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漿工程地面施工工藝方法
水泥砂漿地面施工工藝方法
為避免水泥砂漿地面出現空鼓、開裂現象,確保質量采取下面施工工藝和措施:
(1)清基層:先用鋼釬或斧頭將殘留在樓地面上的砂漿、松動的砼等鑿打掉,用掃把清掃除地面的浮灰,再用水將基層沖洗干凈,并將基層濕潤,保證在水泥砂漿凝結時,基層吸水飽和。
(2)打灰餅、沖筋:根據墻面所彈的水平線,在地面四周做灰餅,然后接線打中間灰餅,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漿做沖筋,沖筋間距約1.5m左右。在有地漏和坡度要求的地面,應按設計要求做泛水和坡度,做完后應及時對灰餅,沖筋進行養護。
(3)刷素水泥漿結合層:在刷素水泥漿前,應將基層上的積水清掃除,素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內摻10%的107膠,用竹掃(把)帚縱橫均勻涂刷各二道,一次涂刷面積不宜過大,做到隨刷隨做水泥砂漿面層。
(4)水泥砂漿面層操作:
1)水泥砂漿配合比符合設計要求,各原材料均需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操作時先在兩沖筋之間均勻地鋪上砂漿,比沖筋面略高,然后用刮尺(壓尺)以沖筋為準刮平、拍實,待表面水分稍干后(禁止用水泥粉吸水催干),用木抹子打磨,要求把砂眼、凹坑、腳印打磨掉,操作人員在操作半徑內打磨完后,再用鐵抹子(灰匙)找平。向后退著操作,在水泥砂漿初凝前完成。
3)第一遍壓光:在水泥砂漿初凝后,即可用鐵抹子壓抹第一遍(此時人站在上面有腳印但不下陷、人用水泥袋紙包裹平整木板墊腳),要求不漏壓,凹坑、砂眼和踩的腳印都要填補壓平。
4)第二遍壓光:在水泥砂漿終凝前,此時人踩上去有細微腳印,當拭抹無抹紋時,即可用抹壓第二遍,壓時用勁稍大一些,把第一遍壓光時留下的抹紋、細孔等抹平,達到壓平、壓實、壓光。
(5)養護:水泥砂漿地面完12小時內開始蓄水養護,養護要及時、充分,必要時可蓄水養護,養護時間宜不少于7天。
(6)樓地面施工時注意事項和細部做法:
1)陽臺、廁所、廚房樓地面坡度、泛水坡向符合設計。
2)陽臺、廁所、廚房地漏應相對于地面標高低5―10mm。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留寬20mm、深5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3)陽臺、廁所、廚房、外走道樓地面比相應居室地面低20mm。
篇2:瀝青砂漿找平層施工工藝規程
瀝青砂漿找平層施工工藝
1、準備階段
⑴施工單位對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應在進場后經監理人員見證取樣送檢合格后填報《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后予以簽返。
⑵制作找平層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的要求。
⑶設計圖紙齊全,有相應的施工技術資質、專業技術人員、施工設備及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并報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同意。
2、施工階段
⑴操作工藝
⑵⑶同4.1.1.2的⑵⑶
3、瀝青砂漿找平層質量通病的防治:(見下表)
現象原因防治對策
粘接不牢基層清理不干凈,基層不干燥基層清理干凈、干燥后施工
有蜂窩、不平整、不密實配合比不準確,施工溫度控制不好嚴格配合比,控制好施工溫度,均勻滾壓
4、驗收階段:
⑴質量標準執行GB50300-2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和GB50207-20**《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主控項目:
1)找平層的材料質量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屋面(含天溝、檐溝)找平層的排水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一般項目:
1)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且整齊平順。
2)瀝青砂漿找平層不得有拌和不勻、蜂窩現象。
3)找平層分格縫的位置、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4)找平層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值為5MM。
⑵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計量措施,觀察和腳踩,儀器、拉線或尺量檢查。
⑶檢查數量:按找平層面積每100m2抽查1處,每處10m2,但不少于3處。接縫密封防水,每50M檢查一處,每處5M,但不得少于3處;細部構造應全部進行檢查。監理人員抽查施工單位自檢數的30%,不少于3處。
⑷驗收順序: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填寫《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填報《工程報驗單》向專業監理工程師申請報驗。驗收合格,簽返《工程報驗單》;驗收不合格,退返《工程報驗單》,必要時簽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經整改自檢合格后填報《監理工程師通知回復單》并重新報驗。
