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弱電系統主要施工工序方法
大廈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大廈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管道施工、線槽安裝、綜合布線機柜及設備安裝。
1管道施工
1.1工藝流程
(略)
1.2施工方法要點
*管煨彎可采用冷煨和熱煨法,管徑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徑25mm及其以上使用液壓煨管器;
*箱安裝應牢固平整,開孔整齊并與管徑項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長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氣焊開孔;
*盒箱穩注要求灰漿飽滿、平整固定、坐標正確。盒箱安裝要求見下表:
(略)
*管路敷設前應檢查管路是否暢通,內側有無毛刺;管路連接應采用絲扣連接或扣壓式管連接;管路敷設應牢固通暢,禁止做攔腰管或拌腳管;管子進入箱盒處順直,在箱盒內露出的長度小于5mm;
*管路應做整體接地連接,采用跨接方法連接。
2線槽安裝
2.1工藝流程
(略)
2.2施工要點
l彈線定位:
根據設計圖確定出安裝位置,從始端到終端(先干線后支線)找好水平或垂直線,用粉線袋沿墻壁等處,在線路中心進行彈線;
l支、吊架安裝要求
所用鋼材應平直,無顯著扭曲。下料后長短偏差應在5mm內,切口處應無卷邊、毛刺;
支、吊架應安裝牢固,保證橫平豎直;
固定支點間距一般不應大于1.5-2.0mm,在進出接線箱、盒、柜、轉彎、轉角及丁字接頭的三端500以內應設固定支持點支、吊架的規格一般不應小于扁鐵30mm*3mm,扁鋼25mm*25mm*3mm
l線槽安裝要求
線槽應平整,無扭曲變形,內壁無毛刺,各種附件齊全;
線槽接口應平整,接縫處緊密平直,槽蓋裝上后應平整、無翹腳,出線口的位置準確;
線槽的所有非導電部份的鐵件均應相互連接和跨接,使之成為一連續導體,并做好整體接地;
線槽安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有關部門規定;
l線槽內配線要求
線槽配線前應消除槽內的污物和積水;
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
在同一線槽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
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
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和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
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
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出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5m處固定在纜線支架上,以防線纜下墜;
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用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為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應;
在豎井內采用明配、橋架、金屬線槽等方式敷設纜線,并應符合以上有關條款要求。
3綜合布線機柜及設備安裝
3.1安裝前的設備檢驗
施工前應對所安裝的設備外觀、型號規格、數量、標志、標簽、產品合格證、產地證明、說明書、技術文件資料進行檢驗,檢驗設備是否選用廠家原裝產品,設備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
3.2機柜安裝:
*機柜臺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機柜應離墻1m,便于安裝和施工;
*底座安裝應牢固,應按設計圖的防震要求進行施工;
*機柜安放應豎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1‰,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機柜之間縫隙不大于1mm;
*機臺表面應完整,無損傷,螺絲堅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應小于1mm;
*機內接插件和設備接觸可靠;
*機內接線應符合設計要求,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保持良好;
*臺內配線設備,接地體,保護接地,導線截面,顏色應符合設計要求;
*所有機柜應設接地端子,并良好連接接入大樓接地端排。
篇2: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方法
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大廈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管道施工、線槽安裝、綜合布線機柜及設備安裝。
1管道施工
1.1工藝流程
(略)
1.2施工方法要點
*管煨彎可采用冷煨和熱煨法,管徑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徑25mm及其以上使用液壓煨管器;
*箱安裝應牢固平整,開孔整齊并與管徑項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長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氣焊開孔;
*盒箱穩注要求灰漿飽滿、平整固定、坐標正確。盒箱安裝要求見下表:
(略)
*管路敷設前應檢查管路是否暢通,內側有無毛刺;管路連接應采用絲扣連接或扣壓式管連接;管路敷設應牢固通暢,禁止做攔腰管或拌腳管;管子進入箱盒處順直,在箱盒內露出的長度小于5mm;
*管路應做整體接地連接,采用跨接方法連接。
2線槽安裝
2.1工藝流程
(略)
2.2施工要點
*彈線定位:
根據設計圖確定出安裝位置,從始端到終端(先干線后支線)找好水平或垂直線,用粉線袋沿墻壁等處,在線路中心進行彈線;
*支、吊架安裝要求
所用鋼材應平直,無顯著扭曲。下料后長短偏差應在5mm內,切口處應無卷邊、毛刺;
支、吊架應安裝牢固,保證橫平豎直;
固定支點間距一般不應大于1.5-2.0mm,在進出接線箱、盒、柜、轉彎、轉角及丁字接頭的三端500以內應設固定支持點支、吊架的規格一般不應小于扁鐵30mm*3mm,扁鋼25mm*25mm*3mm
*線槽安裝要求
線槽應平整,無扭曲變形,內壁無毛刺,各種附件齊全;
線槽接口應平整,接縫處緊密平直,槽蓋裝上后應平整、無翹腳,出線口的位置準確;
線槽的所有非導電部份的鐵件均應相互連接和跨接,使之成為一連續導體,并做好整體接地;
線槽安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有關部門規定;
*線槽內配線要求
線槽配線前應消除槽內的污物和積水;
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
在同一線槽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
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
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和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
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
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出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5m處固定在纜線支架上,以防線纜下墜;
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用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為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應;
在豎井內采用明配、橋架、金屬線槽等方式敷設纜線,并應符合以上有關條款要求。
3綜合布線機柜及設備安裝
3.1安裝前的設備檢驗
施工前應對所安裝的設備外觀、型號規格、數量、標志、標簽、產品合格證、產地證明、說明書、技術文件資料進行檢驗,檢驗設備是否選用廠家原裝產品,設備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
3.2機柜安裝:
*機柜臺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機柜應離墻1m,便于安裝和施工;
*底座安裝應牢固,應按設計圖的防震要求進行施工;
*機柜安放應豎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1‰,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機柜之間縫隙不大于1mm;
*機臺表面應完整,無損傷,螺絲堅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應小于1mm;
*機內接插件和設備接觸可靠;
*機內接線應符合設計要求,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保持良好;
*臺內配線設備,接地體,保護接地,導線截面,顏色應符合設計要求;
*所有機柜應設接地端子,并良好連接接入大樓接地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