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預應力粗鋼筋綁扎施工方法
鋼筋及預應力粗鋼筋綁扎施工方法
1、普通鋼筋施工
對圖紙復核后繪出加工圖,加工時同一類型的鋼筋按先長后短的原則下料,鋼筋用彎折機加工后與大樣圖核對,并據各鋼筋所在部位的具體情況對細部尺寸和形狀做適當調整。
①鋼筋由工地集中加工制成半成品,運到現場。
②D匝道橋鋼筋分兩次綁扎。
第一次:安放底板鋼筋和預應力管道,布置腹板和隔板鋼筋。
第二次:安放箱梁頂板鋼筋。
2、鋼筋加工要求
2.1.鋼筋的除銹
2.1.1、加工方法
鋼筋均應清除油污和錘打能剝落的浮皮、鐵銹。大量除銹,可通過鋼筋冷拉或鋼筋調直機調直過程中完成;少量的鋼筋除銹,可采用電動除銹機或噴砂方法除銹,鋼筋局部除銹可采取人工用鋼絲刷或砂輪等方法進行。
2.1.2、注意事項及質量要求
如除銹后鋼筋表面有嚴重的麻坑、斑點等,已傷蝕截面時,應降級使用或剔除不用,帶有蜂窩狀銹跡鋼筋,不得使用。
2.1.2鋼筋的調直
對局部曲折、彎曲或成盤的鋼筋應加以調直。鋼筋調直普遍使用卷揚機拉直和用調直機調直。在缺乏設備時,可采用彎曲機、平直錘或人工錘擊矯直粗鋼筋和用絞磨拉直細鋼筋。
2.1.3鋼筋切斷:
2.1.3.1切斷機切斷。
2.1.3.2切斷時根據料牌統籌斷料,先長料后短料,精打細算,減少短頭,減少損耗。
2.1.3.3鋼筋切斷機的刀片安裝時,螺栓要緊固,刀口要密合(間隙不大于0.5mm);固定片刀口和沖切片刀口的距離:直徑≤20mm的鋼筋宜重疊1~2mm,對直徑大于20mm的鋼筋宜留5mm左右。
2.1.3.4在斷料過程中,如發現鋼筋有裂紋、縮頸或嚴重的彎頭等情況時必須將該段切除。
2.1.3.5鋼筋的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彎起等現象。
2.1.3.6鋼筋下料長度允許偏差-5,+0。
2.1.3.7切斷好的鋼筋必須按工號、編號、規格、長度、數量分別堆放整齊并拴好下料牌。
3.鋼筋安裝
3.1綁扎鋼筋前,首先要熟悉圖紙,核對成型鋼筋的鋼號、直徑、長度、形狀、尺寸、數量等是否與材料表相符。
3.2綁扎鋼筋的型號、直徑、數量、位置、間距等應與設計圖紙相符。
3.3梁第一箍筋應從墻柱邊或交接梁邊緣50mm開始,柱的第一個箍筋從砼表面50mm開始,墻第一個水平筋從砼表面50mm開始。
3.4鋼筋接頭:
3.4.1搭接接頭只宜用于直徑為25mm及其以下的鋼筋;直徑超過25mm,宜采用焊接或錐螺紋套筒連接(或其他機械連接方式)。
3.4.2接頭的位置應設置在剪力及彎矩較小部位。
3.4.3鋼筋接頭位置要錯開,錯開距離不小于鋼筋的一個搭接長度,每一次接頭數量不超過設計和施工規范中的規定。
3.4.4采用搭接接頭時,搭接長度不小于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中的規定要求,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以較細鋼筋的直徑進行計算。
3.4.5采用焊接接頭時,焊接長度應滿足設計和施工規范的規定要求,焊接完畢后焊渣應敲掉。
3.4.6當采用錐形螺紋套筒連接鋼筋時,應派專人用專用力矩扳手將其擰緊。
3.5受力鋼筋須有足夠的砼保護層,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受力鋼筋直徑,且符合施工規范的要求。為保證保護層厚度,應以相同配合比的細石砼或水泥砂漿制成墊塊,將鋼筋墊起。
3.6鋼筋綁扎:鋼筋網的綁扎: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中間部分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須逐點綁扎。
3.7綁扎鋼筋時,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以免鋼筋網變形,彎鉤應朝上;雙層鋼筋的上層鋼筋彎鉤朝下。
3.8綁扎鋼筋時應注意鋼筋間距和排距,不應小于30mm,以利于砼的澆灌。
3.9鋼筋綁扎要牢固,以防澆筑砼時綁扎扣松散及鋼筋移位。
3.10鋼筋代換:鋼筋不得隨意代換;代換鋼筋時應征得項目工程師同意,采用等面積或等強度代換。
3.11鋼筋綁扎完畢后,應進行認真檢查,其位置允許偏差如下表:
項目允許偏差(mm)
受力鋼筋排距±5
鋼筋彎起點的位置20
橫向鋼筋間距綁扎骨架±20
焊接骨架±10
焊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5
水平高差+3,0
受力鋼筋保護層基礎±10
柱、梁±5
板、墩、殼±5
4.鋼筋連接
4.1.鋼筋連接采用電弧焊。鋼筋電弧焊包括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等形式,焊接時應符合以下要求:
4.1.1應根據鋼筋級別、直徑、接頭形式選擇適當的焊條、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按規范要求,橋梁結構用焊條不得低于E5級。