⑸未經檢查驗收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
篇3:水泥砂漿細石砼找平層施工工藝
水泥砂漿(細石砼)找平層施工工藝
1.1準備階段:
⑴施工單位對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應在進場后經監理人員見證取樣送檢合格后填報《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后予以簽返。
⑵制作找平層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的要求。
⑶設計圖紙齊全,有相應的施工技術資質、專業技術人員、施工設備及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并報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同意。
1.2施工階段:
⑴操作工藝
基層清理(確定分隔縫位置)--濕潤、刷純水泥漿結合層--鋪水泥砂漿或細石砼并找坡--壓實抹平--養護--分格縫嵌縫
⑵監控要點:
a.基層清理
b.控制配合比、找平層厚度、坡度、平整度,屋面(含天溝、檐溝)找平層的排水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砂漿找平層的厚度≥30MM時應采用細石砼。
c.找平層與屋面突出部位的交接處和轉角處應做成圓弧形。水落管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排水坡度為5%并做成略低的凹坑。
d.分格縫位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灌縫材料及灌縫施工質量應滿足要求。
E.加強養護;
⑶監理工程師每日將監理工作記錄于《監理日記》中,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一般不符合項,口頭指令施工單位整改,對較嚴重的不符合項,簽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整改,經整改自檢合格后填報《監理工程師通知回復單》,經監理工程師得復查確認,對需向業主專項說明的事項及需確認存證事項以《監理工作聯系單》報送相關單位。
1.3水泥砂漿找平層質量通病的防治:(見下表)
現象原因防治對策
開裂、空鼓
脫皮、起砂
1、基層清理不干凈,未事先澆水濕潤;
2、砂漿配合比不合理或水灰比過大,原材料不合格;
3、施工后養護、保護未做好。1、基層清理干凈,提前澆水濕潤;
2、嚴格控制配合比及原材料質量,當厚度大于30MM宜采用細石砼;
3、及時養護,雨季做好覆蓋;
4、控制下道工序進場施工時間。
細部及找坡施工管理不到位,技術交底不清楚,未按設計及規范要求1、作好技術交底,做好技術復核;
2、做好測量控制標志。
1.4驗收階段:
⑴質量標準執行GB50300-2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及GB50207-20**《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主控項目:
1)找平層的材料質量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屋面(含天溝、檐溝)找平層的排水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一般項目:
1)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且整齊平順。
2)水泥砂漿、細石砼找平層應平整、壓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現象。
3)找平層分格縫的位置、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為不≯6米,縫寬20毫米,填密封材料)。
4)找平層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值為5MM。
⑵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計量措施,觀察和腳踩,儀器、拉線或尺量檢查。
⑶檢查數量:按找平層面積每100m2抽查1處,每處10m2,但不少于3處;接縫密封防水,每50M檢查一處,每處5M,但不得少于3處;細部構造根據分項工程的內容,應全部進行檢查。
監理人員抽查施工單位自檢數的30%,不少于3處。
⑷驗收順序: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填寫《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填報《工程報驗單》向專業監理工程師申請報驗。驗收合格,簽返《工程報驗單》;驗收不合格,退返《工程報驗單》,必要時簽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經整改自檢合格后填報《監理工程師通知回復單》并重新報驗。
⑹未經檢查驗收合格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