度在十公分以上之腳趾板。
第136條
雇主對于椅式吊籠以外之吊籠,應設有效固定安全帶用之金屬安裝具。
第137條
雇主于軌道式吊籠之軌道末端,應設置高度在吊籠走行車輪直徑五分之一以上之車輪阻擋器。
第138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走行軌道,應以確實可靠方法固定于建筑物上;各軌條間,應以魚尾板或其他方法連接之。
第139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軌道,應不得有影響吊籠安定之顯著撓曲、腐蝕或損傷。
第140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支架,應具有于積載荷重下,保持必要穩定性之構造。
第141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升降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應設制動裝置。但使用液壓為動力之升降裝置,起伏裝置或伸縮裝置,不在此限。
前項制動裝置,應設吊籠動力被遮斷時,能自行制動之設備。但以人力操作者,不在此限。
第142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控制裝置、制動裝置、警報裝置及開閉器之操作部分,應設于操作者易于操作之位置。
前項操作部分,應于操作人員易見處標示吊籠之動作種別、動作方向及電路開閉狀態等。
第143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控制裝置,應具有操作人員自操作部分放手時,能自動將該吊籠之動作停止之構造。
第144條
雇主對于吊籠使用鋼索之升降裝置、起伏裝置及伸縮裝置,應設過卷預防裝置或防止過卷之警報裝置。
第145條
雇主對于吊籠之電磁接觸器之操作回路,如接地時,該電磁接觸器有被接通之虞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線圈之一端應連接于接地側之電線。
二線圈與接地側之電線間,不得有開關器。
第146條
雇主對于吊籠,應設工作臺之下降速率超過容許下降速率而未達容許下降速率之一.三倍前,能自動控制其速率之裝置。
第147條
雇主對于吊籠應設有易于矯正其工作臺斜度之構造。
第148條
雇主應于吊籠易見處標示積載荷重、制造年月及制造者名稱。
第149條
雇主對于左列各起重升降機具,如適用本規則認有困難者,得報請當地勞動檢查機構核定,免除適用本規則之一部或全部:
一吊升荷重未滿○.五公噸之固定式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及人字臂起重桿。
二積載荷重未滿○.二五公噸之升降機、營建用提升機及簡易提升機。
三升降路或導軌之高度未滿十公尺之營建用提升機。
四其他構造特殊者。
第150條
本規則自發布日施行。
篇2:主井升降人員管理規定范例
由于付井設施檢修,需要從主井升降人員,為確保安全運行,特制定以下管理規定,各單位要認真傳達,上下井人員一定要認真遵照執行:
1、人員上下井前,由運搬填罐工清理干凈井口周圍5M范圍內及罐籠內的雜物,并蓋好罐籠蓋,檢查好罐籠兩邊的罐籠鏈。
2、上下井人員進入罐籠,掛好罐籠鏈子后,由填罐工確認安全后方可通知信號工發出開車信號。發出信號后嚴禁人員進出,嚴禁探頭、探身,嚴禁隨身攜帶的物品探出罐體。
3、升降人員時嚴禁井口、井架有人工作。
4、升降人員時井上下信號工用對講電話聯系好,并通知絞車工,發出提升人員的信號;嚴禁混合提升。
5、罐籠每次只準乘坐6人,按順序上下井,嚴禁強上搶下。
6、信號工、絞車工要保持精力充沛,發出信號要明確清晰。
7、絞車工要聽清信號后方可操作,必須有主司機操作,副司機監護,要做到集中精力,認真操作。提升要均勻加減速,保證穩上穩下,操作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8、未盡事宜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有關要求。
篇3:公司人員升降級制度
某公司人員升、降級制度
一、關于晉級
(一)晉級條件
1、轉正后滿一年;
2、服從公司、部門的工作安排;
3、工作努力進取,有責任心;工作中無重大過失、無大區內被通報批評記錄;
5、嚴格遵守公司考勤制度,全年無曠工,遲到、早退累計不超過3次(包括3次);
6、全年病假不超過5天(包括5天),事假不超過3天(包括3天);
7、業務人員達到以上1-5條標準,并能完成部門下達的全年各月份的任務;年末未回款(未回款/實際發生額)小于3%且無壞帳,可以晉級;
8、職能人員達到以上1-5條標準,并全年月度綜合考核都達到升級的分數要求,可以晉級;
9、工作表現特別突出或有特殊貢獻的,轉正半年以上、不滿一年的,由部門經理提名,報總經理批準,可以破格晉級。
(二)晉級程序
1、每年12月初各部門經理對本部門員工是否符合晉級條件進行初審,對初審符合晉級條件的員工填寫《晉
級申請表》,并于10日前報運營中心人事部復審;
2、人事部進行全面、認真的復審、簽署意見,并于20日前將未通過復審的退回部門經理,通過復審的報公司總經理審批;
3、對工作表現特別突出的,但工作不滿一年的員工,部門也可以上報,但要嚴格把關;人事部綜合評審后,再報總經理特批。
4、以上均由總經理批準后,由人事部備檔,財務部執行。
(三)晉級執行時間
1、達到晉級條件并經總經理批準后,從下年1月份執行新的級別。
2、特批晉級的,按特批時規定的時間執行。
二、關于降級
(一)降級的標準
1、不能嚴格遵守公司考勤制度,曠工一天以上或全年累計遲到、早退超過10次(包括10次);
2、全年累計病假超過20天(包括20天),事假超過10天(包括10天);
3、大區內被通報批評兩次以上(包括2次);
4、職能人員連續二個月度綜合考核得分在45分以下(包括45分);利潤中心的職能人員連續二個月度綜合考核得分在35分以下(包括35分);
5、業務人員年內累計有三個月以上(包括三個月)不能完成部門下達的任務,且年終也不能完成月任務累計總額;
6、業務人員在年度經營中,造成壞帳損失累計超過5‰;
7、符合上述情況之一者即可降1-2級,對情節嚴重者公司將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二)降級的執行時間
1、達到或出現降級標準1-5條規定的,當月部門即可給予降級處理,從下月開始執行降級后的級別;
2、出現降級標準6-7條的,年底部門即可給予降級處理,從下年一月份開始執行降級后的級別。
(三)恢復原級別的要求
1、降級后態度較好,積極改正錯誤或努力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在3-6個月之內再未出現類似情況者,個人可提出恢復原級別的申請,經部門經理批準即可恢復原級別;
2、降級后態度較好,有突出表現或在突發事件中有突出貢獻,公司可予以考慮恢復原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