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綁扎工藝規程
鋼筋綁扎工藝
1.底板鋼筋綁扎
1.1.工藝流程:彈插筋位置線→運輸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板下部及地梁鋼筋→綁扎底板放射鋼筋→水電工序插入→設置墊塊→放置馬凳→綁扎上部鋼筋→設置定位框→插墻、柱預埋鋼筋→基礎底板鋼筋驗收
1.2.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將鋼筋堆放臺清理干凈,按鋼筋綁扎順序分類堆放,并標識清楚,內容包括使用部位,數量,鋼筋直徑,鋼筋長度等,并將銹蝕清理干凈。
1.3.核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鋼筋加工配料單相同。
1.4.項目測量工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邊坡位移的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與項目總工應單林匯報。
1.5.熟悉圖紙,確定鋼筋穿插就位順序(先綁南北向,再鋪東西向鋼筋),并與有關工種作好配合工作,如預埋管線與綁扎鋼筋的關系,確定施工方法,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1.6.劃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在基礎墊層上劃好鋼筋位置線,包括基礎梁、柱等具體位置,注意起步筋距邊線為50mm,并算出底板實際需用的鋼筋根數(查鋼筋料單),鋼筋就位時,按照鋼筋位置線進行擺放鋼筋。
1.7.梁、板上下鐵鋼筋綁扎:梁、板鋼筋采用滿綁,"八字扣"綁扎,以保證鋼筋不移位,底板鋼筋綁扎時板筋托梁筋,底板上下層鋼筋的擺放位置及順序為:對底板上層鋼筋,短向筋在上面,對底板下層鋼筋,短向筋放在下面,先將東西方向的梁根據位置線在原地綁扎成型,用架子架起,然后將底板下鐵鋼筋綁扎到位,南北方向的梁筋穿過東西方向的梁進行綁扎,最后按間距1.2m擺放馬凳,綁扎基礎底板上鐵鋼筋,綁扎完的絲頭壓在底板鋼筋上,方向一致,長度一致,保證扎絲綁扎規矩,鋼筋不位移。
1.8.基礎底板地梁主筋為Ⅲ級螺紋18、20、25、28鋼筋,采用滾軋直螺紋機械連接,底板鋼筋上鐵為Ⅲ級螺紋Φ18@200雙向,下鐵為Ⅲ級螺紋Φ18@200雙向。
1.9.基礎梁分段綁扎,混凝土保護層墊塊按梅花形布置,間距為600*600,在地梁處可適當增加墊塊數量,要求橫、豎、斜向成一條線。
1.10.墻柱插筋綁扎:根據彈好的墻、柱位置線將墻、柱深入底板的插筋綁扎牢固,墻柱插筋伸入底板下層鋼筋的上部且鋼筋帶拐直段長度不小于15d,柱插筋在底板內綁扎兩道箍筋,其上端綁一道水平筋并加斜撐,保證插筋不歪斜,傾倒及變位,柱子加定距框控制柱子主筋位置,防止主筋移位、傾斜。墻筋豎向采用豎向定位梯子筋(使用高于墻體立筋一個規格的鋼筋代替墻筋)進行固定,豎向定位梯子筋(第一道距墻體暗柱兩端45cm)間距1200-1500mm一道,固定在基礎底板鋼筋上,保證鋼筋不位移,保證墻體的保護層。定位梯子筋尺寸詳墻體鋼筋綁扎部分。
1.11.板封邊鋼筋構造:
2.墻體鋼筋綁扎
2.1.工藝流程:在底板上彈墻體豎向鋼筋位置線、門窗洞口、施工洞口、結構洞口墻體外皮線和模板控制線→調整縱向鋼筋位置→接長豎向鋼筋→加豎向梯子筋→設置墻柱鋼筋上口水平梯子筋→綁扎暗柱鋼筋→綁扎墻體水平鋼筋→安放墻體頂部水平定位框→設置拉鉤和墊塊→墻體鋼筋驗收
2.2.彈好墻身、洞口位置線,并將預留鋼筋處的松散混凝土剔鑿干凈。
2.3.根據彈好的墻、柱位置線,將墻、柱鋼筋按1:6(水平位移1時,豎向彎曲段長度為6)調整到位,滿足保護層的要求,保證墻體鋼筋、柱子鋼筋垂直,不歪斜、不傾倒、不變位。
2.4.豎向鋼筋位移調整:豎向鋼筋出現位移情況時,按1:6進行調整,即水平位移為1時,豎向彎曲段為6。
2.5.綁扎柱子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連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連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2.6.連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鋼筋連接位置距基礎底板頂面必須大于等于500mm,且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吊線墜保證柱子主筋垂直于地面。
