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冬期施工越冬維護技術措施

工程冬期施工越冬維護技術措施

2024-07-11 閱讀 8468

工程項目冬期施工及越冬維護技術措施

為了確保冬期施工質量,入冬前必須制定詳盡、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外加劑、保溫材料進場,鍋爐具備點火條件,以防寒流突然襲擊。建立健全各項檢查,檢驗及管理制度,使每道工序都在可控中進行。外加劑的選用,要符合國家、省、市等有關規范、規定的要求。同時要經過公司技術部門審批,嚴格按配合比進行填加,并設專人負責。根據工程現有條件,結合工程冬期施工特點,本著質量第一,節約資金,注重經濟效益的原則,因地制宜組織施工。

1冬期施工準備

a準備工作要納入計劃,設專人負責。

b冬期施工用的鍋爐、熱源設施等,在施工前檢修完畢,經過打壓調試驗收合格。

c臨時水管,供水裝置,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d關注天氣預報,指定專人做好大氣溫度測量工作,每日三次:7:30、14:00、21:00做好記錄。

e做好攪拌棚、水泵房的防風保溫工作。

f按冬期施工要求,分批有序備足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

g向職工做好冬期施工任務、特點、技術、質量、檢測安全要求的教育。

h做好司爐工、摻外加劑、看火人員的培訓工作。

i組織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學習冬期施工方案,冬期施工方法,日常技術操作的要點,提高操作技術,加強質量意識。

j上凍前,做好辦公室、廚房、宿舍的保溫,搭設取暖設備,保證職工工作生活正常運行。

2施工過程中的管理

a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在室外保溫棚中存放,砂、石入棚前,把冰雪清凈,不得含有冰塊和大于1cm的凍結塊。

b黏土空心磚砌筑前要清除上面的冰霜,不得澆水濕潤,不得使用被水浸和受凍后的砌塊。可適當加大砂漿稠度,一般控制在8~12cm。

c施工現場設一臺2t鍋爐,用來加熱砂子和施工用水。

d砂漿、混凝土的攪拌在攪拌棚中集中攪拌,同時在運輸中對砂漿、混凝土加以保溫,保證砂漿、混凝土的使用溫度和入模溫度。

e拌制砂漿和混凝土時,水的溫度不得超過80℃,砂的溫度不得超過40℃。

3本工程采取特殊的技術措施

a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攪拌:攪拌前,用水或蒸汽沖洗攪拌機。攪拌時間比常溫延長50%,且不得小于120s。摻防凍劑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得低于15℃。入模溫度不得低于10℃。正溫養護時間在24h以上。

混凝土運輸與澆筑:混凝土澆筑前,要清除模板與鋼筋上的冰雪與污物,但不得用蒸汽直接融化冰雪,以免再度結冰。混凝土傾落的高度不得大于2m。在澆筑豎向結構時,要先在底部鋪填-10cm厚與混凝土同強度等級的砂漿。當澆筑高度超過2m時,采用串筒,溜管下落混凝土。

混凝土養護:負溫下,混凝土澆筑完后,蓋塑料布、草袋、巖棉等保溫材料防凍。必須保證混凝土達到臨界強度之前不遭受凍害。臨界強度為3.5MPa。搞好混凝土的測溫工作,臨界強度以前每2h測一次,以后每6h測一次。試塊做四組,一組標準養護,三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

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的受凍臨界強度做到,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不少于4.0N/mm2,當室外最低氣溫在-15℃~-30℃時不低于5.0N/mm2。

混凝土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32.5號,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

混凝土在澆筑前清除模板上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運輸和澆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有包裹或覆蓋的保溫措施。

分層澆筑厚大結構混凝土時,已澆筑層的混凝土溫度在未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前不低于2℃。

混凝土澆筑后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保溫、保濕材料覆蓋,對邊、棱角部位的保溫覆蓋厚度比平面部位大2~3倍。混凝土在養護期間做到防風防失水。

