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應力工程施工方案質量保證措施

預應力工程施工方案質量保證措施

2024-07-11 閱讀 7964

預應力工程施工方案及其質量保證措施

[1預應力工程施工方案

1結構特點

1)本工程為超長、大跨、大面積連續預應力梁板結構,預應力設計為部分預應力,部分梁為連續預應力扁梁,預應力的設計施工關系到整個結構無縫設計施工的成功與否和整個工程施工的成功與否。

2)為解決結構抗裂問題,設計采用"放"、"抗"理念,在樓蓋設置3條后澆帶,造成預應力工藝設計復雜,施工穿插繁多,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順序、張拉順序影響整體結構的施工,在整體結構施工的關鍵線路上,必須統籌安排。

3)超長樓板為解決混凝土收縮問題,預應力筋的二次設計、施工及張拉必須與平面分段流水相符合。

4)本工程預應力采用"扁錨群拉"施工技術,采用這種技術有利于減少摩阻損失,是一種先進的預應力施工工藝。

2二次設計

1)工藝設計

(1)高效錨固體系的選擇:本工程采用符合國家Ⅰ類錨具的夾片式群錨、擠壓錨,預應力鋼絞線采用國標φj=15.24、1860N/mm2低松弛鋼絞線。

(2)張拉端、錨固端的設置

框架結構平面,根據后澆帶的設計情況,每層平面被劃分為4個區段。預應力筋張拉端、錨固端的設置也根據各區段的不同情況分別設置,設置原則為:

①根據后澆帶設計形成的施工區段,預應力筋自然分段,在后澆帶處張拉,后澆帶所在跨增加搭接段(○J軸線);其它軸線上的預應力筋在后澆帶處,預應力短筋跨過后澆帶在柱軸線處與長筋搭接。

②預應力長筋在后澆帶處張拉,搭接段預應力筋在梁面變角張拉,張拉穴口處混凝土梁適當加固。

③分段的預應力梁,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張拉預應力筋,拆除梁底模;后澆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張拉后澆帶處預應力筋。

2)預應力筋、錨具等施工數據的設計

由于設計圖紙不全,我方根據大量承建的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用我局自己開發的預應力混凝土強度計算程序計算了本工程預應力工程所需要的各項數據,在不改變預應力建立的原則下,提出初步的工藝設計意見。

超長結構預應力筋采用交叉搭接法:框架梁預應力筋的搭接在柱支座處,次梁的搭接在框架梁外側,搭接長度滿足設計要求;在進行預應力分段時,一定要考慮預應力筋的損失。

根據以往工程實踐,預應力混凝土梁中預應力筋的線形為正反拋物線,反彎點距梁端位置αl,拋物線方程為:

y=A*2

式中跨中區段A=2h/(0.5-α)l2

梁端區段A=2h/αl2

α一般取0.15~0.2

根據拋物線方程計算出預應力筋的中心標高,標高間距定為1000mm,相應得出支架標高,作為施工控制預應力筋矢高的依據。

預應力筋在梁或板內對稱布置,預應力筋或波紋管距梁邊不小于40mm。

預應力筋張拉端處有不小于300mm的平直段,弧形梁端部錨墊板應垂直于預應力筋的端部切線。

3)預應力筋張拉靴口的設置

預應力筋在交叉搭接時,須在梁或板面預留張拉洞口,洞口處需設加強筋,并在張拉后恢復普通鋼筋,用C45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封閉。

4)張拉灌漿要求

混凝土張拉時強度應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80%,并不小于設計要求才能張拉。預應力筋采用群錨群拉,我方將采用新的張拉工藝技術,扁錨預應力筋一起張拉;張拉控制應力σcon=0.75fptk

張拉程序:00.10σcon0.50σcon1.03σcon錨固,根據設計要求及預應力損失的大小,部分預應力筋可相應提高超張拉系數。

張拉順序:每層的每個施工區段內,先對稱張拉縱橫周邊預應力梁,后對稱張拉區域內預應力梁;梁內對稱張拉預應力筋;張拉采用分級持荷超張拉,保證建立有效預應力,滿足設計要求。