2.7.劃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2.8.暗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采用正反扣綁扎,扎絲纏在柱子內。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轉角部分采用"×"扣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采用正反扣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沿柱子豎筋按50%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暗柱箍筋端頭彎成135度,平直部分的長度為10d(d為鋼筋直徑)。暗柱筋保護層厚度要求:主筋外皮:30mm,同時柱箍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小于15mm,采用塑料環圈卡在柱子箍筋上,間距400*600mm(矩形)。
2.9.綁扎暗柱鋼筋:暗柱鋼筋調整到位后,進行柱子鋼筋綁扎,要求柱子鋼筋連接位置距基礎底板頂面必須大于等于1650mm,距結構樓板頂面必須大于等于500mm,接頭位置一致,按50%錯開,錯開間距不小于500mm且大于等于35d,甩到上層的鋼筋長度一致,豎筋綁扎時,鋼筋必須垂直,不歪斜,不傾倒,不變位,調整時用線垂進行校正;箍筋綁扎時,起步筋為50mm,必須嚴格進行控制起步筋的距離;當墻體水平起步筋與柱箍筋沖突時,保證墻體水平起步筋50mm的距離;箍筋綁扎時,要求箍筋垂直于受力主筋,彎鉤角度135度,直線段長度為10d(d為箍筋直徑),間距均勻。柱子主筋間距用定位框進行定位,保證間距均勻。
2.10.綁扎連梁鋼筋:梁筋綁扎時,用水準尺進行調平,箍筋要求間距均勻,垂直于梁主筋,箍筋大小標準一致,彎鉤角度135度,直線段長度為10d,;起步筋第一道在柱內距外側主筋50mm,第二道在柱外,距主筋50mm;封頂梁時,箍筋滿綁,起步筋位置不變,從起步筋位置向兩側排列。
2.11.綁扎墻體鋼筋:先綁扎墻體豎向定位梯子筋,豎向定位梯子筋間距為1200mm一道,排列均勻,遇到暗柱間距小時,可以視情況放在兩個暗柱中間;墻筋綁扎示意圖如下所示:
豎向定位梯子筋加工尺寸:墻厚-內外側保護層-水平筋鋼筋直徑之和;定距框間距與水平筋間距相同,頂模撐上中下各一道,刷防銹漆,比墻厚小2mm,每一側各小1mm;要求梯子筋高度一致,梯子筋示意圖如下所示:
水平定位梯子筋(定位框)加工尺寸:墻厚-墻體豎筋及水平筋的直徑之和-墻體保護層之和,定位框間距與墻體豎筋間距相同;水平梯蹬筋擺放高度一致,如上圖。
2.12.墻體豎筋綁扎完畢后,綁扎墻體水平鋼筋,水平鋼筋間距依據豎向定位梯子筋的梯蹬距離拉通線進行綁扎,第一道起步筋距頂板面50mm,同時保證搭接段范圍內有三根水平筋,并且綁扎絲扣除交叉點外綁扎絲扣外,另加三道絲扣,如下圖所示。要求扎絲長度一致,無毛刺,扎絲綁扎時,從對面綁扎,保證絲頭在墻體鋼筋內。
2.13.拉筋拉住豎筋與水平筋,拉筋直徑為φ6,間距600*600mm,成梅花形布置,彎鉤角度135度,彎鉤直線段長度為10d,要求彎鉤角度一致,長度一致,彎鉤在一條直線上。
2.14.加塑料環圈,間距600*600mm,呈梅花型布置,要求墊塊間距均勻,橫、豎、斜向均在一條直線上,墊塊不能有歪斜情況。
2.15.在綁扎過程中按照"鋼筋配料單"留出水電洞口,并按"鋼筋配料單"放置和綁扎洞口。剪力墻遇電盒及預留套管處綁扎示意圖如下所示。
2.16.剪力墻開有非連續的小洞口,且各邊長度不大于800時加筋示意如下圖:
當剪力墻洞口寬度大于800時加筋如下圖:
(結構施工洞做法)
2.17.綁扎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連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連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2.18.連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鋼筋連接位置距基礎底板頂面必須大于等于1650mm,距結構樓板頂面必須大于等于500mm,且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吊線墜保證柱子主筋垂直于地面。
3.框架柱及框支柱鋼筋綁扎
3.1.工藝流程:套柱子箍筋→連接豎向鋼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3.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塔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3.3.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縱向鋼筋,當鋼筋直徑大于Φ18(含Φ18)以上,采用直螺紋,確保豎向機械連接的力矩值達到要求,并做好油漆標記;小于18的鋼筋采用搭接連接。