摻防凍劑的混凝土的溫度,在強度未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每隔2h測量一次,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以后,每隔6h測量一次。

全部測溫孔編號,并繪制布點圖。測溫孔設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孔深為10~15cm,或板厚的1/2或墻厚的1/2。測溫時測溫儀表采取與外界氣溫隔離的措施,測溫表留置在測溫孔內的時間不少于3min。

冬施期間混凝土拆模強度做到滿足規范的有關要求,不提前拆模。

B鋼筋工程:鋼筋冷拉、冷彎可在負溫度下進行,但溫度不宜低于-20℃。負溫下鋼筋冷拉后,要逐根檢查,其表面不得有缺陷和局部頸縮。當溫度低于-20℃時,嚴禁對低合金鋼筋進行冷彎。鋼筋焊接,宜在室內進行。必須在室外施焊時,最低氣溫不宜低于-200,而且應采取防風雪措施。焊后的接頭嚴禁立即碰到冰雪。氣壓焊不宜在-150以下環境中進行焊接,焊接后未冷卻的焊接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鋼筋負溫焊接,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或氣壓焊等焊接方法,采取預熱方式或增加鋼筋預熱長度。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進行施焊。雪天或施焊現場風速超過3級風時,焊接處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卻的接頭避免碰到冰雪。

C空心磚砌筑工程:砌筑采用“三一砌磚法”砌筑,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水平灰縫控制在10mm以內。砌塊堆放,必須采取防潮措施,以免堆放時相互凍結,無法分開,或由于磚的吸潮,凍結成霜,影響砌體的粘結強度。冬期砌磚,不采用浸水措施,采用防凍劑砂漿法,砂漿稠度可較常溫下稍大,但不得超過13cm。

砂漿盡量采用熱攪拌。運輸過程中,采用保溫措施,確保砂漿的可塑性。當氣溫低于-10℃或大風天氣不得施工。試塊預留,增加同條件養護兩組。

(4)越冬維護措施

本工程主體施工完畢后,就不再進行冬期施工,即進入越冬維護階段。為了保證建筑物安全越冬,采取如下越冬維護措施:

a編制切實可行的越冬維護方案,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保證越冬工作有序進行。

b做好現場材料的清理歸堆碼垛工作。

c機械設備全部斷電,采用現場封存或送庫保管。

d現場備用一套防火用具與修理防護工具,確保消防安全與現場圍護設施的完整。

e建立健全值班責任制度,做好各項檢查記錄,交接班記錄,遇事向上級報告。

f做好大門、圍墻的修繕工作,確保工程安全越冬。

篇2:教學樓工程冬期施工越冬維護技術措施

教學樓工程冬期施工及越冬維護技術措施

為了縮短工期,加快工程進度,本工程主體施工預計10月20日左右完成,此時已進入冬期。為了確保冬期施工質量,入冬前必須制定詳盡、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外加劑、保溫材料進場,鍋爐具備點火條件,以防寒流突然襲擊。建立健全各項檢查,檢驗及管理制度,使每道工序都在可控中進行。外加劑的選用,要符合國家、省、市等有關規范、規定的要求。同時要經過公司技術部門審批,嚴格按配合比進行填加,并設專人負責。根據工程現有條件,結合工程冬期施工特點,本著質量第一,節約資金,注重經濟效益的原則,因地制宜組織施工。

第1節冬期施工準備

1.1準備工作要納入計劃,設專人負責。

1.2冬期施工用的鍋爐、熱源設施等,在施工前檢修完畢,經過打壓調試驗收合格。

1.3臨時水管,供水裝置,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1.4關注天氣預報,指定專人做好大氣溫度測量工作,每日三次:7:30、14:00、21:00做好記錄。

1.5做好攪拌棚、水泵房的防風保溫工作。

1.6按冬期施工要求,分批有序備足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

1.7向職工做好冬期施工任務、特點、技術、質量、檢測安全要求的教育。

1.8做好司爐工、摻外加劑、看火人員的培訓工作。

1.9組織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學習冬期施工方案,冬期施工方法,日常技術操作的要點,提高操作技術,加強質量意識。