4.1.2焊接時,引弧應在墊板、幫條、或形成焊縫的部位進行,不得燒傷主筋。
4.1.3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
4.1.4焊接過程中應及時清除焊渣,焊縫表面應光滑,焊縫余高應平緩過渡,弧坑應填滿。
4.1.5幫條焊和搭接焊,
4.1.6幫條焊合搭接焊適用于10mm~40mm直徑的I、II級鋼筋。幫條焊合搭接焊宜采用雙面焊,當采用雙面焊有困難時,可采用單面焊。當幫條等級與主筋等級相同時,幫條直徑可比主筋小一個等級。
4.1.7施焊前,主筋的裝配與定位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幫條焊時,兩主筋端面之間的間隙應為2~5mm。
2、采用搭接焊時,焊接端鋼筋應預彎,并應使兩鋼筋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3、幫條和主筋之間應采用四點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時,應采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與幫條端部或搭接端部的距離應大于或等于20mm。
4、施焊時,應在幫條焊或搭接焊形成焊縫中引弧,在端頭收弧前應填滿弧坑,并應使主焊縫與定位焊縫的始端和終端融合。
5、焊縫的厚度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0.3倍,焊縫寬度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0.7倍。
4.2、預應力管道、預應力鋼筋
①縱向預應力管道采用金屬波紋管。
②為了不使預應力管道損壞,一切焊接應放在預應力管道埋置前進行,管道安置后盡量不焊接,若需要焊接則對預應力管道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確保預應力管道不被損傷。
③當普通鋼筋與預應力管道位置有沖突時,應移動普通鋼筋位置,確保預應力管道位置正確,但禁止將鋼筋截斷。
④橫向、豎向預應力管道采用鍍鋅鐵皮卷制而成,為保證預應力筋質量,所有預應力束均為通長束。
4.3、鋼筋綁扎完成后要仔細檢查所有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準確,嚴格按照施工圖紙進行預埋(泄水孔、通氣孔、防撞護欄預埋鋼筋)。
篇2:鋼筋綁扎安全管理制度
1.工人新進場必須參加“三級”安全教育。
2.每個參加施工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自覺遵守。
3.每個參加施工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工地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并自覺遵守。
4.進入施工現場,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這安全“三寶”。
5.施工前先熟悉場地周圍情況,弄清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要時報告工長。
6.多人合運鋼筋時,起、落、轉、停動作要一致,人工上下傳遞時不得在同一垂直線上。
7.綁扎墻、柱鋼筋時應搭設牢固可靠的臨時腳手架,不能站在未經綁牢的單根木枋上或鋼筋骨架上。
8.高空臨邊綁扎圈梁、挑檐等部位鋼筋時應設外掛架或安全網,并戴好安全帶。
9.吊運鋼筋時下方嚴禁站人,吊鉤離地1米以內方可靠近。
10.鋼筋料載信放要分散、穩當,防止傾倒和塌落。
11.對工地安全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有必需拆除的應報告工長或安全員同意后進行。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鋼筋綁扎工
1、扎鋼筋前必須檢查掘進斷面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不扎筋。
2、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和措施要求綁扎鋼筋,掌握當班所需鋼筋規格、數量,提前通知井口材料工備料。
3、對本班所綁扎鋼筋的間排距、連接固緊程度等質量負責。愛護工具,節約材料。
4、注意與其它各道工序配合,為支模、澆灌創造良好條件,在綁扎好鋼筋的基礎上,完成班長交給的其他任務。
5、掌握各種掘進工具和設備的操作規程、使用方法以及立模、澆模的各項規定、操作方法和質量標準。
6、遵章守紀,按工序要求交接班。
7、施工前做好敲幫問頂工作,施工中要注意檢查井幫防止片幫事故發生,自覺反“三違”,做到“三不傷害”。