預應力筋張拉完后,盡快組織灌漿。

3主要施工要點

1)樓層預應力施工要求

本工程為超長連續結構,設計考慮了留設伸縮縫、后澆帶等措施,施工中依此劃分為若干施工段。考慮到后澆帶所在跨的環向預應力筋從混凝土澆筑到張拉時間跨度較長,為了防止預應力筋生銹,此跨預應力筋采用后穿工藝,澆筑混凝土時用波紋管內襯塑料管留設孔道,混凝土終凝后抽出塑料管并做好兩端的封堵保護,張拉前穿入預應力筋張拉;其他環向徑向為連續超長曲線配筋,后穿束較為困難,故梁內預應力筋同波紋管一同埋設混凝土中,采用先穿預應力筋束施工工藝。

2)預應力的穿筋、布筋施工要求

為確保混凝土分區條件下預應力施工的順利進行,使普通鋼筋、模板、混凝土的工序不與預應力穿筋工序發生矛盾,使普通工序與預應力工序合理交叉,特制定如下工序原則:每區內先支設徑向框架梁的支架模板,先綁扎徑向框架梁,待徑向框架梁預應力筋線形確定后,再綁扎環向框架梁及次梁;這樣可避免梁交錯處預應力筋被普通筋抬起或壓下的矛盾,減少工序影響,加快施工進度。

3)承壓板端部安裝預留口的設置要求

待預應力筋穿設完畢,進行端部螺旋筋、承壓板的安裝,承壓板必須按設計進行留設。預應力筋采用凹形穴口時,用泡沫塑料填充穴口,用鋼筋焊接固定錨墊板,防止偏位;

4)預應力筋張拉施工要求

張拉順序:根據施工縫留設、區段劃分等因素,按批次、分階段,由下向上逐層逐步對稱張拉。每區內先由中間向兩邊對稱張拉徑向預應力筋,再由中間向兩邊對稱張拉環向預應力筋;最后張拉后澆帶所在跨預應力筋。

預應力筋張拉前,應以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塊達設計強度的80%設計要求強度的試驗報告單為依據,并收存作為張拉資料。

預應力筋初應力設定為0.10σcon,預應力筋張拉嚴格按事先設計的張拉順序進行。預應力張拉前,現場操作人應持有二次工藝設計張拉順序圖,并帶好事先已計算完畢的各級控制應力下千斤頂壓力表對應值(對應各操作的設備);帶好有每一張拉束的計算伸長值及0.10σcon下理論伸長值的張拉記錄單。對端部不易安裝千斤頂張拉的,采取變角張拉,張拉前,安裝變角模塊,使張拉變角不超過20度。

張拉采取分級超張拉,00.10σcon0.50σcon1.03σcon錨固,千斤頂采用多次換行程以解決伸長值超過千斤頂行程的問題。

5)灌漿施工要求

有粘結預應力筋張拉完,應及時灌漿,灌漿時間不宜超過48小時。灌漿用水泥采用強度為4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中摻加減水劑和膨脹劑,要求水灰比在0.4左右,以提高水泥漿的早期強度和保證水泥漿的強度達到規范中規定的不小于M30的要求;水泥漿的配比需事先通過試驗確定,現場配置時嚴格計量,以保證水泥漿的泌水率最大不超過3%,拌和三小時后泌水率小于2%。

6)張拉口的封閉

灌漿完成后,按設計要求清理穴口,焊接穴口上的斷筋,用比結構高一級的C45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進行封堵。

[2質量保證措施

1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9.2.1。

表9.2.1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允許偏差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側向彎曲

構件長度的1/1000,且不大于20

拉線和尺量檢查

2

保護層厚度

+10-5

尺量檢查

3

預應力筋預留孔道位置偏移

5

尺量檢查

4

預埋

鋼板

中心線位置位移

10

上表面平整度

5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構件兩端錨固支承面平整度

2

5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偏移

5

6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偏移

15

7

采用鋼絲束墩頭錨具鋼絲下料長度相對差值

鋼絲下料長度的1/5000,且不大于5

尺量檢查

2建立專業質量保證體系

現場建立預應力專業施工的質量保證體系。負責從材料檢驗、過程控制、張拉、數據整理的全過程質量監控。

結合現場施工要求,建立健全嚴格的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制定預應力鋼絞線進場檢驗標準、錨具進場檢驗標準、波紋管進場檢驗標準、螺旋鋼筋現場加工檢驗標準、預應力筋、波紋管施工安裝質量標準、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養護要求、預應力筋張拉前混凝土施工質量檢驗、張拉設備要求、張拉應力、伸長值量測要求、錨具張拉口施工處理、驗收等指標,加強材料及工序質量驗收。