1.10上凍前,做好辦公室、廚房、宿舍的保溫,搭設取暖設備,保證職工工作生活正常運行。

第2節施工過程中的管理

2.1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在室外保溫棚中存放,砂、石入棚前,把冰雪清凈,不得含有冰塊和大于1cm的凍結塊。

2.2黏土空心磚砌筑前要清除上面的冰霜,不得澆水濕潤,不得使用被水浸和受凍后的砌塊。可適當加大砂漿稠度,一般控制在8~12cm。

2.3施工現場設一臺2t鍋爐,用來加熱砂子和施工用水。

2.4砂漿、混凝土的攪拌在攪拌棚中集中攪拌,同時在運輸中對砂漿、混凝土加以保溫,保證砂漿、混凝土的使用溫度和入模溫度。

2.5拌制砂漿和混凝土時,水的溫度不得超過80℃,砂的溫度不得超過40℃。

第3節本工程采取特殊的技術措施

3.1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攪拌:攪拌前,用水或蒸汽沖洗攪拌機。攪拌時間比常溫延長50%,且不得小于120s。摻防凍劑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得低于15℃。入模溫度不得低于10℃。正溫養護時間在24h以上。

混凝土運輸與澆筑:混凝土澆筑前,要清除模板與鋼筋上的冰雪與污物,但不得用蒸汽直接融化冰雪,以免再度結冰。混凝土傾落的高度不得大于2m。在澆筑豎向結構時,要先在底部鋪填-10cm厚與混凝土同強度等級的砂漿。當澆筑高度超過2m時,采用串筒,溜管下落混凝土。混凝土養護:負溫下,混凝土澆筑完后,蓋塑料布、草袋、巖棉等保溫材料防凍。必須保證混凝土達到臨界強度之前不遭受凍害。臨界強度為3.5MPa。搞好混凝土的測溫工作,臨界強度以前每2h測一次,以后每6h測一次。試塊做四組,一組標準養護,三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

3.2鋼筋工程:鋼筋冷拉、冷彎可在負溫度下進行,但溫度不宜低于-20℃。負溫下鋼筋冷拉后,要逐根檢查,其表面不得有缺陷和局部頸縮。

當溫度低于-20℃時,嚴禁對低合金鋼筋進行冷彎。鋼筋焊接,宜在室內進行。必須在室外施焊時,最低氣溫不宜低于-20,而且應采取防風雪措施。焊后的接頭嚴禁立即碰到冰雪。氣壓焊不宜在-15以下環境中進行焊接,焊接后未冷卻的焊接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

3.3空心磚砌筑工程:砌筑采用"三一砌磚法砌筑,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一順一丁砌筑。水平灰縫控制在10mm以內。砌塊堆放,必須采取防潮措施,以免堆放時相互凍結,無法分開,或由于磚的吸潮,凍結成霜,影響砌體的粘結強度。冬期砌磚,不采用浸水措施,采用防凍劑砂漿法,砂漿稠度可較常溫下稍大,但不得超過13cm。

砂漿盡量采用熱攪拌。運輸過程中,采用保溫措施,確保砂漿的可塑性。當氣溫低于-10℃或大風天氣不得施工。試塊預留,增加同條件養護兩組。

第4節越冬維護措施

本工程主體施工完畢后,就不再進行冬期施工,即進入越冬維護階段。為了保證建筑物安全越冬,采取如下越冬維護措施:

4.1編制切實可行的越冬維護方案,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保證越冬工作有序進行。

