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規范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規范

2024-07-11 閱讀 9929

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是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的責任主體,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及《山東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特種設備的使用安全。《條例》D23,使用單位責任。

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條例》D5,一把手責任。

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特種設備,即附有產品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修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的特種設備。《條例》D24,使用合格、合法設備的責任。

禁止銷售、轉讓、出租、出借、承租、安裝和使用下列特種設備:

(1)非法制造、改造特種設備;

(2)未附有本條前款所列的相關文件的特種設備;

(3)不具有使用注冊登記文件或超檢驗有效期的二手特種設備;

(4)國家明令淘汰的特種設備;

(5)依照有關規定應當報廢的特種設備。

四、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將特種設備的安裝、修理、改造、檢驗、化學清洗、維護保養等工作委托取得相應許可的單位進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有自主選擇委托權,但不得委托未取得相應許可的單位或個人進行上述作業。電梯的安裝、改造、維修必須由電梯制造單位或者其通過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本條例取得許可的單位進行。《條例》D17、D19,合法委托履行監督責任。

五、每臺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內,應當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并將登記標志置于該設備顯著位置,使用電梯、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的,應當將特種設備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置于該設備的顯著位置。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率達100%。《條例》D25,注冊明示使用責任。

六、使用轉讓的特種設備,應當具有使用注冊登記文件并且在檢驗有效期內,使用前向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山東條例》D15,合格轉讓重新登記責任。

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

(2)特種設備的安裝、改造、維修技術文件和資料;

(3)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4)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5)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6)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7)注冊登記資料。

《條例》D26,建立安全技術檔案責任。

八、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以下崗位安全責任制度:

1、主要負責人、其他負責人的特種設備安全生產責任;

2、職能部門及其負責人的特種設備安全生產責任;

3、車間、班組及其負責人的特種設備安全生產責任;

4、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特種設備安全生產責任。

應當建立以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1、特種設備安全會議制度;

2、特種設備安全生產投入及使用制度;

3、定期自行檢查及記錄制度;

4、日常使用狀況及記錄制度;

5、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制度;

6、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定期校驗、檢修及記錄制度;

7、日常維護保養管理記錄制度;

8、定期報檢和檢驗制度;

9、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教育培訓和管理制度;

10、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11、事故報告、救援和調查處理制度;

12、救援演習(尤其是重要特種設備演練)制度;

13、重大危險源監控及重要特種設備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14、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15、建立特種設備和操作人員臺賬制度;

16、安全生產獎懲及責任追究制度;

17、安全操作規程。

《條例》D5,建章立制責任。

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理。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

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由維保單位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

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每日投入使用前,應當進行試運和例行安全檢查,并對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確認。

《條例》D26、D27,定期檢查責任。

十、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條例》D29,故障消除責任。

十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定期檢驗。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率達100%。使用單位應當做好現場內外清理、介質置換、通風、降溫、登高設施等現場檢驗檢測前的準備工作,并積極配合檢驗檢測工作。

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條例》D28,報檢、定檢支持責任。

十二、特種設備擬停用一年以上的,使用者應當自停用和重新啟用之日起三十日內,書面告知原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重新啟用的,應當報經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未經檢驗檢測或者經檢驗檢測不合格的,不得啟用。《山東條例》D16,停用檢測責任。

十三、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經檢驗檢測不合格又無法消除安全缺陷的,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氣瓶除外),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條例》D30,設備報廢責任。

十四、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重要特種設備每兩年至少進行1次預案演練,并予以記錄。《條例》D31,應急準備責任。

十五、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運營使用單位,應當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其他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情況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重要特種設備,應確定安全管理機構,并逐臺落實安全管理責任人。《條例》D34,落實機構人員責任。國家局《特種設備重點監控工作要求》三條二款。

十六、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將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注意事項和警示標志置于易為乘客注意的顯著位置。

客運索道、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熟悉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相關安全知識,并全面負責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使用。

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至少應當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督促、檢查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使用工作。

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營救裝備和急救物品。《條例》D35、D36,特殊設備責任。

十七、特種設備的租賃雙方應當簽訂特種設備的安全技術檔案管理、維護保養、定期檢驗和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約定。否則發生事故由出租單位承擔相應后果。《山東落實責任暫規》D8,租賃設備安全管理責任。

十八、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機動車輛的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以下統稱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統一格式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者管理工作。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嚴禁無證上崗,嚴禁不攜帶作業證上崗。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急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條例》D39,持證上崗責任。D40,教育培訓責任。D40,守法和隱患報告責任。

十九、鼓勵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辦理特種設備第三者責任保險;鼓勵推行科學管理方法,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強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防范事故的能力。《條例》D8,《山東條例》D7,科技治安和第三者保險責任。

二十、特種設備發生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按有關規定,追究事故責任人的責任。《事故報告與處理條例》D9,事故報告和救援責任。

篇2:機械使用單位機械員主要責任

1熟悉本單位所用機械的技術性能、常見故障、配件消耗、臺班定額、維修保養定額;掌握機械數量、分布和當前安全技術狀況及安全操作規程;

2負責本單位機械的建賬、卡和大型機械的技術檔案,以及有關的機械人員的持證登記情況;

3負責本單位機械設備運行記錄、維修保養記錄、工況變換記錄、機械檢查記錄、缺陷整改單、驗收反饋單、考核獎罰記錄、培訓記錄、試驗報告、檢驗報告、事故報告、作業指導書、

機械臺班費用定額、機械維修定額、安全操作

規程、維修保養規程、機械統計報表等的建立和收集整理及留存上報等;

4負責本單位機械檢查和組織有關人員安全和業務培訓教育及考核工作;

5參與機械維修鑒定、使用和維修定額考核、機械施工方案研究制定及機械安全管理狀況的分析等工作;

6負責組織機械維修保養計劃的編制、審定,組織機械設備、零配件、消耗材料的租用、領用、保管并組織實施;

7負責上級文件和有關資料的收集留存和上傳下達等工作。

操作人員、安裝維修人員、檢驗人員、技術人員等都應結合具體工作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要求。如果在此基礎上制定細化的工作標準和具體考核辦法就更規范了。施工項目部應建立項目經理、分管經理到機械管理科室內所屬人員的機械安全崗位責任(有的項目部建立到機械使用單位領導和機械員);機械使用單位應建立主管領導、機長(或隊長、班長、組長)操作、維修、安裝、檢驗、司索、指揮、技術等人員或隊、班組的機械安全崗位責任。當基層建立

有困難時,可以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幫助。

篇3:機械使用單位機械操作人員崗位責任

1、掌握所操縱機械的性能、安全操作規程、保養規程、常見故障的處理及安全使用的條件。

2、參加作業前的安全技術交底和簽字,明確工作任務和作業方法及安全措施、危險點的控制、應急辦法等。

3、負責作業前或下班后對所操縱機械的安全狀況檢查,確保機械狀況完好。

4、聽從確定的指揮人員的指揮,按指揮信號準確、沉穩操作,不隨意操作。

5、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業條件或影響安全的指揮,拒絕操作,并遵守“十不吊”,確保作業安全。

6、機械發生故障和缺陷時,一時自己難于處理,應及時匯報,不得盲目使機械帶病操作。

7、堅持機械的定期保養,應積極主動做好機械清潔工作。

8、負責作好運行記錄、故障處理記錄、保養記錄及交接班記錄。

*大型起重機械實行機長負責制,擔任機長的司機除承擔操作人員的崗位責任,還應承擔班(組)長的崗位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