3.4.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畫箍筋間距線。并標明加密區鋼筋位置。
3.5.柱箍筋綁扎:
a、按已畫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采用纏扣綁扎。
b、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
c、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d、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
e、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f、柱筋保護層厚度,主筋外皮為25mm,且不小于主筋直徑,墊塊應卡在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為保證筋保護層厚度準確,所有的墊塊,應采用十字扣進行綁扎。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按1:6進行彎折,彎后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注意不得采用氣焊對鋼筋進行燒烤。
h、當柱縱筋采用搭接連接,且為抗震設計時,應在柱縱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無論與柱抗震箍筋加密區范圍重疊與否)均應按≤5d(d為柱縱筋直徑)及≤100的間距加密箍筋。
4.框架梁及框支梁鋼筋綁扎
5.頂板鋼筋綁扎
5.1.工藝流程:彈鋼筋位置線→拉通線綁扎下鐵下層鋼筋→拉通線綁扎下鐵上層鋼筋→水電工序插入→放置馬凳、墊塊→頂板梁鋼筋→拉通線綁扎上鐵下層鋼筋→拉通線綁扎上鐵上層鋼筋→安裝墻體水平定位筋→調整墻體預留鋼筋的位置→清理干凈→自檢合格→報監理驗收。
5.2.鋼筋上樓前,核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劃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靠近墻邊第一根鋼筋離模板邊為50mm,嚴格按照此要求進行施工。
5.4.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的要求拉通線進行綁扎施工。
5.5.鋼筋綁扎時,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采用八字扣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鋼筋搭接范圍內,除交叉點外,應另加三道絲扣進行綁扎。
5.6.鋼筋綁扎搭接位置按照設計總說明中的要求,受拉區搭接接頭數量不超過25%;受壓區搭接接頭數量不超過50%;板的長短邊基本相同時,視為雙向板,板跨中搭接數量雙向總數不超過25%;頂板上下層鋼筋的擺放位置及順序為:對頂板上層鋼筋,短向筋放在上面,對頂板下層鋼筋,短向筋放在下面。
5.7.馬凳鋼筋1200mm間距一道,與受立鋼筋垂直,要求擺放均勻,整齊。馬凳采用Ⅱ級螺紋鋼筋Φ14∽Φ18下腳料鋼筋制作,馬凳有效高度"H=板厚-上下保護層厚度-3倍板筋直徑"。
在距頂板施工縫50mm處須放置一道馬凳,以保證該處板上鐵保護層準確。
5.8.頂板梁綁扎時,受力鋼筋要求順直,箍筋彎鉤角度一致(135度),彎鉤直段長度為10d且≥75mm,d為鋼筋直徑,直線段長度一致;箍筋平面垂直于主筋,間距均勻。
5.9.附加筋間距均勻,長度滿足圖紙要求。
5.10.頂板鋼筋綁扎完畢后,調整墻體豎向鋼筋,并用水平定位梯子筋定位,確保鋼筋保護層正確,鋼筋不位移、不超高。
5.11.樓板洞口附加筋:
6、樓梯鋼筋綁扎
6.1.工藝流程:劃位置線→綁底鐵鋼筋→綁分布筋
6.2.在樓梯底板畫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6.3.依據設計圖紙中梁筋、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樓梯梁時,先綁梁后綁板。板筋要錨固到梁內,然后綁扎主筋再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休息平臺施工縫處必須加馬凳,馬凳腳部墊墊塊;樓梯梁用頂梁撐頂住.