4.2做好現場材料的清理歸堆碼垛工作。

4.3機械設備全部斷電,采用現場封存或送庫保管。

4.4現場備用一套防火用具與修理防護工具,確保消防安全與現場圍護設施的完整。

4.5建立健全值班責任制度,做好各項檢查記錄,交接班記錄,遇事向上級報告。

4.6做好大門、圍墻的修繕工作,確保工程安全越冬。

4.7地梁、承臺按設計要求在其下部填300mm厚爐渣,側壁回填厚度為150-200mm的混砂或爐渣,防止承臺地梁被凍土脹裂。

4.8一層門窗用五彩布或砌塊進行臨時封閉,保證安全越冬。

4.9做好冬期測溫工作,設專人進行測溫。每天測溫4次,即早8點、11點、14點、17點。測溫部位:大氣氣溫、陰陽面氣溫、建筑物內部溫度按施工規范要求做好測溫記錄,存入工程檔案。

檔案管理制度

篇3:在建停建緩建工程越冬工期維護措施

在建及停建緩建工程越冬工期維護措施

(1)一般規定

對于有采暖要求而不能保證正常采暖的新建工程、跨年施工的在建工程以及停建緩建工程等,在入冬前均應編制越冬維護措施。

(2)在建工程

在凍脹土地區建造房屋基礎時,應按設計要求做防凍害處理。施工場地和建筑物周圍應做好排水,不得使地基和基礎被水浸泡。當設計無要求時,應采取如下措施:

①當采用獨立式基礎或樁基時,基礎梁下部應進行掏空處理。強凍脹性土可預留200mm,若凍脹性土預留100~150mm,空隙兩側應用立磚擋土回填。

②當采用毛石砌筑基礎或短樁基礎時,應考慮凍脹影響,可在基礎側壁回填厚度為150~200mm的混砂、爐渣或貼一層油紙,其深度宜為800~1200mm。

③淺埋基礎越冬時,應覆蓋保溫材料保護。

④支撐在基土上的雨蓬、陽臺等懸臂構件的臨時支柱,入冬后當不能拆除時,其支點應采取保溫防凍脹措施。

⑤室外地溝、閥門井、檢查井等除回填至設計標高外,尚應覆蓋蓋板進行越冬維護。

⑥供水、供熱系統試水、試壓后,如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在入冬前應將系統內的存積水排凈。

⑦基礎及外壁側面回填土應填至設計標高,當不具備回填條件時,應填松土或爐渣進行保溫。內部的存積水應排凈;底板應采用保溫材料覆蓋,覆蓋厚度應由熱工計算確定。

(3)冬期停、緩建工程

施工部位應停在下列位置:

①混合結構可停在基礎上部地梁位置,樓層間的圈梁或樓板上皮標高位置。

②現澆混凝土框架應停留在施工縫位置。

③混凝土水池底部,應按施工縫要求確定,并應設有止水設施。

④對于各類停、緩建的基礎工程,頂面均應彈出軸線,標注標高后,用爐渣或松土回填保護。

⑤對于有沉降要求的建(構)筑物,應會同有關部門做沉降觀測記錄。

⑥已開挖的基坑(槽)不宜挖至設計標高,應預留200~300mm;越冬時應對基底保溫維護,待復工后挖至設計標高。對于各類停、緩建的基礎工程,頂面均應彈出軸線,標注標高后,用爐渣或松土回填保護。

⑦現澆混凝土框架越冬時,當裸露時間較長,除按設計要求留設伸縮縫外,尚應根據建筑物長度和溫差留設后澆縫。后澆縫的位置,應與設計單位研究確定。后澆縫伸出的鋼筋應進行保護,待復工后經檢查合格后方準澆筑混凝土。

⑧屋面工程越冬可采取以下幾種簡易維護措施:

在已完成的基層上,做一層卷材防水,待氣溫轉暖復工時,經檢查認定該層卷材沒有起泡、破裂、折皺等質量缺陷時,方可在其上繼續鋪貼上層卷材。

在已完成的基層上,當基層為水泥砂漿無法做卷材防水時,可在其上刷一層冷底子油,涂一層熱瀝青瑪碲脂做臨時防水,但雪后應及時清除積雪。當氣溫轉暖后經檢查認定該層瑪碲脂沒有起層、空鼓、龜裂等質量缺陷時,可在其上涂刷熱瀝青瑪碲脂鋪貼卷材防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