3質量保證措施

1)加強與設計的結合,重點對預應力筋的張拉錨固端部的構造處理,張拉順序、張拉應力控制、伸長值的計算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溝通,并依設計要求,作必要的實驗,取得可靠數據,以指導施工,為結構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證。

2)嚴格控制預應力鋼絞線、錨具等預應力結構用材料的質量,材料進場后,要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試驗,取得鋼絞線的彈性模量、錨具的錨固效率系數等數值,特別是要多次張拉,對錨夾片的硬度、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材料進場后,要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將鋼絞線架空堆放并覆蓋好;要管理好進場錨具、鋼絞線、夾片等材料,防止銹蝕,特別是雨季施工,更要注意預應力筋、錨具等預應力材料的防腐防銹問題。

4)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在預應力筋的下料、并束、鋼筋綁扎、穿波紋管、架立波紋管、焊接馬凳、安裝承壓片、承壓板、預應力筋的布設、張拉口的留設、混凝土澆筑、張拉、灌漿、封錨等諸多工序進行嚴格的控制,以嚴格的工序質量保證預應力工程的質量。

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在施工過程中,用膠帶、木塞封堵波紋管的灌漿孔、排氣孔,外露預應力筋要用塑料布、膠帶包裹嚴密。

波紋管接口處及破損處要用膠帶密封嚴,防止漏水。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混凝土材料、澆筑質量的均勻性,振動棒不得緊貼波紋管振動,鋼筋密集區,要事先留出振搗間隙,采用小棒(或加鋼片)振搗。

切實作好各工序的技術復核和隱蔽驗收工作,并詳細作好記錄。

承壓板后的混凝土要密實。混凝土澆筑后,加強養護,防止收縮、溫度裂縫發生,進而保證混凝土力學指標增長的統一均勻。

冬期施工,預應力張拉、灌漿要做好安排,時間安排在中午前后,并做好水泥漿的保溫防凍措施,必要時摻加對預應力筋無腐蝕的防凍劑,單獨配置滿足冬期施工要求的灌漿配比,避免水泥漿受凍脹壞混凝土的事故發生。

篇2:預應力箱梁工程懸澆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預應力箱梁懸澆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1.掛藍的重量必須嚴格符合設計要求。

2.掛藍所使用的材料必須是可靠的,使用前應送有檢驗資質的單位進行材料力學性質檢驗。

3.對現澆梁的模板的制作和安裝必須進行仔細的檢查和嚴格的控制,以保證梁的外形尺寸。

4.預應力鋼筋、鋼絞線必須保證其位置和尺寸的準確,預應力管道應嚴格保證彎曲坐標和彎曲角度,加強管道的定位鋼筋,保證管道順暢。

5.懸臂澆筑段前端標高,根據掛藍前端的垂直變形及預拱度設置,施工過程中要對實際高程進行監測,各懸臂澆筑的單T完成后,相鄰兩懸臂端的相對豎向撓度差不超過2cm,軸向偏差不超過1cm。

6.橋墩兩側梁段懸臂施工進度應對稱、平衡,實際不平衡偏差不得超過設計要求值。

6.在梁段砼澆筑前,應對掛藍、模板、預應力管道、鋼筋、預埋件、機械設備、砼接縫處理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經各方簽認后方可澆注。

7.澆注砼后,須待梁段砼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再張拉預應力鋼束。

篇3:預應力張拉分項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預應力張拉分項工程的質量保證措施

1.張拉前先熟悉圖紙,并復核計算張拉應力及延伸量提交現場監理工程師審核。

2.預應力張拉作業,必須專門指派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以及通過專門訓練的預應力設備操作人員。

3.所有設備最少每間隔兩個月進行一次檢查和保養。

4.預應力張拉順序按照圖紙要求嚴格執行。

5.預應力砼強度必須滿足設計圖要求,張拉應力應按設計圖紙規定進行。

6.預應力張拉中出現斷絲,千斤頂漏油,油壓表不回零或調換千斤頂油壓表時,所有的設備應重新進行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