6.4.樓梯板筋綁完,再支踏步模板。
6.5.聚苯板預埋:休息平臺及樓梯梁鋼筋錨入墻處用黃膠帶纏裹聚苯板(密度20kg/m3)預留(先澆筑墻體砼),待墻體砼澆筑完后,剔除聚苯板,再放入樓梯梁、休息平臺鋼筋,滿足鋼筋錨固長度。
7.鋼筋綁扎扎絲長度:
鋼筋綁扎扎絲所需長度表
鋼筋直徑
扎絲長
鋼筋直徑
8.鋼筋保
護層厚度
結構部位保護層厚度
地上墻與土水相鄰面25mm,其余為15mm
柱與土水相鄰面35mm,其余為30mm
底板、地梁與土水相鄰面40mm,其余為25mm
地下墻、板外露構件25mm,衛生間等潮濕環境20mm,其余15mm
梁外露構件35mm,衛生間等潮濕環境30mm,其余25mm
柱外露構件35mm,衛生間等潮濕環境30mm,其余30mm
篇2:鋼筋綁扎安全管理制度
1.工人新進場必須參加“三級”安全教育。
2.每個參加施工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自覺遵守。
3.每個參加施工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工地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并自覺遵守。
4.進入施工現場,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這安全“三寶”。
5.施工前先熟悉場地周圍情況,弄清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要時報告工長。
6.多人合運鋼筋時,起、落、轉、停動作要一致,人工上下傳遞時不得在同一垂直線上。
7.綁扎墻、柱鋼筋時應搭設牢固可靠的臨時腳手架,不能站在未經綁牢的單根木枋上或鋼筋骨架上。
8.高空臨邊綁扎圈梁、挑檐等部位鋼筋時應設外掛架或安全網,并戴好安全帶。
9.吊運鋼筋時下方嚴禁站人,吊鉤離地1米以內方可靠近。
10.鋼筋料載信放要分散、穩當,防止傾倒和塌落。
11.對工地安全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有必需拆除的應報告工長或安全員同意后進行。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鋼筋綁扎工
1、扎鋼筋前必須檢查掘進斷面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不扎筋。
2、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和措施要求綁扎鋼筋,掌握當班所需鋼筋規格、數量,提前通知井口材料工備料。
3、對本班所綁扎鋼筋的間排距、連接固緊程度等質量負責。愛護工具,節約材料。
4、注意與其它各道工序配合,為支模、澆灌創造良好條件,在綁扎好鋼筋的基礎上,完成班長交給的其他任務。
5、掌握各種掘進工具和設備的操作規程、使用方法以及立模、澆模的各項規定、操作方法和質量標準。
6、遵章守紀,按工序要求交接班。
7、施工前做好敲幫問頂工作,施工中要注意檢查井幫防止片幫事故發生,自覺反“三違”,做到“三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